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有何差別?

2021-03-02 梓州大佛寺

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有何差別?

   

問曰: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有何差別?

答曰:有人言:無差別;若行、若學、若道,義一而語異。

有人言:初名行,中名學,後名道。

行名布施,學名持戒,道名智慧。

複次,行名持戒,學名禪定,道名智慧。

複次,行名正語、正業、正命,學名正精進、正念、正定,道名正見、正思惟。此八事雖名為道,然分別有三分:正見是道體;發起是道,名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幫助正見,故名為行。正精進、正念、正定,能成就正見,使令牢固,是名學。

複次,有人言:檀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名為行,初入道故。尸羅波羅蜜名為學,人心常隨五欲難禁難制,無須臾停息,漸以尸羅波羅蜜、禪波羅蜜制伏其心,是故名學。羼提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名為道。何以故?忍為善,般若為智慧,善、智具足故名道。譬如人有眼有足,隨意所至。

如是等,名為三事差別。

--引用經文:《大智度論釋次第學品第七十五之餘(卷八十七)》

      三臺縣大佛寺,原名中山回鸞寺,系始建於元代之彌勒道場。寺廟依蟠龍山麓而建,蜿蜒盤旋,莊嚴清幽。寺內有坐勢石佛一尊,高8.88米,寬3.8米。石佛右壁刻有「彌勒尊佛」,左壁刻有「敕中山迴鑾寺, 元大德五年」。大佛造像壯美、雄渾,富有有深厚的石刻藝術魅力。三臺大佛寺一直以「悲智雙運,利樂有情」為宗旨,弘揚佛法,利國利民。

相關焦點

  • 《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
    丁一、意樂五種想丁二、加行丙四、觀機說默之差別乙三、於完結時共作之規律甲四、正教授弟子引導之次第如何分二乙一、依止善知識法為道之根本分二丙一、為生決定故略為開示分六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分十一、具戒二、具定 三、具慧 四、多聞
  • 三士道 3-道次第的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
    :第一部分 造者和教法殊勝第二章 道次第的殊勝第二節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三士道講的就是道次第,就是講《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內容,所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就是三士道的殊勝,也是道次第的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有五處殊勝:造者殊勝、教法殊勝、所處殊勝、勸請殊勝、眷屬殊勝。一、造者殊勝三士道的造者阿底峽尊者,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在當時的印度有無數的弟子,其中很多弟子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尊者到藏區傳法,主要傳的就是三士道,使藏地無數的修行者,通過修學三士道得以解脫。
  • 一門深入與一切法無違殊勝及道次第
    後來,阿底峽尊者在藏地廣傳佛法,並且根據釋迦牟尼佛的補處至尊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造了道次第的修行論著《菩提道炬論》。2、何為「一切聖教無違殊勝」?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解釋何為「一切聖教無違殊勝」時,這樣說:「(一切聖教)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此復隨其所應,有是道之正體,有是道之支分。
  • 修行次第導引
    次第就是捷徑,雖然方便有多門,但任何方便都不可能違背道的次第與核心。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是為佛家的「三主要道」,從這裡著手就抓住了修行的根本和核心。——仁澤法師道次第與三主要道- 依《菩提道次第廣論》為基礎,以道次第(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和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為修學主體。 3.  解行並重- 「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
  • 【好書推薦】《般若道次第》惠空法師
    這種相通性與一致性 就是「道次第」,而這對於登地之前、尚處於有分別境界的凡夫來說,恰恰是更為重要的修學內容。「道次第」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見行相應」。「見」是中道正見,不落空有二邊;行是六度萬行,不外般若、方便。
  • 如得法師:漢傳佛教學佛次第
    二、甚麼是學佛次第(一) 眾生皆欲離苦得樂,無一例外。佛陀即是斷除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的究竟離苦得樂者。是故,成佛為每個有情心中最深的渴求,差別只在於對此道理知與未知罷了!(二) 然而成佛非一蹴可幾,需經長期的遠一分過、修一分德,斷證二事倍轉勝進方可達成。
  • 次第造句和解釋_次第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次第(cì dì)。近義詞有:序次,次序,順次,依次。次序;順序。[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詩》之次第,首《國風》,次《雅》,次《頌》。」][電影散場了,觀眾次第離場。]次第參考例句:1、水裡熱鬧極了,魚兒排好隊,次第穿過橋洞。2、理即頓悟,乘悟並消;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 日語語法解析~次第/次第だ/次第で
    ~次第/次第だ/次第で(1)~次第接続 動ます形+次第説明 表示前項剛一實現,馬上就進行後項,」一……
  • 菩提道次第八大引導之一·文殊口授|四種殊勝的教授
    初者,加行次第:三士道次第中,前前為後後的加行,因此,若以上士道為正行,則中士道之前的內容皆可攝入加行中,亦與其它修心等的引導之理是相順的,這樣並非不可以。但在學習總的佛子大行科判中,說到 「於總大乘學習道理,特於金剛乘學習道理」,這樣看來,在密咒中,行品方面的法類又成為前行。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二冊 科判及思考題
    癸二、旁述修行時間等 子一、修行時間 子二、最初修之方式 子三、稍穩固時護持方式 子四、不疲倦之竅訣 辛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壬一、總說座間所行須成正修之助緣 壬二、引發止觀之因 癸一、密護根門 子一、以何防護 子二、何所防護 子三、從何防護 子四、如何防護 醜一、守護諸根 醜二、
  • 日語能力考N2詳解「次第に」「次第」「次第で(は)」「次第だ」
    在N2歷年真題中,經常會看到「次第に」「次第」「次第で(は)」「次第だ」這幾種形式,相似度極高,而且意思完全不同,又是考試常考內容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修行次第與彌勒法門
    此經的修行次第,亦有兩種切入的角度:一是從報恩到成佛的道次第,二是從共法到不共的道次第。前者是從凡夫到成佛間的事相修習,著重於離欲解脫的修證次第;後者是從五乘共法到大乘不共法的理論闡釋,著重於義理建構的論證模式。兩者理事合一,相輔相成,而成完密的道次笫。首先從報恩到成佛的道次第角度觀察,此經在修習佛法的道次第上,首重報恩,然後發諸善妙諸行,成就佛果。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評介
    公元5世紀,無著、世親菩薩承慈氏學,開創廣大行派,建立細分修行次第,聖教因之再興。公元10世紀,阿底峽尊者轉益眾師,為那爛陀寺法主,匯深見、廣行二大法流於一脈,建立三士道次第教授之明燈。後赴藏弘法,轉大法輪;正法枯芽,油然復萌。印度後期佛法能完整傳入雪域流傳至今,皆賴尊者所賜。
  • 「次第」在日文中的含義,你知道嗎?
    最近我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看到「次第(しだい)」的用法,「次第」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中文裡的人名是不是?類似於招弟一樣。01|表達演變的結果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句型表達:「動詞原型/動詞た型+次第です」,這個句子表示的是由於前面的理由,演變成…(結果)。比如「本當は出席したいですが、事情があって、欠席する次第です」,就是表示我很想參加,但是因為有事不得不缺席的含義。
  •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造作、翻譯、內容和題解(法尊法師)
    但是,這部書對內地學者似乎有緣,就本院來說,從我翻出後,前後有許多人都聽圓滿;至於本院以外的人,勇師最初的略論在成都印行,一般已經有佛學根底的人,喜愛得簡直難以形容,廣論初在本院油印,繼於武漢排印二千部,也是一散而光。勇師的遺囑我能完成,這是我足以自慰的。二、這書,尤其是《止觀章》很難懂。
  • 生活的次第
    無師:這跟我們學習佛法是一樣的,需要按照次第生活,懂得標準和流程才可以勿空:生活還有什麼次第啊?什麼標準?什麼流程?無師:生活的次第,就是先做好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很多人都是在沒做好準備前就進入下一段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又繼續陷入下一段問題,混亂就是這樣產生的勿空:您能舉個例子嗎?比如說現在婚離婚率特別高,問題出在哪裡?
  • 感悟抱球樁的調息次第
    作為抱球樁的系列文章,以前寫了《感悟抱球樁的立身中正》和《感悟抱球樁的所抱之球》(詳見《健身氣功》2017年第3期和2018年第4、5期),立身中正是姿勢要求,所抱之球是次第境界。怎樣才能達到所抱之球的次第境界呢?靠調息次第。很多功友被覺知內在氣機的這道門檻擋在了氣功大門之外,問題就在於調息次第不明。所以,本文是三篇文章的重點和關鍵。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001
    一九八九年,在北京,第十世班禪大師也親自於上師前求過《三主要道》的傳承。大恩上師住世期間,一貫秉持各宗各派究竟圓融無違的觀點,平等護持藏地各大教派,他老人家曾親見宗喀巴大師,在學院傳授過《菩提道次第廣論》傳承,並多次講授宗大師的《三主要道》。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九十九
    如是六種共同學處,是如《道炬釋論》中說。各別學處等三種者,契經中說;後三種者,出於《歸依六支論》中,如彼說云:「應於形像頌,及諸碎黃布,信解為大師,親口說諸法,不謗應頂戴,淨未淨諸人,應觀為善士。」《攝抉擇》中所說此等,迦摩跋云:「此諸學處,內鄔蘇跋想亦宣說。我二同從阿蘭若師所聞。」此語出於此師所傳壟跋嚩道次第中。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112
    儘管是如此,但是他的悔罪之行也不是白做了,假使他不悔除罪業,需要受極重恆常的大苦,超過前面所說的罪苦。意思是說,具足四力能夠無餘地悔除罪業,不具足四力由某些方面的力量也可以減少罪業,然而所做罪業定須感受果報。要知道,隨著因緣的差別有多少,就決定果報的相上有多少。又由悔護清淨無餘,然從最初無罪染之清淨,及由悔除清淨之二,有大差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