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前段時間首都的新流傳出來一項摩託車政策,說的年底北京的的摩託車京B公牌不給上了,私戶也開始排隊了搖號了。儘管後來有記者就此事向交通部門詢問,闢謠了,說並未有新的政策限制。但我們還是從實際出發,從一個群眾的角度去問了大部分車管所,結果後期會給5個車管所單個每天80個名額,一天總計400個。能上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回到過去,1986年,北京開始限制京B摩託車在三環道路內行駛。那一年,北京常駐人口首次突破千萬,也是那一年,北京民用車保有量26.67萬輛
來到1994年,東西全線按快速路標準建成通車,全長48公裡
2000年,北京宣布京B和外省市牌照的兩輪摩託車禁止在四環內出現
那一年,北京常駐人口數量1357萬,汽車保有量104.12萬,從五棵松到四惠坐地鐵半小時也就到了
19年,北京常駐人口2170萬,私家車保有量620萬,也是這一年,網上開始流傳北京將嚴控摩託車京B牌照。
於是開車的人把馬路變成了露天停車場,坐地鐵的把車廂擠成了沙丁魚罐頭,騎自行車的和小電驢把一人寬的非機動車道變成雜技舞臺。
只有摩託車被一步步的排擠出城市,剝奪了那本是法律賦予的道路使用權。還只能笑呵呵的自嘲說這是一種奉獻精神。
自從禁摩第一天開始,摩託車從利國利民的角色瞬間變身大反派,各種大帽子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往腦袋上扣,安全問題,道路擁堵問題,排放汙染問題等等。
以眼下的排放汙染問題為例,哪怕是去年2018年,國2標準升到國3標準已經多少年了,市面主流摩託車排量優化降級N代,也有如此理由禁摩公告
居然用「兩衝程車汙染嚴重,佔據路面10平方以上」這種荒唐理由來為禁摩公告做旁證。兩衝程的摩託車是什麼年代的,18年手續合法上路的還有兩衝程的摩託車嗎?佔地10平米的摩託車是真的秀。
也許真的像某些朋友說的一樣,摩託車有兩條原罪,一、不再是剛需。二、夕陽產業,經濟效益落後。
從四輪汽車的親民度逐漸提升時這個問題就已經很明顯了,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淘汰低端產能,也正是這樣,國內摩託車發展了這麼多年還是那些老樣子,學不來人家外來廠商走技術高端路線。
經歷了這樣一個淘汰過程,摩託車的管理制度也許會向其他國家學習,但那可能是一個漫長而遙遠的時間,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現在才要換取摩託車公正的待遇。
朋友們,你的摩託車還在路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