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誕生了一些哲學家,對教育發展產生影響

2020-12-13 阿霞隨感雜記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誕生了一些哲學家,對教育發展產生影響

古希臘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的城邦教育制度和古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等,對西方教育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自公元前8世紀起,古希臘就逐漸形成了奴隸制國家,並建立起了以城邦( Polis)為基礎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在諸多的城邦中,斯巴達( Sparta)和雅典( Athens)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古希臘城邦教育制度的典型。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南部。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通過軍事擴張建立起奴隸制城邦國家。

城邦中的居民分為三個等級:斯巴達人是統治者,享有一切政治和經濟等特權;處於中間階層的是庇裡阿西人( Perioeci),他們有人身自由,但沒有公民權;希洛人( Helots)處於最底層,是沒有任何公民權的奴隸。公元前7世紀時,斯巴達人僅有3萬,而希洛人則有25萬。為有效控制希洛人,斯巴達人組建起一支以本民族成員為主的強大軍隊,使整個城邦成為壁壘森嚴的大兵營。這種全民皆兵的政治模式,直接影響到斯巴達教育的發展。以軍事立國的斯巴達,體現在教育目的上,主要以培養身強力壯、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勇士為首要任務。

斯巴達人視教育為國家的重要事務,設有專門的教育官員管理教育。為了保證種族的優越性,兒童出生後即為國家所有。所有嬰兒都要經過嚴格挑選,只有那些身體健碩的嬰兒才能被留下,病弱殘疾者則被遺棄於山野。被留下的兒童在7歲之前由母親或保姆負責養育,7歲以後開始在專門的軍事訓練營接受訓練和教育。兒童7歲開始進入「軍事訓練營」接受訓練。他們被編為「小隊」(Bua),由最為勇敢機智的兒童擔任「隊長」( Burgos)。若干小隊組成一個「大隊」(Ia),由20歲左右的青年人擔任「大隊長」( larches),負責體能和道德訓練。

體能訓練以「五項競技」(賽跑、跳躍、摔跤、鐵餅、標槍)為主;道德訓練的目的是培養謹慎、節制、堅韌和服從等品質。軍營訓練異常艱苦,兒童們甚至無法得到基本的衣食溫飽。有時,兒童會被教唆去偷竊,以便培養他們機智和狡黠的品質。偷竊行動一旦失敗,就會遭到鞭答。軍營中體罰盛行,而受到體罰者「還要高高興興地接受鞭打,當作使自己堅強的訓練」。年滿18歲以後,斯巴達青年在經過一定儀式的考驗後,即成為「青丁」(Ephebe),進入「埃佛比」( Ephebia,又稱「青年軍事訓練團」),接受為期兩年的強化軍事訓練。

這種訓練主要是實戰演練,例如,在夜間對希洛人發動突襲,以提高青年戰士的實戰技能。埃佛比訓練結束後,年滿20歲的青年開始服兵役,同時承擔對少年兒童的訓練任務。30歲時取得正式的公民資格,到60歲方從軍隊退役。另外,斯巴達人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其目的在於培養忠誠、英勇、機智、果敢等品質。斯巴達的音樂教育也甚為發達,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兒童勇敢作戰、服從長者、遵守紀律和自我控制的品格。為了讓女性具備強健體魄,以保證生育健康的兒童,斯巴達人還特別重視對女性的教育。但是,智育在斯巴達教育中地位甚低,大多數斯巴達人目不識丁。

軍事化的國家體制和軍事化的教育體制相互強化,方使斯巴達得以在古希臘諸邦中曾經稱雄一方。但這種單純尚武的教育模式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它只重視軍事技能的培養,忽視甚至排斥個人的智慧和才能,最終使斯巴達城邦的文化落後於古希臘的文明進程。雅典位於希臘中部的阿提卡半島,土地貧瘠,不宜種植糧食作物;但是擁有天然良港,利於航海和工商業的發展。公元前7世紀一公元前6世紀,雅典在政治上進行過多次改革,最終形成了民主政體。民主的政治體制對雅典文化和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雅典城邦的教育目的與斯巴達存在著諸多的差異。斯巴達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優秀的軍人,而雅典的教育目的則是培養健美體魄與高尚心靈完美統一的人。二者在教育目的上的不同訴求,也使得它們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存在著諸多差異。在教育的組織形式上,雅典城邦並不像斯巴達那樣完全由國家壟斷教育,雅典國家的專門教育機構只負責對16歲~20歲的青年進行教育,而16歲以前的教育則根據具體情況由家庭和社會力量負責。這成為雅典城邦盛行私人辦學的主要原因。

雅典城邦的學校教育內容涉獵廣泛,諸如體育、道德、哲學、文化、音樂、舞蹈等,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雅典的教育注重個性和潛力的發展,反對專業或職業化的訓練。音樂的學習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體育也不是為了培養專業運動員,所有科目的設置,僅僅是為了陶冶情操、形成強壯的體魄最終實現人的均衡發展。雅典的兒童在7歲之前通常在家中由父母養育。7歲之後,男孩在「教僕」( Pedagogue)的陪同下進入由私人開辦的音樂學校,接受專門的學校教育,而女孩則繼續在家中接受母親的教育。

音樂學校所傳授的內容比較廣泛,除了閱讀、書寫、算術、音樂、唱歌、朗誦等基礎知識外,還包括哲學、法律和自然科學等。可以說,所有被認為有利於增長智慧和陶冶心靈的知識,都可能成為音樂學校教育的範疇。這種廣博的教育內容與雅典的民主體制有關,如閱讀和書寫是雅典公民選舉時必備的能力;海外貿易則需要一定的運算能力;音樂和舞蹈被認為能夠陶冶心靈,形成高尚的品德。雅典人特別重視體育。孩童自幼年時即開始體育,主要實行坐立行走等基礎鍛鍊,以使其行為規範,姿勢優美。

從13歲起,兒童即進入「角力學校」(Pa-lastra,或稱「體操學校」)進行嚴格的訓練,主要包括「五項競技」:賽跑、跳躍、摔跤、鐵餅和標槍。「角力學校」的訓練內容雖然與斯巴達的「軍事訓練營」相似,但其目的卻不是為了提高軍事素質,而是鍛鍊身體的各個部位,形成健美的體格16歲後,大多數少年開始進入社會謀業,少數人則進入國立體育館接受體育、智育和審美教育。年滿18歲後,經過嚴格的年齡和出身等方面的審查,青年被記錄在城市公民冊,成為「青丁」,進入「埃佛比」接受進一步的軍事訓練。

20歲時,他們即可被授予正式的公民稱號。雅典的道德教育並非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貫穿於雅典的所有教育活動中進行的。例如,通過聽神話故事、英雄傳說等,培養兒童忠誠和勇敢的意識;通過體育訓練,形成青少年堅忍不拔和公平競爭的品質;通過音樂教育,來陶冶兒童品性等等。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可以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政治制度、文學、建築、科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眾所周知,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也是西方文化的淵源,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它以其獨特的風採與卓越的成就而享譽世界。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時期,希臘人民在贏得「希波戰爭」的勝利之後,開始了文明大發展,先是在政治、文學、藝術、經濟、宗教神話、哲學等文化方快速地走向了繁榮,於是,「希臘文明」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
  • 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的起源地,希臘首都雅典
    古希臘語中,雅典為θναι,又稱θην謨θνη,是智慧與正義戰爭女神雅典娜雕塑,雅典的守護神慧與正義戰爭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城市的名稱是一個複數形態,是因為它由幾個部分組成。19世紀,θναι正式成為城市的名字。據說,雅典娜成為雅典的守護神的傳說和女神與波塞冬之間的爭鬥有關。
  • 以城邦國家為主的古希臘文明,對現代西方世界的影響隨處可見
    (澳大利亞國家大學教授道格拉斯·凱利)「古希臘文化對現代西方世界的影響隨處可見,如果從政治角度看,民主是希臘人的發明,他們留給我們的是民主的思想和制度,從哲學角度看,柏拉圖和其他一些哲學家提出的論點在今天仍然是哲學討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書全面詳盡地展現了古希臘文明的各個方面,包括文明的發展歷程,神話源流,城邦制度,奧林匹斯宗教,希臘哲學,競技體育與希臘藝術,抒情詩與悲劇、喜劇等,可謂一套古希臘的大百科全書,無論是作為學術研究參考,還是對於想了解古希臘文明的脈絡,這部書都是很好的選擇。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讓你暢遊在古希臘的歷史長河中,流連忘返
    在古希臘人看,奧林匹亞競技會是體育競技活動,也是神聖的祭祀活動,競技會期間是不允許發生戰事的,所以即使波斯大軍來襲,希臘人依然把注意力放在競技會上。這樣的古希臘人馬上讓我產生了興趣,他們這種熱愛榮譽超過現實利益的行為有時確實讓人無法理解。
  • 西方文明史:古希臘輝煌及衰敗的過程——古典及希臘化時代!
    上次說到古希臘古風時代,這個時代奠定古希臘民主城邦奴隸制的基礎,但一切發展到興盛,則是下一個時期的事情。這個時期就是古典時代。有一句話叫做:輝煌屬於希臘,宏偉歸於羅馬,這裡的輝煌就是指的古希臘古典時代的輝煌。
  • 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是數學家,而且都是很厲害的數學家
    這時候,就得通過一些宇宙文明共有的知識,來建立共同語言。四百年前的大天文學家伽利略,也想過這個問題,他當時斷言,這種宇宙共有的知識只能是數學公式,因為宇宙裡的文明不管多先進,肯定都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之上,不管時空的距離有多遠,數學的基本原理、基本公式都是一樣的,數學就是宇宙的永恆真理,沒有數學就沒有文明。今天我們要說的《數學與人類文明》會帶給你新的啟發。
  • 吳官正漫談古希臘文明:公民字面意思是民主
    古希臘的地理範圍遠超今希臘半島,希臘文明涵蓋當時的地中海地區,其遺產更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最近,我又找了些有關希臘的書籍翻閱,對古希臘文明在文學藝術、自然科學、哲學思想、政治文明和建築、體育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及其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 四大文明古國之外的古希臘文明簡述
    中國文學家、革命家梁啓超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分別在黃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誕生文明。文明的誕生基本都有一個規律,就是有大的河流,人類在河流周圍種植農作物,需要挖渠引水,貿易運輸都需要集結奴隸,逐漸建立了城市文化。但是世界上還有其他文明也比較古老,只不過因為有的年代不夠久遠,有的沒有城市,有的沒有文字。按照世界通用的說法算古國應該具備幾個要素,但是也各有爭議,比如城市群、語言文字、青銅器、文化等。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喜歡西方藝術的人,多少對希臘神話都有所了解。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繼承古希臘文化的拜佔庭,發展了自己的文化,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繼承古希臘文化的拜佔庭,發展了自己的文化,對教育產生了影響經過五六百年的發展,到了11、12世紀,西歐的經濟開始復甦,工商業者聚集的城市開始出現,隨之出現了新興的市民階層,並逐漸發展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
  • 《希臘思想的起源》:城邦催生古希臘哲學,隱含西方哲學起源奧秘
    ——瞧,隨便一捋,就找到這麼多至今還有著強大影響力的古希臘因素。其實,古希臘人最了不起的創造,是他們的哲學思想。當代哲學家懷特海說:「西方兩千年的哲學史都是給柏拉圖(古希臘大哲學家)做註腳。」有句俗話叫「言必稱希臘」,就是說,講當代西方思想文化,講來講去最後都是要回到古希臘的。
  • 為什麼古希臘出了那麼多哲學家
    我們都知道古希臘有一種特產——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他們三人一起創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學思想,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全世界為什麼單單只有希臘除了那麼多位偉大的哲學家?說到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當時的政治環境,希臘是城邦形態存在的,城邦的特點是小國寡民,缺乏君主專制和神權統治的傳統,不會產生東方大國的高度中央集權,同時學術氛圍較之東方各國顯得極其寬鬆,這種獨特的社會環境就為哲學家的產生提供了豐厚的「土壤」。使得民主的思想易於傳播,民主的制度易於形成,思想易於交流和多樣化發展,哲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在寬容的政治氛圍下,易於培育。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DNA突變引起的發展;但要知道;在兩千年內,人類的DNA變異對人類幾乎無任何影響,也不可能有重大影響;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文明以如此高速進行變革?對這個原因的探討可以說;對探究人類文明的發展的「起源和未來」至關重要;而這「原因」就蘊含在古希臘哲科思緒中;所以,如果我們想更深刻了解整個哲學史、乃至科學史、人類現代文明、現代社會的一切
  • 西方音樂史之古希臘音樂
    一、古希臘文化概況1、古希臘是西方最早的文明古國:從第一個城邦建立到希臘被馬其頓侵佔(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4世紀)。3、希臘藝術文明的產生與繁榮,和它本土四季怡人的自然氣候和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有著莫大的聯繫。4、當今對古希臘音樂的了解,主要通過兩種渠道得知:一是從神話傳說中得知。二是從科學考證中得知。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那時候的中國正是東周的尾聲,戰國時代的白熱化階段,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的唯一一次邂逅的機會就此擦肩而過。希臘的古典文明時期,中國正經歷東周的禮崩樂壞。古希臘文明對西方的意義,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作出類比:「中國之有周人,猶泰西之有希臘。」
  • 許凱的遊記//在古希臘文明的映照下
    何新作為研究西方文化的學者,其《史考》一書觀點,真有點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但何新的結論告訴我們:古希臘哲學是一種文化虛構。這樣一來,亞里斯多德的名言不復存在。論據與指控,分析與論證,研究與考辯,需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來經之營之,萬萬不可血脈賁張、蹈火蹚雷。
  •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黃金時期,身為雅典公民,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名雕刻師,母親為助產士。
  • 古希臘的壁畫瓶畫與最著名的三個哲學家
    古希臘繪畫的發展得益於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8世紀之前,古希臘和亞細亞沿岸的東方民族就有了交往。東方的繪畫藝術傳到了希臘。對於一個熱愛藝術的民族來說,一種藝術一經到了 它的手裡,就會產生自己的特色並發展起來。希臘的繪畫就是這樣發展到與其雕塑一樣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