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2020-12-10 運營之術

為什麼要做業務全場景的梳理?

主要原因有三點:

1.方便溝通,

比如:在產品設計完成,進入開發後,可能會遇到技術問你為什麼要開發這個功能,可不可以把幾個功能合併成一個功能等等問題。

如果你不能回到業務場景,回到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不能從用戶使用場景的角度來回答、溝通問題,那麼很多時候會造成溝通的不順暢,以及產品推進受阻的現象。

2.回到原點思考,

我們經常講,產品經理在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思考的時間要比畫原型圖、寫文檔的時間還要多,才是比較合理的時間分配。

思考什麼?

需要思考的內容很多,但其中有一點一定非常重要,那就是:

回到場景,回到原點去思考,思考用戶是在什麼場景下遇到了什麼問題需要解決,沒有基於業務場景而得出的需求,都是閉門造車空想出來的需求。

換句話來講:

業務場景是產品往下設計的原點,這點工作沒做好,後面設計出來的產品可能都沒什麼使用價值。

3.全場景思考,做到需求不遺漏。

如果說,

我們分析場景、在找需求時,想到哪裡是哪裡,而不是從整體的框架去思考。

就容易造成需求有遺漏,產品無法形成閉環。

既然,

業務場景的梳理這麼重要,那應該怎麼做呢?

這裡,我將會從以下5個方面來講:

1.場景要素;

2.梳理出儘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

3.基於業務流程找到對應的全場景;

4.基於全場景找到對應的用戶需求;

5.確定邊界(也就是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接下來,

我將一個一個的講。

01

場景要素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們經常會講到場景,要還原場景。

那麼,

一個完整的場景應該包含哪些要素呢?

不同的書籍、資料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根據我的經驗以及相關資料的參考,

用場景7要素就可以把一個場景給還原,給講清楚。

場景7要素分別為:

1.用戶,也就是用戶是誰,使用者是誰,可以是一個人、或者是某一類人;

比如:小王;創業者;產品經理。

2.環境,可以是時間,空間、地點等約束條件;

比如:星期一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公司的銷售辦公室內。

3.時機,也就是觸發用戶產生目標的事件或者是影響用戶行為變化的環境;

比如:今天上班,明天周末就要放假了;昨天還是大太陽,今天就下雪了;

4.目標,也就是用戶產生的目標;

比如:明年年底前寫完一本書;今天中午午飯吃火鍋。

5.動作,也就是為了實現目標,採取的一系列動作;

比如:打開電腦,打開文件,開始打字;拿出充電器、插上電,給手機充上電。

6.載體,就是和什麼樣的載體發生了互動;

比如:手機、電腦、村委會門口的宣傳欄。

7.任務,通過一系列動作,完成了任務。

比如:炒好了一個菜;爬上了山頂。

場景7要素,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

在某一個環境下,出現了某一個時機,然後某人帶著某個目標,通過某個載體,採取一系列的動作,最終完成了任務。

案例,

1.北京某3A景區經理小王今天早上坐在辦公室,想到最近上新了一套門票系統,想把景區相關門票上傳到系統供遊客查看、購買,於是打開了電腦進入後臺、門票管理模塊,進行了門票信息的添加,門票信息添加完以後,最後點擊提交完成門票的上傳。

這個案例當中,

小王是用戶;

今天早上在辦公室是環境;

最近上新了一套門票系統是時機;

想把景區相關門票上傳到系統供遊客查看、購買是目標;

電腦是載體;

進行了門票相關信息的添加是動作;

完成了門票的上傳是任務。

以上場景7要素還可以變成4要素,

也就是僅需要4個要素,也能把一個場景給描述清楚。

這4個要素分別是:用戶、環境、時機、事件。

用戶、環境、時機的相關解釋,文中已提到;

事件的意思是要推動什麼樣的事情就是向前發展;

也就是說,

場景4要素裡的「事件」,把場景7要素裡的「目標、動作、載體、任務」給替代了。

案例,

小張是一家做家居裝修公司的銷售,星期一早上到公司上班後,打開CRM系統後臺看到了線索池裡多了一條線索,於是小張在線索池裡把線索領取了。

這個案例中,

看到線索後,把線索領取了,就是事件。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做場景需求分析時,

以上提到的場景7要素和場景4要素都可以靈活匹配運用。

講完一個完整的場景應該包含哪些要素之後,

接下來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業務全場景需求應該如何去梳理?」。

02

梳理出儘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圖

講到業務全場景,那不得不先梳理出來主業務流程圖。

因為,

業務場景是由某崗位獨立完成、相對獨立、可匯報的業務活動。

而業務流程是由不同崗位之間通過協作,滿足外部服務請求的過程。

因此梳理出完整的流程圖,基本上也就覆蓋了需求的全部場景。

所以,這個模塊,我們先梳理出儘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梳理有3個關鍵步驟:

一聽二問三確定。

一聽,聽客戶的介紹,聽的過程中不要打斷,不要陷入細節,以最簡單的方式把業務主流程梳理出來;

二問,沿著主流程發問,把相關的分支、異常情況,相關規則梳理出來,能加入主流程圖的就加入,加入不了的可以重新畫流程圖,或者是用文字來表示;

三確定,最後給相關的客戶或者業務專家講一遍,做最後的流程確定。

這樣,就儘可能詳細的把業務流程給梳理清楚了。

案例,

這裡以一家民宿門店的預訂系統作為案例講解(本篇文章以下的所有案例都會以這家民宿門店為案例講解),

一聽,聽客戶的講解,梳理出主業務流程圖,如下:

二問,根據主流程發問,把相關的異常情況、分支流程、相關規則梳理出來,補充進流程圖(圖中標紅部分則是補充),如下:

其中,有1個異常情況,流程圖中不好加進去,用文字來表示,如下:

熟客或者店長朋友提前打電話來預訂,需要工作人員預留房間。

三確定,確定你梳理的民宿預訂系統業務流程,是否有補充或者不同意見。

最終,就把住宿預訂系統的業務流程給梳理出來了。

03

基於業務流程找到對應的全場景

基於以上民宿門店業務流程圖,

梳理出對應的全場景如下圖:

在梳理業務全場景需求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困惑,到底業務場景的顆粒度多大比較合適。

擔心自己做的業務場景分析顆粒度比較大,又或者擔心自己做的顆粒度比較小。

場景顆粒度的標準如何界定,我個人認為《有效需求分析》中,有一段話的界定,我比較認同:

一個完整的業務場景應該是獨立的、可匯報的、可暫停的單元。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講,粒度是由組織分工決定的。

就像我梳理出的全場景圖中分的顆粒度一樣,

比如,

遊客查看下單;經理確認訂單;遊客收到簡訊通知。

這3點我把它分為3個不同的場景,因為這3者分別都是獨立、可匯報、可暫停的單元。

04

基於全場景找到對應的用戶需求

基於以上民宿門店全場景圖,

梳理出了對應的全場景需求。

如下圖:

補充:

畫出來的全場景需求圖中,場景與需求的對應關係是一對多的關係。

也就是一個場景中有多個需求。

比如,

全場景需求圖中的第一個場景,這個場景中就有:

發布房型,管理房型兩個需求。

05

確定邊界

確定邊界,

也就是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為什麼要確定?

有一句話不這樣講嘛:

什麼是產品?

產品就是有邊界的解決方案。

因此我們需要從梳理出的全場景需求圖中,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梳理出的結果如下圖:

圖中「加紅」部分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

也就是通過公眾號查看有什麼好吃的不需要系統支持。

圖中的遊客訂單12小時之內,商家未進行訂單確認,需要自動退款,簡訊通知,這個需求就需要系統支持。

其它部分場景需求,需要手工+系統支持。

最後,

做個總結,

在進行全場景需求梳理時,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來梳理:

1.場景要素;

2.梳理出儘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

3.基於業務流程找到對應的全場景;

4.基於全場景找到對應的用戶需求;

5.確定邊界(也就是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作者: 豐憲飛 分享產品、運營、和業務操盤。

相關焦點

  • 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流程的梳理與繪製?
    編輯導讀:B端是近幾年的風口行業,各大企業和巨頭紛紛入場,希望能挖掘出市場的最大價值。而B端的用戶需求與C端有很大不同,如何進行需求分析,梳理業務流程呢?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在上一篇文章《B端產品需求的3個層次,你都了解嗎?》中,我講到:在用戶需求與產品需求之間(也就是把用戶需求轉化為功能需求的中間)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叫做:需求分析。
  • 5W2H,幫助你梳理B端產品業務流程
    整個設計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階段:梳理業務流程:主要運用5W2H的方法獲取到現實場景中的實際情況,即使沒有現實場景可以參考,也要進行梳理,不能忽略。針對2C電商類產品,比如:發布商品、選擇商品、購買商品、處理訂單、配送貨品、接收貨品等。針對2B類產品,比如:發布需求、對接需求、籤署合同、支付貨款、履約交付等。
  • 面對不同業務需求,B端產品如何轉化落地(含流程圖繪製教程)
    本文作者介紹了在面對較為複雜的業務時,梳理、表達、落地需求的一些經驗,並介紹過程中會用到的幾種不同類型的流程圖。工作中我們需要繪製哪些流程圖(本文會分別介紹圖中出現的各種圖表)B端產品工作的主要內容即是將業務需求轉化為功能,然而業務和功能是如何建立聯繫的呢?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行業頭條,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定義B端產品MVP(上)》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裡面,我們談到了定義MVP產品的前面三個步驟,確定產品定位,找到種子用戶,確定產品路線
  • B端產品需求調研(2):如何確定調研方式、調研問題
    首先我們再梳理一下B端產品需求調研的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B端產品的需求調研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行業研究】、【深度訪談】、【調研會議】,那麼我們應該在怎樣的情況下選擇哪種具體的調研方式呢?以及每種調研方式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我將梳理一下這三種調研方式的適用場景和注意事項。1.
  • B端產品需求管理:以教研系統為例
    編輯導讀: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需求管理無疑是最核心的工作內容之一,但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本文作者作為B端產品經理,以教研系統為例,分享自己是如何進行需求管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後臺產品不像C端產品,它面向的往往都是企業內部人員,以教研系統為例。
  • 談談B端業務系統的首頁設計|數據信息|b端產品|業務系統
    編輯導語:作為B端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經常收到各類聚焦於具體功能點的業務需求,卻鮮有針對首頁的優化需求;但是當我們滿足了各類業務需求後,用戶仍會吐槽系統難用,老闆也認為對業務提效沒作用;本文是作者關於B端系統的設計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B端產品如何更清晰地理解業務?
    C端產品,每個版本的更新迭代最好不要超過三個功能,可以為了某個運營活動單獨發一版; B端產品來說,衡量產品完善度的,不是功能點數,而是看是否滿足具體業務,企業希望的是一站式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解決一兩個問題就可以的,做B端產品不僅需要滿足核心業務,還要融合周邊業務。
  • B端產品設計3大流程圖: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如何用產品支撐B端業務落地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要求產品經理既要有對宏觀的把控能力,又要有對細節的專注力。B端產品設計分為業務問題診斷、產品整體方案設計、產品細節方案設計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需要藉助不同類型的流程圖來幫助我們理清思路。一、業務問題診斷:業務流程圖1.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B端產品設計3大流程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本文介紹了B端產品設計的三個流程圖: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與大家分享!B端產品往往涉及複雜的業務關係和場景,線下業務一般會涉及到採購、銷售、物流、財務、人力、倉管等多個不同的部門和角色。如何用產品支撐B端業務落地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要求產品經理既要有對宏觀的把控能力,又要有對細節的專注力。B端產品設計分為業務問題診斷、產品整體方案設計、產品細節方案設計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需要藉助不同類型的流程圖來幫助我們釐清思路。一、業務問題診斷:業務流程圖1.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分別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全面深度地解析了B端產品及其發展機會點;本篇文章將結合個人實際案例,繼續講解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設計方法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即:搞明白你所負責的產品的業務價值是什麼,沿著業務價值創造的關鍵環節去籌劃運營,以小帶大,將單點動作不斷沉澱為系統化的積累。三、運營的關鍵要點1. 運營規劃:從賽道出發在B端運營的工作中,產品和項目從來都是互為反哺、互相成就的。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這一回答相比於前一種更合理一些,至少把B端產品的核心價值之一體現出來了。 但是,b端產品核心價值更準確的講不是降本增效,而是滿足業務需求,降本增效只是業務需求的一部分。
  • B端產品如何做調研?
    對於B端產品來說,調研的難度會比C端產品要高。本文從五個方面分析B端產品如何做調研,希望對你有幫助。所以針對於B端的產品經理要求會更高一些,如何來做產品調研呢?要求產品經理對所在領域的業務很熟悉。比如做餐飲行業商家端的產品,需要去了解餐飲行業的工作流程,只有去深入業務才能輸出可行的產品方案。因為所負責的產品在商測階段,產品是否對商家有用,目前在市場上的認可程度如何?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我們做一款C端產品或者做某個功能之前,會先進行市場/競品的調研,通過調研來了解市場容量、行業情況、競品情況;但是B端產品與C端產品不同,由於B端產品的定製化、專業性,我們很難深入了。
  • 如何理解B端業務:定義與特點
    編輯導讀:如何理解B端業務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認為B端業務即向組織銷售商品來盈利的事務。看似業務種類眾多,但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往往能很快抓住工作重點。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三個維度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我們從事的業務領域是什麼?這是參加工作、創業的首要問題。
  • 以車銷業務為例,聊聊B端項目需求調研
    本文以車銷業務為例,向我們分享了B端項目需求調研的前中後期的工作內容以及注意要點。調研人員每天晚上就是寫會議紀要以及跟進問題,很少時間進行需求設計。再加上項目人員一般設計能力有限(大部分項目經理是axure略懂而已),需要請求總部資源,調研結束後一般就回總部。然後1-2周進行需求設計輸出原型,項目經理配合產品出解決方案。但是這個階段有個空窗期,且搜集信息未得到確認。最好聯繫甲方項目經理,組織部分干係人,進行需求調研匯報。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2、業務形態 B端:業務場景複雜:角色多對應的業務場景多,流程差異大: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客戶,需要不同的專業解決方案。 C端:業務場景、邏輯簡單、流程相對標準化:用戶群體比較固定,場景相對簡單,產品要求簡單,流程要求相對統一標準化。
  • 談談B端業務系統的首頁設計
    編輯導語:作為B端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經常收到各類聚焦於具體功能點的業務需求,卻鮮有針對首頁的優化需求;但是當我們滿足了各類業務需求後,用戶仍會吐槽系統難用,老闆也認為對業務提效沒作用;本文是作者關於B端系統的設計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