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的話題衝上熱搜,標題的同音不同字被網民評價「很秀了」。(圖/新浪微博網頁截圖)
【澳洲網趙珏8月21日報導】在21日的中國社交媒體上,話題的話題衝上熱搜,標題的同音不同字被網民評價「很秀了」。不少網民也再次感嘆漢語的博大精深,而對正一心撲在學漢語上的外國人來說,則更加是難上加難的問題了。
近些年,漢語熱在全球持續升溫,選擇去中國留學的學生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學漢語那些繞不開的坎兒,也成為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們討論的熱點。
在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恩古瓦比大學的學生在漢語課前翻看漢法詞典。(圖/新華社 孟晨光)
讓人抓狂的「神題」你被繞進去了嗎
其實,外國人們抱怨 「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還記得「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這一問題,想要表達的到底什麼意思嗎?
人民網報導,諸如上述讓外國人抓狂的題目在曾經火爆一時的「漢語8級全真卷」中比比皆是。這份試卷讓不少被外語四六級考試、託福等「折磨」過的中國學子大呼「過癮!」
還有一道斷句題更是絕了,「一把把把把住了」,別說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啦,就是母語是中文的華人也被繞暈了。
其實,劃分一下節奏就懂了,一把/把把/把住了,第一個「把」是量詞,第二個「把」字是把字句的「把」,第三個「把」是名詞,車把的把,第四個「把」字是動詞,這真是難為初學漢語的你了。
又如「牛頓頓頓燉牛肉」,這真的不是結巴嗎?音同字不同,又是一難題,意思是牛頓每頓都燉牛肉吃,明白意思後真是無語得「讓人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還有金庸武俠小說中小龍女說「我也想過過過兒過過的生活」,還有外國人將這句繞口的中文翻譯成了英文,「I want to live the life that Guoer have lived.」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
類似的,還有校長說「校服上別別別的東西」,圓通快遞打廣告吹牛逼說「圓通通通通南北」,諸葛亮說「孔明明明明事理」。
外國的網紅博主就說,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說,真的是理解了中國人學習英文的痛苦。
2015年10月21日,來自81個國家的中學生在第八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上,說學逗唱秀中文。
同音字傻傻分不清,克服它有點難
除了一字多意,還有讓人傻傻分不清的同音字也讓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抓狂。
曾經參加過「漢語橋」的選手陶特瓦就被這個困難困擾過。中新網報導,前些年,「漢語橋」比賽在雲南師範大學舉行時,陶特瓦就吃了一驚,因為他把「師範大學」聽成了「吃飯大學」,他吐槽,外國人學漢語對同音字是傻傻分不清,「『好』、『號』、『豪』,聽著全一樣,卻又完全不是一個意思,真讓人頭疼!」
當然,也有學到精髓的:有一道「要命級」辨析題已經被一個外國友人解出了正確答案。這位外國友人一看就是有中國生活的經歷,已經領會到學習好漢語的「密碼」,並且通俗易懂地用英語表達出來,堪稱中英文感情色彩對照的「神級翻譯」,不信你品品是不是這個味兒:
好的=ok
好嗎=ok?
好啊=ok!
好吧=ok......
好了=now things are ok
好啦=ok,that's enough!
可以說很有生活經驗了。
還有,「『蜂蜜』和『蜜蜂』明明是兩個一模一樣的字,為什麼順序變了意思也完全變了?」詞序和語序的千變萬化,常常讓塞爾維亞的漢語學習者蘇俐娜焦頭爛額。
儘管學起來萬般痛苦,但他們覺得「漢語是很有意思的語言,學習漢語還能增加自律性。」
繞過這些坎,柳暗花明又一村
雖然學漢語很難,但也有外國人表示,學中文靠興趣,所以看電視跟綜藝最好。
中國僑網報導,澳洲人毆姝辰就是靠觀看中國電視劇、《爸爸去哪兒》等電視節目自學漢語,已經學了3年的她掌握了山東話、廣東話、陝西話、東北話、上海話五種方言。
還有的外國人甚至已經不滿足學習好中文,他們還能教其他外國人學中文了。
中新網報導,今年疫情期間,在北京創業的以色列小夥伊流沙改變了以往面對面培訓的方式,積極利用網絡、微信等開展課程。「目前,交流文化中心已經有100多名學員來自世界各地,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學習中文和中國的文化和語言。」
外國人學漢語的鮮活故事,構成了「漢語熱」的生動圖景:從海外精英家庭到普通人家,越來越多外國人學漢語,中國文化也隨著「漢語熱」收穫很多外國粉絲。
《中國日報》報導,中國國家漢辦數據顯示,進入本世紀以來,許多國家的漢語學習需求呈「井噴式」增長:
2016年法國約5.2萬名中小學生在學漢語,是2004年的500多倍;
西班牙學習漢語人數已突破4萬,美國近年來漢語教學發展迅猛……
漢語虐你千百遍,你待漢語如初戀。各位外國友人跨過上面這些坎兒,您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