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盤山瑰紫峪口,山色朗潤,松柏翠綠,嫵媚迷人。昔日,這裡曾風光百餘年間,是乾隆皇帝行宮靜寄山莊的所在地。靜寄山莊始建於清乾隆九年,其規模仿承德的避暑山莊,歷時10年營造,一座垣周10裡。氣勢非凡的皇家園林傍倚在風景秀麗的群山環繞之間。靜寄山莊裡的前宮、中宮、後宮,建築雄偉,金碧輝煌,莊內各景點因山就勢,別具匠心,內以內八錄和外八景著稱。
內八景有靜寄山莊、太古雲嵐、層巖飛翠、清虛玉字、鏡圓常照、眾音松吹、四面芙蓉、貞觀遺蹤。貞觀遺蹤最為優雅。石佛山西南澗有磐石高數十米,突兀而立,名晾甲石,相傳唐太字東徵凱旋時晾甲於此。乾隆御題的「貞觀遺蹤」雕刻在石上。其下懸瀑怒流,觸石紛披,水花飛濺,匯而成潭,名「響澗」,形成下盤水勝自然奇觀。臨澗築有水榭婉轉相通。乾隆皇帝遊山歸來,多在這裡飲茶,觀瀑布聽泉聲,悠然自得,石佛山半山腰建石佛殿,就石壁雕石佛像三尊,中立吉高2丈4尺,旁侍者1丈8尺,刻工精細,形象逼真。旁有乾隆御筆聯語:「如許神通推佛法,本來面目見真山。」石佛殿上陡峭處,築半天樓。山頂的攓雲亭力行宮最高點,登亭眺望,莊內景物盡收眼底。而半天樓側的摩青亭與石佛殿旁的罨翠亭,小巧玲玫,亭亭玉立,猶如一對玉女夾澗相望,給松石競秀的石佛山景觀增添了幾分嫵媚。
外八景園中有園,景中藏景。延賞齋是乾隆皇帝召見群臣的地方,匾題「知仁樂處」。壽營堂與韻松軒跬步相通,亭、臺、樓、榭,風格各異。乾隆皇帝的書齋「清音齋」陳設極其雅致。齋前古柏兩株枝杈扶疏,蔭遮匝地。門媚懸御筆題寫的齋名。室內靠東增設紫檀主座,傍有茶几、琴桌、書案。書案上置放著文房四主及各類圖書。壁上掛著張雨霖等名人字畫。轉過明間,迎面懸匾「澹懷堂」,是乾隆私人的藏書房,分類排放著四掃五經、二十四史等書籍。四壁吊掛著名人字畫。其中有金延標的《聽泉圖》、《虎溪三笑圖》及蔣廷錫、沈映輝等人的作品。
靜寄山莊建成後,因離北京很近,有取代承德避暑山莊之勢。乾隆皇帝前後駐蹕28次,嘉慶皇帝也來過7次,可見靜寄山莊昔日之盛。後來,由於清王朝國政日衰,囊中羞澀,無力承負巨大的維修費用,靜寄山莊用塌嚴重,皇帝也就下光臨了,到了宣統三年,聞名全國的乾隆行宮已經是頹垣敗壁,荊莽叢生,悽慘景象不堪入目。民國初年,直奉軍閥混戰,薊縣首當其衝,大量珍貴文物屢遭劫難。民國十三年,陝軍胡景翼部進駐薊縣,乾隆行宮內被掠奪一空,全部建築竟以官產公開拍賣,於是折磚撤瓦,夷為平地。靜寄山莊完全消夫了。建國後,天津市政府數次撥款修復盤山古建築,闢為遊覽區,以新的面貌迎來千百萬乘興而來觀光的中外客人。
千年古鎮楊柳青的「石家大院」
青海西寧:南山寺、北山寺
領略西域風情:珞巴族的民俗民風
一江綠水,碧波蕩漾的長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