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避暑山莊,像我這樣初冬時分來「避暑」的人鳳毛麟角,所以我的避暑山莊之旅註定是清冷和孤單的,那天我望一眼「芝徑雲堤」,康熙帝賜名的「水心榭」的倒影是鑲嵌在冰上的,「月色江聲」和「靜寄山房」、「瑩心堂」也都是凝固的,只有康熙、乾隆皇帝的朗朗讀書聲似乎從遠處徐徐飄來,我斷定在這個初冬的下午,可以在空蕩的山莊裡跟康熙帝和乾隆帝好好的交談一番。
山莊正宮大殿裡康熙皇帝題「澹泊敬誠」那四個字,詮釋著 「居安思危,崇尚節儉」的思想,就連我率先看到的這對兒銅獅都在傳遞著低調內斂的信息,您瞧,它的耳朵哪裡還有獅子的威嚴?反而彰顯著溫順的氣質。我們再看它的眉毛,近乎遮住了眼睛,也意味著其在皇家重地,不該看的絕對不看,真是一對兒慈眉善目的好獅。傳說當年侵華日軍試圖把這對兒銅獅子掠走,但是那一刻,雄獅卻紅眼血淚,嚇得他們落荒而逃。
康熙帝的「避暑山莊」的避字,並不是後人臆想的錯別字,實則是多形字,多一橫少一橫都對!另一種說法也極為恰當,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難之避,康熙忌諱「避」字有「逃避」、「避難」的意思,嫌其不吉利,加上一橫,就萬事順意了。康熙帝一生參加了四十八次木蘭圍獵,來避暑山莊50次,康熙帝確是尚武之人,來山莊絕非僅為遊山玩水、消暑度假而來。
再說說康熙的孫子乾隆,其在位的60餘年裡,竟有將近20年是在避暑山莊度過的,乾隆帝共來避暑山莊53次,而且他對避暑山莊的大興土木遠遠超過了他的爺爺康熙,唯有避暑山莊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的風格祖孫二人保持的極為一致,你瞧,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的皇宮哪裡還有頤和園的奢華和紫禁城的威嚴?請注意,這就是乾隆帝招文武百官議事、或舉辦重大慶典的正宮大殿,看似普通內斂,實則絕世罕見。
這座正宮大殿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建,材料全部使用上等的金絲楠木,乾隆帝又給他爺爺康熙帝興建的殿堂提高了一個檔次,修建這座「澹泊敬誠」殿時,用工就達十九萬人次之多,耗銀七萬二千兩,所以前文我才說它看似平凡,實則絕世罕見。這座大殿又名「楠木殿」,大殿面闊七間,單簷歇山卷棚頂,地面和臺基選用紫豆瓣、大理石鋪砌,都極為華貴。
避暑山莊隨著清王朝的鼎盛到達了其輝煌的頂峰,這座大殿即是「康乾盛世」最好的佐證。金絲楠木自古以來就有「帝王木」之稱,從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開始,再到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北京天壇祈年殿內的28根金絲楠木大柱子,直到避暑山莊這座「澹泊敬誠」殿,金絲楠木無時不刻的彰顯著高貴的氣質,儘管其從不施彩繪,素顏幾百年。那個下午我的確嗅到了楠木特有的芬芳,感慨這種芬芳飄蕩了幾百年都未曾散去。
那天我在宮殿區看到了這些石鼓,都不用考證就知道是乾隆帝的傑作,乾隆帝極喜歡歌功頌德,石鼓當然是最好的方式。石鼓文是古代帝王為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以及記載王家田獵最古老的石刻,因為文字內容記述遊獵情況,也稱「獵碣」,我們看到的這些為乾隆帝根據「秦文石鼓」仿製的十面石鼓,請記住啊,石鼓一不能敲、二不能坐。
宮殿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我終於看到「煙波致爽」殿,康熙皇帝說這裡「四圍秀嶺,十裡平湖,致有爽氣」,煙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寢宮,面積並不大,但是卻令我印象極深,其中的「恥辱卓」、又「長」又「瘦」寓意「長壽」的床榻等等最為記憶猶新。寢室的東西各有一個小院落,稱東所、西所,與寢宮有側門相通,是后妃的住所。請注意看這扇門,兩道門檻,自古那句姑娘丫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就是這扇門。
我們接上文,西所裡出了一個大人物,叫葉赫那拉慈禧,在倒黴的鹹豐皇帝病死在這裡以後,慈禧和鬼子六在這裡策劃了辛酉政變,實現了中國歷史罕見的垂簾聽政,從這裡開始了其對中國長達48年的統治。那天我站在西所的院子裡,閉上眼睛,腦海中閃現著電影「垂簾聽政」的畫面,感嘆那一切都曾真實的、驚心動魄的發生在這裡。
當年慈禧以避暑山莊為舞臺,策劃了「辛酉政變」,並開始了「垂簾聽政」,至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將紫禁城珍寶洗劫一空、將圓明園付之一炬,慈禧經歷了一大圈的逃難之旅,從西安再返回北京後,即下令將避暑山莊的大部分珍寶運送至北京,以填補紫禁城及其他宮廷珍寶所需,從那一天開始避暑山莊人去樓空,再無人問津,宣告退出了歷史舞臺。
我們看過前文,定會覺得「一座山莊半部清史」的定位都顯得有些含蓄,避暑山莊實打實的見證了整個清王朝從鼎盛走向消亡的全過程!當然了,我們更喜愛「康乾盛世」那段歷史,康熙帝奔馬馳騁、彎弓射鵰的雄姿,以及乾隆帝的風流倜儻、名垂千古的風範,都會令我們歡欣鼓舞、並廣為傳頌,來吧,我們走出宮殿區,跟著我繼續避暑山莊初冬的這場與歷史的交談。
避暑山莊向來有「山莊以山名,而勝趣實在水」,步入湖區一眼就望得見煙雨樓,煙雨樓布局緊湊,庭院古松挺拔,院外遍植荷、葦、蒲、菱,莊嚴與素淡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想像得到在陰雨時節,細雨濛濛,登樓遠眺,但見遠山近水,盡在輕紗薄霧籠罩之中,定當如入仙境,將是何等的愜意,我對乾隆爺那尊石雕棋盤嘆為觀止,想來煙雨樓定是乾隆帝最為喜愛之處。
《熱河志》記載:「延薰山館西南,崇亭傍水,南向。萬柄芙蓉,涵光照影,鷗浮上下,魚戲東西。山莊之蓮,自關內及敖漢來者,諸景中多標其盛,實以茲為最」,說的是觀蓮所,傳說觀蓮所是頑童的弘曆(乾隆)給爺爺康熙背誦詩詞的地方,康熙對其極為寵愛,早就斷定弘曆未來將是一代明君。我獨自踱步到觀蓮所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再看冰凍的荷塘枯葉,並未感到一絲的落寞,只是感慨歷史的車輪轉瞬間就已從這裡出走幾百年。
要說山莊裡最有氣勢的建築群當屬金山島,金山島用巨石堆砌而成,島上「上帝閣」為三層樓宇,巍峨俊朗的屹立於山巔。傳說金山島是帝王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乾隆帝只要來到避暑山莊,這裡是每次必來之地。那一日我除了遠觀它的靈秀孤傲以外,也虔誠的圍著金山島順時針轉了三圈,祈福健康好運。說實話,金山島一定要默默地遙望它,越看越有味道。
我剛剛說過金山島適合遠觀,有一座四角翹簷的十六柱涼亭,要是遠遠地望見,瞬間就會被吸引。它雙層簷頂,且雕梁畫棟,走近了仔細辨認,題額「水流雲在」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遠觀此亭好似湖水連空、雲浮上下,流水與浮雲相映成趣,動靜變化妙不可言。不用多說,這又是康熙乾隆下江南帶回來的傑作,咱們的這祖孫二人不愧為「大玩家」的稱號。
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乾隆帝在江南見到了杭州六和塔與南京報恩寺,覺得它們風姿挺拔,雄偉壯闊,便在承德避暑山莊建造了永佑寺,乾隆十九年建造了六和塔。那一日,我在空無一人的永佑寺,呆望許久六和塔,據傳原來是可以登塔至九層的,且塔銅頂會栩栩生輝,自古堪稱奇觀,我雖然沒見奇觀,卻也安安靜靜的收穫了一次與歷史交談的機會。
後來我慢吞吞的信步來到平原區,平原區有萬樹園和試馬埭,在路邊均矗立石碣,上書「萬樹園」和「試馬埭」。所謂「萬樹園」可不是指樹木茂密,而是說樹木的種類眾多之意。「試馬埭」是每年去木蘭圍場行圍之前,要在這裡挑選駿馬的地方,正所謂「是騾子是馬出來溜溜」。這裡雖然不見了駿馬和策馬馳騁的帝王,但是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曾見證過那段記憶。
日落時分,我又遊走到本文開始的地方「芝徑雲堤」,康熙在《御製避暑山莊記》中說:「夾水為堤,逶迤曲折,徑分三隻,列大小洲三,形若芝英,若雲朵。」,說的就是這裡。我在冬日裡一個下午,遊走了相當於兩個頤和園,八個北海公園、十六個故宮的面積,這就是我和避暑山莊的故事,也是在初冬清冷的午後與帝王交談的記憶。
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