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上避暑之旅(5)
寫在前面
不求資料翔實全面,不求論證無懈可擊,但求真實記錄旅途中所見所聞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2020.07.24
宮殿區(博物館)出來,準備逛湖區和平原區。疫情導致景區內沒有餐飲服務,我們只能吃自帶食品,喝點兒水,權作午餐了。
芳園居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仿圓明園的買賣街而建,一看對聯便知這裡是商鋪。但我們今天看到的卻是,無論是居內,還是臨湖的,好像因為疫情沒有什麼店家開門營業。
在芳園居遇到介紹觀光遊船和觀光車的工作人員。避暑山莊的工(推)作(銷)人員很多,熱情地介紹園內觀光路線和景點,當然也不忘賣力地推薦觀光車和觀光船。
芳園居前的一棵大樹下,工(導)作(遊)人員通常站在如上的示意圖前,告訴遊客該如何行走最經濟最省力等等。我們決定採納其建議:1. 環湖觀光車+遊船,2. 環山遊覽車。眾所周知,最經濟是走路,最省力是乘車船。
購票後,我們還是要走到如意洲的環湖觀光車起點去乘車。
如意湖,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四景。如意湖大約是南北走向,而這座湖亭坐落於湖畔的中間,幾乎可以觀賞到全湖的景致。
遊客可以在如意湖上蕩小舟了。
自如意湖亭沿湖邊林蔭道北行,即可看到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七景,芳渚臨流。據介紹,這個小亭子是在建在湖濱的天然巨石上。亭三面臨水,臨流小憩,心靜神清。但是今天確實有點熱,估計此時室外氣溫已超過30℃了,沒有心靜神清的感覺。
我們被告知,走過上圖的那座橋就是乘坐平原觀光車的車站。
知魚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三十三景。這裡是清朝皇帝經常釣魚的地方,乾隆也常在這裡賞魚,他覺得魚兒在水裡遊來遊去特快樂,因此命名為知魚磯。
乾隆為此景題詩曰:「出水輕鰷樂意洋,臨磯欣覺會心長。由來萬物天機適,安用勞勞辨惠莊。」
好像沒有見著魚兒在水面自由地穿梭,倒是知魚磯的睡蓮看到不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水流雲在位於芳渚清流之北,與煙雨樓隔湖相望。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十六景。此亭形制獨具一格:主亭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間,此亭位於內湖與澄湖相交處。按旁邊導遊介紹,四個突出的附間,代表一年四季;這個亭共有24根立柱,代表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這個說法倒是有點兒意義了。
走在通向如意洲的橋上,橋兩邊的景致宜人,樹木倒影在湖面上。
終於來到平原觀光車的車站,這裡原來也是一景啊!
西嶺晨霞,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一景。這裡更像一個遺址,樓閣不見了。這裡現在只是平原觀光車的起點和終點站。
觀光車走起來快多了,第一站就是試馬埭,乾隆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一景,避暑山莊湖區的北部,乾隆御題的石碑立於林蔭道邊。透過上圖的石碑可見,這裡綠草如茵,原是清皇帝準備赴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大典」之前,精選良馬的地方。試馬埭的馳馬道,是按蒙古草原風貌和西北少數民族的習俗開闢的。
觀光車第二站是文津閣。這裡有二個看點,第一個看點就是文津閣,但是因為修繕大門緊閉,無法進入。
文津閣位於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始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築的浙江寧波的「天一閣」,1954年重建。在避暑山莊裡建皇家藏書閣,意在標榜清天朝的文治武功。
乾隆曾在文津閣題詩中寫道:「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這兩句詩最後的兩個字分別是「問」與「津」,也同「文津」諧音,文津閣由此得名。文津閣還是紀曉嵐編撰《四庫全書》的地方,後來該套全書亦藏於此。這也是遊客要來看文津閣的重要原因之一。
乾隆年間,為了收藏《四庫全書》,在全國修建了7座皇家藏書樓,分別是北京故宮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和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又稱北方四閣或內廷四庫。
車行此處的第二個看點是曲水荷香,這裡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五景。方亭建在參差不齊的怪石中,其境與曲水流觴極相似。昔日康熙、乾隆兩位皇帝曾在此宴請大臣、蒙古王公。他們怎么喝酒呢?旁邊帶隊導遊講,亭裡的水道(怪石) 其實組成了變形的「壽」字(近處看不出),皇帝將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遇到酒杯被卡住或漂不動了,在其位置的人便應喝下杯中酒。古時皇帝喝酒也是推陳出新啊!
讓人稱奇的是方亭內橫梁畫中的那個小亭子,因其沒有畫在同一個平面上,所以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看,小亭子的尖頂忽左忽右,因此人們俗稱其為「東倒西歪亭」。
(上圖右上)尖頂看起來偏右,(上圖左下)尖頂看起來又偏左,而站在正中間看(上圖右下)尖頂就垂直了。比較有趣,這也是最早的立體畫了。詳見視頻 ↓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觀光車第三站是永佑寺,其建於乾隆十九年(1754),位於避暑山莊的東北部萬樹園,寺內的六和塔(舍利塔)是避暑山莊的標誌性建築。
「永佑」寓意永遠保佑安寧。據說,乾隆每次來避暑山莊首先是到這裡來。
現在的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通石碑外均已無存。我也只拍到了其中三通石碑。
乾隆御碑還在。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時見杭州六和塔和南京報恩寺挺拔秀麗,為報其母恩,於京師仿建兩塔,後(乾隆十九年,1754)又在山莊建永佑寺。京師二塔一毀於火,一坍塌,乾隆遂命人加固在避暑山莊的永佑寺,歷時10年。
舍利塔為八角九層密簷式建築,高66米,建於高臺之上。第一層塔身周圍有抱廈,塔身內部八面牆壁有石雕像和密宗彩色壁畫,各層簷鬥、梁枋皆為琉璃造。塔頂鎦金銅鑄,重約400公斤。據說,八個簷角掛風鐸,當風掠過鐸聲響叮噹,頗有幾分神秘感。可是我們來時正是午後1點,烈日當頭照,哪裡有風啊!今天還是平時?遊人不得靠前,別提入塔了。
塔門匾額與楹聯(上圖)。
觀光車第四站來到熱河泉。這條「泉」就發源於山莊內,長度也幾近是世界上最短的泉水了,只有70+米。但山莊卻曾因它而有「熱河行宮」之稱,承德史上亦被稱為「熱河」。雍正元年(1723),設熱河廳,也是因為此泉。
熱河的源頭是山莊湖水,清澈見底,因特殊的地理環境,終年不結冰,即所謂的「溫泉」。
從熱河泉來到回程觀光車的乘車點,這裡其實也是一景,蘋香沜,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院子裡現在是茶館,因為疫情幾乎沒人在此喝茶。
乘車回到如意洲的西嶺晨霞,至此平原觀光車行程結束,該到煙雨樓乘觀光船了。
去往煙雨樓路上,欣賞一下澄湖的景色,還是荷花!
煙雨樓位於避暑山莊澄湖中的青蓮島上,建成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是仿浙江嘉興南湖錢元僚之煙雨樓而建。
要知道,乾隆6下江南,8次登上嘉興南湖的煙雨樓,先後賦詩20+首盛讚煙雨樓。由此可見乾隆對煙雨樓的喜愛。
《熱河志》云:「樓四面環水,一碧無際,每當山雨湖煙,頓增勝概。」
煙雨樓為二層,上下各面闊五間,進深二間,迴廊環繞。二樓懸掛乾隆御題匾額。據旁邊導遊講,《還珠格格》等電視劇曾在此取景拍攝。
清代銅馬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從煙雨樓的青楊書屋前走出去即是觀光船碼頭。
船票60元,「刀」夠快的,上船發現是人工撐船,兩個船工一前一後,一船大約可載20名遊客。詢問船工被告知,人工撐船主要是讓遊客感受一下皇帝當年乘船的感覺。這樣也好,可以慢慢地欣賞湖光水色。
從這裡乘船有二個目的地,一是熱河泉,二是金山。因為此前我們乘車已去過熱河泉,所以選擇乘坐去往金山的船。
小船慢悠悠地在漂蕩,湖水清澈,又見樹木倒影在湖面上。
馬上就要靠泊金山碼頭了。
-To be Continued-
參考文獻:
1.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http://www.bishushanzhuang.com.cn/index.php/index/index.html
2. 避暑山莊七十二景合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19/14/10595762_714498584.shtml
3. 避暑山莊匾額楹聯內容特色https://www.sohu.com/a/236694415_100031558
4. 避暑山莊的匾額楹聯 https://www.sohu.com/a/148764025_644454
5. 人文自然合璧的避暑山莊(《 光明日報 》 2010年08月27日09 版)
敬請期待2020北上避暑之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