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沙俄貴族之女,22歲成李立三第四任妻子,為夫守寡48年

2020-12-14 陶陶愛歷史

2015年5月12日,著名俄語教育家,開國元勳李立三的俄羅斯籍妻子——李莎去世,享年101歲……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人。1922年,他與劉少奇一道,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的罷工鬥爭,從此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

作為革命者,家和事業是難以兼顧的。面對家庭,面對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時局,革命者總會做出種種令人難以割捨的分分合合。而作為資深革命者的李立三,自然也不例外。

李立三,一共經歷了三次婚姻。他的一名妻子名叫林杏仙,是他6歲時父母買來的童養媳。對於這段包辦婚姻,李立三非常厭惡,兩人毫無愛情可言。林杏仙產下李立三的長子李人紀後,便患風癱去世。

李立三的第二任妻子,名叫李一純。此女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敢愛敢恨、令人嘆為觀止的奇女子。此女前幾任丈夫都大有來頭,第一任丈夫是毛澤東的大舅哥——楊開智,第二任丈夫便是李立三。

然而這一段婚姻並沒有持續多久。1925年,李立三和李一純被派往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會議。在那裡,李一純出於革命友誼,照顧了臥病在床的蔡和森。然而這次助人為樂,卻讓李一純和蔡和森相愛了。

最終,李一純選擇與李立三離婚,和蔡和森走到了一起。對此,李三立只是長嘆一聲,也沒有大吵大鬧。而李一純則將自己的三妹李崇善介紹給了自己的前夫。1926年,李立三又和李崇善成為了夫妻,連續生下了三個女兒。

然而由於李立三革命事務繁忙,夫妻倆,這段婚姻仍以離婚而告終。三次婚姻的失敗,雖然讓李立三非常沮喪。但在李立三看來,不幸的婚姻不過是他遠大事業的一個個小波瀾。因此他將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之中。

35歲,三段婚姻,五個孩子,李立三已經做好了孑然一身、孤獨終老的準備。然而愛情,總是不期而遇。即使跨越國家、種族乃至於膚色,相近的心靈,總會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個22歲的妙齡俄羅斯女郎,走入了李立三的世界,她便是葉麗莎薇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乳名叫麗薩。基什金娜出身於沙皇時代,她的父親是一位俄羅斯貴族。作為最小的女兒,基什金娜備受大人寵愛,度過了一個美麗而富裕的童年。

然而好景不長,蘇俄內戰爆發後,基什金娜一家的生活淪入赤貧,他們只能以野草和樹葉充飢。無奈之下,母親將基什金娜帶離了故鄉,前往莫斯科投靠親戚。

艱苦的生活,將基什金娜鍛鍊得萬分堅強。1922年,蘇俄經濟逐漸好轉,基什金娜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而她也進入小學念書。她品學兼優,最後當上了學生會主席。

基什金娜,後來的李莎曾回憶:「自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嫁給一個外國人」。她萬萬也沒想到,自己會離開故鄉,嫁給一個中國人。

基什金娜還在上小學時,就經常從報紙和畫冊中,聽聞中國革命的消息。有一次她翻開一本畫報,注意到一個身材高大、穿長袍的青年舉著雙手,對著臺下的工人慷慨陳詞。下面有一行文字說明:「這是李明同志」。

而基什金娜不知道,這個李明同志,正是她未來的丈夫——李立三。

1930年,李立三去往莫斯科公幹。當時年僅19歲的基什金娜剛剛畢業,正在國際工人出版社中文部工作。

1933年的一天,基什金娜像往常一樣去單位上班。正巧碰到一位清秀的中國青年坐在沙發上,基什金娜還以為,他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中國青年的目光炯炯明亮,基什金娜看他看得出神。

後來,這位中國青年主動和基什金娜打招呼,兩人很快便攀談了起來。從兩人的交談中,基什金娜才知道,這個青年正是革命家——李立三。

俄羅斯的姑娘,從來都為愛奮不顧身,一旦遇到喜歡的人,便會至死不渝地追求。她不喜歡拐彎抹角,於是直截了當地向李立三提出了愛戀之意。

對此,李立三隻是笑了笑,他向基什金娜坦誠:「我已經35歲了,還有三段婚姻、五個孩子,而你是一個19歲姑娘,你值得有更好的愛人。」

李立三的坦誠,非但沒有讓基什金娜打退堂鼓,反而激發了她更大的愛意。她語重心長地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我注重的是現在,更憧憬未來。」

基什金娜相信一見鍾情,雖然只是初識,但是她已經做好了決定,她非李立三不嫁。

就這樣,李立三和基什金娜成為了戀人,在莫斯科郊外,經常能看到這對異國情侶的甜蜜約會。

1935年十月革命節,李立三將基什金娜邀請到聯盟飯店參加國際工人出版社中文部的節日聚會。在這場聚會中,基什金娜是唯一的蘇聯人。餐後,李立三卻嚴肅地對基什金娜說:

「如果工作有需要,我隨時準備聽從組織的調動,回國參加白色恐怖下的地下鬥爭。到那時,我倆肯定難以相聚,甚至永久都不能相見。請你認真考慮一下我們的未來。」

對於李立三的這番話,基什金娜實際早有準備。革命者,時時刻刻都要面臨犧牲。而基什金娜為了李立三,也要做一個犧牲者。

1936年2月,基什金娜提著一小包衣物,住進了李立三居住的招待所。就在這個招待所,李立三和基什金娜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按照俄羅斯人的習慣,女子必須在自己名字後面加上丈夫的姓氏。這樣一來,她就應被稱為「葉麗莎薇塔·李」。但是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實在有些拗口。因此李立三根據她小名「麗薩」的諧音,給她取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名字——李莎。

就當李莎懷著美好的憧憬,想和李立三白天偕老時,上天卻給這對新婚夫婦一個殘酷的考驗。1938年,蘇聯發動了殘酷的「肅反」擴大化運動,李立三不幸被株連入獄,生死不明。

一天,學院團組織找到李莎,一定要她和李立三離婚,因為他是我們的敵人。要知道,如果李莎不從,她隨時有可能被打成「人民的敵人」,同樣會遭到株連。

面對威脅,李莎卻斬釘截鐵地站在了丈夫一邊,他對領導說:「我和李立三已經有了孩子,他是壞人,我怎麼會看不出來?他是一個革命者,不可能是敵人。」

然而團領導卻不由分說,當李莎當眾做出選擇,要麼繼續做團員,要麼就和李立三離婚。然而李莎直接掏出了團員證,將其拍在會議主席的桌上,一句話都沒有說……

三天後,學員不再讓她居住免費的學校宿舍,將她趕回了娘家。然而李莎並不氣餒,而是利用休息日,一個監獄一個監獄地打聽李立三的消息。六個月後,她終於在一個偏僻的小監獄中找到了李立三。雖然不能見面,但她依然擠出自己為數不多的工資,為李立三買一些生活必需品。若非李莎的營救,李立三恐怕很難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活下來。

原本,李立三險些被送入寒冷的西伯利亞。好在李立三撰寫的申訴信,成功地送到了史達林手中。而李立三也沉冤得雪,終於從監獄中走了出來。而他的李莎早就淚流滿面地等在監獄門口了。

1946年,中國革命形勢大為好轉,經過向中央申請,他終於可以回國參加了革命了。李莎毫不猶豫,一定要和李立三一同回國。有人勸李莎三思而後行,畢竟中國革命形勢還未徹底明朗,中國還很貧窮,哪比得上蘇聯呢?

然而李莎卻說:「中國人的媳婦,自然要到中國去,無論經歷多少苦難,我都跟定他了。」

回國後,李立三擔負起勸降國民黨軍官的任務,而李莎則到哈爾濱俄語專科學院擔任教員。而這一決定,也讓李莎從此走上了教育的道路,從此一生未變。

新中國成立後,李立三經陳雲提名,擔任了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後又擔任勞動部長。李莎則攜兩個女兒來到北京,在北京外國語學校擔任俄語教授。

然而到了60年代,中蘇交惡。有人對李立三說:「你應立即和蘇聯人李莎離婚」。儘管李莎認為,即使中蘇交惡,甚至發生戰爭,自己也不會離李立三而去。但是擔心於李立三的前途,李莎還是決定找周總理幫個忙。

最終,周總理欣然給出建議:「你乾脆放棄蘇聯,加入中國國籍吧!」雖然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做,但是為了深愛的丈夫,李莎還是忍痛割捨了自己深愛的母國,從此成為一個中國人。

1967年,李立三不幸在獄中辭世,離開了心愛的妻子和女兒。而李莎受他牽連,也被關進了監獄。直到8年後,才被放了出來。

在監獄中,李莎學會了中文。但是當她走出監獄,發現自己已經孑然一身,丈夫走了,女兒也上山下鄉了,而自己則在山西運城的農科所養老。

然而李莎的責任感和對李立三的愛,不容她就這麼灰心沉淪,她頑強地撰寫上訴材料,要為喊冤的李立三找一個說法。1980年,經過撥亂反正,中央最終做出決定,為李立三平反昭雪,並為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李莎多年的夙願,終於完成了。

在48年的守寡歲月裡,是愛和堅貞,讓李莎渡過一個個以淚洗面的孤寂夜晚。她對於李立三的愛,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淡。

同時,同樣平冤昭雪的她重新拿起了教鞭,回到了教學崗位。此時的她,已經是一個66歲的老人,但她依然格外珍惜這個機會。即使到了70歲,她依然每周上14節。她曾說:「我恨不得每天24小時都投入工作之中。」將近50年的教學生涯,讓李莎桃李滿天下。而兩個女兒也繼承了她的事業,拿起了教鞭。

儘管道路曲折,但是李莎對於李立三和中國人民的愛,從始終沒有減退。她曾多次提到中國「草環相報」的故事啊,她說:

「我也懷著同樣的感情,將於有生之年,努力工作,把我全部精力奉獻給李立三同志的祖國(也是我的第二故鄉),以報黨和人民對我的關懷和照顧。」

最終,李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她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患難,她的命運早就和整個中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相關焦點

  • 李立三夫人李莎傳奇人生
    本期蘭臺君為讀者朋友們帶來的這篇文章是李莎對中共高層人物的回憶以及與李立三的自身遭遇,邀請大家一起閱讀其傳奇人生。李立三與李莎2015年5月12日,李立三的夫人李莎告別了她漫長的一生,享年101歲。這位經歷過蘇聯十月革命、「肅反」時期和中國「文革」的世紀老人,傳奇的人生讓人唏噓不已。
  • 李立三自殺之謎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等職,「文革」中遭受殘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李立三:新中國工會事業的開創者  李立三是我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地方和中央擔任工人運動領袖,是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和五卅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 李立三夫人生前憶「朋友圈」:毛澤東舞步獨特(圖)
    李莎原名葉麗薩維塔·基什金娜,1914年3月20日生於俄羅斯薩拉託夫州的一個貴族家庭。1931年在莫斯科印刷技術學校畢業後,赴蘇聯遠東工作,在海參崴加入蘇聯共青團。  1936年李莎與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立三結婚。同年考入莫斯科外語師範學院法語系,1941年畢業,在蘇聯外文出版社工作。  1938年蘇聯肅反擴大化期間,李立三入獄,李莎努力營救。
  • 李立三和他的蘇聯妻子
    1945年4月-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在毛澤東主持起草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立三路線」作了實事求是的總結和評價。 這一年的12月31日,全家正準備團聚迎接新年的時候,卻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去蘇共委員會一趟,我的心又懸到了嗓子眼。
  • 李立三生前3次"被追悼" 兩次為周恩來主持(圖)
    路礦當局對擔任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書記、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主任和罷工總指揮的李立三恨之入骨,懸賞600大洋,多次派人對他行刺。不能得逞後,為了瓦解工人意志,便在報紙上登了一則消息,說李立三為罷工之事,到長沙刺殺湖南督軍趙恆惕未成,遭逮捕,被腰斬於長沙市北小門外。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法國的中國勤工儉學學生中,大家信以為真,十分悲痛。
  • 沙俄史上極有情調的女沙皇,引領奢華精緻潮流,秘密嫁給鄉村歌手
    伊莉莎白自幼美貌出眾、國色天香,經常令出入沙俄宮廷的歐洲使者為之傾倒。伊莉莎白在十四五歲時,曾先後被許給法王路易十五、荷爾施泰因公國王子卡爾·奧古斯特為妻,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都沒有完婚,這對於伊莉莎白來講不啻於沉重的打擊。伊莉莎白的母親、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去世之前,本想讓伊莉莎白繼位,但在權臣緬希科夫的操縱下,最終勝出的卻是彼得一世的長孫小彼得。
  • 鄉巴佬拉斯普京:沙俄皇后的情人,睡遍貴族少女還有「不死之身」
    而且,關於他的死亡的傳說就更加神奇了,不禁用毒藥毒不死、槍打不死、刀殺不死,簡直就像是擁有了「不死之身」一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位俄國歷史上的第一妖人,看看這個人是怎麼從一個農民之子,靠著自己的「神奇」的能力,以及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在沙俄貴族之間,手握大權、使得本來就要崩塌的國家加速瓦解的。
  • 華南理工大學22歲女研究生支教途中遇車禍去世 李莎事跡介紹
    在支教崗位上,李莎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志願者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從大山裡來,到大山裡去  李莎今年21歲,2015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四川省達州市考入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學期間,她活躍於眾多學校社團組織。在班上,她擔任宣傳委員、學習委員,多次被評為華南理工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等稱號。
  • 民國奇女子連嫁四任丈夫,三個都是牛人,兩位妹妹還成前夫妻子
    以下我們要說的就是奇婦的彪悍人生:丈夫四個三個牛人,讓兩個妹妹為前夫做妻子!這位「奇女人」所知道的幾個丈夫,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革命烈士楊開慧的弟弟為第一任丈夫;李立三、蔡和森為第二任丈夫;最後一任丈夫則較為神秘,鮮有資料外洩,但他們的女兒長大後卻成為著名音樂家。這個「奇女人」在告別婚姻時決絕無情,可情緒化的時候又會把兩個妹妹介紹給前夫。
  • 李立三簡介
    1919年9月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地方和中央擔任工人運動領袖,曾一度掌握著中央的實際權力。在1930年犯過"立三路線"的錯誤,但不久就認識改正。在鬥爭歲月中,他曾經"死"過三次,組織和同志們為他開過三次追悼會。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等職,"文革"中遭受殘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
  • 89歲高齡喜得第四胎,43歲妻子大肚明顯,65歲女兒比妻子大22歲
    許多年紀很大的人依然能夠生孩子,就像之前有一位67歲的中國老人自然受孕,這麼高的年齡能夠自然受孕確實挺稀奇的。但是國外有一位89歲高齡的老爺爺,即將迎來第四胎,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 大文豪託爾斯泰筆下的沙俄貴族內部鄙視鏈
    歷史上,葉爾馬克、哈巴羅夫這些哥薩克探險家們,在成功後被沙皇封為服役貴族。那麼,服役貴族在沙俄貴族等級中含金量如何哪?波耶貴族出身的貴族世家會用法語輕蔑地說,「你也配姓趙?」,整個服役貴族正好處於沙俄貴族階層鄙視鏈的最低端。
  • 《那年花開》的原型周瑩:16歲守寡,成陝西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
    最近《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網上播放量已經達到十億之巨,孫儷娘娘的演繹讓一個活生生潑辣精明的西北女人形象躍上熒幕,隨之很多人對這位陝西女首富的傳奇人生產生了興趣。現實中,周瀅的原型周瑩,遠比劇中人物更加精彩和傳奇。她是16歲守寡一生的女首富。
  • 「三路成立」後,不再掌握中央實權的李立三,究竟發生了什麼?
    1861年,英國以契約形式擁有漢口一塊租借地。幾十年來,這塊租借地仿佛國中之國,肆意侵害著武漢人的利益。北伐戰爭期間,武漢被攻陷後,武漢人民同仇敵愾,團結一致反對英帝國主義,多次召開反英大會,最多時有30萬人。在武漢人民的堅持下,被英國侵佔66年的領土終於回到武漢人民手中。在這場鬥爭中,一人曾三次現場指揮抗英群眾,為鬥爭的最終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人就是李立三。
  • 川普71歲前妻再迎人生之春,挽48歲小男友炸街,顏值仍在線
    小夥伴們都知道,川普有過三段婚姻,她的第一任妻子就是伊萬娜·川普,在離開川普之後,伊萬娜也不再是輿論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可是據《每日郵報》11月18日報導,很少走進大眾視野的伊萬娜卻再次走進了媒體鏡頭。
  • 李立三: 一生被開過四次追悼會
    路礦當局對擔任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書記、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主任和罷工總指揮的李立三恨之入骨,懸賞 600 大洋,多次派人對他行刺。不能得逞後,為了瓦解工人意志,便登報說,李立三為罷工之事,到長沙刺殺湖南督軍趙恆惕未成,遭逮捕,被腰斬於長沙市北小門外。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法國的中國勤工儉學學生中,大家信以為真,十分悲痛。
  • 「立三路線」後,不再掌握中央實權的李立三,後來怎麼樣了?
    前言:自鴉片戰爭以來,英國一直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急先鋒,通過各種不平等條約獲取很多在華利益,1861年,英國以籤約的形式在漢口擁有一塊租借地,幾十年來,這塊租借地仿佛就是國中之國,肆意侵害武漢人民的利益。
  • 支教老師李莎 定格在大山深處的「青春之歌」
    明天(2020年9月10日),我們就將迎來教師節,優秀教師是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這些年來,廣西湧現出數萬名骨幹教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最特別的一位教師。她是華南理工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去年7月,為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號召,李莎在廣西龍勝開始了支教志願服務工作,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卻將她21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大山深處。 今年5月9日下午,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的李莎在赴學校開會途中遭遇車禍,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21歲。
  • 川普71歲前妻挽48歲小男友炸街,喊話前夫川普:要學會接受失敗...
    小夥伴們都知道,川普有過三段婚姻,她的第一任妻子就是伊萬娜·川普,在離開川普之後,伊萬娜也不再是輿論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可是據《每日郵報》11月18日報導,很少走進大眾視野的伊萬娜卻再次走進了媒體鏡頭。當天,伊萬娜·川普(Ivana Trump)挽著48歲前男友羅薩諾在曼哈頓上東區散步,畫面毫不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