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由快樂生長」,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家長要謹記

2020-12-01 小漁媽媽育兒

文/小漁媽媽育兒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現實版本的「小豬佩奇」的短視頻,很多網友都被視頻中的「小佩奇」笑出豬叫聲,同時也對這位小佩奇的父母的養育方式表示認同。在這個小視頻中,一對父母牽著小女孩在路邊踩泥坑,小女孩開心地在泥坑中跳來跳去。

小女孩在跳泥坑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倒過幾次,她摔得滿身是泥,她雖然摔倒了,但卻笑得很開心,也沒有因為摔得一身泥而哭鬧。在泥坑中的小女孩如同跳泥坑的「小佩奇」一樣,她的身上、臉上都是泥,網友們也親切地稱她為「小佩奇」。

她的爸爸在旁邊也被濺得一身泥,一般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都會開始責罵孩子,數落孩子。但這位小女孩的父母並沒有責罵她,爸爸在旁邊笑著看女兒玩泥坑,媽媽則是拿出了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

很多網友看到後,都表示是笑著看完這個視頻的,其中一位高贊的網友感嘆道:從這個視頻中,感受到了孩子的快樂,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不像現在的孩子,被父母管束得太多。讓孩子「自由快樂生長」,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啊!

養育孩子錯誤的方式,你中了幾個?

1、對孩子保護過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父母也越來越講究。在以往生活水平沒那麼好時,孩子能夠在大自然裡自由地和探索,但如今很多父母會對孩子保護過度,他們會為了保護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有過多的限制,比如:為了防止孩子感染細菌,不讓孩子接觸大自然,為了不讓孩子受欺負,不讓孩子交朋友等等,這樣的養育方式是錯誤的,它會讓孩子失去了自由,也會讓孩子失去了主見。

2、對孩子動輒打罵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時,面對孩子做錯事情或者不聽話,父母會用傳統的養育方式去養育孩子,那就是對孩子動輒打罵。孩子在父母的打罵之下,會選擇屈服。但這樣的養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3、經常性否定孩子

有些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經常性地否定孩子,比如:經常打擊孩子,對孩子的個人能力表示否定。也經常拿比孩子優秀的孩子和他相比較,不分地點場合地貶低孩子,也許父母的這樣的做法是因為他「恨鐵不成鋼」,也許是想激勵孩子進步,但這樣的養育方式是錯誤的,它會讓孩子因此失去底氣

這樣錯誤的養育方式,會給孩子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

1、獨立能力差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事事為孩子代勞,為孩子排除阻擋在他面前的困難,沒有讓孩子獨立地面對過困難,更沒有讓孩子親近過大自然,這樣的養育方式,如同將孩子圈養起來。孩子猶如籠子裡的小鳥,雖然被保護得很好,但它失去了自由。長期被圈養的孩子,他的獨立能力是很差的,獨立能力差的孩子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2、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

當孩子做錯事情或者不懂事、不聽話時,父母對孩子動輒打罵,這說明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是暴力。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也會影響孩子長大以後處理事情的方式與態度,孩子在遇到事情時,他不懂得思考要如何去處理問題,只會習慣性地用暴力去解決問題。一個只懂得用暴力解決問題,不懂得用腦思考的人,在社會上也難有良好發展。

3、對自己不夠自信

父母經常性地否定孩子,貶低孩子的能力,甚至不分場合地貶低孩子。父母這樣的行為不但不能激勵孩子進步,孩子還會因為父母的否定而否定自己的個人能力,他會因此而變得自卑由於孩子對自己不夠自信,做事情也會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也容易錯失難得的機會,難以成功。

讓孩子「自由快樂生長」,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塞詹森曾說過:允許孩子以他們的方式獲得快樂,這樣的養育方式才是最好的。

1、做一個懂得放手的父母

美國心理學會曾經有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對孩子過度包辦。這樣的養育方式只會傷害孩子的情感發展,阻礙孩子的獨立能力,降低孩子處理問題以及管理情緒的能力,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是不快樂的,他們長大以後,也很難獲得良好成就。

我們要做一個懂得放手的父母,不要給予孩子密不透風的照顧,這樣只會讓孩子透不過氣。孩子長大了,我們要懂得適當地放手,讓孩子懂得自己照顧自己,懂得為家人分擔家務

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由地去探索這個世界,孩子才會形成獨立的人格。讓孩子「自由快樂生長」,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2、做一個孩子一起「瘋」的父母

著名跳水運動員田亮的兒子小亮仔曾在自己寫的詩中表示爸爸就算下雨,也沒有忘記要跳水,而田亮看到後,只是笑著回道:「哭吧,哭吧,我要活著。」這是一個敢開爸爸玩笑的孩子,因為他的爸爸會陪著他一起瘋,一起玩耍。

田亮的粉絲也紛紛表示:羨慕森蝶和小亮仔有一個陪他們一起「瘋」的父母,才能讓他們這麼開心快樂地成長。因此,我們要做一個和孩子一起「瘋」的父母,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和愛,面對孩子犯錯,會為孩子分析,也會引導孩子改正,這樣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才會擁有底氣與自信。

3、做一個「尊重孩子」的父母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重要的人,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拿孩子開玩笑,傷害孩子的尊嚴,孩子也會因此而形成低自尊,這樣的養育方式將很難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我們要做一個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考慮問題,給予孩子認可與鼓勵。不對孩子的生活設下太多的條條框框,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讓孩子「自由快樂生長」,孩子才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這樣才能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讓孩子「自由快樂生長」,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做對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養育孩子,像養育樹。捧在手心、自由生長修枝剪葉還是施肥養根?
    養育這顆樹,是捧在手心、自由生長修枝剪葉還是施肥養根?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捧在手心法:很多家長養育孩子,就像養育樹的一樣,捧在手心能夠健康成長嗎?這種溺愛式的教育,當隱喻到養育樹上,就顯得非常不可取。甚至不需要解釋太多,大家就都明白了。
  • 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就是讓孩子自由生長?聰明的父母會這樣做
    今日問題:父母怎麼做才算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每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常常聽見有家長抱怨,時時刻刻的管著孩子,孩子說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嫌煩嫌嘮叨。
  • 養育孩子就像養育樹,是自由生長搏擊風雨?還是圈養花盆澆水施肥
    養育孩子就像養育一棵樹,是否能長成參天大樹,不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家長的輔助。 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不同的,當然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野蠻生長」
    最令人可貴的是,小女孩的家長不僅沒有責怪,反而一臉笑意地看著孩子愉快地玩耍。俞敏洪曾感嘆道:明天的孩子們,就應該野蠻生長,自由生長,不要給太多的限制。由於家長沒有教她怎麼用筷子,從小就習慣用勺子的她,17歲還不怎麼會用筷子;初二才開始自己穿衣服;
  • 愛與自由,愛心與理解,才是養育孩子最重要的基本準則
    這個女老師的出場方式讓我想起了國外的一部教育電影。那部電影裡面有一位神秘的女管家,也是這樣的出場方式,也給了孩子們帶來了驚喜。還假裝自己是女探長,去學生家裡面查看有哪一位學生的家長是「愛心的殺手」,她還能變幻出「童心城堡」,讓在作業壓力下的學生們能夠找回自己的童年,自由的在童年的夢想中翱翔。她還帶領學生們在月光下的田野裡面,讓孩子們過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能看見圓圓月亮的中秋節。
  • 滋養,是父母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養育方式,讓孩子活出最好的樣子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催促孩子用功學習,定下考進年級多少名的願望,這會讓孩子產生很大壓力,其實有老師要求就夠了。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做好心理按摩,卸下包袱,輕鬆上陣,體會學習的樂趣,不用和別人比,自己比上次有進步就是提高。沒有父母催促學習壓力的孩子,更自覺,更有主動性,因為要對自己負責。
  • 我們都忘了養育孩子的初衷,是愛與快樂
    但一定也有許多家長覺得,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從方法論角度看,所謂的「聽過了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你只聽了道理,卻沒有去踐行它。知乎上有一位匿名用戶,分享了母親從小到大養育她的點點滴滴。在問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方式?》下,這個答案,獲得了6.8w的高贊。首先,我想讓大家看看這位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是怎麼做的。
  • 《養育的選擇》孩子要不要去早教,什麼樣的早教是最好的早教?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是通過觀看、聽覺、嗅覺,觸覺等去探索世界、接收外界的信息,為了能把他們的神經細胞和它們之間的突觸連結起來,讓信息傳遞得更有效、更快速、更準確需要給他們提供適當的幫助,最好的方式就是早教。2、早教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各種感官均衡發展,早教機構不一定能實現。
  • 在「不自由的世界」裡,如何幫助孩子做一個自由、快樂的人?
    ……很顯然,這些孩子不快樂、不自由。甚至是這種不自由、不快樂的麻木生活。:孩子需要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環境中,他們才可以自然發展,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不過,如果你認為自由發展就是對孩子拿媽媽的口紅當顏料隨意塗畫的話,那你實在不知自由的真諦何在。對於自由發展的孩子來說,他們知道自由與放縱的界限在哪裡。同樣,對於養育了自由發展的孩子的父母來說,他們也非常清楚自由與放縱的區別。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養育孩子,從情感引導開始
    父母對孩子的數落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孩子又不委屈嗎?其實一句話概括,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無論我們養育的是天使寶寶,還是熊孩子,我們都可以把他們指引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看到父母的引導,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道理我們都懂,可為什麼養育孩子那麼難?為什麼有的父母和孩子和諧共處,而有的父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難以溝通?正確的養育方式又是什麼?
  • 養育好孩子,首先要養育好自己,不要用生氣的情緒去教育孩子
    文中提到過,家長需要首先進行自我教育才能夠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當能夠顧好自己,把自己養好的時候,養育孩子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此,在教育中,家長需要有很高的自我反省能力。一、養育好孩子,首先要養育好自己我們以前所了解到的關於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
  • 父母這樣的回應方式,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父母在其心理帳戶裡存入越多的喜悅,孩子在未來則越容易用快樂解碼世界,越有力量應對生活的挑戰和挫折。而我們常常面對孩子怕黑,怕鬼,怕水,卻對他們說:「有什麼好怕的,我跟你說,沒有鬼,都是假的。」愛有方總校有位家長學員帶著女兒來做沙盤,這個孩子有點抽動症,肚皮會時不時抽動,經過沙盤遊戲諮詢,才知道,媽媽忙於工作,爸爸帶孩子,爸爸自己熱衷於看各種恐怖片,就帶著女兒一起看。
  • 漫畫故事《父與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這樣一對父子的日常生活是人們一直嚮往的,快樂溫馨,充滿歡樂。父親和兒子都善良樂觀,不因遭遇困難而絕望,也不會因為獲得意外財富就忘本。《父與子》中父親和兒子的相處方式也無時不刻在告訴我們: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 3種養育方式培養出不同的孩子,第一種幾乎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沒有正確的養育方式,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傑恩·梅傑的《雙向教育》這本書裡提到,家庭養育方式分為3種,不同的養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否優秀,取決於家長的養育方式。
  • 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讓孩子一個人完成穿鞋子、穿衣服,能鍛鍊他們的獨立能力;每個孩子都有選擇樣式的權利,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督促做作業,遠沒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來得有效。就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管得太嚴、太細,看上去是幫孩子掃除眼前的一切困難,其實,這都是在害孩子。作家尹建莉說:「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 養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自己長大
    養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自己長大,給他們自由,儘可能少的幹預對方。但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創造一個適合孩子自由成長的環境。這個環境既包括物質環境,也包括精神環境。再小的嬰兒也有自己的精神需求,這是人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人類不僅是為了生存而活著,如果沒有精神世界,生命將一片荒蕪。那麼,如何才能科學的創造這個適合孩子自由的成長環境呢?
  • 想要養育出一個開心、快樂的孩子,首先要有開心、快樂的父母
    導讀:想要養育出一個開心、快樂的孩子,首先要有開心、快樂的父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要養育出一個開心、快樂的孩子,首先要有開心、快樂的父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人的過度節儉,會毀掉孩子的人生道路,家長要謹記
    導讀:大人的過度節儉,會毀掉孩子的人生道路,家長要謹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大人的過度節儉,會毀掉孩子的人生道路,家長要謹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公司裡有一位同事。
  • 優勢養育:積極心理學融入親子教育,陪孩子創造快樂且充實的人生
    還記得我們在孩子呱呱墜地前,抱有的期望嗎?只要孩子健康就好!隨著孩子出生,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這時候我們的期待是只要孩子快樂就好!家長們處於自身和社會的壓力之下,會不自知的為孩子貼上標籤和期望,甚至是不合理的評價。在這些標籤背後,是一個不放心的家長,一個不作為的家長,一個過度關注、過度保護、過度壓制的家長。是一個沒有方法的家長。
  • 換季孩子衣服也要換?需不需要買大一碼,家長謹記這些原則
    小朋友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很多父母為了節省一點,在購買衣服的時候會專門挑選比孩子應該穿的尺碼大一號的衣服,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多穿一段時間,更划算。但是,買大尺碼的衣服並不意味著節省,有時這些不合適的衣服反而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麻煩。作為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挑選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