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故事《父與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2020-12-20 小妖情感記

小孩子看漫畫看的是圖畫故事,成年人看漫畫,看的是人生。有這樣一本漫畫集,不管你是稚嫩的孩子,還是已然為人父母的成人,你一定會被裡面的故事吸引,他經歷80餘年而不衰,他感動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人,這就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創作的一系列漫畫故事《父與子》。

《父與子》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和三歲孩子的生活日常,他們的故事平常又快樂,溫馨又奇妙,漫畫中的兒子如現實中所有孩子一樣天真可愛,調皮活潑,對一切充滿好奇,故事裡的父親卻與我們熟悉的成熟,穩重,威嚴這樣的父親形象完全相反,《父與子》中的父親就是一個大孩子,他智慧又幽默,天真又慈愛,還有點小虛榮,有點小迷糊,做些無傷大雅的惡作劇。

這樣一對父子的日常生活是人們一直嚮往的,快樂溫馨,充滿歡樂。父親和兒子都善良樂觀,不因遭遇困難而絕望,也不會因為獲得意外財富就忘本。《父與子》中父親和兒子的相處方式也無時不刻在告訴我們: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01

如今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大多數的父母都忙於生計,忙於工作,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養育。如何才算得上養育孩子呢?養育從字面上理解,"養"就是餵養孩子,給孩子提供所需要的食物,讓孩子不至於受餓受凍,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育"就是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教會他一些技能,教給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可大多數家長僅僅停留在養的階段,覺得只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送他上好的學校,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長往往忽視了育兒這一面,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教育,總覺得學校會教給孩子知識,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孩子慢慢長大,很多事情也會自然而然的懂得。這種只養而不教的行為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孩子,也造成了諸多緊張的親子關係。

很多家長疲於奔命,花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力求賺更多的錢,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認為這樣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其實不然,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送孩子上名校,這一切都是次要的,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應該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教給孩子知識,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何為親子陪伴?

親子陪伴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陪,父母隨孩子,陪同孩子做適合孩子年齡發展需求的事情;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的發展提供支持,也能通過與孩子互動,不斷反觀自己,實現父母的自我成長。

可見親子陪伴最重要的是親子互動,僅僅陪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這不是陪伴,這只能算得上看管,親子陪伴,就是要陪著孩子玩樂,陪著孩子做孩子那個年齡段的事情,就如《父與子》中,父親對孩子的陪伴方式。父親陪著孩子開演奏會,和孩子比賽下棋,陪孩子烤蛋糕,和兒子搶書看,甚至陪著兒子去打架,父親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親子陪伴最好的示範。

現在很多人對親子陪伴有誤解,認為只要陪在孩子身邊就是親子陪伴,於是,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旁邊玩耍,大人坐在旁邊,低頭看手機,偶爾抬頭看看孩子是否安全,若孩子請求父母一起加入遊戲,一般會遭來大人不耐煩的拒絕:你自己玩就好了,我在旁邊看著。

周末時光,大人便想著陪伴孩子,要麼在家陪伴孩子,孩子看著電視,家長玩著手機,一派"和睦",孩子不哭不鬧,家長也自得其樂,看似陪了孩子一整天,卻跟孩子沒說上幾句話;要麼帶孩子外出遛娃,孩子在公園瘋跑,家長坐在旁邊,顧著聊天,偶爾瞄幾眼孩子,確定孩子還在視線範圍內便好;更有甚者,丟幾個小玩具給孩子,自己約上三五好友,打牌玩樂,孩子的哭鬧聲,大人的喧鬧聲,聲聲應和,此時彼伏,這些種種陪伴,如何算得上真正的親子陪伴?孩子在這樣的陪伴下,又怎麼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諸如以上,凡此種種,這樣的陪伴是無效的,我們要給孩子有效的,高質量陪伴,還得看看《父與子》書中,父親對兒子的陪伴。我們或許能從中悟出親子陪伴的真諦。

02

父子倆要去兜風,他們自製了一個雪橇,雪橇沒劃多遠就散架了,失望的父子倆只能扛著散架的雪橇往家走,父親突發奇想,可以拿這些散架的雪橇做一個小小

改造,父親給小鳥們做了一個溫暖的家,孩子跟父親一掃之前的失望,覺得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自製雪橇》

這則故事中,父親是智慧而豁達的,自製雪橇散架了,在兒子萬分沮喪的時候,父親能轉變觀念,用散架的雪橇給小鳥做一個家,無形中就教會了孩子遇到挫折不快時候,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對待,或許就會柳暗花明了,父親給小鳥做家,潛移默化的把愛傳遞給了兒子。看吧,父親沒有一句說教,沒有任何強加給孩子的德育教育,卻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用行動傳遞了對兒子的教育。

兒子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了,地毯弄髒了,兒子在地毯上即興畫起來,父親氣勢洶洶的拿著鞭子過來,突然發現兒子畫畫的水平還不錯,父親便加入其中,和兒子一起畫起來,父子倆度過了一段開心的下午時光。——《極漂亮的地毯》

故事中的父親也會生氣,生氣時候也會像我們一樣氣勢洶洶,要揍孩子,但是他愛孩子甚過愛地毯,他發現孩子的畫挺不錯,居然就放下了鞭子,轉而和孩子一起"糟蹋"地毯,這則故事中的兒子一定會一輩子都會記得那個下午,那段和父親趴在地毯上做畫的美好時光,這樣的畫面會溫暖孩子的一生,用一塊地毯換孩子一生的美好回憶,值得!我們的孩子曾經是不是也像書中的兒子一樣,亂塗亂畫,做為父母的我們能否學習書中的父親,偶爾陪著孩子瘋鬧一回?

兒子喜歡大自然,爸爸為了給他一個驚喜,悄悄的帶人把睡夢中的兒子抬到了郊外,兒子醒來,發現自己置身美麗的大自然中,鳥語花香,感嘆萬分,還以為自己在做夢,這真是個美好的假期呀。——《假期的驚喜》

故事中的父親花大氣力的去做這麼一件事,僅僅只是為了給孩子一瞬間的驚喜,我們不難想像孩子醒來時候的那種震驚,不敢置信的神情,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孩子的想像力,也讓孩子感覺到了父親的愛,這樣的陪伴方式,不僅僅感動了孩子,我相信,看故事的你我也一定被感動了。

父子倆想開一個家庭音樂會,便去樂器店,每人挑選了一樣樂器,父親挑選了大號,兒子挑選了小號,倆人吹得太難聽,演奏是如此的混亂不堪,父子倆把樂器丟到了一邊,互相埋怨不應還買樂器,後來,爸爸把大號拿來做菸嘴,兒子把小號拿來吹泡泡,感覺樂器這樣用還是比較愜意的,倆人變又開心起來了。——《搞砸的音樂會》

《父與子》中都是這樣的小故事,隨意選取幾則,我們可以看到父親不僅僅陪著孩子玩樂,更是在玩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教給孩子道理,父親沒有說教,也沒有說過愛孩子的話語,卻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教給了兒子知識和道理,讓兒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同樣的,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父親也在成長,更豁達的心態,更智慧的育兒。

03

如何才能像書中的父親那樣,可以高效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呢?

1、放下手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

親子陪伴最主要的就是要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來,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事,例如一起踢球,一起搭積木,一起讀書等,做為家長,首先就是得放下手機,全身心的投入到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來。《父與子》中的父親也有工作,也得為家庭生計忙活,但是工作之後的親子陪伴卻是高質量的,他不看報紙,不做其他,只一心一意陪著孩子,加入到孩子的活動中,只有這樣的陪伴,才算得上有效陪伴。

2、保持童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父與子》中的父親一經問世,無數小讀者都希望有一個這樣的"完美"爸爸,他完美嗎?他為何如此受孩子們的喜愛?他雖然智慧有趣,善良博愛,但卻有自己的小缺憾,有些小虛榮,有些小驕傲,有點小脾氣,這樣的一個人,算不上完美。但是恰恰是這些小虛榮,小驕傲,小脾氣才更讓孩子喜歡。

因為父親不像傳統的"父親",他身上的這些小缺憾讓他看起來更像孩子們的朋友,他跟所有孩子一樣,有一顆童心,在遇到事情上,他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可以假裝成兒童,跟兒子一起開心的玩蹺蹺板,射擊時候,他讓兒子取下靶子,假裝擊中靶心,他也會趴在地上看書而忘了吃飯,他會和兒子一起惡作劇攝影師,他也會和兒子在家裡打水仗,玩到全身溼透,他甚至還帶著兒子去打架,這一樁樁,一件件和兒子相處的點滴記錄,無不彰顯父親的童心。

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像書中的父親般,保持一顆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或許在孩子不小心打碎花瓶,不小心弄髒牆壁,發生這樣的事情時候,就不至於情緒失控了。保持一顆童心,玩孩子所玩,樂孩子所樂,這樣的親子陪伴,孩子會更快樂,更享受,這樣的父母,也會更被孩子所喜歡。

3、放下焦慮,不用父母的身份壓迫孩子

"孩子,你不要這樣做,太危險。""孩子,我是你媽媽,你得聽我的。""我是爸爸,我說的肯定對,別懷疑。"

上面的話語是不是很熟悉,仔細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是否經常這樣跟孩子說,我們常用自以為對孩子好的方式,阻止了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也有意無意用父母的身份去說教,去壓迫孩子必須聽我們的。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放下焦慮,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盡情的去探索世界,我們更應該放下父母的架子,不要拿父母的身份去壓迫孩子,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營造一種平等的氣氛。這樣孩子才能放下戒備,無所顧忌的和父母玩鬧。

4、放下功利心,只為陪伴而陪伴

很多時候,我們的陪伴常常懷有功利心,陪著孩子讀書,期望孩子能認得多少字,懂得多少道理,陪著孩子搭積木,期望孩子能鍛鍊思維,陪著孩子玩球,也想著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帶著功利心去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就會刻意說教,刻意傳授,一旦孩子不如我們預設中的有所得,便會懷疑自己的陪伴是否有意義,其實這樣的親子陪伴已經扭曲,大人懊惱,孩子也不一定快樂。

親子陪伴,就請放下功利心,只為陪伴而陪伴,不要摻雜其它目的。就像《父與子》中的父親,不講道理,不授知識,單純陪孩子玩樂,不摻雜其它目的,所以釣魚時候可以忍受孩子的不認真,畫畫時候也不要求孩子畫得好看,甚至拿樂器來當做泡泡機也絲毫不惱,其實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在你每天的陪伴中,你對事情的態度,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做為父母,總想傾盡所有,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何為最好?好的物質,更多的財富算不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方式。就像《父與子》中父親對孩子的陪伴與守護,這樣的陪伴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溫暖孩子的一生。

相關焦點

  • 這部暢銷百年的德國漫畫《父與子》,講述了親子關係的最好狀態
    小孩子看漫畫看的是圖畫故事,成年人看漫畫,看的是人生。有這樣一本漫畫集,不管你是稚嫩的孩子,還是已然為人父母的成人,你一定會被裡面的故事吸引,他經歷80餘年而不衰,他感動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人,這就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創作的一系列漫畫故事《父與子》。
  • 漫畫連載|給所有的大人和小孩《父與子》全集精裝全彩修復版-內有...
    本版為精裝全彩修復版,195篇故事,1119幅彩圖,首版全集修復。隨書附贈精美手帳,塗一塗,寫一寫,定製獨屬你的親子浪漫時間。陪伴,從這一刻開始。1934年12月13日,《柏林畫報》上刊載了《父與子》的第一個漫畫故事——《糟糕的家庭作業》,影響了幾個時代的漫畫誕生了!
  • 「高質量的陪伴」  真的是最好的陪伴方式嗎?
    這種陪伴是低效的,我們需要高質量的陪伴」。你是不是常常在朋友圈、公眾號中看到這樣的育兒雞湯?確實,奇葩媽媽不否認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這些打著所謂的「高質量的陪伴」旗號的親子互動模式真的有用嗎?真的是最好的陪伴方式嗎?
  • 《父與子》:親子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父母與子女該如何相處?
    埃·奧·卜勞恩在1934年創作《父與子》漫畫,自出版以後就風靡全球,經久不衰,一直受到全世界大人和小孩的喜愛。作者原名埃裡希·奧塞爾,埃·奧·卜勞恩是筆名。那年埃·奧·卜勞恩31歲,他用《父與子》充分表達了對3歲兒子克裡斯蒂安滿滿的愛,也是生活中與兒子的部分生活寫實。
  • 《父與子》豆瓣評分9.2,這本漫畫86年後仍被人稱讚「沒有過時」
    這本出版於86年前的漫畫書,豆瓣評分高達9.2。而且有超過3.7萬人參與了評價,這對於一本不是當下熱門的兒童漫畫集來講,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量了。但這種親子相處模式,使得偶爾父子兩個人單獨相處時,彼此間都有點不知所措。 所以,兒子剛出生時,也習慣性的想要當一個嚴父。
  • 想要提升「親子關係」,就得高質量的陪伴
    隨著寶寶的成長,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吃喝問題以外,更多的時間基本用在了陪伴上,但很多家長表示下班後或休息時間,總是不知道該和寶寶一起幹點啥。甚至有時候孩子跟家裡的阿姨或帶他的老人更親近,也不是說孩子跟別人親近不好,只是感覺自己孩子還沒有別人親。相信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不喜歡交流、有情緒、無法好好溝通……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不融洽的外在表現。
  • 《父與子》:以搞笑無釐頭的畫風,通過漫畫教給家長教育理念
    或許你不僅能回想起曾經對這些漫畫小故事的痴迷,也能用成年人的眼睛,再次從他們的故事中,發現感動。卜勞恩的一生很短暫,藝術創作也不多,但一部《父與子》卻足以讓他成為德國漫畫家中的代表人物。在柏林避風頭的卜勞恩,開始在《柏林日報》上連載幽默漫畫,《父與子》中那對令人捧腹的父子,就這樣第一次在公眾前亮相,而很多故事都來自卜勞恩和兒子克裡斯蒂安的真實生活。在當時氣氛壓抑緊張的德國,這些充滿了生活溫情、成長嬉笑的漫畫,為不少人送去了心靈的慰藉。
  • 「高質量親子陪伴,給孩子最好未來」——圖書館舉行家庭教育講座
    為了幫助家長營造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和氛圍,解決幼兒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2020年9月13日上午九點半,鮁魚圈圖書館一樓報告廳舉辦了「高質量親子陪伴,給孩子最好未來」家庭教育講座。,針對親子閱讀進行了重點詳細的闡述說明。
  • 風靡全球80餘年,中英雙語全彩《父與子》
    我們曾經不止一次討論過,父親的陪伴和教導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爸爸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它是無可替代的,是不可缺失的。哪怕是每天花1個小時,和孩子一起讀讀繪本、做做遊戲,就能和孩子互動交流,拉近親子關係。對於孩子來說,那都是很珍貴的。
  • 致家長: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6月1日,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學生的六一心願,除了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去遊樂場、動物園玩耍等心願外,父母陪伴也成為孩子們提及最多的關鍵詞。當親子陪伴成為孩子們的最大「剛需」。家長們如何做到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成都市金牛區機關第三幼兒園園長、成都市特級教師、成都市首屆未來教育家、成都市學科帶頭人、川師大國培項目指導專家高翔給家長們支招!
  • 一個高質量親子陪伴必殺技,讓親子關係躺贏!#有獎調查#
    成長教育專家蘭海指出:「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對新生代父母而言,親子陪伴意味著積極反應,雙向愉悅。」張亮和天天打卡香港迪士尼樂園牌坊那你眼中的親子陪伴是什麼?你會像張亮一樣,用親子旅行的方式陪伴孩子,放鬆自己嗎?小編很想知道各位父母的心聲。
  • 親子閱讀,是父母高質量陪伴的另一種方式!
    親子閱讀過程中,父母給孩子既以身示範,又進行了高質量的陪伴,更可以讓孩子積極分享,不斷豐富知識、樹立自信、增強興趣。當前,隨著新一輪的高考改革,大語文的時代悄然來臨,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廣泛閱讀可以獲得許多課外知識、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增加氣質、提高分值。可見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親子閱讀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導語】親子閱讀,是父母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近日,近20名孩子在父母、社工的陪伴下來到涪城區圖書館,開啟了繪本閱讀之旅。【同期聲】(現場) 這是北極熊 因為北極熊會保暖 才在很冷的地方 它為什麼不怕冷 因為它有厚厚的皮毛 【正文】在媽媽的陪伴下,四歲的孟艾林正認真閱讀繪本。 【同期聲】孟艾林 我喜歡看書 但是有一點 我不會讀書 但我拿到哪本書就想和媽媽一起讀 你跟媽媽在一起讀書開不開心 開心 最喜歡的書是什麼 就是孔雀開屏 【正文】孟艾林的媽媽劉芳說,她因為工作原因,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
  • 高質量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的一位朋友,很小就在爺爺奶奶家長大,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似乎總是不溫不火,不鹹不淡,就是不那麼親密,感覺就是對家庭觀念很淡漠,也沒有特別的愛好,其實就是沒有真情。 犯罪學專家李玫瑾說:「孩子3歲以前,最好就是父母帶,或母親帶」。 我個人也是結婚很晚,父母年齡都很大了,我的兩個孩子,客觀上,都是我們自己帶。本科畢業的媳婦更是從北京來到山東,乾脆當起了全職太太,全身心照顧孩子。
  • 一個新手父親讀《父與子》:86年後仍然引導著世間父子的正確相處
    這本出版於86年前的漫畫書,豆瓣評分高達9.2。而且有超過3.7萬人參與了評價,這對於一本不是當下熱門的兒童漫畫集來講,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量了。但這種親子相處模式,使得偶爾父子兩個人單獨相處時,彼此間都有點不知所措。 所以,兒子剛出生時,也習慣性的想要當一個嚴父。
  • 高質量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整個學業的發展」「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陪伴看似簡單,卻有大作用★陪伴讓親子關係更融洽。血緣是天生的,但是親子之間的關係要去積極地維護。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管教不了?都是因為親子關係的破裂,導致孩子對家長不信任。在嬰幼兒時期,是親子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家長的高質量陪伴,用心的付出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並且對父母充分的信任。★陪伴讓父母快速成長。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即便擁有再多的理論知識,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 物質滿足不等於親子陪伴,做到這三點,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陪伴也不等於高質量陪伴!大量的研究表明,親子陪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及自信,並有利於在與人互動中獲得良好的交往技能,獲得更有利的社會支持,減少負面情緒。也許你會說,我每天都陪著孩子,一起吃飯、一起做功課,幾乎空閒的時間都給了孩子,這難道不是陪伴嗎?是的,這只能算陪著,但陪著並不等於陪伴!
  • 這樣陪寶寶玩1小時,勝過在他旁邊待1天,高質量陪伴方式來了
    在陪伴孩子時,很多父母總是很「著急」,缺乏耐心,雖然人一直在旁,心思卻在別的事情上。這只能算「陪著」,而不是「陪伴」。從字面上來說,陪伴指隨同作伴;從實際操作上來說,強調的是親子之間心理情感的交流和溝通。
  • 親子陪伴為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正確陪伴孩子!
    父母是最好榜樣父母的陪伴可以影響孩子優秀的個性品質,在特殊時期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劇,看劇不僅解決了很多父母假期的無所事事的狀態,而且還是一個高質量,文藝的親子陪伴方式,也是打開多元世界的完美方式,同時父母也要以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這些會在寶寶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