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陪寶寶玩1小時,勝過在他旁邊待1天,高質量陪伴方式來了

2020-09-04 芸芸育兒經

北京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親子專家;北京大學附屬幼兒園心理評估與教養諮詢室主任;北京市幼兒園名師工作室主任。

經常有爸爸媽媽說自己工作忙、事情多,無暇陪伴寶寶。可有限地待在寶寶身邊的時候,你卻看到他們依然手捧手機賣力地打遊戲或刷朋友圈,問起來,他們會說「我這不是正陪著孩子嘛!」

這樣的「陪伴」,真的是寶寶需要的嗎?

陪著≠陪伴

  • 爸爸懷裡抱著寶寶,手裡卻在玩著手機,爸爸和寶寶全程無交流無互動,甚至寶寶的口水流得滿下巴都是,爸爸也渾然不知~~
  • 媽媽辭職在家照顧孩子,除了管著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其他時間都忙著做家務,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整理物品~~
  • 平時下班回家抱抱孩子,就給他一個新玩具自個玩;寶寶摸索著如何解決問題,你卻忍不住把正確方法「劇透」給他;臨睡前三言兩語講個故事,就催促寶寶快點睡……

這些情景,爸爸媽媽們應該經常能看到,或者自己也在經歷。在陪伴孩子時,很多父母總是很「著急」,缺乏耐心,雖然人一直在旁,心思卻在別的事情上。

這只能算「陪著」,而不是「陪伴」。

從字面上來說,陪伴指隨同作伴;從實際操作上來說,強調的是親子之間心理情感的交流和溝通。

如果你只是在時間上給予付出,但心不在這裡,那只能是陪著;最佳的親子陪伴是對孩子積極響應,不僅讓寶寶身心愉悅,自己也享受其中。這種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才能真正促進寶寶的身心發展。

「陪伴」有利於寶寶大腦發育

寶寶出生時,和成人腦細胞非常接近。在出生後的頭幾年裡,大腦發育會進入另一個重要階段——腦細胞彼此聯接,形成傳遞信息的「網際網路」;多元的環境刺激,可以令寶寶大腦網際網路更加發達,智商、情商進一步發展。

在多元的環境刺激裡,父母在陪伴過程中與寶寶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比如:

小嬰兒對你微笑時,用語言、笑容、撫摸來回應他;

寶寶嘗試表達時,用簡短、準確的語句詢問寶寶,引導回答;

陪寶寶看繪本,一邊指著畫中物品,一邊告訴寶寶名稱等……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會影響寶寶情感、認知、語言等各方面的發展,讓寶寶擁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自信。

有研究表明,父母給予更多支持、耐心對待孩子,孩子大腦中的海馬體(在學習、記憶、壓力調節、情感調整和空間導向中起重要作用的大腦區域)體積比其他孩子大將近10%。

如何讓陪伴變得高質量?

大多數上班族父母只在下班後以及周末有閒暇時間,還要處理一些自己的或家庭的事情,真正陪伴寶寶的時間是很有限的。那如何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實現高質量的陪伴呢?親子遊戲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 父母最好每天能保證陪寶寶玩一兩個完整的遊戲,陪伴的時間至少應是一個小時左右。高質量的陪伴首先需要一定時長,假設爸爸下班後,進門就對寶寶又親又抱,但兩分鐘之後便躲進書房加班,這顯然不能稱其為高質量的陪伴。
  • 至於遊戲的類型,不必拘泥於什麼設定,越是沒有明確目標地瘋玩,越容易實現高質量的陪伴:如追跑打鬧、床上舉高高、地板上翻滾等有肢體接觸、引發寶寶快樂情緒的親子遊戲。

建議家長在寶寶不同的月齡階段,

可以這麼陪他玩。

  • 0-6個月,你要展示新奇性,充分引發寶寶的注意和興趣,主動給予感知覺刺激和互動回應:如讓寶寶躺在床上,進行面對面地說話唱歌,拿小搖鈴逗著玩,做兒童體操,遊泳洗澡等。

  • 7-12個月,你要更加活潑搞笑,為寶寶騰出運動的空間,鼓勵寶寶嘗試控制身體和觸摸探索:如將寶寶放在搖椅上,站在他的面前,做誇裝搞笑的動作,讓寶寶咯咯笑出聲,還可以陪著寶寶一起練習爬行和扶走。
  • 1-3歲,你需要充當年長的玩伴,帶領寶寶進行遊戲:如跟寶寶嬉戲玩鬧,追逐滾動的球,把寶寶夾在兩個枕頭中間輕輕揉捏,玩藏起來的遊戲,唱歌跳舞、讀繪本等。

  • 3歲以上,你要學會跟從寶寶的興趣,加入他的遊戲,保有童心,做一個真正的小玩伴,傾聽寶寶的內心:如玩角色扮演的假裝遊戲、接力跑、傳球運動、玩沙嬉水,一起壘沙堡,搭積木拼樂高,讀繪本講故事。

美贊臣鉑睿提示:愛心提示

0-3歲是寶寶大腦、身體、心理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他們情緒情感逐漸成熟、人際社會性、個性品格逐漸塑造的時期。

寶寶大腦發育是「一次性完成」的,不可逆轉,所以「黃金期」也只有一次。

因此,父母在這階段不僅要確保寶寶攝入均衡充足的營養,支持寶寶達到國際權威優量DHA水平,助力小腦袋快速發育;還要為寶寶留出時間,留出精力,還要人在、心在,提高自身的遊戲力,為寶寶提供高質量的陪伴,供給他們高品質的精神養分,實現科學養育。

相關焦點

  • 這樣陪孩子玩1小時,勝過在他旁邊待1天
    經常有爸爸媽媽說自己工作忙、事情多,無暇陪伴寶寶。可有限地待在寶寶身邊的時候,你卻看到他們依然手捧手機賣力地打遊戲或刷朋友圈,問起來,他們會說「我這不是正陪著孩子嘛!」這樣的「陪伴」,真的是寶寶需要的嗎?
  • 0~3歲親子遊戲推薦,玩1小時勝過待1天
    作為過往的寶媽寶爸通用版,陪伴,意味著自寶寶誕生後就化身衛星,7*24小時全年無休,旋轉跳躍就圍著寶寶轉,過下來比工作還累。2020年都要來了,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仙女媽媽/男神爸爸,陪伴寶寶的方式,每天5分鐘太短,場子都還沒熱起來就完了;2小時以上太長,爸媽身體電量不足,所以,高質量的陪伴,每天一個小時左右玩一兩個完整遊戲,完美~
  • 陪寶寶玩耍的正確打開方式,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寶寶成長?
    也許有些父母認為這麼小的寶寶不需要什麼玩具,他們根本不懂得玩耍。研究表明,即使新生兒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從一出生,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獨特方式來認識周圍的世界。不到一個月的寶寶,吃飽睡足後也能積極地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信息。所以說,孩子的教育問題遠遠不是說說而已,你參與了多少孩子的陪伴也許都在用另一種方式歸來。對於孩子的陪伴不僅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你付出了什麼。
  • 無法給娃高質量陪伴,很苦惱,了解這幾點,陪好孩子很簡單
    高質量其實不一定是一本正經地學東西,只是閱讀或者遊戲等寶寶喜歡的方式。01 高質量陪伴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寶寶最近特別容易哭鬧,一點不順心就開始嗷嗷哭了,朋友說都是因為我太過及時回應,要讓她哭一會,知道不能用哭來達到目的,就不會這樣了。
  • 告別喪偶式育兒,爸爸也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也希望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但是,真正做到高質量陪伴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看似父母在陪著孩子,但實際上並不走心,這樣的陪伴實質屬於低質陪伴,效果甚至不如不陪伴。那麼什麼樣的陪伴才屬於高質量的陪伴呢?
  • 教育: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你是不是假裝在陪娃?
    都說陪伴是絕佳的家庭教育,可現實往往是這3種:唐僧式陪伴:孩子自己玩,你在旁邊碎碎念敷衍式陪伴>:孩子想和你玩,忙工作的你說「找你媽/爸去」恐嚇式陪伴:擔心孩子磕到碰到,什麼都不讓他動手做不可否認,陪伴已經成為很多父母沉重又糾結的負擔。
  • 闢謠:寶寶愛黏人,只因媽媽陪得少?心理學家:注意「心理陪伴」
    3歲之前,他也不是這樣黏人的娃,甚至姥姥還誇過他:「這孩子一點也不纏人。」但這兩個月來,他性情大變。於是家裡的長輩分成了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孩子這麼黏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還是應該再多陪他玩。
  • 高質量親子陪伴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但是讓孩子學會自己玩更有意義
    有一次,我和小派爸爸帶著孩子去遊樂園玩,那裡面有好多小孩子。我因為向來信奉高質量親子陪伴,一刻不離地陪著孩子玩。過後小派爸爸說,你不要一直圍著孩子轉,讓孩子自己找找樂趣,讓孩子找找其他小朋友玩。你一直跟著他,他都沒有機會自己玩了。
  • 漫畫故事《父與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這樣一對父子的日常生活是人們一直嚮往的,快樂溫馨,充滿歡樂。父親和兒子都善良樂觀,不因遭遇困難而絕望,也不會因為獲得意外財富就忘本。《父與子》中父親和兒子的相處方式也無時不刻在告訴我們: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 如何才能高質量陪伴,陪孩子讀繪本就能做到啦~推薦2本繪本給你
    高質量陪伴,源自於美國一個英文單詞Quality Time,即優質時間,傳入國內後被譯為高質量陪伴:專注於彼此的陪伴,專心聽他說話,全程用眼睛注視著他,和孩子有親密的身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和愛護。高質量陪伴是一種讓孩子有實感,感受到愛意的陪伴!
  • 當代爸媽陪孩子:身體出勤,靈魂出竅
    作為過往的寶媽寶爸通用版,陪伴,意味著自寶寶誕生後就化身衛星,7*24小時全年無休,旋轉跳躍就圍著寶寶轉,過下來比工作還累。2020年都要來了,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仙女媽媽/男神爸爸,陪伴寶寶的方式,每天5分鐘太短,場子都還沒熱起來就完了;2小時以上太長,爸媽身體電量不足,所以,高質量的陪伴,每天一個小時左右玩一兩個完整遊戲,完美~這樣花1小時
  • 親子教育:我們天天陪在孩子身邊就等於有效的陪伴嗎?
    一邊玩手機、一邊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自己玩。這樣的場景我們在太多的場合看到過。在公園、遊樂場、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著孩子睡覺時都在玩手機。然後當我們的孩子提出質疑:你都沒好好陪我!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會說:「我一直坐在你的身邊,怎麼就不是陪你呢?」真正用心陪孩子的父母很少,沒時間是一方面,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不知道怎麼高質量的陪。
  • 寶寶有3個「依戀期」,需要高質量陪伴,工作忙的寶媽可以這樣做
    ,反而是對媽媽沒有太多的感情,平時不會期待媽媽去接自己,有時候還不願意和媽媽走,想一直待在奶奶的家裡。3個「依戀期」,需要高質量陪伴心理學家指出,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產生3個依戀期,在這3個階段,寶寶需要高質量的陪伴,寶媽最好多陪寶寶,以免影響親子關係。
  • 陪伴孩子不是說說而已,你堅持做到了麼?
    陪伴不是指和孩子一天24小時待在一起就可以了,你只顧做你自己的事,孩子玩自己的。那這樣的陪伴還不如不陪。陪伴孩子,需要全身心投入。20分鐘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勝過一天無作為的陪伴孩子。採訪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的爸爸時候,他說了一句話,說無論多忙,每天下班回家陪伴孩子時候手機是關機狀態的。陪伴孩子,只有真正參與進來孩子的活動,才是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和我家寶寶玩的時候,他如果看到我拿手機,就會把手機給我拿走放起來,不讓我看。所以一般都是他睡著了我再看手機。
  • 飯後時間,我們可以陪孩子怎麼玩?21天陪孩子玩出專注
    生活是一家人共同為了一頓熱騰騰的飯菜,飯後閒暇時光陪孩子玩親子互動,這是很多人腦海裡想要的平凡幸福。 回到現實卻是,工作一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陪孩子玩著一層不變的遊戲,甚至最後孩子也不想玩了。 良好的親子互動,可以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同時也能夠讓父母褪去一身疲憊,讓心情得到放鬆。
  • 想要高質量陪伴?德國sigikid安撫巾為你來支招
    有相關調查顯示:除去孩子睡覺的時間以外,70% 以上的家長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僅有 4 個小時,有 40% 的時間家長都在機械地陪伴... 有相關調查顯示:除去孩子睡覺的時間以外,70% 以上的家長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僅有 4 個小時,有 40% 的時間家長都在機械地陪伴孩子,顧著自己玩手機或電腦遊戲,還有一部分家長,長期忙於工作,沒時間好好陪孩子成長,導致孩子不願和自己說話
  • 孩子玩手機上癮是手機的錯?不,是家長沒有給他高質量的「陪伴」
    無論在大街小巷、公園餐廳還是學校家裡,孩子們也整天抱著手機玩。這樣的情形,可愁壞了家長們。有的家長抱怨:「我的孩子天天玩手機,連上課都在底下偷偷玩,被老師發現了,還請家長去學校,太丟臉了」;有的家長無奈的說:「我家孩子玩手機玩的飯也不好好吃,作業也應付了事,沉迷遊戲,怎麼說都不聽」;很多寶媽紛紛贊同:「是啊就是這樣,我們家因為手機問題整天跟孩子起爭執,沒收過,打過罵過,根本沒有用,孩子還是吵著要玩手機,真是管不了了」。
  • 家長陪孩子玩不能太隨意,這樣做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在努力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但你有想過陪伴孩子的質量嗎? 且不說有不少家長名義上在和孩子玩,實際上自己卻忙著看手機;及時家長放下手頭的事,決定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受一些固有觀念、習慣的影響,結果也不總是能盡如人意。
  • 親子陪伴不在時間的長短,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玩具
    給孩子買了一堆玩具玩你在一旁工作就叫陪伴。陪伴的質量高不高主要看父母和孩子在相處的過程中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只要父母和孩子相處的狀態是輕鬆的、開心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其實,不是說我們必須陪在孩子身邊才叫高質量的陪伴,有一種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在「工作」孩子在玩耍。
  • 帶娃瘋玩一整天,不如高質量陪伴 5 分鐘
    除了單純聽音樂,跟著兒歌輕輕搖搖這種初階陪玩方式,很多爸媽肯定也想問還有啥陪玩小方法能用起來,親子互動有料又有趣?高階陪玩:音樂+遊戲互動家長藉助互動小遊戲,輕輕鬆鬆就能讓寶寶玩得開心。《聽兒歌做遊戲,跟著音樂一起玩》每天 5 分鐘,輕鬆享受高質量親子互動100 個遊戲+100 首兒歌+70 張實體卡原價 99 元,上新抄底價僅需 69 元活動僅剩最後 1 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