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你是不是假裝在陪娃?

2020-12-27 知識階梯

不談學習,一家和睦;一談學習,翻天地復。

是什麼讓溫情母子,秒變翻臉仇敵?

是什麼讓三口之家,秒變三堂會審?

答案太明顯了,可能火星人都知道!

當然是陪娃啦。都說陪伴是絕佳的家庭教育,可現實往往是這3種

唐僧式陪伴:孩子自己玩,你在旁邊碎碎念敷衍式陪伴:孩子想和你玩,忙工作的你說「找你媽/爸去」恐嚇式陪伴:擔心孩子磕到碰到,什麼都不讓他動手做

不可否認,陪伴已經成為很多父母沉重又糾結的負擔。陪吧,浪費時間,犧牲自我,還惹來一肚子火;不陪吧,擔心孩子學不好,怕自己後悔。

最近,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得到高質量陪伴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更高的智商、更好的學業成績,和更少的行為問題

而那些沒被好好陪伴的孩子,青春期出現行為不良的概率,是正常孩子的2倍多!

這個研究,正在被一次次驗證著:

今年高考,一對來自湖南農村的雙胞胎哥倆,分別以687分、685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小哥倆收到錄取通知時,都提到了爸爸的影響:

父親的陪伴,是我們這三年的動力。雖然他不能在學習上給我們指導,但他每個周末都會大老遠來縣城看我們,陪我們聊聊天。只要爸爸在,就覺得身後有了依靠。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也不是一個文化程度很高的家長,是什麼讓孩子能夠安心充滿動力地去學習呢?

父母不會教沒關係,拿出耐心陪孩子,就已經贏了一大半家庭。

而且,孩子的問題具有滯後性,錯過了陪伴的關鍵期,等發現問題時,原先只花1公斤力氣培養的習慣,也許要花1噸的氣力來糾正

不過,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還遠不止於此。

那麼,什麼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呢?

有效陪伴1小時,勝過「無用」陪著一整天

如果你正為孩子的叛逆敏感、膽小孤僻、情商低困擾,不妨看看這本書,也許會對你有啟發。

踩坑10年後作者才發現

99%的育兒問題,都能用這2個字解決

陪伴!

《深度陪伴》,曾被人民日報整版報導,2019年入選京東「十本中國父母必讀教育書籍」。

她倡導的高效平和陪伴法,影響了千萬家長。

曾經,當媽後也是一塌糊塗:

沒時間:要上班要顧家,抽不出時間陪孩子;

沒精力:孩子花樣求陪玩時,身累心累、一點就炸;

不會陪:明明陪了大半天,結果被孩子吐槽:「你們都不陪我!」

幾年瞎忙,只換來了孩子的毛病一堆,耍賴、撒謊、不配合、輸不起。

氣得經常抓狂。

後來我發現,陪孩子不能假裝在陪,也不能過度強求。懂點高效陪伴法,那些養孩子時會遇到的問題,99%都能迎刃而解了

10年來,根據深度陪伴理念,制定了一系列陪伴孩子的方法。

兒子樂樂3歲時,經常一不滿意就打滾哭鬧,我用一顆蛋黃酥,教會他共情和規則,到5歲時,他變得自律,知道就算哭鬧我也不會投降;樂樂上小學時,一到寫作業時間就鬧得雞飛狗跳,我用損失受益計算器,讓情緒變平和,讓作業變有趣,現在兒子就算生病請假了,都不忘寫完一張試卷,提起作業就興奮。樂樂快10歲時,敏感、很在意別人的評價,我用高階聊天法,幫他對評價「脫敏」,變得有主見。

現在,她的兒子一天能寫8,9首詩,語文老師誇他寫詩很有想法,遣詞造句很高級;

愛看書,1本500頁的哈利·波特,他3天就看完了。

他還是班裡的孩子王,老師經常會表揚他情商高、受同學歡迎

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說過,真正的陪伴有三個原則:

關注同在、情緒同頻、情商同長。

我結合這3個原則,總結出了高質量陪伴法。

幫助中國父母,在日常陪伴中,開發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表達力、自控力等6大能力。每一分鐘的陪伴,都看得見孩子的變化。

#我們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

相關焦點

  • 《親愛的小課桌》,陪著不是陪伴,這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陪伴
    在9月9日的《親愛的小課桌》中現場有著30年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道出了陪伴真正的意義,什麼樣的陪伴才是好的陪伴,才是真正讓孩子感同身受,真正覺得有意義,有價值的陪伴。 當你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你陪在他的身旁,不是坐在那裡玩手機就可以了,這樣的陪伴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的陪伴,這僅僅是陪著,而且還是低質量的陪著,這樣只會降低孩子的專注度,讓孩子根本不能夠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作業上。
  • 致家長:這才是陪伴的真正含義!
    01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這是人們的共識。父母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益處多多。但如果家長由於工作忙等種種原因,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怎麼辦?他說,親不親在於溝通的方式和質量,最終還是取決於價值觀是不是相同。中國家長總認為膩在一起才親,其實真正的親是價值觀的契合。我覺得,馮侖說出了陪伴的真正含義。02陪伴,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 「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兒子童言無忌,卻說出了媽媽心聲
    真不想帶也別「假裝帶娃」從朋友的事情來看,她婆婆是不願意幫忙帶娃的,但是又擔心周圍的人說奶奶不幫忙帶娃。於是,她每到周末小區人多的時候,就會來「假裝帶娃」,走一路說一路,讓人都知道她來幫忙兒子兒媳帶娃了。但是,這種行為讓人很反感,連小孩子都看出來了。其實,老人沒有帶娃的義務,真不想帶娃也沒有必要「假裝帶娃」。大大方方跟年輕人說清楚:「我就是不喜歡帶孩子,你們自己的孩子自己帶。」這樣或許年輕人會理解,總比明明不想帶,卻走過場似的來假裝一番讓人心裡舒服。
  • 不知道陪娃玩什麼?「假裝遊戲」讓媽媽更輕鬆,寶寶更聰明
    媽媽:好啊,你想玩什麼?小寶:假裝偷吃東西吧。(模仿動畫片情節)我家小寶快3歲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特別喜歡玩假裝遊戲。今年春節期間,幾乎天天玩。什麼老闆和顧客、醫生和病人、髮型師和顧客,等等。每個角色,我們都會換著扮演。空手假裝有道具,也會拿別的東西替代。她每次都天馬行空地編劇情,玩得不亦樂乎。
  • 假裝到英語很好,結果卻不會陪你演戲!
    現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在拼拼顏值、拼才華、拼爸爸好像不拼點什麼生活就要忍不住對你下手
  • 新學期致孩子:請別假裝努力,成績不會陪你演戲
    比你還努力你有什麼理由放棄「清華是全國最好的學校,我一定要上清華,為此我也奮鬥了12年,整整12年了,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然後特別特別激動,特別特別高興!」是啊,生活有萬般苦楚,但總有人堅持著你曾經想放棄的夢想,他們生活過得比我們苦,卻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在激烈競爭的現實面前,唯有自強不息,日後才有無限可能。
  • 親子教育:我們天天陪在孩子身邊就等於有效的陪伴嗎?
    然後當我們的孩子提出質疑:你都沒好好陪我!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會說:「我一直坐在你的身邊,怎麼就不是陪你呢?」真正用心陪孩子的父母很少,沒時間是一方面,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不知道怎麼高質量的陪。就算每天要上班,下班了,總會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算只有半小時,一小時,我們好好利用也勝過一整天低質量的陪伴。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
  • 陪著VS陪伴?陪娃的這些法門,您做到幾個?
    為什麼明明花了很多時間,還是導致孩子親子陪伴缺失?多半是因為,這些家長,錯把「陪」當做「陪伴」。1、陪著≠陪伴有一個名為《陪著≠陪伴》的小視頻引發我們深思。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卻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忽視了孩子真正的需求。當孩子拿著拼好的玩具給媽媽看時,媽媽一邊和朋友講著電話,一邊叫孩子自己玩。
  • 真正行之有效的教育是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不是「陪著」
    文/婷媽真正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有人說:關愛孩子,但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2、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表揚可能有家長朋友會困惑,鼓勵和表揚,有什麼不同嗎?舉個例子,昨天小明考試得了100分,媽媽說:「寶貝,你真棒!我為你驕傲!」這種評價式的語氣,就是表揚,這很容易讓孩子成為討好者,總是為尋求你的認可而做事。
  • 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父母為了生計在外拼命奔波,一不小心就會忽略掉需要陪伴的孩子。畢竟孩子除了物質需求,情感上的需求更加重要,而作為孩子最親密的家長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陪伴。而陪伴也不僅僅是呆在孩子的身邊,如果家長不懂的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最後的結果是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使孩子把自己內心世界封閉起來,漸漸地,家長與孩子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陪伴,是你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我和爸爸這才過去看她,女兒紅著眼睛抓住我倆的手說:「媽媽寫稿子,爸爸做飯,沒有人陪我玩,我好孤獨。」爸爸和我互相望了一眼,聽一個四歲的孩子說出「孤獨」這個詞感覺很心酸。連續劇你不看,我們可以補,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的。1到20歲你不看了,就永遠都看不了了。」成長不可逆,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陪伴孩子成長的那些美好時光,錯過了就是永遠。
  • 大朋友金龜子的育兒觀:什麼是真正的陪伴孩子?具體應該怎麼做?
    導語:關於陪伴孩子,你以為跟孩子多在一起就是真正陪伴了?看看大朋友金龜子是怎麼說的。小時候的節目少,我們可是看著金龜子的節目長大的,她可是我們的大朋友,我們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寶寶,在陪伴寶寶這事上,你做到真正的陪伴了嗎?可不是讓少兒節目陪著孩子長大的吧!關於真正陪伴又應該做什麼呢?
  • 陪娃是件「奢侈」的事情?多半是你方法沒找對,高效陪娃了解一下
    當然不是,很家長覺得陪娃奢侈,完全是搞錯了方向,弄混了概念。1)陪娃等於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時候,陪娃其實和花時間、花精力並不存在絕對的關係。所以,既然決定花時間去陪孩子,就用上全部心思,好好的給予孩子陪伴。2)功利性陪伴還有些家長覺得陪娃的時間不能浪費,總想讓娃學會點兒啥,這種「目的不純」方式根本不是陪伴,反而會招致孩子的牴觸情緒和反感,還會越來越疏遠父母。甚至產生恐懼心理。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大弊端,你了解幾個?」錯覺,這就會讓孩子對父母的陪伴產生依賴性。一旦家長不陪伴孩子了,孩子可能就會不想寫作業,或者任性的要求父母陪著寫作業,讓家長覺得為難又無奈。這些家長應該明白,家庭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們就該自己完成。4)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自認為是陪伴孩子。但在孩子眼裡,你這就是在監督。
  • 記得給娃多一點高質量的新鮮陪伴
    「我們陪伴孩子長大,孩子陪我們變好」,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此。少點單向輸出,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陪娃的過程中那一刻,我才真正領悟到孩子腦袋裡的奇思妙想後面他再去學車,就禁止我加入:「媽媽,你站那別動,你老扶我,我學不好大家都笑我~」本來還很擔心娃,但看著他一扭一扭地向前進
  • 怎麼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媽媽一起玩,我要媽媽一起玩」……「媽媽不要去上班」……一頭是不可能與生活完全切割的工作,另一頭是幾乎回到家就全是應該媽媽陪娃帶娃的「粘娃」,讓職場的媽媽喘不過氣!尤其是在我們陪伴不足的情況下,大家更加願意通過「買」來補償自己的虧欠心理:「臣妾陪不到,但是可以買到你開心為止」。但是問題也在這裡,我們只關注了買的本身,而忽略了「為什麼」而買的根源。
  • 家庭教育:高質量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愛孩子就肯陪孩子花時間
    之後,女兒說出了「媽媽,你對我真好」。我沒有回答她,只是擁抱了她,深深地充滿愛地擁抱了她。然後,我起身去收拾家,她平靜地去看書了。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想到了這句張愛玲對胡蘭成說的話。其實,就是你我同心。2.陪伴的質量凝凝爸爸因為工作忙,春節後能陪女兒玩的時間很少。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那麼在第三期的節目中,育兒專家張敏又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張敏老師表示:「父母的陪著,可能並不對孩子的寫作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陪伴分為三種,一層比一層境界高,但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是無意義的第一種,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
  • 怎樣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不懂的家長做到這3點,你也能高效帶娃
    而這樣的陪伴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以下3點,即便沒有整日和寶貝黏在一起,你的陪伴也是高效的,是會陪伴他左右的。而這樣的有效帶娃才是孩子們需要的。陪娃之前首先你要認清事實,你要陪伴的是一個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血有肉有個性的孩子,他們初次來到這個世界。有很多不會的沒接觸過的東西和事件。不會很正常,會了更需要表揚和鼓勵。
  •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微博上有一段女兒吐槽爸爸的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孩子委屈向爸爸控訴:「你根本不愛我,工作才是你的親生女兒!」實際上,真正有效的陪伴並不需要花費你大量的時間,而是和孩子在一起時,能夠全心投入,讓其充分感受到關注和愛,一天之後一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