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2020-07-30 母嬰參考

有些父母很是疑惑,為什麼當自己放下工作陪伴孩子時,他們有時候卻並不領情?那可能在陪伴孩子時是你用錯了方法。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年輕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總是不停的奔波在路上,賺錢養家,儘可能的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往往忽視了對於孩子的陪伴。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對於孩子來說,有效陪伴到底有多重要

微博上有一段女兒吐槽爸爸的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孩子委屈向爸爸控訴:「你根本不愛我,工作才是你的親生女兒!」看見孩子淚眼婆娑的面孔難免有些心酸。

其實,在生活中,孩子對於父母放入需求並只是餵養,日常的肢體接觸和陪伴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有在愛和陪伴下長的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內心才會有足夠大的能量支撐去抵擋風雨,因為他們相信,不管前方道路如此艱險,而父母就在後方陪著自己。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另外,2017年親子陪伴調查發現: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49%的家長表示自己並不會參與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當中,而是默默旁觀或忙自己的。

實際上,真正有效的陪伴並不需要花費你大量的時間,而是和孩子在一起時,能夠全心投入,讓其充分感受到關注和愛,一天之後一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鐘。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有些父母放下工作陪著孩子子,可有時候他們卻並不領情,這讓很多家長納悶,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無效」陪伴所造成的。

父母可能存在哪些「無效」陪伴?

1、「身在曹營心在漢」式陪伴

這種陪伴方式至多只能稱之為「陪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表面上人在孩子身邊,但實際上心裡卻想著朋友圈裡八卦,電視劇情的走向或者沒做完的工作。

2017年親子陪伴調查發現:大約97%的家長願意花費時間陪伴孩子,但在實際過程中,往往並非全情投入,時常想一些或做一些其它的事,其中做家務佔47.6%,通過手機看朋友圈、玩微博佔38.4%。

父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陪伴方式,日積月累,會使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從而影響他們健康發展所以建議父母既然決定陪孩子,就該放下手機和手裡的工作,拿出全部的心思去陪伴孩子。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2、補償心理式陪伴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孩子,所以在心理上感覺虧待了孩子,存有愧疚,出於補償的心理,就會滿足寶貝提出了個各種要求。

例如陪著孩子買上一大堆好吃的零食和喜愛的玩具,往往都以滿足孩子的物質為主,但這種補償式心理的陪伴,不僅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關愛,反而還會適得其反,使孩子缺乏感恩的心理,容易滋生出伸手討要等壞習慣,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巨嬰」。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3、功利性陪伴

有些父母在陪孩子玩耍時,總是帶著功利性的想法,總認為在陪孩子的過程後果總要教會他們學會點什麼才行,但這種陪伴方式只會遭到寶貝們的拒絕和反感。

其次,一旦孩子不能按照父母要求學會什麼,從而就會產生一定的挫敗感,久而久之,他們不僅不再期待父母的陪伴。而且,對於這種陪伴,甚至還會出現恐懼的心理。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4、「反客為主」式陪伴

通常情況下,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的模式,但有些家長「反客為主」,在陪伴中佔據了主導權。

例如在陪伴玩裝沙子的遊戲中,當孩子把沙子裝進漏鬥裡,卻發現沙子從底部不斷漏出,孩子正在觀察時,一旁的父母立刻告訴寶貝: 「來,媽媽教你這樣做……」

父母表面上並沒有搶孩子主角的想法,可應該以淡定的心態在旁觀察和守望,但實際上,卻把孩子主角的身份硬生生地搶了,看似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但其實讓其失去了主動探索和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重要過程。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有效陪伴: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在這一點上作為家長,應該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給予他們高質量的陪伴,則是精神上的富養。那什麼才是「有效」的陪伴呢?父母又該如何做?

在和孩子一起的時候,不妨一起讀讀小故事,不僅能有效的陪伴孩子,也能增加他們的知識產量,同時還能培養起閱讀習慣,簡直一舉數得。

請遠離四種陪娃方式,避免「無效」陪伴,讓「有效陪伴」助娃發育

兒童繪本就是很好的選擇,以下這套書本看似簡單卻又豐富的內容,全套4大系列,共有100個小故事,書內含有可愛的彩圖,而且是環保印刷,家長可以放心購買。

其次,每天陪著孩子閱讀一則小故事,可以很好的提升孩子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增強寶貝的記憶力,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關係。

相關焦點

  • 有效陪伴需要避開的誤區
    因為「教育始於陪伴,卻不會止於分離」。真正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教育發揮良好的功效,就一定要做到有效的陪伴。而我們需要認識並走出以下這五個誤區。這種缺位並不完全表現為父親不在家,而是在家時也無法提供有效的陪伴。很多家長都認為陪伴就等於陪著——只要和孩子在同一個空間就是陪伴。比如,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在旁邊看手機、玩遊戲。這種陪伴有害而無益,甚至可以不客氣地說,這種陪伴還不如不陪。
  • 都怪父母的無效陪伴,比農村留守更可憐
    而他們之所以變成「隱形留守兒童」,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的無效陪伴造成的,一般表現為以下這幾點,家長們快看看有沒有自己。陪伴只重時長不重質量很多家長認為,只要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就是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了,但是現在多少家長是坐在孩子旁邊,但卻一直低著頭刷手機。這種陪伴只重視時間不重視質量,孩子無法跟父母建立情感上的聯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陪寶寶玩耍的正確打開方式,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寶寶成長?
    研究表明,即使新生兒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從一出生,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獨特方式來認識周圍的世界。不到一個月的寶寶,吃飽睡足後也能積極地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信息。所以說,孩子的教育問題遠遠不是說說而已,你參與了多少孩子的陪伴也許都在用另一種方式歸來。對於孩子的陪伴不僅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你付出了什麼。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聰明
    對某些功能而言,大腦發育是「用則進,不用則廢」的。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他們塑造著孩子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塑造著孩子成長中的大腦。所以說,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聰明。陪伴也分兩種:有效陪伴和無效陪伴。1.什麼是無效陪伴人在心不在,是無效陪伴最經典的例子。雖然總是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的無效陪伴並不能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在大部分家長眼裡,無疑成了捨棄自己的工作時間陪孩子玩,但是家長只理解了其中一個字「陪」。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為了不讓孩子發呆,提高寫作業的效率,朵朵媽媽的做法是坐在旁邊陪著一起寫作業。孩子寫作業,她看手機,經常能看到她發在朋友圈的狀態,比如又在陪娃寫作業之類的。我問她:「你這樣陪著,孩子寫作業速度快起來了嗎?」
  • 怎麼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媽媽一起玩,我要媽媽一起玩」……「媽媽不要去上班」……一頭是不可能與生活完全切割的工作,另一頭是幾乎回到家就全是應該媽媽陪娃帶娃的「粘娃」,讓職場的媽媽喘不過氣!尤其是在我們陪伴不足的情況下,大家更加願意通過「買」來補償自己的虧欠心理:「臣妾陪不到,但是可以買到你開心為止」。但是問題也在這裡,我們只關注了買的本身,而忽略了「為什麼」而買的根源。
  • 疫情期間「陪伴」多,認識過度陪伴和無效陪伴
    也意味著,這段時間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更充足。 而這種充足的陪伴,是否有效呢?陪著≠陪伴宜家和FamilyKids and Youth公司曾針對0-12歲兒童父母和7-12歲兒童合作進行了一次親子調查。
  • 工作太忙陪孩子時間太少很自責?3種高質量陪伴方式高效陪娃
    在本書中作者講了高質量的陪伴有三種方式:眼對眼,肩並肩,心連心。書上對每一種方法都展開來講了為什麼需要這樣的陪伴,好處是什麼,以及書上用了大量的實際案例來講解分析,希望讀者能在實際的親子養育中把這些方法用起來。
  • 無法給娃高質量陪伴,很苦惱,了解這幾點,陪好孩子很簡單
    說實話,我不喜歡這種方式,和性格有關吧,總覺得還有更好的辦法。 雖然每次只是很小的差距,但孩子小時候是心智和能力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也是大腦的高速發育期,毫不誇張地說,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其實,高陪孩子真的沒有那麼難,只要你願意用心,這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每天抽出固定時間 對於上班的爸爸媽媽來說,非常辛苦,晚上回來太累了,就想吃完飯好好休息,還想看會直播,刷會手機,但沒有陪孩子又覺得愧疚。如果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孩子,自己很累,孩子的注意力還會受影響,陪伴的效果也不會好。
  • 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試試「聯結式陪伴」,不花時間也能有效陪伴
    在這張圖片持續刷屏的時候,大家都感慨:別再說自己陪伴孩子了,你充其量就是"陪著"。誠然,陪伴是父母最好的愛,但是陪著≠陪伴,這是很多中國家長都沒意識到的。雖然有時間陪伴孩子,但缺乏有效溝通,是當下最普遍的一種精神上的失陪,這樣的陪同不算陪伴。這種陪伴稱作假裝式陪伴。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大部分家長連陪伴都做錯了
    在幼兒階段沒有什麼比得上父母的陪伴和家庭教育。父母給到孩子的安全感和無條件的愛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我們鼓勵父母能夠高效地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陪伴孩子說來簡單,但做到高效陪伴卻並不那麼容易。
  • 陪娃是件「奢侈」的事情?多半是你方法沒找對,高效陪娃了解一下
    此外,父母還要警惕「無效陪伴」懂得了以上兩點,也不意味著家長就明白了陪伴的意義,很多時候還可能出現「無效陪伴」。2017年的一項調查發現,97%的家長願意花時間陪娃,但是基本都不是全情投入,47.6%人會一邊做家務,一邊「陪娃」,38.4%的家長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娃」。這種「神遊物外」式的陪伴方式,是積月累之後,只會讓孩子變的沒有安全感,然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優秀的孩子,都靠「陪」出來的,高質量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那麼如何才算是有效而且高質量的陪伴呢?第四種:平常心的陪伴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1、跟孩子一起學習設定一個學習時間,陪孩子看閱讀,下棋,玩益智遊戲等。如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選擇不同的書籍與孩子一同閱讀,與孩子討論書籍的內容,體驗書籍中的樂趣,讓孩子學以致用。
  • 記得給娃多一點高質量的新鮮陪伴
    「我們陪伴孩子長大,孩子陪我們變好」,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此。少點單向輸出,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陪娃的過程中,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衡量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在這點上,還真要感謝娃的「驚人之舉」,既扭轉了我的育兒態度,也成功讓我反思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
  • 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寫作業?
    那麼,面對孩子這些狀況,我們又該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陪孩子寫作業呢?一:陪與不陪的區別?有一部分家長認為:輔導孩子的學習和陪孩子寫作業需要家長坐一旁陪伴,這樣不但孩子的學習狀態好還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和質量,這些能穩穩地幫助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親睞,同時也能提高孩子對各門學科學習的興趣。
  • 親子教育:我們天天陪在孩子身邊就等於有效的陪伴嗎?
    然後當我們的孩子提出質疑:你都沒好好陪我!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會說:「我一直坐在你的身邊,怎麼就不是陪你呢?」真正用心陪孩子的父母很少,沒時間是一方面,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不知道怎麼高質量的陪。就算每天要上班,下班了,總會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算只有半小時,一小時,我們好好利用也勝過一整天低質量的陪伴。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
  • 如何更有效的陪伴孩子?這四種方法值得父母借鑑
    對於孩子來說,真正有效的陪伴應具有以下特徵:1.良好的互動2.促進親子關係的培養3.兒童可以獲得成長為了幫助父母真正有效地陪伴孩子,使孩子能夠真正享受和成長,這裡特別整理了四種陪伴孩子的好方法,希望對您和孩子有幫助。
  • 沒時間陪孩子?你的陪伴方式錯了。做對三件事,成為被喜愛的父母
    01沒時間陪孩子是父母面臨的普遍問題。一邊是為了生活打拼,一邊是用渴望眼神期盼父母擁抱和陪伴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兩難境況,父母何去何從?因為這一件事,她萌生了辭職做副業的想法並踐行了,只為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擁有天然資源優勢的明星,在面臨陪孩子的問題時,和普通人父母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陪孩子是父母的個體行為,資源只能協助我們,而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內心和行為。02你想過沒有,不是沒時間,而是你的陪伴方式可能錯了。
  • 陪伴是否有效由孩子說了算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高需求寶寶」(比其他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如果媽媽有能力去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就不應該被當作是「問題」。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等ta長大到某一個階段,ta對於父母的陪伴需求就不會那麼多了,甚至於父母想要陪孩子,孩子自己都不樂意呢。
  • 你在陪伴手機還是陪伴孩子?虛假陪伴,毀掉的豈止是孩子的童年。
    有很多家長,看似在陪伴孩子,實際上,在陪伴手機。平時你是怎麼陪伴孩子的呢?你是孩子的夥伴,還是手機是夥伴?有家長陪孩子做遊戲是這樣的:孩子做自己的遊戲,家長在一旁沙發上攤著玩手機,連孩子叫自己都沒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