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毛健:疫情大考之下,零售業的機會在哪裡?

2020-12-14 首席數字官

文 | 毛健 編輯 | 付媛媛

來源 | 首席數字官

近日,在SAP舉辦的行業百家談「疫時危與機,應對有方略「系列直播活動中,畢馬威中國數位化和客戶業務合伙人毛健就新冠疫情衝擊對零售業的影響與機遇做了深度的解讀,他指出,在危機中能跑通的商業邏輯才是真正優秀的商業邏輯,在危機中被驗證的數位技術才是真正智能的數位技術。

畢馬威中國數位化和客戶業務合伙人毛健

毛健:畢馬威企業諮詢合伙人,擁有20年工作經驗,操盤過超過50家大中型企業的60多個項目;蒙彼利埃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和上海交大工商管理碩士,同時還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零售技術創新中心專家、2016年零售數位化轉型倡議起草人、零售數位化轉型模型制定者、上海市科委專家團專家。擁有深厚管理諮詢和技術落地的雙重經驗,目前專注在為傳統企業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包括規劃和技術落地工作。

一、疫情對中國零售行業的影響

新冠疫情對泛零售企業而言是一場大考,受衝擊最大的是流量型和場景體驗型業務。

線下業務、依賴於物理人群流量、實物現場體驗、人際場景消費(酒類、送禮)等呈現出斷崖式的減損,而線上業務、生活必需品、居家消費、餐飲強替代(方便食品、糧油、生鮮)等呈現出脈衝式的爆發。在這兩個完全冷熱不均的迭代裡,可以總結出四個特點:

1、線下衝擊大於線上。

2、非剛需衝擊大於民生剛需。

3、規模化的遠場受的衝擊大於社區型的近場。

4、小企業受的衝擊大於大企業。

與SARS相比,新冠疫情對零售行業的衝擊不可同日而語。

主要有六大原因:

1、城市化進程高,打擊幅度和短期流量下降的程度比2003年高很多。

2、波及範圍大,超過50%的傳統渠道停工停業,直接影響了超過30%的城市服務終端就業人口,中小商品生產企業延遲開工,零售流通的埠和供應端都受到了影響。

3、幹支線交通放大創傷面,幹線的交通加快了傳播的速度,對交通末端的嚴控政策放大了人口流動對消費減損的程度。

4、信息傳播加快,微信、微博和直播等對疫情防控進行無邊界傳播,消費者防範意識加強,對商品的信息透明度等的要求會更高。

5、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消費者對體驗性近場消費需求增加,這是本次疫情重點打擊的區域。

6、中小企業開工延後甚至是關停倒閉會直接影響消費力,對生活必需品「多快好省」的需求進一步加強,對「享受體驗」型消費也急劇拉高,會出現消費的極度分化。

傳統流量強依賴性、僥倖觀望心態、自身轉型不徹底等自有因素,與外界威脅疊加時,業務連續性被嚴重阻斷,經營韌性主導了影響程度和恢復速度。

本次疫情反映出零售企業在業務連續性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難題。業務持續運行的核心資源包括人員、場地、供應商、系統和數據、表單文檔和基礎設施。而零售企業保證業務連續性的首要資源保障是人員、場地和供應商,人高度相關、多因素疊加、持續時間長、不確定性高、演練程度低等對零售業業務連續性管理的衝擊程度很大。

另外,對於傳統流量型的依賴企業來說,2019年底,線上流量增長封頂,流量越來越貴,而很多企業自身的私域流量並沒有建設完成,雙重打擊讓數位化轉型中企業的成效以及內部經營的脆弱性體現出來。

不同的泛零售業態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也不盡相同。

在遠場、高消費和非剛需方面,比如餐飲、購物中心、百貨和品類專業零售,關停的情況很嚴重,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會員數據沒有被充分挖掘,品牌零售和購物中心/百貨的數據沒有打通,購物中心/百貨的轉型模式沒有定,品牌的庫存積壓。

在近場消費、民生保障和剛需方面,比如便利店、傳統商超、水果生鮮專營和夫妻店,是響應國家的民生保障要求必須開店,本身會遇到的問題包括:資源沒辦法保障;庫存周轉壓力大;品類調整創新性不夠等。

對於泛零售來說,可以想辦法擺脫疫情困擾,比如做產業營銷、和大甲方構建聯盟、做O2O到家服務以及配送服務、幫品牌零售企業開直播間一起拿流量等。

深度檢閱數位化建設成效,零售行業數位化轉型正在步入深水區,B端客戶都在推進數位化建設,但大量資源集中在前端營銷上,在後端供應鏈端沒有呈現好的結果。

2019年,畢馬威發布的《2019中國零售數位化力量》報告顯示,中國零售行業的數位化能力呈現水火兩重天的現象,前端的數位化營銷、支付和第三方平臺的對接做的還不錯,但是後端的品類創新、信息安全、彈性組織構建和柔性供應鏈構建做的還不行。

把疫情當作核磁共振器,深度檢閱中國零售業的數位化轉型成效,可以看出零售業正在進入深水區,以前大量資源投在前期營銷上,而在後端供應鏈上並沒有很好的體現。此次疫情,對未來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裡,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或提醒。

二、疫情催生了行業變革的三個新驅動力

1、疫情帶來的差異化打擊加速了零售行業的競爭格局分化,將凸顯「贏家通吃」和「局部打穿」的馬太效應。

疫情對大企業和渠道商的衝擊並不大,而對於運營脆弱或沒有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打擊很大,打擊之後奮起直飛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馬太效應已經形成,但是還有一些機會存在,就是局部打穿,比如一些細分品類,把某一個局部的區域市場的客戶運營的很好。

所以,零售行業的格局就出現了變化,一個是大平臺,一個是在非常小的密集市場做的很好的企業。

2、全民化禁足改變了消費心智,將出現顯著的「多快好省」和「極致體驗」的消費分化。

消費者對於產品「多快好省」的需求一直存在,並且永遠不會變。對於生活剛需品一定是「多快好省」的需求方向,而對於體驗型消費、場景類消費、人際關係消費的消費品類或消費業態,一定是「極致體驗」的消費需求。兩種消費需求會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客戶群身上,有不同品類需求的方向,而不是說這一個客戶群要「多快好省」,另一個客戶群要「極致體驗」。

以前百貨或購物中心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讓顧客買更多商品,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一個顧客在不同的場景或產品方向下消費更多的品牌,因為疫情下的全民化禁足改變了消費形式,變得在線化、個性化、更明智、更理性、更脆弱,所以對於原材料、消費環境的整潔以及顧客隱私的保護需要更多加強。

3、休克化療法促使企業戰略思路發生調整,將出現「戰略收縮」和「彈性創新」的雙軌路線。

零售企業以前談論的話題,一個是精細化管理,從門店的坪效、人效等角度考慮。一個是橫向擴張,因為如果沒有橫向擴張的規模化,很難從品類上獲得利潤。

疫情之後,在戰略思路上會出現調整,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戰略性收縮,砍掉不好的門店或品類。一個是彈性創新,戰略性收縮的目的是為了留出更多的空間,更加專注品類、客戶群和門店做更多創新的業務,而不是單純追求規模或者財務收入,所以會出現外攻(產品迭代、O2O到家服務等)和內守(關注生產力)兩個角度的雙軌路線,通過大量的創新獲得增長機會。

三、後疫情時代的零售業將在六個方向上加速演變

變革新動力將對整體零售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行業格局將沿著六個方向進行演化,包括消費者、門店、一線員工、社區商業、供應鏈和行業整合。

1、消費者深度線上化,流量加速碎片化:全渠道線上線下融合度加深,底層運營邏輯從場地運營邏輯向客戶運營和供應鏈運營邏輯轉化。

疫情之後,出現了很多O2O到家服務和在線辦公的平臺,說明流量被加速的碎片化,給零售企業帶來很多機會。另外,消費者的深度線上化,比如生鮮品類讓線上銷售的最後一塊堡壘被打破,很多老年人在線上買生鮮,而抖音完成了老年娛樂的線上化。

所以,未來零售的運營會有雙重邏輯存在。一個是渠道(場)的運營邏輯,銷售收入=客流轉化率×提帶×客單。一個是消費者運營邏輯,消費者資產=消費者總量×品類購買力×營銷轉化率(帶來的新增流量)。以前更注重場的邏輯,以後兩個邏輯將同時存在。

2、門店成為非核心環節:零售門店不一定要開門才能營業,將成為零售鏈條的一個重要但非核心環節,配合全員營銷和社區商業,其功能將出現極大分化。

以前門店要開門營業才能有收入,現在很多零售門店即使不開門也能營業,但是門店裡有員工去進行線上訂單在線下的揀配、分包和拆包工作。零售門店已然成為一定程度上的前置倉,是一個重要環節,但不是核心環節。

所以,在零售鏈條裡要重新定位門店的作用,包括實體門店和線上入口的關係。門店裡配備的數位化的商品是放在那裡售賣、寄存,還是作為前置倉存在。一線員工在實體店內是做接待、銷售、服務還是營銷。

3、一線的創造力被放大:以人為節點,消費流量被加速碎片化,推動全員營銷的深化,極大激發一線門店人員的生產力和創造力。

很多品牌零售商的創新做法是發動全員營銷,因此,一線的創造力被極度放大,一線員工有機會透過消費者流量碎片化發揮創造力。對於零售企業來說,要構建一個平臺,不是技術平臺的概念,而是從組織、能力、業務模式和運營方式上構建平臺,後端對接大量資源,包括產品、流量、內容和技術的資源,前端做客戶整合的運營,將內容和商品進行統一管理,透過一線的互動和交互,做好現場的服務和售賣。

4、社區商業將加速爆發:在交通樞紐和生活社區將出現高速發展的社區商業,聚合各類商品和到家服務,縮短消費和商品之間的距離,精準觸達和服務。

此次疫情中出現了很多O2O到家服務,解決民生問題,社區商業加速爆發,像商業小區、交通樞紐都會出現高速發展的社區商業。現有社區商業裡承載的品類不多,未來需要增加更多社區居民所需要的服務。

從成熟市場看,社區商業消費佔了整體商業構成的60%~70%,而且中國封閉小區形成了房地產居住格局,有獨特的社區商業的基礎環境,在兩到三公裡範圍內,社區總規模2萬~3萬平方米,服務人口小於5萬人。參與的主體包括地產商、物業、智能家電、O2O到家服務等企業,大數據公司也會參與進來加速社區商業的爆發,還有資本力量的加持。

5、端到端供應鏈協作邏輯驗證完成:大平臺注重供應鏈整合及物流效率的提升能力,實體區域商業聚焦社區布點、配送服務及會員消費畫像,強化精準服務。

全員營銷和社區商業的興起,讓前端流量越來越碎片化,與客戶的距離越來越短,使品類的差異化需求變多,出現小批量多批次的供應需求,這個時候單個企業做垂直化的供應鏈很難滿足前端的碎片化和差異化。

所以,後端供應鏈一定是以大節約化的方式存在,要依賴大的平臺提供供應鏈服務,或者進行聯盟構建供應鏈,不管是從產品的成本、價格,還是對前端的需求準確把握來減少牛鞭效應,還是在精準配送的過程中減少服務的方差,還是通過集約化配送來減少物流的成本,還是提高服務質量、減少服務損耗和商品損耗,提高到達效率都有很大作用。

而前端需要把客戶服務好,不管是配送服務還是基於會員消費畫像的精準服務,前端和後端分工明確,構成這樣的商業邏輯。

6、大平臺對垂直行業的整合加速:上下遊共同構建協作共生數字生態,大型生態將加速以平臺化模式對小型連鎖、獨立店收編和聯盟,提高服務體驗的同時降低邊際成本。

此次疫情當中,很多傳統商超加速和O2O到家服務對接減少損失。大型企業以平臺化的模式對小型的連鎖或獨立店進行收編和聯盟,比如醫藥連鎖店、傳統商超、便利店等,解決供應鏈問題,聚焦前端服務,提高服務體驗,降低邊際成本。

四、未來,中國零售企業的七大戰略布局

1、將顧客數據作為公司級績效指標,構建私域數據銀行,數據資產涉及到客戶體驗到供應鏈的全場景和全鏈路,及逆行數據整合、分析、應用和增值,賦能運營和決策。

2、布局在線社群、直播等數位化營銷,縮短傳播路徑,推動個人化互動平臺,從消費者視角構建「千人千面」和「千店千面」。

3、基於平行生態系統資源協同和消費者資產運營,快推新產品,豐富產品結構,通過產品迭代運營降低產品庫存風險。

4、構建基於品類差異的共創供應鏈網絡,通過實時而完整的數據流提升供應鏈效率、實現敏捷化與柔性化。

5、推進業務連續性管理,通過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降低災難性事件的發生機率,減少災難性事件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失。

6、對營銷費用重新歸零思考,活用基於活動或動因的零基費用預算辦法。

7、非常時期後,企業應將現金流管理作為企業必勝的「長線戰役」。

相關焦點

  • 數位化賦能零售業加速轉型步伐
    疫情讓購物中心和百貨行業遭遇重創,但商家通過小程序實現的成交額同比增長了7個百分點。「疫情之下,傳統零售企業看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現在數位化合作已向後臺的『深水區』邁進,趨向更精準的營銷,數位化的背後是供應鏈的升級和用戶運營精細化程度的提升。」範奕瑾說。「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的『必選項』」。
  • 「疫情大考」之下,萬順叫車助力網約車行業加速重啟!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部分城市暫停了網約車運營服務,而隨著疫情防控趨於常態化,網約車用戶規模將會呈現恢復性增長。萬順叫車作為一家負責任的網約車企業,從疫情出現之初,就利用其「街坊鄰居家門口網約車」的優勢,積極投身抗疫公益事業,不僅注重強化上線運營車輛的服務能力,還為社會車輛及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疫情過後網約車行業的重啟,奠定了良好的社會信譽基礎。
  • 應對「疫情」大考 共商特殊教育發展之路 「疫情『大考』與特殊...
    荔枝新聞訊 「在疫情的大考下更需要我們改變觀念、變革方式,讓每一位特教學生都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
  • 京東發布四季度財報 疫情大考顯示:供應鏈才是零售業的最強「免疫...
    在今年春節期間,受到疫情影響很多電商商家無法復工和快遞公司停業,商品遲遲發不出來;而此時只有京東還在正常營業,很多一線城市甚至仍能做到當日下單當日送達。 京東在十幾年前開始投資自建物流體系時曾被同行業嗤之以鼻,十幾年後,一場疫情的「摸底測驗」顯示,供應鏈才是零售企業最好的「免疫力」。
  • 贏商網董事長吳傳鯤:疫情將推動零售業升級 對復甦保持樂觀
    「危機是推動零售業發展最好的動力。」二戰之後,全球消費變革,通常發生在重大危機之後。結構性消費變化,催生了新商業機會的出現。   2020年疫情之下,全球性衰退被按下了確認鍵。但危機中的,中國消費與零售業也出現了許多創新性機會。路徑分化、業績分化、認知上同樣出現了分化。
  • 畢馬威2016年度檢查報告在哪裡?
    中國會計視野訊 畢馬威2016年度檢查報告在哪裡?時至今日,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仍未發布其對畢馬威2016年度的檢查報告,但對四大中其他三家2016年度的檢查報告已分別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發布。
  • 廖子彬:本地化是畢馬威贏取合作機會的最大優勢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8日訊(王慧梅)廣州亞運會唯一會計服務商畢馬威中國審計主管合伙人廖子彬做客做客中國經濟網。在接受訪談中廖子彬表示,公司的本地化是畢馬威取得合作機會的最大優勢。<<<<點擊進入專題頁面     在談到畢馬威的優勢時,廖子彬表示:「我們的團隊大部分都是廣州本地的員工。這也是廣州奧組委希望看到的。主要原因是,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因素。第一,語言溝通。第二,他們覺得在廣州工作的人員有可能比在外國工作的員工更了解他們做事的方法。」
  • 凱度消費者指數虞堅:疫情下零售業催生共享員工等新做法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陳俊傑疫情之下,消費零售業受到不小波及。企業如何在疫情影響下「自救」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話了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在他看來,中國零售業都在積極應對變化,並沒有「怨天尤人」。
  • 畢馬威揚 合力耀徽 畢馬威中國合肥分公司正式開業
    10月26日,畢馬威中國合肥分公司開業典禮在包河區舉辦。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龔偉禮、畢馬威中國江蘇省及安徽省首席合伙人黃文輝及畢馬威中國合肥首席合伙人周徐春出席開業典禮。今年以來,畢馬威中國陸續成立寧波、蘇州、合肥辦事機構,以畢馬威速度落子長三角,彰顯了畢馬威對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的堅定信心。
  • 畢馬威中國盛敏:疫情下,稅務工作不可緩
    新年伊始,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 全國各地很多企業被迫延遲復工,深圳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活力最強的地方,更是受到了嚴重的考驗。從各級政府到產業經濟再到微觀企業,「抗疫情、保復工」是最大挑戰和共識。為此,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萬聯網、深圳市先行供應鏈金融研究院、畢馬威中國聯合發起「抗疫情、保復工」大型公益直播活動。
  • 疫情之下各地新聞發布「大考」成績幾何
    特別是在今年,每一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都會吸引億萬民眾觀看。  據統計,從1月22日國新辦舉辦首場疫情新聞發布會至3月7日的46天時間裡,中國政府已召開了67場發布會;湖北及北京、廣東、上海、安徽、重慶等地,基本實現新聞發布會「日更」。雖然也有個別發布會答非所問、照本宣科,但總體來看,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這場「大考」中,各級黨委、政府交上了一份「硬核」答卷。
  • 2020畢馬威中國領先消費科技TOP50,眾盟科技榮耀登榜!
    期間,大會特別聯合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KPMG),重磅發布「畢馬威中國領先消費科技TOP50企業榜單」,眾盟科技憑藉在商業智能服務領域的大量成功實踐案例榮耀登榜。大會以「從數位化邁向智能化」為主題,通過為期兩天的主場會議、兩場平行論壇、三場技術專題講座,就全球最前沿的零售技術進行展示與交流,分享創新商業模式,探討中國零售業數位化轉型的最佳實踐。
  • 畢馬威深度分析:新冠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本次疫情防治中,通過大數據和AI等高科技分析潛在感染人群、預測疫情走勢,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的聯合研究表明,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新經濟必然在中國未來發展中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
  • 疫情之下的教育「大考」:百度共度計劃給出了「答案」
    疫情是一場行業"大考""整個Q1季度的停課、學生退款,加上多家門店的支出,導致現金流縮緊,資產巨大的負增長讓企業陷入即將倒閉的困境。"海口託雅外語培訓中心負責人表示。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語言培訓學校,疫情暴發後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海口託雅的困境是線下培訓機構面臨生存危機的一個縮影。
  • 九卦|疫情之下,銀行業面臨生死大考(下):如何處理不良資產
    來源:九卦金融圈作者:浦永灝(伯瑞財富合伙人,原瑞士銀行亞太區首席投資官)來源:FT中文網疫情之下,銀行應充分披露和及早處置不良資產。把壞消息儘早出淨,爭取早日康復輕裝上陣,為支持經濟復甦起到應有的作用。
  • 連續服務19年,萬科1680萬續聘畢馬威!畢馬威華振最近一年經審計...
    鑑於畢馬威華振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在過去審計工作中表現出的良好專業工作水準,董事會決定:1、繼續聘請畢馬威華振審計公司以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的2020年度財務報告,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並審閱公司以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的2020年半年度財務報告;2、繼續聘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公司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2020年度財務報告,並審閱公司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
  • 英國零售業巨頭德本漢姆關門 2020年有多少國際知名企業倒在疫情之下
    Debenhams線下門店 圖片來源:新華社當地時間12月1日,擁有230多年歷史的英國零售業巨頭Debenhams宣布,由於公司在申請破產保護後,一直未能找到買家接盤,不得不關門倒閉。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兩家企業在沒有及時擁抱時代變革的情況下,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最終走向了破產。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有不少國際知名企業倒閉或重組,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最先受到衝擊的是航空業。早在今年3月,亞太航空中心CAPA就曾發出警告,認為全球多數航司將在5月底面臨破產。
  • 2021國考筆試申論試題解讀:大考之下 國家治理效能彰顯制度優勢
    2021國考筆試申論試題解讀:大考之下 國家治理效能彰顯制度優勢 2020-11-29 22:10:48| 中公教育 11月29日,2021國考筆試已落幕,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本次考試試題,山東中公教育下面特整理了以下內容
  • 後疫情時代零售業趨勢當如何?貝恩:請參照中國
    文 | 財聯社 黃君芝國際知名諮詢機構貝恩公司(Bain)的分析師周四(20日)發表最新報告稱,在後新冠時代,中國的在線購物將引領全球零售業發展趨勢,各國應從中吸取經驗。在這篇名為《亞太零售業的未來:如何高速發展》的報告中,貝恩表示,亞太地區約佔全球零售業增量的四分之三,佔全球在線零售增長的三分之二。憑藉這一增長趨勢,中國三家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與日本零售巨頭7 & I一起躋身全球十大零售商行列。而大約十年之前,全球10大零售商中只有一到兩家來自亞太地區。
  • 貝恩資本:後疫情時代零售業趨勢請看中國
    來源:新浪財經貝恩資本在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後疫情時代的零售業將從中國已經看到的網上購物趨勢中吸取經驗。在這篇名為《亞太零售業的未來:如何高速發展》的報告中,貝恩資本表示,亞太地區約佔全球零售業增長的四分之三,佔全球在線零售增長的三分之二。挺立潮頭的是中國三家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他們和日本零售巨頭、7-11母公司Seven & I一起躋身全球十大零售商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