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數 記
序 言
在舊約聖經中,民數記這一卷書原來的名字是「在曠野中」,因為它記錄著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在曠野裡飄流了前後四十年的歷史;又因為在這書內,也記錄了神在他們中間兩次數點百姓的數目,所以後來又把它稱作民數記;不管它的名字作什麼稱呼,內容都是說出神的百姓在揀選神的道路上的失敗。
神不是單要他們出埃及,而是要他們進迦南,他們一天沒有進到迦南,神的心意在他們身上就一天沒有完成;由此可見,在曠野中飄流就不是神的本意,而是他們愚昧的結果。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飄流,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呢?是發生在接受了律法和建造會幕以後;律法是神的管理,會幕是神的同在;在進入神應許的路程上,有了神的管理和同在,應當是不會有什麼理由可以產生飄流的難處;然而神的百姓確實是飄流了。希伯來書三章19節正指出了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不信」——就是不承認神的所是,也是拒絕神的所作。人會失敗,但神卻不會失信。不信的那一代以色列人雖是全部倒斃在曠野,但神興起了新的一代,他們還是以信心奔向神所應許的迦南,神的心意在他的百姓中間還是成就了。
我們不要把民數記簡單地作為歷史去讀,而要將它看作奔跑天路的指導和參考,叫我們這些受神的榮耀豐富吸引的人,在跟隨主的路上有所警醒(林前10:11),知道拒絕那些該拒絕的,也知道揀選所該揀選的,更知道持守所該持守的。
本書概覽
一、本書名稱
民數記一名來自希臘文譯本,其焦點是放在兩次核點民數上(1:26);而希伯來文則以本書首節的「在曠野」定為書名,其焦點是放在四十年百姓的飄流生涯上。二名各具其優。
二、本書作者
本書作者為摩西(33:2)。因他親自帶領選民經歷四十年之飄流生活,對於曠野的生活,地理的形勢,地名、人名均仔細而入微,只有親自經歷的當事者才能有這樣的記錄。
三、寫作時間
本書的寫作日期是在摩西晚年之時。在曠野飄流三十八年即將結束的時候,約在主前1406年間,摩西寫下了此書。
四、寫作地點
以色列人從西乃山起程,在風沙中繞行,飄流了三十八年之久。幾經艱困,最後抵達外約旦的摩押平原。在這裡摩西寫下了以色列人在此期間可歌可泣的全部史料。
五、本書背景
當時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走曠野,來到約旦河東的摩押平原。那時他快要離世歸主(申27:3)。他在離世前把神的啟示,以色列人在曠野所受的試煉,一一寫下,成為後世的律例和鑑戒。
六、歷史流程
本書記載以色列民出埃及以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約主前1445年),在西乃曠野數點民數。兩旬後他們開始向巴蘭曠野邁進,途經加低斯,歷時三十八年的曠野飄流,終達迦南邊境(約旦河東的摩押平原)的靈程經過。
七、本書體裁
本書以多元化的文筆,把記敘文、法則、詩歌、宗教、禮儀、歷史、預言等融為一體,將神的啟示充分表達出來。
八、本書特色
1.本書是一卷「曠野飄流記」,清楚地揭示了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之後,未能很快得到應許之地的原因,以及隨後他們在曠野漫無目的地飄流三十八年之久的艱難旅程。
2.本書兩次記載數點選民之事,表明神看重屬他的子民。神要親自組織這群無縛不羈,一盤散沙的無數民眾,使他們能規範化(眾歸各纛)、系統化(軍事組織)、靈性化(曠野訓練),使其成為一支特訓的天國大軍——耶和華的軍隊,好贏得迦南豐富佳美的戰果(得地為業)。
3.本書詳記拿細耳人離俗歸耶和華的聖例,成為世世代代一切徹底奉獻給主之人的生活參考。
4.本書又是一卷「怨言書」,反覆記載以色列人對神及神所施的管教的不滿和苦毒的抱怨。
5.本書生動的體現了人若沒有信心就不能蒙神喜悅的聖經原則(來11:6)。它使我們看到只有當神子民堅定不移地依靠、相信他的應許,且仰賴神作他們的生命和希望的源泉時,他們才能在神的計劃中不斷地前進。
6.本書向我們深刻地啟示了另外一條聖經原則:當一代人失敗後,神將興起另一代人成就他的應許並擔負他的使命。
7.本書包括豐富的神學和預表,所以新約(林前、希伯來書)的作者喜愛引用它的內容。例如:本書充分彰顯神慈愛和公義的屬性;他是立約施慈愛的神,借雲柱火柱帶領選民的旅程;從天降嗎哪和鵪鶉供應他們的需要,又為他們打敗敵人。另一方面,他是公義的神,在百姓埋怨他,因探子的報告失去信心時,嚴厲地懲罰他們,使反叛的一代在曠野四十年飄流中死去。領袖不順服神,所得的待遇也是一樣,可拉黨被地活埋,米利暗、亞倫和摩西都相繼死去。在律法的光照下,人的罪性顯露無遺。本書也有充分的預表,例如:大祭司預表基督;圍繞帳幕居住的百姓預表新約的教會;曠野的經歷預表基督徒在世上的生活等。
8.本書所記的「律法」與「利未記」、「申命記」都不同。本書提到的律法是在歷史事件中頒下的,作用有如耶穌的比喻,借日常生活的實例顯出屬靈的真理,在此充分顯出律法的貼切和實用。
九、本書地位
1.本書是在《利未記》之後,《申命記》之前,按時間順序緊密銜接。《出埃及記》的末章與《民數記》首章時間只相差一月而已,本書排列第四卷正合時間順序。《創世記》的主要內容是「起初」與「敗壞」;《出埃及記》的主要內容是「救贖」;《利未記》的內容是「事奉」;《民數記》是講「靈程」,這正是顯明人類犯罪敗壞極需救贖。被救贖的目的是為事奉神,事奉神與神交通才能走好靈程。
2.我們在《創世記》裡,看見獨一的神,即創造萬物的主宰;在《出埃及記》裡是看見聖子,代人受死流血的救主;在《利未記》裡就看見聖靈,借著他的靈感,使信徒得與神交通,並有成聖的生活;在本書裡即看見信徒在世界曠野所奔走的道路。
十、鑰字鑰節
聖程與教訓 33:1
十一、本書主題
曠野流蕩的經歷
十二、本書目的
本書記載以色列民飄流曠野三十幾年的歷史,因百姓悖逆不信神的大能和應許,不但失去了應享受的安息,且遭受了神公義的懲治。神借摩西寫下本書,要叫歷世歷代神的百姓牢記他們祖先的教訓,以前人之轍為後人之鑑,使後代學會認識自己,認識神。在屬靈的道路上憑信心支取神的應許,進入他的安息。
十三、顯示基督
雅各之星 24:17
十四、中心內容
本書記述兩次數點民數。第一次在西乃曠野,第二次在摩押平原。在西乃曠野所數點的都是從埃及出來抗拒神、不信神的老一代以色列人。他們經過曠野流浪生活,受到神對他們三十八年的嚴峻考驗,最後都倒斃曠野,曠野竟成了埋葬他們的墓地。可哀!但神一面借著審判煉淨選民,將舊的一代除去;一面培植、訓練新的一代。在他們幾經輾轉最後抵達摩押平原,將入迦南以前,神又命摩西數點民數。這次被數的全是新一代的以色列民。他們已在風沙中成長,身體心靈飽經鍛鍊。他們的信心如山,成為敵人眼中無法抗拒的一群。全民載歌載奔,來到外約旦河紮營,準備自東揮戈,徑撲迦南的心臟。
十五、中心教訓
勿在曠野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