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非法種植罌粟苗案件頻發 嚴查背後急需補上的一堂法治課

2020-12-16 瀟湘晨報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

近日,連雲港一老人因種植4000餘棵罌粟苗被判刑5年一事備受關注,老人稱自己是聽鄰居說罌粟花好看才將兩顆罌粟果裡的種子撒在了地上。罌粟花雖然鮮豔動人,但罌粟卻是提煉毒品的原材料。每年春季各地都會對種植罌粟苗行為進行嚴查,但在不少農村地區,罌粟苗的種植仍然存在,種植罌粟的的理由也五花八門,有的說可以用作藥材治病,有的說做菜時加一點可以讓菜更美味,還有的說只是為了觀賞花。而種植人群則多是老年人,並且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是文盲。在嚴查背後急需補上一堂法治課,以提高群眾法律意識。

不到倆月時間檢察院受理審查起訴36起涉毒案

「本院認為,被不起訴人韓某犯罪情節輕微,具有坦白情節,且已年滿75周歲,根據刑法第37條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決定對韓某不起訴。」近日,在河南省原陽縣檢察院組織的不起訴案件集中宣告現場,聽到這一結果,滿頭白髮的韓某揪了幾個月的心終於放下了,他激動地把不起訴決定書捧在手裡看了又看。

像這樣大張旗鼓的以案釋法,去年以來在原陽當地一直在持續進行。

時間回到去年,在去年上半年,原陽縣檢察院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共受理審查起訴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犯罪案件36案36人。同類案件為何如此頻發,涉案者都是什麼人,背後存在什麼樣的社會治理問題,如何才能實現懲治與預防的雙重目的?原陽縣檢察院專門指派員額檢察官婁麗娟統一審查,找出類案背後的根源。

婁麗娟在審查中發現:這些案件中涉及的毒品原植物都是罌粟苗,而涉案人員大多是老年人,有的甚至年近八旬,他們對相關法律幾乎一無所知,僅僅是聽說罌粟苗炒菜吃能預防疾病,於是就在自家院子或門口空地種植了一些。在走訪調查中,婁麗娟還發現涉案人員中有一些特殊群體:有國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重病纏身的癌症患者。通過向街坊鄰居和村幹部了解情況,證實他們種植罌粟苗都是為了吃菜,並沒有用於製毒。

涉案人員多為老年人 訴與不訴成為難題

調查結束後,婁麗娟為難了。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只要達到500株,就構成犯罪,至於種植的用途是吃還是製毒,並不影響定罪。但是,多數人種植數都是剛達到立案標準,而且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微小。」日前,記者在原陽縣檢察院採訪時,婁麗娟表示,如果把這些人全部推向被告席,是否符合立法本意?

據婁麗娟介紹,在這些涉案人員中,還有些是生活特別困難的,比如有一位李姓貧困戶,丈夫早逝,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還有一位80歲的婆婆要照顧,為了吃菜在院子撒了一把種子,長出千把株幼苗,如果僅憑數量就起訴,這家人的生活勢必會雪上加霜。一訴了之是否能取得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婁麗娟決定把這一情況向檢委會進行匯報。

記者了解到,原陽縣檢察院經過深入調查、認真研判,並向上級院請示後,認為其中不少涉案人員符合「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訴可不訴的不訴」條件,最終決定對年滿75周歲、種植棵數剛過立案標準、建檔立卡貧困戶、癌症患者、特別困難戶等特殊群體的21案21人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而對其他不符合從輕減輕條件的15案15人提起公訴。

不論出於何種目的種植多少罌粟都是違法的

不久前,原陽當地73歲的老人袁某因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正式宣判,袁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

據悉,1947年出生的袁某,為小學文化,去年10月,袁某在其家中院內菜地裡種植了一些罌粟籽,今年2月底時候,被當地民警檢查發現並當場剷除,經清點,共種植843株罌粟幼苗。因涉嫌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2020年5月28日,原陽縣人民檢察院對袁某提起公訴。

不久前,原陽縣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了宣判,判處袁某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

同期宣判的還有當地一位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田姓老人,該老人出生於1951年,和袁某一樣也為小學文化,並且也是在去年10月份時候再自己老宅菜園內非法種植罌粟,今年2月底的時候,當地民警在該村工作室發現其種植的罌粟苗912株。因涉嫌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原陽縣人民檢察院向當地法院提起公訴,原陽縣法院判決田某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9000元。

「不論出於何種目的,種植多少罌粟都是違法的,」婁麗娟表示,罌粟花不是普通的觀賞植物,就算是出於賞花或者自己當菜吃等目的而種植,也涉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不能一查了之、一訴了之、一判了之辦案背後更要做好普法

記者了解到,在調查走訪中,不少村民議論「種幾棵大煙苗就犯法,真是頭一回聽說」,檢察幹警意識到要預防此類案件再次發生,必須填補村民思想認識上的法律空白,婁麗娟表示,這些案件不能不能一查了之、一訴了之、一判了之,辦案背後更要做好普法。

據悉,婁麗娟和該院檢委會一名專職委員對這21起不起訴案件進行下鄉集中宣讀、送達,將公開送達案件結果變成了一堂普法宣傳公開課。由於這21起案件涉及11個鄉鎮、20個村莊,且涉案人員普遍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檢察幹警聯合6個派出所的民警,分批次進行集中送達。

「罌粟是毒品,種罌粟苗是違法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你們作出不起訴決定,希望以後不但自己不再種,還要多向親戚朋友宣傳,一旦發現要及時舉報,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法律知識。」送達現場除涉案人員外,還有他們的親屬以及村幹部,檢察官一邊講解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法律依據,一邊進行普法宣傳。一名旁聽的村幹部說:「以前真不知道這是違法的。請檢察官放心,以後再來俺們村,保證一棵大煙苗都見不到!」

記者獲悉,除了在辦案時進行釋法說理,原陽縣檢察機關還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禁毒普法宣傳活動。該院督促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對縣城的餐館進行了突擊檢查,消除因經濟利益驅使種植、使用罌粟的隱患。在縣電視臺播放專題片,以案釋法。同時,該院還組織檢察幹警走進農家,開展了「禁止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法治宣傳」系列活動。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案件數量明顯下降了,」婁麗娟坦言,雖然案件減少了,但依然有老年人不懂法在種植罌粟苗,她表示,下一步,對鄉村群眾尤其是老年人的普法教育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爆料、維權、尋找、求助,請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16603712315、(0371)65830000,歡迎您隨時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

【來源:東方今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亮劍2020】清苑警方查處一起非法種植罌粟案件
    近日,清苑警方依法查處一起非法種植罌粟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嶽某。 2020年6月6日,清苑區公安局望亭派出所聯合禁毒大隊用無人機對轄區進行航拍,發現東安村有種植罌粟,望亭派出所民警迅速聯合鄉政府人員前往種植地點,發現村民嶽某家老房子後面的菜地裡種植罌粟苗,民警立即展開調查,後經現場確認,嶽某非法種植罌粟共計560株。
  • 法治文化 | 被忽視的犯罪——74歲老人種罌粟獲刑5年案的背後
    罌粟花絢爛華美,然而,作為我國嚴禁種植的植物,公民一旦種植或持有罌粟,輕則拘留罰款,重則判刑入獄。雖然嚴禁種植罌粟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仍有不少地區存在非法種植罌粟的情況。2019年12月至今,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法院審理的8起非法種植罌粟案件中,被告人普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因觀賞或輕信罌粟能治病而種植罌粟導致犯罪。
  • 案例:種植罌粟苗637株但用於治病的可免予刑事處罰
    被告人王光和供認在自家房後承包地裡種植了一個罌粟果(含種子),且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不持異議,但辯解一個罌粟果種子生長的罌粟苗不可能達到637株,公訴機關認定的罌粟苗株數有誤;公安機關從曾某家查獲的362株罌粟苗不在其種植的罌粟苗當中。其從河南帶回的罌粟果曾給了曾某兩個,而曾某的土地與其土地相連,其地裡有曾某種植的罌粟苗。請法庭依法裁判。
  • 不是所有「菜」都能種,32人非法種植罌粟被判刑!
    )近日,新鄉縣法院依法適用速裁程序,快速審結32起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案件,32名被告人分別被判拘役二個月至有期徒刑十一個月不等刑罰,同時並處一定數額罰金。經雲南瀕科委司法鑑定中心鑑定,32名被告人種植的「菜」均為罌粟,隸屬於罌粟科,為毒品原植物。法院審理認為,32名被告人非法種植罌粟,數量較大,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考慮到被告人種植罌粟的目的是當菜食用,而種植的罌粟尚處幼苗,對社會危害性較小,且被告人自動投案,到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願意接受處罰,遂依法對32名被告人作出以上判決。
  • 74歲老人種4104株罌粟獲刑5年 專家:發案地區應當重視挖掘案件背後的販毒組織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法院2019年12月至今審理的8起非法種植罌粟案件中,被告人普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居住在海州區的74歲老人李志英就是其中一例,她被判刑5年,引發輿論關注。  可怕的罌粟  種植罌粟涉及的罪名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 【蕭縣頭條】蕭縣鄉鎮獲60萬補貼資金&蕭縣村民非法種植罌粟苗&外省男子在蕭縣偷狗&趁午睡翻牆進鄰居家盜竊
    蕭縣在線最新資訊|招聘求職|出租出售|信息114查詢臺一、蕭縣村民非法種植罌粟苗近日,蕭縣公安局孫圩子派出所民警在轄區發現,並依法查處兩起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行為,對發現的毒品原植物罌粟苗依法剷除,不留後患。
  • 江蘇7旬老人種下4千餘棵罌粟被判5年,家屬質疑量刑過重:同類案件當事人種萬餘棵判刑3年緩刑3年
    但每年春節,在一些農村地區個別群眾不了解相關法律知識,都會私自在房前屋後、小院中或田地裡種植罌粟,或為觀賞或為「藥用」。其實,無論是用於製毒販賣或者觀賞食用,都已經違反了國家有關法律。每年春季,各地公安機關都會開展專項「鏟毒」行動,查處一批違法種植罌粟案件,而涉案人員中往往大多都是老年人,他們不僅不知道罌粟作為毒品的危害,對法律更是幾乎一無所知,年過7旬的李會英便是如此。
  • 七旬老人誤種4104株罌粟幼苗被判5年?法院作出回應!你可知道其背後的法律問題?
    5年」案件的情況說明,以下為全文:近日,「老年人種罌粟被判5年」視頻和相關報導引發網友熱議李某某非法種植罌粟數量達4104株,犯罪時72周歲,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一規定的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的事由,我院遂依法以李某某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五年
  • 75歲老太種植4000餘株罌粟被判5年 網友:「不知者不罪」行不通?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江蘇連雲港一名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老人聽說罌粟花好看,收到2顆果實在家種植。派出所檢查時發現家中有4104株罌粟幼苗。目前,老人被關押在看守所,即將被送往女子監獄。
  • 法治課|七旬老人種罌粟被判刑五年,量刑是否重了?
    75歲老人李某蘭種下兩個罌粟果實中的種子,直到派出所清查,最終清點出4101株罌粟,一審時,老人被當地法院以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處緩刑,後該案被發回重審,老人被改判有期徒刑五年。該案判決引起爭議。老人家屬認為,法院判決過重,老人被抓時才知道種植的是毒品。
  • 法院回應「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多次供述其知曉種植罌粟
    截屏圖11月26日晚,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發布了關於網傳「老年人種罌粟被判5年」案件的情況說明。此前澎湃新聞報導,因被鄰居介紹花很好看,一75歲老人種下兩粒罌粟果實,直到派出所檢查,清點出四千多棵,被判5年刑期。老人家屬稱,其直到被抓才知道種的是毒品。
  • 老人種罌粟獲刑5年,執法之外更要普法
    李某某在偵查階段多次供述其明確知曉自己種植的為罌粟,且李某某所在村案發前持續通過廣播宣傳禁止種植罌粟。刑法規定,「非法種植罌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李某某種了4104株,超過了3000株。據法院解釋,李某某犯罪時72周歲,不符合刑法第十七條之一規定的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的事由。故此,從法律上講,李某某獲刑5年並無「硬傷」,可謂罰當其罪。
  • 小夥「貪吃」又「好奇」 種植103棵罌粟苗被拘留
    罌粟是眾所周知的毒品,但因為「美味調料」的功用被傳的神乎其神,仍有人冒著違法犯罪風險私下種植。近日,姑蘇公安分局留園派出所就查獲了這樣一名「貪吃」又「好奇」的年輕小夥兒。案件回顧8月16日,留園派出所接到工作指令,
  • 德州一男子種植2050株罌粟被警方「天眼」發現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2日訊 每年的4、5月是罌粟的盛花期,儘管警方三令五申禁止種植罌粟,但總有些人心存僥倖。4月17日,德州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巡查,發現了一處種有2000多株罌粟的非法種植地,並迅速鎖定了種植罌粟者趙某。
  • 江蘇75歲老太種罌粟花被捕!種植達4000株,聲稱不知道違法
    11月24日,一條75歲的婦女因種植兩顆罌粟籽被判刑5年的消息在網上流傳。當事人的孫女唐女士說,外婆李莫蘭(化名)家住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奶奶是文盲水平。聽說罌粟花開得很漂亮後,她向同村村民要了兩顆罌粟種子,種在兒子農場的空地上。2019年3月8日,李某蘭種植的罌粟被當地派出所查獲。起訴書稱,當日上午11時,當地派出所共剷除、清點罌粟苗4104株。
  • 山東4名老人種罌粟,檢察院決定不起訴,咋回事?
    罌粟,俗稱大煙,因幼苗可以吃,常被人拿來種植。今年初秋,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的4名老人因涉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大煙苗,先後被公安機關移送牡丹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日前,該院通過「公開聽證+公開宣告」的方式,對這4名老人作出不起訴決定。
  • 關於網傳「老年人種罌粟被判5年」案件 海州法院情況說明來了
    最近,連雲港市「老年人種罌粟被判5年」視頻和相關消息引發網友熱議,連雲港市海州區法院將該案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2018年12月份,被告人李某某(1946年6月出生)在連雲港市海州區某鎮其子經營的養殖場空地上,種植兩顆罌粟果實,於2019年3月8日11時許被連雲港市公安局新壩派出所民警查獲。
  • 老人種4千餘株罌粟被判5年,另一老人種萬餘株卻判刑3年緩刑3年,當地檢察院回應稱其系自首
    記者留意到,這些案件中涉案人員均為老年人,其中多數年齡都在60歲以上,文化程度則大多都和李會英老人一樣是文盲,被告人罪名均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刑也基本都是以緩刑、罰金為主。這11起案件中,有一位尹姓老太太,在自家閒置住宅院子內非法種植罌粟,同樣是在去年春季被公安機關查獲,現場剷除罌粟幼苗11114株,最終,去年8月21日,連雲港市東海縣人民法院判處尹某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 邵陽一村民種植罌粟下火鍋,結果被公安喊去「喝茶」了!
    2020年5月5日,新邵縣公安局嚴塘派出所新塘村「一村一輔警」在走訪中發現,該村村民劉某生家的一塊菜地裡長著一些「漂亮」的花朵,懷疑是罌粟花,於是馬上將這一情況上報給所領導。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後,確認這是罌粟苗,當場將其全部剷除、銷毀。.經調查,2019年的某天,新塘村的劉某生在朋友家吃火鍋時,發現一道口感很特別的「蔬菜」(罌粟嫩苗)。
  • 75歲老太種罌粟獲刑5年,「不知者不罪」行不通?
    「毒品的危害太大了,必須要深究背後的勢力。」 根據已有報導顯示,老太的確種植了罌粟花,且種植面積較大,種植數量達4104株,早已達到了我國《刑法》對於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成立要件。除此之外,認定老太的罪行的其中一項關鍵因素就是考慮其是否主觀方面為故意,老太聲稱只是為了好看而進行種植,但如此大的種植量、工作量,老太當真不知是在製造毒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