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
近日,連雲港一老人因種植4000餘棵罌粟苗被判刑5年一事備受關注,老人稱自己是聽鄰居說罌粟花好看才將兩顆罌粟果裡的種子撒在了地上。罌粟花雖然鮮豔動人,但罌粟卻是提煉毒品的原材料。每年春季各地都會對種植罌粟苗行為進行嚴查,但在不少農村地區,罌粟苗的種植仍然存在,種植罌粟的的理由也五花八門,有的說可以用作藥材治病,有的說做菜時加一點可以讓菜更美味,還有的說只是為了觀賞花。而種植人群則多是老年人,並且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是文盲。在嚴查背後急需補上一堂法治課,以提高群眾法律意識。
不到倆月時間檢察院受理審查起訴36起涉毒案
「本院認為,被不起訴人韓某犯罪情節輕微,具有坦白情節,且已年滿75周歲,根據刑法第37條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決定對韓某不起訴。」近日,在河南省原陽縣檢察院組織的不起訴案件集中宣告現場,聽到這一結果,滿頭白髮的韓某揪了幾個月的心終於放下了,他激動地把不起訴決定書捧在手裡看了又看。
像這樣大張旗鼓的以案釋法,去年以來在原陽當地一直在持續進行。
時間回到去年,在去年上半年,原陽縣檢察院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共受理審查起訴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犯罪案件36案36人。同類案件為何如此頻發,涉案者都是什麼人,背後存在什麼樣的社會治理問題,如何才能實現懲治與預防的雙重目的?原陽縣檢察院專門指派員額檢察官婁麗娟統一審查,找出類案背後的根源。
婁麗娟在審查中發現:這些案件中涉及的毒品原植物都是罌粟苗,而涉案人員大多是老年人,有的甚至年近八旬,他們對相關法律幾乎一無所知,僅僅是聽說罌粟苗炒菜吃能預防疾病,於是就在自家院子或門口空地種植了一些。在走訪調查中,婁麗娟還發現涉案人員中有一些特殊群體:有國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重病纏身的癌症患者。通過向街坊鄰居和村幹部了解情況,證實他們種植罌粟苗都是為了吃菜,並沒有用於製毒。
涉案人員多為老年人 訴與不訴成為難題
調查結束後,婁麗娟為難了。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只要達到500株,就構成犯罪,至於種植的用途是吃還是製毒,並不影響定罪。但是,多數人種植數都是剛達到立案標準,而且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微小。」日前,記者在原陽縣檢察院採訪時,婁麗娟表示,如果把這些人全部推向被告席,是否符合立法本意?
據婁麗娟介紹,在這些涉案人員中,還有些是生活特別困難的,比如有一位李姓貧困戶,丈夫早逝,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還有一位80歲的婆婆要照顧,為了吃菜在院子撒了一把種子,長出千把株幼苗,如果僅憑數量就起訴,這家人的生活勢必會雪上加霜。一訴了之是否能取得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婁麗娟決定把這一情況向檢委會進行匯報。
記者了解到,原陽縣檢察院經過深入調查、認真研判,並向上級院請示後,認為其中不少涉案人員符合「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訴可不訴的不訴」條件,最終決定對年滿75周歲、種植棵數剛過立案標準、建檔立卡貧困戶、癌症患者、特別困難戶等特殊群體的21案21人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而對其他不符合從輕減輕條件的15案15人提起公訴。
不論出於何種目的種植多少罌粟都是違法的
不久前,原陽當地73歲的老人袁某因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正式宣判,袁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
據悉,1947年出生的袁某,為小學文化,去年10月,袁某在其家中院內菜地裡種植了一些罌粟籽,今年2月底時候,被當地民警檢查發現並當場剷除,經清點,共種植843株罌粟幼苗。因涉嫌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2020年5月28日,原陽縣人民檢察院對袁某提起公訴。
不久前,原陽縣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了宣判,判處袁某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
同期宣判的還有當地一位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田姓老人,該老人出生於1951年,和袁某一樣也為小學文化,並且也是在去年10月份時候再自己老宅菜園內非法種植罌粟,今年2月底的時候,當地民警在該村工作室發現其種植的罌粟苗912株。因涉嫌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原陽縣人民檢察院向當地法院提起公訴,原陽縣法院判決田某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9000元。
「不論出於何種目的,種植多少罌粟都是違法的,」婁麗娟表示,罌粟花不是普通的觀賞植物,就算是出於賞花或者自己當菜吃等目的而種植,也涉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不能一查了之、一訴了之、一判了之辦案背後更要做好普法
記者了解到,在調查走訪中,不少村民議論「種幾棵大煙苗就犯法,真是頭一回聽說」,檢察幹警意識到要預防此類案件再次發生,必須填補村民思想認識上的法律空白,婁麗娟表示,這些案件不能不能一查了之、一訴了之、一判了之,辦案背後更要做好普法。
據悉,婁麗娟和該院檢委會一名專職委員對這21起不起訴案件進行下鄉集中宣讀、送達,將公開送達案件結果變成了一堂普法宣傳公開課。由於這21起案件涉及11個鄉鎮、20個村莊,且涉案人員普遍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檢察幹警聯合6個派出所的民警,分批次進行集中送達。
「罌粟是毒品,種罌粟苗是違法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你們作出不起訴決定,希望以後不但自己不再種,還要多向親戚朋友宣傳,一旦發現要及時舉報,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法律知識。」送達現場除涉案人員外,還有他們的親屬以及村幹部,檢察官一邊講解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法律依據,一邊進行普法宣傳。一名旁聽的村幹部說:「以前真不知道這是違法的。請檢察官放心,以後再來俺們村,保證一棵大煙苗都見不到!」
記者獲悉,除了在辦案時進行釋法說理,原陽縣檢察機關還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禁毒普法宣傳活動。該院督促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對縣城的餐館進行了突擊檢查,消除因經濟利益驅使種植、使用罌粟的隱患。在縣電視臺播放專題片,以案釋法。同時,該院還組織檢察幹警走進農家,開展了「禁止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法治宣傳」系列活動。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案件數量明顯下降了,」婁麗娟坦言,雖然案件減少了,但依然有老年人不懂法在種植罌粟苗,她表示,下一步,對鄉村群眾尤其是老年人的普法教育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爆料、維權、尋找、求助,請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16603712315、(0371)65830000,歡迎您隨時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
【來源:東方今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