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小夥為治白髮狂吃何首烏20天,致藥物性肝損傷全身蠟黃。對此,不少醫生痛心疾首地表示,這樣的病例並不罕見,一定不要自己亂吃藥。而在廣西,類似事件也有不少,醫生提醒,「中草藥純天然無毒性」是重大誤區。
保健品、中草藥導致的肝損傷排名第一
據報導,深圳這名26歲的小夥子早早長出了白頭髮,聽朋友說何首烏有黑髮功效,便服用了20多天,不料出現了各種不適,身體也開始變黃,最終被診斷為何首烏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
▲某購物網站上,很多何首烏賣家都主打「白髮變黑」、「不黑包退」等噱頭。
實際上,早在2014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就發布了「提示關注口服何首烏肝損傷風險」的警示,有分析結果顯示,口服何首烏及其成方製劑可能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超劑量、長期連續用藥風險則更大。
而針對此次事件,國內不少醫生也紛紛呼籲,這樣的病例並不少見,亟需引起重視。很多人認為中草藥「純天然」、「無毒無副作用」,便自己開藥方抓藥,結果吃出大問題。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就收治過不少這樣的病例。一位中年女性聽說三七有活血的作用,就自己買了土三七回家吃,只吃了5天,就出現腹痛、腹脹、消瘦,肝部明顯腫大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嚴重的肝損傷,經檢查,最終確定就是吃土三七導致的。
另一位年過六旬的女性,因為身邊陸續有親戚朋友離世而心慌,決定調理一下身體。於是,她在街邊一個打著「祖傳三代神醫」招牌的地攤,買了一些「秘方藥」,對方還聲稱全是上好的中草藥,無毒無害,吃完強身健體。
可是她吃了5天後,就出現眼白髮黃,沒有力氣,上腹隱隱不適的情況,10天左右開始全身發黃,小便變成濃茶色。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急性肝損傷。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羅薇介紹,服用保健品和中草藥導致肝損傷的問題確實需要引起重視。有研究表明,在我國引起肝損傷的主要藥物中,各類保健品和傳統中藥排名第一,佔26.81%,其次是抗結核藥(佔21.99%)、抗腫瘤藥或免疫調整劑(佔8.34%)。
羅薇介紹,老年人、兒童、孕婦、本身患有肝病的人、過敏體質者等人群,發生藥物性肝損傷的機率會更高。即便是普通人群,由於個體差異,也可能出現難以預估的藥物性肝損傷。因此,服藥必須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何首烏本是一味好藥,可一旦炮製工藝、服用劑量等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弄巧成拙。
「毒副作用尚不明確」不代表無毒
除了肝臟,亂吃藥的另一個受害器官是腎臟。
自治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葉琨告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近年來收治過不少吃中草藥導致腎損傷的病人。這些患者認為,中草藥是純天然的,無毒副作用,可以放心吃。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必須及時糾正。
葉琨說,在很多中成藥的說明書上,毒副作用一欄寫著「尚不明確」,有些人就誤認為是沒有毒副作用。實際上,這是因為對中草藥的研究和認識尚未完善。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用了幾千年的中藥材,其中的毒性逐漸為人知曉。比如曾經被認為是清火良藥的龍膽瀉肝丸,其中一味藥——關木通,所含的馬兜鈴酸對腎臟有較強的毒性,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2003年,國家藥監局印發《關於取消關木通藥用標準的通知》,決定取消關木通的藥用標準,龍膽瀉肝丸等「關木通製劑」必須憑醫師處方購買;後來的2005年版《中國藥典》已不再收載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三個品種(均含馬兜鈴酸)。
再比如雷公藤這種藥,用得好可以治療腎病,但如果用得不對,就會造成腎損傷甚至腎衰竭,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按量服用。
▲雷公藤等中草藥有專門的中藥製劑,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張若凡 攝
專家們強調,大家應該謹記「是藥三分毒」,沒病不吃藥,有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購買渠道也必須正規,切忌濫用秘方和民間偏方。
相關連結丨具有肝腎毒性的常見藥物
1、植物性藥物:天仙藤、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何首烏、益母草等中草藥;
2、動物性藥物:蛇毒、魚膽等;
3、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布洛芬,長期超量服用,尤其是痛風病人在痛風發作時大量服用,容易導致腎損傷;
4、抗生素: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消炎藥」,其中,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第一代頭孢菌素類等藥物具有較明顯的腎毒性;
5、抗病毒藥:比如感冒藥,切忌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容易出現急性腎損傷等嚴重後果。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