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樣本:以實踐豐富理論

2020-12-13 新華社客戶端

與理論指導實踐的路徑不同,長沙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思路是以實踐豐富理論。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丨湖南長沙報導

在湖南長沙東湖街道油菜花觀賞基地內,眾多兒童與家長用畫筆為上千個廢舊輪胎畫上各種可愛的圖案,以此呼籲大家創造低碳環保的美麗家園

2019年年底,清晨的長沙五一商圈還沒甦醒,一公裡外的東茅街小學就已經熱鬧起來。孩子們拿著畫筆,正在牆上繪製自己心目中的豐泉古井社區。

這個社區在2014年曾因為「抹布上繡花」的新聞聞名全國。如今,這裡每天都有「守護小天使」巡查「口袋花園」,確保孩子們親手栽種的小花小草能茁壯成長。

不遠處,在長沙市中航山水間社區公園,各種兒童遊玩設施與綠化休閒空間錯落有致;嶽麓小學的校園裡,除了書本還多出了一條創意長廊,展示著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2015年,長沙率先提出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相關內容被納入了長沙2050遠景發展戰略規劃。

2019年5月,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教育局、市婦聯聯合發布《長沙市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根據《行動計劃》,長沙推出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10大行動、42項任務,規劃實施了一批兒童友好型校區、兒童友好型社區、示範「兒童之家」、愛心斑馬線、公共場所標準母嬰室等項目,以改善兒童出行、學習、遊憩環境。

經過4年努力,「兒童友好型城市」創建目標已被納入城市各項建設要求之中,兒童友好型城市共建大格局已然形成。

「長沙積極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這是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邁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意剛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我們以兒童為中心,建設行政+社區、學校、企事業、公益組織、媒體協調的兒童友好城市治理體系,系統覆蓋了『空間友好、政策友好、服務友好』三個維度。」

豐富軟體

樹影婆娑的白果園、風格古樸的程潛公館、《湘江評論》印刷處舊址……走在豐泉古井社區富有老長沙特色的民居古巷裡,時間仿佛穿越到一個世紀以前。然而,一抬頭,又會發現IFS國金中心的高樓就在眼前——這裡是長沙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區。

傳統與現代交織,人口密度大,外來人口多,人員流動性強……豐泉古井社區的兒童90%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東茅街小學的生源基本都來自流動小商戶家庭,這裡的學生家庭成長條件有欠缺,課餘生活匱乏,更需要我們的呵護。」長沙市芙蓉區定王臺街道豐泉古井社區黨委書記龍欣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龍欣剛任職時看到這裡的孩子放學後在牆上亂寫亂畫,髒亂的社區環境猶如抹布一樣,便產生了「在抹布上繡花」的念頭。

2014年,龍欣請來藝術家根據街巷特色繪製了文藝範十足的塗鴉牆。煙囪變成了「太空人頭盔」,空調外機成了舉重達人的訓練器,難看的當街晾衣架成為畫中的「鞦韆」,外接的水龍頭也變成了畫中的元素,提醒著小區居民節約用水……最搶眼的是一幅星空圖,寓意年輕人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

彩繪牆的問世,讓豐泉古井社區成了「網紅」。這些積極、有趣、陽光的塗鴉,讓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們對社區倍加珍惜。龍欣還牽頭眾籌了豐泉書房,居民搬來自家閒置的桌椅檯燈,孩子們分享喜愛的書籍,兒童友好社區的共建共享模式雛形初現。

彼時,剛從日本留學回國的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沈瑤創建了兒童友好城市研究室,正在將兒童友好理念、評價體系等向學術界、規劃界傳播。看到豐泉古井社區「抹布上繡花」的新聞後,學者與社區「一拍即合」。

「豐泉古井社區很適合探索老舊城區如何建設兒童友好社區,是特別好的實驗樣本。」沈瑤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2016年5月,豐泉古井社區與轄區內的東茅街小學、社會組織、企業等共同發起了「小候鳥」流動兒童城市融入計劃,在沈瑤團隊的指導下,正式開展了兒童友好城市社區實踐。

豐泉書房升級為「小候鳥兒童之家」,平日是社區居民的公共閱讀場所,課後、周末和假期,孩子們會來這裡讀書、寫字、繪畫。沈瑤團隊不斷創新,設計出多種新穎、受孩子歡迎的活動項目,還開設了家長課堂等,以營造有利於兒童成長的家庭氛圍和社區環境。

不同於建設更多的兒童友好硬體空間,豐泉古井社區走的路線是豐富軟體,通過兒童友好社區把兒童、居民、街道、學校四方黏合起來,四方聯動共同形成一種兒童保護體系。

讓孩子參與進來

一個「上天入地」的操場,一堂風雨無礙的體育課——在長沙兒童友好型試點學校楓樹山小學,處處可見小設計師們功能與顏值兼備的設計成果。

四年級的唐詩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原來的校園場地比較狹小,活動空間擁擠。2018年,學校發起『我是校園小小設計師』活動,鼓勵我們提建議。秋季開學後,我參與的設計從圖紙變成了現實。」操場變身為不怕風雨的「露天操場+室內運動場」雙層複合空間。

「讓每一位兒童都有機會參與進來,讓城市的規劃者和建設者都能聽到兒童的聲音,這對建設兒童友好城市至關重要。」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王慧芳說,「我們探索建立了一套具有長沙特色的兒童參與機制。」

比如,兒童空間微改造設計競賽由設計單位和高校參賽團隊自主選擇兒童日常使用頻繁的空間進行微改造。競賽吸引了來自深圳、廣州、武漢等多地的優秀設計團隊參賽,最終由孩子投票選出最優方案,部分方案已經實施。

2016年,長沙推出了十所兒童友好小學試點,重點對兒童上學的交通和公共空間進行改造。2019年試點又擴展到兩所中學。

王慧芳介紹,「我們設計了網絡扎針地圖,研發了一個App,兒童用它來打點『扎針』,利用網際網路採集兒童上下學的路徑數據,實現了精細化評估,為規劃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了數據佐證。具體來說,學生、老師和家長構成意見主體,在地圖上標記兒童出發點與目的地、上學路線和停留點,設計師據此設計公交路線、步行巴士路線、慢行交通組織,職能部門則負責修編相應交通規劃、制定管理條例、建立安全機制。」

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規劃設計公司、高校和專家,在嶽麓一小等兒童友好試點學校通過手繪地圖、願望紙條、主題繪畫等形式,為孩子們普及規劃知識的同時,還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和建議,讓他們為學校、社區的公共空間改建提供真切需求與豐富創意。

「與理論指導實踐的路徑不同,長沙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思路是以實踐豐富理論。」長沙市規劃設計院兒童友好促進中心主任孫思敏說。

媽媽規劃師

城市對兒童友好,首先要從「空間友好」開始。

根據《行動計劃》,長沙將從兒童的需求和視角出發,規劃設計城市公共空間,為兒童創造自由玩耍、安全出行的城市環境;結合「一圈兩場三道」行動計劃,以兒童居住小區為出發點,合理規劃布置全年齡段兒童的學習、生活、出行空間,以安全、趣味、公平為目標,建設健康陽光的城市公共空間。

空間友好分為空間拓展和安全出行兩部分,包括建設兒童友好示範空間、完善兒童學習空間、拓展兒童生活空間、優化兒童出行空間4大行動15項任務。

在推進空間友好的過程中,「媽媽規劃師」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媽媽規劃師在參與兒童友好空間設計方面比男性規劃師更懂孩子,又比一般的媽媽更懂規劃。」孫思敏就是這樣一位媽媽規劃師。

孫思敏在桂花公園旁生活了8年,接到兒童友好空間設計競賽項目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家門口的小公園。

為了更好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5位規劃師組建了桂花公園專項團隊,其中包括4位媽媽規劃師,還請「小小規劃師」進場進行細緻的檢測。比如,為檢驗跳房子區域是否受歡迎,規劃師們「守株待兔」,在顯眼的地方繪上遊戲格子,然後躲起來對遊戲中的孩子觀察研究……

面積不到一萬平方米的桂花公園,在規劃師的努力下,被設計成3個不同活動區域、7個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主題活動場所。公園外還結合公交站點、軌交站點等布局,完善了公園周邊兒童出行路徑、愛心斑馬線、安全減速帶、景觀文化牆等街區性的兒童友好空間。

「這次設計競賽,讓我們改變了規劃師的傳統思維方式、工作內容與工作機制,尤其是在兒童參與方面我們團隊進行了重點探索,倡導情景遊戲式的兒童參與。」孫思敏說,「長沙市政府及規劃師們站在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角度,對兒童參與規劃作出積極響應,尋求一種以兒童權益為中心的規劃路徑。」

此後,孫思敏和來自長沙、武漢、寧波、北京、廣州等地的女規劃師們建立聯繫,以兒童友好為紐帶,媽媽規劃師們常聚在一起分享好的做法和想法。「博士學者和規劃界的管理者,自然資源和建築、園林等領域的女規劃師都參與進來了,大家在接手的每一個項目中,都會首先想到『兒童友好』。」

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走進長沙市婦聯本級「婦女兒童之家」的大廳,長沙市婦女兒童維權服務中心、長沙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兒閱之家、兒童健康驛站等服務平臺的標識十分醒目。

《行動計劃》中的「服務友好」主要包括兒童社會福利保障、公共教育服務保障、兒童友好宣傳推廣三大行動,共15項任務。

長沙市婦聯在兒童權益維護方面進行了機制建設的創新。「比如,對於家暴事件中的兒童,反家暴十個『率先』的『長沙模式』已經成為全國標杆,長沙市婦聯探索構建了『信訪接待、心理疏導、婚姻調適、社工服務、法律援助』一站式維權服務體系,織起了婦女兒童維權保護網。」長沙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文方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長沙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周小春介紹,近年來,長沙市婦聯實施了豐富多樣的兒童友好公益項目:從多種維度開展兒童公益夏令營、冬令營、「五防」課堂,打造流動兒童360安全保護網;為特殊學生專設資源教室,定製個別化教學方案,開展社會適應性活動,讓更多特需適齡兒童融入普校教育;開展兒童性教育公益講師培訓項目,至今已經培訓73名兒童性教育公益講師,開展兒童性教育公益課程110場……

公益項目進家門,建設家門口的婦兒之家、閱讀空間、家長學校,兒童友好資源下沉到基層,努力探索「基層點單、按需配送、服務到家」的工作模式……文方說,「長沙正努力實現讓兒童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相關焦點

  • 讓實踐強起來——面向基礎產業培育「大國工匠」的「長理實踐」之三
    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現已成為各行業龍頭企業、兄弟高校效仿的樣本。長沙理工大學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歷來廣受讚譽。在2018年最受國企青睞高校排行榜中,學校排名全國第6。在港珠澳大橋、南海島礁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都曾活躍著大批長理校友,央視紀錄片《伶仃洋上的兩千個日夜》受採訪的10餘位建設骨幹中,有6位是長理校友。
  • GBDT + LR理論與實踐
    FM模型(對FM算法不熟悉的,FM理論與實踐)通過隱變量的方式,發現兩兩特徵之間的組合關係,但這種特徵組合僅限於兩兩特徵之間,後來發展出來了使用深度神經網絡去挖掘更高層次的特徵組合關係。但其實在使用神經網絡之前,GBDT也是一種經常用來發現特徵組合的有效思路。
  • 「稅務司法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舉辦
    第五屆「稅務司法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近日在京舉辦。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8日電 (陳杭)「稅務司法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旨在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提供對話、研討平臺,在稅務司法領域為實踐提供理論支持,為理論提供實踐經驗,有效破解稅收司法建設當中存在的諸多難題,推動我國稅收領域治理現代化和民主法治化
  • 衝突理論:2018中國本土營銷樣本實踐
    葉茂中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該廣告主要運用了自己多年來經過實踐總結的衝突理論。「所有的需求都來自衝突。這則廣告重複了三遍:旅遊之前,為什麼要先上馬蜂窩?製造了一個消費者的心理衝突,卻始終不告訴消費者賣點和原因,這就打破了傳統廣告的訴求方式,不按套路提供產品訴求,激發了消費的好奇心, 不停地刺激他們去思考: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呢?
  • 理論和實踐的重要關係!
    理論和實踐是一個 個體的思想與行動之間的關係。一個完整的個體有著基於本身對知識認識的豐富程度,作用於健康軀體上相互配合產生的行動,並收穫勞動成果和精神層面的升華。演講及演講中的論述是實踐的有力支撐,讓觀點與實踐結果、經驗得到有效傳播,並加以放大,來支撐實踐的指導理論轉化為力量和動力,作用於實踐更進一步提高。實踐是檢驗理論有效性的唯一方法,結合實踐過程中實際情況,分析出產生效果的必要條件,結合實踐中產生的新情況和不盡如人意的結果,加以改進,來促進理論的進步。
  • [理論+spss實戰]假設檢驗——單樣本t檢驗
    參考《[理論+spss實戰]一組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t統計量值為0.105,就是我們上邊手動計算出的0.1048。然後查t分布表進行比較即可得出結論。自由度為9,樣本量減去1得到,即10-1=9顯著性(雙尾)值為0.919。
  • 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這裡,成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地方樣本。這裡,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試驗田」。在這片土地上所收穫和經歷的,都匯入「中國奇蹟」的故事中。三明的道路選擇與發展氣象,都可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發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對應的線索。
  • 國家精準扶貧評估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應用
    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是中國政府新時代貧困治理與發展的重要指引,也是中國扶貧開發理論與實踐的重大轉型。國家精準扶貧工程既是重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也是複雜的科技工程、信息工程。為了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考核機制,黨中央提出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並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有關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自 2016 年起開展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
  • 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和傳統的本科教學模式相比,一體化教學具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是在教學內容上,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或合二為一、或環環相扣從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來施教,有效避免二者的分離和脫節;二是在教學方式上,打破傳統理論課與實踐課由於人為劃分而造成的時間和空間段的嚴格劃分,從而實現理論課與實踐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結合;三是在師資隊伍上,授課老師均是具備既能完成理論教學又能完成實踐教學任務的,具備豐富教學經驗又有較強科研能力的
  • 長沙《就認這個理》基層理論宣講煥發新光芒
    9月28日,「紅色傳承 信仰力量」專題宣講在長沙黨史館前坪舉行。本版圖片由長沙市委宣傳部提供策劃/曹 輝 文/張頤佳近日,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典型表彰大會在首都北京舉行,長沙市委宣傳部榮獲我省唯一「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殊榮。
  •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淺談對中小學理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的課程。具有實踐和開放,自主性和生成性特點。其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這部分的知識需要學生記憶。但是如果使這部分內容講解的更加清楚。
  • 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
    (一)   中國理論源於中國實踐。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經驗的科學總結。   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正確思想的產生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 推薦系統從零單排系列(五)—Word2Vec理論與實踐(下)
    - 2019年已經過去132天-【導讀】上一篇推薦系統從零單排系列(四)—Word2Vec理論與實踐(上)中介紹了CBOW模型,是指根據上下文來預測當前詞
  • 西方理論不能很好解釋中國轉型實踐,社會學如何構建「中國學派」
    70年來中國社會的轉型發展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上海市社會學會會長、上海大學李友梅教授以「中國社會整合的實踐經驗」為主題作了發言。李友梅梳理了小康社會自提出以來的歷史發展過程,指出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和衡量標準是在實踐當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從溫飽小康到富裕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從經濟標準小康到全面發展的小康,這個過程成為考量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重大成就的一條主線,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原則。
  • 餘清臣:論教育理論的實踐化改造
    當前,在教育理論總體上還具有堅持本質主義信念、抽象性、片面性等特徵的情況下,對教育理論的應用不可避免地要對其進行實踐化改造。根據教育實踐的基本特徵,實踐化的教育理論應該是能夠尊重教育實踐情境性與多樣性的教育理論,是能夠兼容複雜人性的教育理論,是能夠與其他教育理論對接的教育理論,也是能夠使用親近教育實踐者的語言表述的教育理論。
  • ...走活理論宣講「一盤棋」 「六在武鄉」構建文明實踐「大矩陣」
    多樣性結合針對性,豐富宣講內容。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武鄉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定位,圍繞「文明實踐、鑄魂育人」主題,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把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以學在武鄉、紅在武鄉、樂在武鄉、和在武鄉、美在武鄉、興在武鄉「六在武鄉」為抓手,構建文明實踐「大矩陣」,著力譜寫新時代文明實踐新篇章。
  • 2020年 課堂改革十大樣本
    秉承「田野性、開放性、引領性、發展性」的理念,在發現、報導、推薦的基礎上,特認定10個成果為中國教師報2020年度課堂改革十大樣本。這是一次基於媒體視角的發現和發布,這些樣本學校的課堂改革實踐充分體現了學生立場和素養本位,是可以借鑑的行動研究成果。
  • 如何理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
    教育實踐如果沒有比較清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實踐。我跟實踐一線的教師接觸很多,我總是跟他們這樣說:我們兩群人要互相靠攏,你們應該向理論工作者靠攏,因為實踐需要反思,實踐需要有比較自覺的意識。如果你們真想成為一個比較清醒的實踐者,不跟理論工作者聯盟是不可想像的。有的教師說,我天天都在課堂上,難道沒有實踐的感受嗎?
  • 豐富組織行為學研究理論
    李偉說,近年來,組織行為學又吸收了系統學說、權變學說、組織文化理論,以及學習型組織等理論的觀點,大大豐富了組織行為學的內容,拓寬了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範圍。  「在組織行為的研究中,交叉運用管理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的理論,有助於抓住現象的本質,提升研究成果的洞察力和影響力。」
  • 長沙醫學院「五大保障」、「五步培育」助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長沙醫學院「五大保障」、「五步培育」助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長沙醫學院始終堅持以創新、創業、創優的「三創」精神為統領,以構建創新創業和就業兩軌並行的畢業生輸出通道為目標,以創新創業課程和創新創業活動為抓手,統籌整合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改善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以「組織保障」、「制度保障」「經費保障」「平臺保障」「服務保障」五大保障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