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你還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嗎?

2020-09-11 中信出版集團


做父母的,最常面對的一個育兒問題,就是「怎麼辦」。

孩子總是愛哭鬧,怎麼辦?

鼓勵孩子去和小夥伴玩,孩子卻怕生膽小,怎麼辦?

孩子學會說謊了,是學壞了嗎?

老師來告狀,說孩子總是坐不住,怎麼辦?

……

在找尋育兒秘訣的路上,很多父母都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為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


如果說育兒是一條漫漫長路,在這條路上,家長需要的,是一張育兒的全景圖,要建立的是對兒童發展的整體認識,而不能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育兒困境。


今天阿信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整體養育》,就是一本建立在科學理論和育兒實踐上的全景指南。



作者陳忻老師,她開設的《從心理解孩子》網絡課程,為大量父母普及兒童心理學的概念和理論,受到了眾多父母的好評。她用了4年時間,將40萬字講課稿、數萬專題研討、2萬父母高頻問答的精華集結成書,形成這本《整體養育》。



在《整體養育》這本書中,陳忻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述了育兒過程中的各種方法、策略以及背後的理論基礎,既有育兒的「內功心法」,也有育兒的「具體招式」

育兒的「內功心法」:做有準備的父母

育兒的基礎,是要理解兒童的發展。


無論父母使用什麼教育方法,都要符合兒童的發展。很多父母急於求成,只想學該對孩子說什麼話、在什麼場景怎麼做,一心想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這便是忽略了本質追求形式。


陳忻老師在這本書中,首先為父母補上了一堂兒童心理學基礎課。

兒童的發展包括三個維度:


  • 生理發展,指身高、體重、大腦、激素水平等的變化,也包括動作技能的變化。
  • 認知發展,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以及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 社會性與情感的發展,指人際交往的發展、情感的發展等方面。


我們養育孩子,是要促進孩子這三個維度的均衡發展,缺一不可。這三個維度不是獨立發展的,而是相互促進、彼此交織、共同發展的。


除了從發展的三個維度去理解一個孩子,父母還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發展,學會把孩子某個階段的發展放到時間的長軸裡去考慮。

或許有人要問:「這些理論跟育兒有關係嗎?我為什麼需要知道這些?」

了解這些對於父母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父母對兒童發展的理解,將直接影響父母怎麼對待孩子。如果說兒童的發展是一棵樹,那麼我們要關注的是這一整棵樹,而不是其中一個枝丫,然後用盡全力去修剪這一根枝丫。



那父母要怎樣做,才能做到把握兒童發展規律,整體養育呢?

  1. 抓大放小。牢牢把握住孩子發展過程中的大方向,而對一些小細節、小問題,不需要過於擔心或者一定要在短期內解決。
  2. 改變視角。當發現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將目光迴轉,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只有養成這樣的看問題的視角,才能冷靜下來,並通過改變自己,從而改變孩子。
  3. 權衡利弊,平衡養育。孩子的成長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父母只要把握住大方向,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經常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做出微調就可以了。
  4. 貼近最近發展幫助孩子。最近發展區是指,一個孩子在目前自己無法獨立做到,但是在他人的幫助或者指導下,能夠做得到的發展範圍。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傳遞正確的觀念,仔細觀察孩子,積極和老師溝通,找到孩子發展的舒適區、挑戰區和恐慌區,儘量讓孩子在挑戰區裡發揮最大的潛力。


育兒的招式:為孩子奠定生命內核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焦慮,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家長非常關心如何為孩子建立起抗挫力,在《整體養育》中,陳忻老師在兒童心理學觀念和原則的指導下,講解了怎樣幫助孩子煉就強大的生命內核。

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是孩子走向幸福的前提。



自尊是自我概念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它和孩子的自我價值、自我評價息息相關。那如果孩子自尊不夠高,怎麼辦?

首先,父母要分析原因。孩子到底是因為哪個方面而導致他的低自尊。引導孩子從多方面認識自己,並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提高對自己的整體評價。比如,孩子可能籃球打得不夠好,但是不要緊,他可能跑得快、遊泳遊得好。

其次,父母要經常肯定孩子的能力。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不過有時候我們過於看重某一方面,導致看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優秀。

最後,父母要給孩子具體的幫助。父母可以分析孩子在哪方面需要具體的幫助,幫他在自己喜歡和在意的方面取得進步。引導孩子跟自己比,跟過去比,這種進步可以幫助孩子真正提高信心。

為孩子建立起強大的復原力,就是給他面對挫折的鎧甲。



另外,父母要為孩子創造「容錯」環境。我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給孩子創造了什麼樣的教育氛圍。很多父母在陪孩子做作業時,經常會說:「這麼簡單都會錯?」或:「你這樣的答案不對,重新想一個。」


孩子本來想去學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卻逐步被這種犯錯的擔心所捆綁,導致放不開手腳。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自信而勇敢地接受挑戰呢?

最後,父母要著眼過程,具體幫助。要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心智模型,必須著眼於過程,從具體的小事著手幫助孩子。可以時常提醒孩子,正是這一件件小事,構成了整個學習過程。這些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陪著孩子一步步做出來的。



除了自尊心、復原力,陳忻老師還逐一講解了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自我調整能力、情緒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這些能力都將成為孩子為人處世的強大內核,有了這些內核,孩子身上的良好品質就能自然而然地發展。



讀過這本《整體養育》後,你會擁有育兒的「內功心法」和「具體招式」,學會了「內功心法」,你就掌握了兒童發展的理論和規律;學會了「具體招式」,你就理清了具體方法背後的原因及邏輯關係。百川歸海,從心理解孩子,權衡利弊,整體養育。


讓養育不再糾結於細枝末節,走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養育困境:

相關焦點

  • 養育孩子,你還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嗎?
    孩子總是愛哭鬧,怎麼辦?鼓勵孩子去和小夥伴玩,孩子卻怕生膽小,怎麼辦?孩子學會說謊了,是學壞了嗎?養孩子不是做完型填空,每道題都有標準答案。成功經驗不是萬能的,學會育兒的原理,並靈活運用,才是智慧的養育方法。
  • 胡大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盲人摸象
    患者回答:    丈夫工作忙,長期在外,春節前孩子發燒,她一人照料,帶孩子跑來跑去看病,身心疲憊。此後夜間一人獨處時,開始出現上述症狀。此後,自己忙於到處看病。看病過程勞累,非但不見病痛轉機,而且越看越重,各科都說不是自己的病。只有心內科按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治療,但絲毫沒有療效。但又沒人說清瀕死感的痛苦來自何方。
  • 海馬銷量又下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來一樣也行不通
    但是試問,海馬汽車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自救的方法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呢?2017年,海馬汽車曾公布與科力遠的戰略合作,並稱將由科力遠為海馬汽車提供混動系統。這本該是一場皆大歡喜的合作,可是很遺憾,弱者之間的合作終究是脆弱的,最終海馬汽車與科力遠以一紙《合作終止協議》宣告了這場合作的失敗。後邊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科力遠最終的選擇是實力雄厚的吉利汽車。
  •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算是對症下藥!巴薩高層這腳痛醫頭是高明嗎?
    巴薩在明明鋒線很擁擠的情況下,還在引進格列茲曼,而且內馬爾被傳的有模有樣,巴薩高層究竟想幹什麼?2年前,巴黎強挖內馬爾的時候,巴薩慌了,先後引進的替代者登貝萊和庫蒂尼奧無疑都不算成功。內馬爾前幾天公開爆料稱職業生涯最難忘時刻是6比1逆轉巴黎,這就相當於不想在巴黎呆了!
  •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真的是這樣麼?
    點擊查看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反過來「頭痛醫腳,腳痛醫頭「就是庸醫的象徵了。事實真是如此嗎?所以中風偏癱的患者、肩周炎的患者,如果你遇上針刺健側穴位的大夫,千萬不要妄下「庸醫」的定論,這也是在用遠端取穴的方法給您治療哪!
  • 政協委員:食品安全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專題:2009年兩會頻道  中新社北京三月八日電 (記者 李洋)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孫女、奧斯卡利亞集團公司董事長嚴慧英八日在此間表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從法律完善、監管強化、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多方面著手
  • 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與中醫整體辯證思維的區別
    人們常說西醫治標不治本,屬於點對點治療,說西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就是這個道理。中醫治病不一樣,需要辨證論治。醫師在給病人看病的過程中,通過望聞問切這四個手段來採集病史,這四個手段無疑都是主觀的,不同的醫生對於同一種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 學生減負獲得感未明顯提升 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給孩子報班,大多數都是為了提高孩子成績,能考上心儀的學校。除了培訓熱,在給孩子選擇學校方面,很多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兩年時間轉了三所學校,孩子身心俱疲,我們焦頭爛額,操碎了心!」福建龍巖市讀者溫永懊悔不已。據溫永介紹,孩子讀初一時在一所普通中學,學習成績一般。
  • 產業工會: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產業工會質疑,臺鐵高層及安全部門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物料系統不是只有機務有,應該同時進行運工機電等各部門的全面檢討,高層要學會教訓,不要繼續加深民眾對臺鐵的不信任。
  • 現在印度依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一個長期戰略
    現在印度依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一個長期戰略。
  • 道路養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華通霧封層預防養護才是關鍵
    傳統的道路養護工作屬於「糾正性養護」,出現病害後才進行處理,有坑補坑、有縫補縫,這就容易導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重複投入也較大。而進行「預防性養護」,則會很大程度上減輕這樣的弊端,同時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養護效率。
  •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食品不安全」為何不從根上根治?
    其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從根本上根治。據了解此次檢測出大腸桿菌超標的伊藤食品,自2007年進駐中國,在國內線上線下平臺具有銷售,截至發稿前伊藤食品方面暫未對此事進行回應。而在相關檢測出來之後,記者發現,盒馬顯示已經下架該款減鹽產品,但查詢到其它平臺仍在正常銷售。這就帶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檢測出有問題的產品除了少數渠道下架外,其它平臺仍在銷售。
  •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方因漏診被判賠償122萬|醫眼看法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指只醫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有的小夥伴會說,一個經驗不是那麼豐富的醫生,面對一種比較難診斷的疾病,可能誤診或漏診會是必然結果,這樣也算是有過錯嗎?這樣真的公平嗎?公不公平這個不重要,有沒有過錯要看漏診或誤診的過程進展,以及最終損害結果發生的情況。
  • 業內首個倉庫改造紀錄片上線 旺店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已成過去
    業內人士指出,《倉庫改造的29天》反映出,電商行業歷經10餘年發展,行業整體水平日趨成熟,不僅是新零售、社群電商等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而且電商管理也在提升,管理者已由最初的只重視前端到全部,看待問題也更綜合、更客觀、更全維度,可以說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已成過去,企業也只有真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夠使得企業走向規模化發展之路,降本增效才能落到實處,而不只是一句口號
  • 3歲多的孩子語言發展慢,扎針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嗎?
    語言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感統發展以及環境養分(語言環境)的基礎上,直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訓練孩子仿說,孩子建立的是發音能力,並非語言能力,家長需要了解語言能力形成的基本條件
  • 3歲多的孩子語言發展慢,扎針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嗎?|感統答疑
    語言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感統發展以及環境養分(語言環境)的基礎上,直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訓練孩子仿說,孩子建立的是發音能力,並非語言能力,家長需要了解語言能力形成的基本條件。後面這個過程就必須家人隨時隨地不斷重複簡單具體的語言概念,即當孩子看到、聞到、聽到、觸碰到或感受到任何信息的時候,家人就要在當下說出簡單具體的詞,正確地對應到孩子當下所接收到信息,而且,每次接觸到相同的信息時,家人就要重複相同的語言,說給孩子聽,這就是語言概念的建立。
  • 你還在窮養孩子嗎?小心害了孩子一生
    在很多老一輩人的觀念中,孩子就應該窮養,以便讓他們學習刻骨耐勞和節儉的美德。但是窮養真的是對孩子最好的育兒方案嗎?根據研究發現,窮養的孩子更容易自卑和產生焦慮情緒,甚至在面對委屈的時候傾向於選擇忍氣吞聲,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擅於爭取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力,總是認為自己配不上這個配不上那個等。看到這麼多負面的後果,你還認為孩子應該窮養嗎?
  • 孩子,等你長大了,我希望你記得你的數學是語文老師教的
    今天,數學老師一個一個詢問未交數學作業的孩子。看著比我大不了幾歲的搭檔,白髮越發的多了。學生的基礎差,懶惰的孩子多,家長的不配合,遇上認真負責的她。期末檢測滿分的孩子有,十來分、個位數的孩子更多。我曾經對她說:「我抽空去會會這些娃。」「六年級了,20以內加減法都不會,你怎麼教?」我找了幾個男生、女生,逐一檢測,真的是啊!
  • 放開三胎政策真的會提高人們的生育欲望嗎?
    我覺得這個比喻特別的形象,現在年輕人的結婚欲望越來越低,生育的欲望越來越低的時候,人們想到了放開二胎政策,而二胎政策其實是充分的釋放了70後的生育的欲望,但是對於80後90後來說本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從2017年之後,生育率又開始進一步的下降,各種專家想著各種各樣的方法都沒有起到效果的時候,只好把目光又瞄準了生完二胎的這些家庭,向他們放開三胎政策,可以再多生一個,這種方法真的就屬於緣木求魚,頭痛醫頭
  • 「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育兒焦慮不僅因為經驗,整體觀更重要
    而在養育二胎的時候,家長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畢竟有一胎的經驗在此,養起二胎來會更加放鬆,也不會再糾結於書上的條條框框養育孩子了。養育無需糾結細枝末節,而是要重視「整體養育」,走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養育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