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出汗,缺鈣!
寶寶出牙晚,缺鈣!
寶寶頭髮稀,缺鈣!
寶寶長個兒慢,缺鈣!
的確,寶寶缺鈣會造成很多問題,所以一般家長並不會忽略給孩子補鈣。
然而,有一種微量元素寶寶更易缺,但是很多家長忽視了,那就是——缺鐵!
據《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2012)》、《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表明,我國孕婦貧血率約為17%,13-24月齡貧血率約為20%。
也就是說,我國目前依然存在很大比例的孕期和0-2歲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問題。
寶寶缺鐵的危害
1、缺鐵性貧血
缺鐵會引起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數量減少,而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減少會導致貧血的發生。
2、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鐵缺乏的兒童常有體格發育遲緩,健康水平降低現象。
3、影響運動能力發展
鐵缺乏兒童肌肉軟弱、運動能力下降、易疲勞。
4、影響免疫功能
免疫力下降,反覆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
5、影響智力發展
嬰兒期缺鐵可導致神經發育損傷,就算補充鐵後也難以恢復。
6、鉛中毒風險增加
缺鐵時身體對重金屬鉛的吸收會增加,從而增加了慢性鉛中毒的危險性。
如何判斷寶寶缺鐵?
寶寶缺鐵症狀常見就是面色蒼白、微笑變少;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面色蒼白大多是由於貧血引起的,媽媽可多觀察寶寶口唇、眼瞼、手掌是否蒼白,寶寶的表情與體內很多營養成分含量息息相關,缺鐵的寶寶很少微笑。由於含鐵血紅蛋白是氧氣搬運工,一旦缺鐵就容易造成供氧不足,進而影響人體的機體免疫力。
寶寶缺鐵症狀可從下面幾點體現:
1、媽媽可以觀察到的。
寶寶的皮膚、黏膜逐漸蒼白或蒼黃,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為明顯。易感疲乏無力,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慾減退。年齡大些的寶寶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2、醫生可以檢查出來的。
所謂貧血,就是紅細胞數減少,或者血紅蛋白量減少。檢查是不是貧血,只有通過驗血才能反映出寶寶的真實情況。由於嬰兒期造血系統不完善,會出現短暫的自限性生理性貧血,2~3個月時血紅蛋白含量降至110g/L,但3個月後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寶寶年齡不同診斷的金標準也不同。
3、年齡 血紅蛋白含量(Hb)
新生兒 Hb<145g/L
出生1~4個月 Hb<90g/L
4~6個月 Hb<100g/L
6個月~6歲 Hb<110/L
如果寶寶低於標準,再結合容易發生貧血的危險因素(如早產)以及寶寶的日常表現,就可診斷貧血。
缺鐵食補還是藥補?
很多媽媽擔心藥物有副作用,即使寶寶診斷為貧血,也不想用藥,而是選擇食補,常用的有紅棗、菠菜、紅豆、黑豆等。但食物中鐵的含量非常有限,而且容易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植物中的植酸,會降低鐵的吸收率,從而達不到好的補鐵效果。
所以,當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時候,最好還是遵醫囑,採用藥物治療,而且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還要繼續補充2個月,從而將體內的儲存鐵也補充足夠。
一些補鐵誤區也要注意,雞蛋雖然含鐵,但其中某些蛋白質反而會抑制鐵的吸入,所以要適量進食,每天1—2隻即可。
還有就是不要怕寶寶對肉類消化不良,缺少肉類攝取很容易患有缺鐵性貧血,注意烹調方式,可以選擇給寶寶吃肉泥哦。
媽媽可以給寶寶做含鐵豐富的食物來補充鐵,比如給寶寶做蛋黃泥吃,或做麵條裡面放些菠菜末,或直接讓寶寶吃菠菜末和菠菜汁,或把豬肝做成肝泥讓寶寶吃,這些都可以補充鐵劑。
另外,媽媽平時應該多給寶寶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比如彌猴桃還有柑橘類,這樣可以促進鐵的吸收。
補鐵莫過量:過量容易造成鐵中毒,可能直接腐蝕胃腸黏膜,以致出現嘔吐、腹瀉、黑便、腹痛和胃腸炎等症狀。 過量還容易使鐵、鋅、銅等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