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帶著吳國大軍大敗楚國之後,為什麼再一次選擇隱居山林?孫武在歷史上被很多人稱作為兵聖,他出生於一個齊國,當時他的家庭乃是實至名歸的貴族。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當中,讓他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和軍事方面相關的知識。在當時那個年代當中學習原本就是一件只有貴族才能夠做到的事情。在孫武成年之後齊國發生了內亂,為了躲避國內的戰亂他逃到了吳國。在這段時間當中,他隱居於山林當中一邊種田養活自己,在另外一邊他一直研究軍事。
在孫武出生的當天,他的全家上下都非常的開心。他的爺爺望著自己剛剛出生的孫子,心裡也非常希望他能夠快快長大,能夠發揚自己的家門榮耀,報效祖國。於是決定給自己的這個孫子取名為武。也是希望自己的孫子在長大之後能夠成為一個國家棟梁。事情真的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在孫武生活長大之後就逐漸的顯示了他對於軍事這個方面的愛好。可能是從小就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十分的勤奮好學並且對於武術十分的喜歡。他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看書,特別是對於兵書。
他的家庭原本就是一個祖祖輩輩都對於軍事十分精通的家族,在他家裡面收藏了非常多的兵書,所以也孫武也有機會能夠看到如此之多的兵書。從孫武他寫出的孫子兵法這本兵書來看,他在軍事上的才能是非常出眾的。當時他能夠當在當時大放異彩的機會,卻也是不得不提到他的那位好朋友伍子胥。當時伍子胥擔任吳國的朝中大臣,當初孫武為了躲避戰亂在山林當中隱居的時候,就已經寫出了孫子兵法這本書。但是當時的孫武卻並沒有什麼名氣,就是他的好朋友伍子胥向吳王一直推薦孫武這個人,在一開始吳王也並不想召見孫武。
在吳王看來,當時的孫武也只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角色,並沒有什麼價值值得自己親自去召見。但是孫武的這位好朋友伍子胥卻多次向吳王推薦孫武,當時伍子胥已經是吳國朝中的一位很有權力的大臣,吳王最後看在伍子胥的面子上決定還是要見一見這位孫武,但在吳王的心裡還是非常的不願意。後來吳王召見孫武的時候,孫武趁機向吳王展示了自己所寫的十三篇兵法。吳王一看孫武寫出的這些兵法,立馬覺得孫武的確是一個十分出眾的軍事才能,立馬以禮相待。隨後就將孫武任命為吳國的將領。
在之後和孫武的相處當中更是發現了他有著非常過人的軍事才能,吳王更是將孫武當為自己的座上賓,十分的重用。一段時間之後,當時的吳國已經來到了夫差的統治之下,當朝廷當中的政治也比較的穩定,於是夫差就想著要將自己的吳國疆土開始擴張。最後決定將自己的矛頭指向楚國,因為當時的楚國還正處於內亂當中,是一個適合開戰的對象。在史記當中記載吳國剛開始跟是策動了桐國,讓這個國家判離了楚國。又派人將當時的楚人欺騙,吳軍在楚國人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起兵向楚國偷襲,先是攻破了楚國的兩座城池。
公元前506年,吳國和楚國雙方經歷了五次大戰,在當時吳國孫武和伍子胥這兩位軍事奇才的指令指揮之下,吳國軍隊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很快就攻入了楚國的都城。後來在這兩個人的指揮之下,將當時前去進犯吳國的越國也打得十分狼狽。在當時這兩個人的名聲更是傳遍了整個中原。但是當時在吳王夫差在取得如此大勝利之後,就變得十分的自傲,越來越目中無人。而在當時吳王夫差身邊更是有著小人在他身邊一直說壞話,也就沒有再重用手下的伍子胥和孫武這麼大的功臣,反而將當時的奸臣重用。
越王勾踐為了能夠讓吳王的鬥志消沉,達到將吳國滅亡的目的,在一個方面自己更是親自侍奉吳王。在另外一個方面則是選擇各種各樣的美女進入吳國,其中一個女子叫做西施,在他進入吳國之後,夫差整天就沉迷於酒色當中。這時候孫武就決定離開朝堂繼續回到山林當中生活。並在當時勸說自己的好朋友吳子旭跟自己一塊歸隱山林。他的這位好朋友伍子胥卻沒有答應。最後孫武還是決定離開了吳國,獨自回到山林當中隱居,而最後伍子胥也被夫差賜死,這讓後人們感到十分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