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至聖孫武,編寫《孫子兵法》,指導吳國軍隊多次贏得勝利

2021-01-10 騰訊網

「兵家至聖」孫武,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在軍事方面的才華出眾,並且還寫下了《孫子兵法》一書來供後人借鑑,因此被後世譽為「百世兵家之師」。

這個孫武原本是齊國人,但在齊國不受重用,因此經過吳國朝廷重臣伍子胥的推薦,得到了吳王闔閭的重用,讓他擔任將軍一職。他曾經在柏舉之戰中率領軍隊打敗了楚國的軍隊,甚至還佔領了楚國的都城,使楚國面臨滅亡的危機。而他的著作《孫子兵法》也在歷史上佔有重要作用,被後世的兵法家所廣泛推崇。

除此之外,在文化,哲學,政治等方面也被廣泛借用,還被翻譯成了各種外國文字在國際間廣泛流傳。由此可見,這孫武的著作帶來的影響之大。《太史公自序》中曾這樣記載:「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與道同符,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君子比德焉。」

貴族出身,屢次為吳國立下大功

根據歷史記載,這孫武可謂是出生貴族,他的先祖曾經跟隨在周武王身邊,擔任周國宮廷中專門負責製作陶器的官員。只是後來無奈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動,他的祖先逃到了齊國,在齊國居住生活,成為了齊國人。

吳王闔閭三年,在經過與伍子胥等大臣多次商議之後,闔閭決定派遣軍隊向西方進軍。在這個時候,伍子胥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孫武,覺得這個人頗有軍事天賦,便七次向吳王推薦了孫武。最初,闔閭並不相信伍子胥所說的話,只是無奈伍子胥多次推薦才勉強同意接見孫武。在這之前,孫武就已經完成了《孫子兵法》這本書的編寫。將這本書呈現給吳王之後,闔閭十分認可,就將他任命為將軍,常常和他一起談論關於軍事方面的問題。

闔閭七年,吳王採用《孫子兵法》中的計謀,成功的策反了桐國,使他背叛楚國,然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遣軍隊趁楚國不注意襲擊了楚國的軍隊,甚至還活捉了楚國的大夫公子繁。值得一說的是,在孫子兵法的幫助下,吳國的軍隊只用了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就成功地攻打進了楚國的都城,一時之間,楚國危在旦夕。通過這次戰役,也使孫武的才能被世人看到,他也被吳王所重用。

吳王繼承王位之後,由於父親慘死便決定報仇雪恨,在孫武等大臣的輔佐下他開始恢復農業生產,大力訓練軍隊,加快速度製作武器,從而使吳國的國力得到了恢復。後來在與越王勾踐的戰爭中,在孫武的策劃之下,最終奪得了戰爭的勝利,使越王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

軍事理論先進,地位頗高

在《孫子兵法》中,孫武將自己對戰爭的見解都寫入其中,還關於某些情況詳細的寫出了應對的方法,因此被後人看作是戰爭取勝的關鍵。在他看來,要想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並不是依靠所謂的鬼神之說。而是要與政治環境,經濟發展,外交背景,軍隊力量等其他的因素有關。而除了這些因素之外,更應該發揮軍隊統領的主觀能動性,及時的根據戰場現實情況的變化而調整策略,從而使不利的一面朝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發展。

從這也體現了《孫子兵法》中所蘊含的哲理意義,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性。通過這些思想,孫武也在哲學界佔有重要地位,甚至將他與孔子,老子等人處於同一地位。

因好友去世而歸隱,憂鬱而亡

在孫武年老的時候,他的伯樂伍子胥被吳國的統治者所殘忍殺害,這不僅寒了孫武的心,還讓他從此之後退出了吳國朝堂,不再為吳國對外戰爭出謀獻策。但他也沒有離開吳國,就在吳國都城的郊外隱居,獨自修改整理《孫子兵法》。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吳國的統治者沉迷於歌舞昇平中,孫武太過失望,最終鬱鬱而終。

作為一名軍事家而言,孫武曾經多次帶領吳國的軍隊贏得了對外擴張戰爭的勝利,他最為突出的功績還是因為編寫《孫子兵法》。他的軍事思想對中國古代的戰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且在世界軍事史上也佔據著一席之地。孫武用超過了同時代的理論思想贏得了後人的重視,得到了後世眾多軍事家的廣泛推崇,因此孫子兵法也被後世認為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書」。

參考資料:

《太史公自序》

《史記》

相關焦點

  • 被譽為「兵家至聖」的孫武是怎樣一個人?不僅人品正,而且兵法高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是春秋末期齊國人,他的偉大創舉在於一是用三萬吳軍五戰五捷、攻入楚國都城郢城,幾乎滅亡楚國,後世稱其為「兵家至聖」、 「東方兵學的鼻祖」;二是編寫了《孫子兵法》十三篇,被譽為是「兵學聖典」
  • 《孫子兵法》的創始人,從齊國到吳國的政治之路,淺談孫武的人生
    《孫子兵法》在中國兵家的地位無可比擬。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放到現在,但凡一個優秀的軍事家,這本都是必讀書籍。說到這本書的創始人孫武,似乎就沒那麼大名氣,能撰寫出萬古流芳的書籍,這位偉大的軍事家,到底是怎樣的人呢?他的人生經歷又是怎樣的呢?
  • 兵家至聖孫武,東方兵學鼻祖,其軍事思想享譽古今中外
    對軍事感興趣的朋友,會非常熟悉一本古代兵書——《孫子兵法》,那麼也就必然想到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稱兵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實際上他的名字叫孫武,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45年,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被後世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 孫武帶著吳國大軍大敗楚國之後,為什麼再一次選擇隱居山林
    在孫武成年之後齊國發生了內亂,為了躲避國內的戰亂他逃到了吳國。在這段時間當中,他隱居於山林當中一邊種田養活自己,在另外一邊他一直研究軍事。在孫武出生的當天,他的全家上下都非常的開心。他的爺爺望著自己剛剛出生的孫子,心裡也非常希望他能夠快快長大,能夠發揚自己的家門榮耀,報效祖國。於是決定給自己的這個孫子取名為武。
  •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
  • 國防教育欄目|《孫子兵法》作者是誰?
    山東濱州市有個大學叫濱州學院(可能更名為山東航空學院),還專門設立了孫子研究院,《濱州學院學報》設有「孫子研究專欄,《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第二批名欄建設工程;2010年,獲教育部科技司「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孫子研究」欄目被全國地方高校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在孫子故裡,當代《孫子兵法》研究和傳播蔚然成風。公元前517年,孫武離開齊國到了吳國。
  • 黃樸民:《孫子兵法》成書的歷史契機
    他們為了贏得戰爭,奪取政權,都高度重視對戰爭經驗的總結,急切需要有本階級的軍事學家為自己提供從事戰爭實踐的理論指導。從這層意義上說,孫武撰著《孫子兵法》,乃是時代的要求。這當為《孫子兵法》一書誕生的宏觀歷史大背景。 儘管諸侯列國都在研究戰爭,培養軍事人才,但是相形之下,哺育孫武成長的故土——齊國,卻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因而它最終成為培育一代兵聖的搖籃。
  • 春秋戰國,兵家哪些派別?齊魏兩大系統五個流派,孫武吳起管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兵家的起源:兵家的起源及流派分類在春秋時期,戰爭頻發,文化大變革的背景下,兵家作為完整的理論系統,一般認為在春秋末期,孕育於齊地,孫武被認為是兵家的創始人,他繼承了先人的軍事思想,在齊地武學思想的薰陶下,創造出了《孫子兵法》,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
  • 兵家四聖都有誰?揭秘你所不知道的7種不同版本
    兵家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的精華,對於兵家的起源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在諸子百家爭鳴時期也是非常亮麗的一筆,兵家出現過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說兵聖孫武、亞聖吳起、謀聖鬼谷子、計聖孫臏等等,而在關於兵家四聖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兵家四聖的排名。
  • 遊學孫子兵法城 感受古代兵家智慧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29日訊(記者 江學俊 實習記者 宓慧欣 於文哲) 8月29日下午,記者遊學來到孫子兵法城,中國孫子兵法城,位於山東省惠民縣的西北隅,是孫子故裡人民為了紀念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充分挖掘弘揚孫子文化而修建的秦漢式大型園林建築群。
  • 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齊國為何孕育出一批「兵家至聖」
    有了不停地戰爭,自然就需要懂得軍事技術與實戰的人才,加之齊國君主勵精圖治,尊賢尚功,對外戰爭不斷,因而形成了一個有利於兵家成長的環境。齊民在不斷地軍事戰爭進行總結歸納與創新,時刻更新著自己的軍事思想,催生了姜太公、管仲、孫武,孫臏,司馬穰苴等一大批齊國「兵家至聖」,最終形成了齊國兵家輩出,軍事思想豐富的局面。
  • 《孫子兵法》中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智慧,至今依然適用
    《孫子兵法》中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智慧,至今依然適用《孫子兵法》是由春秋時期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創作的「兵學聖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孫子兵法·謀攻篇》不了解軍隊的內部事務,而去幹預軍隊的行政,就會使得將士迷惑;不懂得軍事上的權衡機變,而去幹涉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得將士產生疑惑。如今的管理層更是如此,經常會犯這種錯誤。第七句:「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 《萬國覺醒》孫武將領怎麼樣 孫武技能屬性一覽
    我們看下《萬國覺醒》孫武將領解析吧。 「天縱之才-孫武」 孫武作為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留下濃墨一筆的人物,他具備與拜巴爾比肩的範圍... 《萬國覺醒》中,孫武是其中一個將領,那麼孫武怎麼玩?孫武厲害嗎?我們看下《萬國覺醒》孫武將領解析吧。
  • 孫子兵法十大經典名句
    請添加公眾微信號:天鷹智博之家個人微信號:luo77776千古奇書《孫子兵法》博大精深,不少思想流傳千古,影響深遠。故 善 出 奇 者, 無 窮 如 天 地, 不 竭 如 江 河。 本句出自第五篇《勢篇》。〔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擊不備〕。之所以把他排在第三位。是因為後來唐太宗與李衛公(李靖)問對。專門對孫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勝』做了探討。而且水平極高。把『正』『奇』的辯證關係闡述的相當透徹。
  • 孫子兵法與鬼谷子的較量:到底是誰更厲害?
    所以孫子兵法與鬼谷子是相同的,沒有孰強孰弱。鬼谷子之所以與孫子兵法齊名,被稱為文兵法,是因為孫子兵法是從宏觀戰略出發,而鬼谷子則是從微觀戰術出發,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作為縱橫家的鬼谷子的弟子孫臏和龐涓卻是兵家的原因。
  • 基辛格論《孫子兵法》:中國的軍事理論與西方完全不同!
    西洋棋通過正面交鋒贏得全勝,而圍棋則通過持久戰積小勝,圍棋選手不僅要盯住棋盤上的棋子,還要思考對方的後招。中國的軍事理論與西方完全不同,從西洋棋與圍棋上就涇渭分明,最能代表中國軍事理論的著作便是《孫子兵法》。
  • 「名將百科」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孫武
    賞析: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吳王看過之後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並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
  • 巧用押韻,善用比喻,《孫子兵法》的文學魅力
    《孫子兵法》是一部軍事著作,又稱為《孫武兵法》。全書共計13篇,6000餘字。《孫子兵法》被譽為「軍事聖典」,受到歷代名將的稱讚。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這部書,就能發現書中處處充滿了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孫子兵法》中出現了一些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
  • 孫子兵法謀略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站必敗。這裡孫子想要闡述的思想是: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任何危險;雖然了解敵人,但是如果不了解自己優劣;就有時候失敗,有時候會勝利;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敵人;則每次用兵都會有很大的危險,有時候會造成國破家亡等災難性的後果。古人云:修身之後才能齊家,治國,平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