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五間特色獨立書店

2020-12-22 睿智創藝

今日網絡科技愈加發大物,透過網絡閱讀蔚然成風,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喜歡翻書的快感,更何況書店早已擺脫單純賣書的呆板印象,複合式經營模式已成常態,相比於誠品等大型連鎖書店,小而美的特色獨立書店依然充滿了他獨有的韻味,下面就簡單介紹臺北的五間特色獨立複合式書店。有興趣的書友閒暇大可一逛。

朋丁

位於中山北路三條通的朋丁是個複合式書店,一樓展售設計類、藝術類書籍雜誌並販售咖啡甜點,二樓則為展演空間對外出租,三樓規劃成專業畫廊,供新銳畫家一展身手。

田園城市

田園城市棲身與於捷運中山站、雙連站之間,出版物、書籍銷售兼顧,書店上下內外渾然一體、一氣呵成,其風格如能入你法眼,大可入內一觀尋寶。

永樂座書店

以二手書為主的永樂座,名稱取自大稻埕永樂座劇院,除了書籍銷售,也不定期舉辦讀書會、展覽、音樂會等活動,令讀者不光有書籍的享受。

偵探書店

位於捷運中山站附近,是少數推理犯罪為主題複合式獨立書店,只要消費餐點即可自由翻閱架上的書籍,除了美味有趣的餐點,值得關注的還有店內復古風的裝飾。

好樣本事

好樣本事可是大名鼎鼎,也在南京開店,2012年曾被外國網站評為全球最美書店(亞洲僅四家) 收到矚目。店面不大卻處處有驚喜 ,書籍以設計、藝術類為主,還有充滿歷史感的文具販售,店的調性別具一格,有興趣者一定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2015年誠品年報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文中圖片如無說明,均來自網絡)但對於「蠹書蟲」而言,誠品書店實在是難以過癮,一則書新,二則書貴,三則大眾化而缺乏個性。其實臺北書店的靈魂並不只在誠品,而是分布在大大小小巷弄裡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園創始人劉蘇裡先生,曾談到他理解的獨立書店真諦——無所依附、人文觀照、持之以恆。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據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陳隆昊介紹,大約十幾年前,溫羅汀一帶就已取代重慶南路書街(今日的重慶南路已成旅館一條街了)成為臺北的新書街,加上2003年成立的溫羅汀書店聯盟,更讓此區廣為人知。大陸、日韓、港澳、東南亞華人讀者均慕名而來。臺北市文化局、大安區公所、臺灣電力公司與許多民間組織也戮力支援各項活動的舉辦。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臺北無人二手書店,門牌上寫著「BOOKS 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攝2020跨年夜,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上的商鋪多已放假歇業,只有一間無人二手書店依舊沒有打烊。這間開張不到一年的無人二手書店沒有名字,黃色的招牌上只寫著「BOOKS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店主叫吳雅慧,是「舊香居」的第二代經營者。她與父親吳輝康已經在臺北經營了近半個世紀舊書生意,父親創立的「舊香居」曾是華人世界最知名的舊書店之一。「我想知道在沒有店主的書店,書和人是如何互動的。」
  • 臺島散記: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的名氣之大,不到臺灣是無法真切體會到的。我們剛到臺島,拿到的行程安排表上,「誠品書店」赫然在目;當地《中國時報》的朋友來訪,也再三叮囑:「一定要抽空去趟誠品書店看看」;陪同的司機見到我們,便會主動詢問:「需要陪你們去逛逛誠品嗎?這可是我們臺北的重要一景啊!」  一個書店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度,出乎我們的意料。
  • 臺灣寫真: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題: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劉舒凌  位於臺北車站附近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曾經是老臺北人購書逛街的首選地。  如今,臺北車站車水馬龍、熱鬧如昔,重慶南路書店街卻已榮光不再,旅館一家一家開,書店卻一家一家關。
  • 微光燎原|書店|臺北_鳳凰讀書
    臺灣《文訊》雜誌做了一期關於全臺獨立書店的策劃專題,名為「獨立書店的儜留與前行」,聚焦了包括新手、舊書櫃、時光、三餘、桃樂絲、瓦當、南崁1567、晴耕雨讀、小小、永樂座、南天、洪雅、田園城市13家頗有特色的獨立書店。
  • 臺灣獨立書店的堅守者:魅力來源於經營者個性
    8年前,兩人厭倦了要面對挑剔的老闆和客戶的日子,分別辭去廣告創意和美術設計的工作,遷居淡水區,找到這間有一個正對著淡水河、觀音山無敵美景小露臺的二樓鋪面,「賣自己喜歡的書,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開獨立書店,「熱情是起點。然而所謂的熱情,其中有一半是盲目。我們也就是在這樣天真浪漫、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不顧明眼人的勸阻,一頭栽進了這個其實我們並不了解的行業。」老闆娘隱匿回憶道。
  • 臺北書遊記:書店是臺北美學之旅不變的聲場
    應網易蝸牛讀書邀請,參與「一見臺灣」臺灣美學之旅來到臺北。借活動間隙,在臺北街頭巷尾偶遇各種獨立書店和舊書店。於我,臺北美學之旅中,最美的風景之一就是書店,主辦方在安排蔣勳、羅智成、張大春、阮義忠的交流活動時,也貼心安排在書店或閱讀空間裡,從中也能看出,書店是臺北美學和文學的重要現場。
  • 臺灣特色二手書店 賣的不只有書
    提起臺灣的書店,你會想到24小時不打烊的連鎖書店還是主題鮮明的獨立書店?但無論是論設計、個性還是情懷,它們可能都比不上遍布臺灣的特色二手書店,因為在這些二手書店裡,你更能有一種找回舊時光的感覺。在這裡,你消費的與其說是書籍,毋寧說是老書背後蘊含的時間的味道。由於臺灣的紙質書籍相對比較貴,臺灣的二手書交易比較繁榮。
  • 實拍臺北誠品書店 臺灣遊必逛(圖)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原來不相信有人來臺北就是衝著誠品,現在終於被它的與眾不同折服;我想臺北被世界認為是「最佳居住城市」的原因之一也是這裡有書香滿溢的誠品。
  • 品味臺北故宮與誠品書店的經典特
    今年7月,筆者借赴臺文化交流之機,體驗觀察了其文化形象的兩個標誌——臺北故宮與誠品書店,對其專業服務境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前者所代表的公共文化設施呈現的傳播藝術水準,後者通過社會溫情和延伸布局而表達的城市文明價值。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一頁臺北:舊書店往事書店能不能代表一座城市?其他地方不知道,至少在臺北,書店是夠格的。臺北就像一隻貓,書店就是它的毛髮。牯嶺街一代的舊書店以及重慶南路一代的書店街曾經最為有名。日據時代,牯嶺街城南是當時的臺北文教中心,空氣裡夾雜的都是經史子集,章回線裝小說的黴爛味兒和剛出廠新書的印刷味兒。
  • 全臺5間特殊書店合集這次不藏私,通通告訴你
    全臺五間特色書店任你挑!和平青鳥位於臺北捷運麟光站,周圍擁有充滿綠意的山丘景色,建築外觀則是走懷舊風格,以窯燒紅磚、仿舊木等打造出具歷史時間感的書店。據說打造這間書店的團隊期盼和平青鳥能成為臺北城裡最奇幻的書店「書店在燦爛中消失,但文人的記憶和作品卻是永恆」就猶如記錄在一段歷史時間軸上,事件結束但已刻下深刻的紀錄!
  • 臺北書遊記(上):溫羅汀書店群,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溫羅汀書店群在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之間,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和新生南路所圍成的街區。早在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建校,這片區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與學術混合空間,有很多書店、出版社、咖啡館、教堂、藝文表演空間、NGO機構等。2005年,這片區域形成為溫羅汀書店群,成為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2020年05月18日 09:56:00來源:新華網 >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
  • 青島如是書店今開業 為山東省最大民營獨立書店(圖)
      半島網3月12日消息 臺北的誠品書店、北京的三聯韜奮書店、南京的先鋒書店、廣州的方所……這些著名的書店已然成為代表各自城市的文化地標。繼北京、廣州等城市之後,青島也擁有了一家具有本土特色、著力展示青島人文、具有青島「海」味的獨立書店。
  • 臺北的書店
    曾任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現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臺北像個大臉盆,四面環山,淡水河貫穿而過。河左岸是新北市,發展慢些,勉強可類比為浦東;右岸的臺北城伴河而起,由西而東而北而南,不停向外擴展,直到山邊。臺北的書店發展,眾所周知的「書店街」重慶南路,雖說1930年代已算繁華的街廓所在,但除了知名的「新高堂」,書店或恐還不像戰後般密集。
  • 臺灣獨立書店憑什麼不擔心店租和網絡價格戰?
    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觀察幾天後發現,各展商無論書目陳列還是空間布置都充滿了濃鬱的香港書業特色——雜、小、擠。但有一處展區格外特別:一面牆上貼著臺灣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獨立書店的圖片,牆的另一面畫成老房子,幾盆綠色植物營造出一種清新之感。這裡的八成圖書只展不賣,還騰出了大片空間擺放椅子。讀者可以在這坐下看書,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書店粉絲說笑聊天。
  • 臺北唯一能見森林的書店——「森大青鳥」
    座落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的「森大青鳥」即日起試營運,除了室內有綠意點綴,更是全臺北唯一能看見森林的書店!在閱讀的同時,眺望這這片城市綠洲,便能放慢步調感受土地的美好。由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青鳥文化製作合作,把原址為「真書軒」作改造,以自然書店為主要定位、朝向一家充滿綠意、生態與自然的理想書店前進。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