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冷得特別快,誇張一點就是昨天還撐著太陽傘遮陽,今天就想一直在陽臺上曬太陽
好像也沒有初秋這一說,季節直接替換到了初冬的感覺,再加衣服都覺得還是有點冷,手腳都很難暖和起來。
啊~生活
繼脫髮、窮這兩大人生苦惱,又多了一項手腳冰涼~
據中醫的觀點:手腳容易冰冷,多屬於氣血不足,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所以我們在飲食上要適當多吃些補氣血,讓自己「暖」起來的食物
要說讓身體暖起來的食物,當屬冒著熱氣,湯水咕嚕嚕的火鍋最給力了
想起去年雙十一擼回來的鑄鐵鍋,擱板上靜靜躺了一年,是時候開鍋了。日常吃重慶火鍋比較多,一鍋壽喜燒調劑一下味蕾就會覺得十分友好
在霓虹國吃壽喜燒有關東關西之分,五郎叔、蠟筆小新都有吃給大家看,《世界奇妙物語》09秋第三個故事《完美的壽喜鍋》對壽喜鍋也是體現詳致
自己在家解饞,或許沒有在地地道,但是抓住幾樣精髓就能吃出靈魂,比如說一口卓越的鑄鐵鍋,好牛肉,正宗的醬油與味淋,可生食的新鮮雞蛋。
這餐用到的
調料:
牛油、日本醬油、日本味淋、糖
食材:
牛肉、香菇、金針菇、魔芋絲、胡蘿蔔、豆腐、青菜、可生食蛋、烏龍麵、昆布高湯
製作起來,簡單粗暴。
洗菜→豆腐煎到兩面金黃→昆布入水燒開取高湯
備料ok隨即開火。
▼鍋底抹牛油
▼煎牛肉,牛肉上撒點砂糖(壽喜鍋的靈魂之一是要將牛肉煎至焦糖色)
▼倒醬油和味淋
▼幾秒鐘肉就熟了可以吃了,或者撈起來備用
▼將要煮的食材擺盤
▼倒醬油味淋和昆布高湯→蓋鍋蓋煮3分鐘→邊小火煮邊吃
雞蛋打散作為蘸料,也是壽喜鍋的精髓之一,可以給牛肉降溫,又自帶鮮香,蛋液包裹牛肉,入口滑嫩,是牛肉火鍋的靈魂。
揭開鍋蓋便是熱氣騰騰的鍋物,咕嘟愈久味道愈足,瀰漫在整個口腔裡,是低溫天氣裡非常高級的慰藉。
一定要把一鍋吃完之後再添新食材,最後放進烏龍麵收幹湯汁。
psetscript:
沒有牛油可以黃油或豬油代替,煮起來的湯會比植物油濃白一些
味淋是日式料酒,甜的。如果手邊沒有,就普通料酒,醬油也一樣。
昆布湯可以用海帶排骨湯代替
撒糖環節不可或缺,壽喜燒本來就是鹹中帶甜,如若日常喜愛甜口,壽喜燒給出的驚喜會讓人格外滿足。
食材隨意,喜歡吃什麼就煮什麼
一個有些冷的傍晚,安靜開心而滿足地吃了一鍋壽喜燒,故咕嘟嘟的熱氣中,感受時光流轉,鬥轉星移,又一年入冬季。不怕冷。
(資料參考自安啦小alo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