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的標題叫智愚之別。作者在第1章、第2章和第6章都說過,智慧、狂妄和愚昧一樣,都是虛空,這裡怎麼要點兩者的區別呢,我們來看看他都是怎麼說的吧。
他說,好名譽勝過珍貴的香水(或膏油),人死亡的日子好過他出生的日子(死人比活人好,作者在前面已經兩次提到。我國古代的莊子說,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不過跟這個作者的思想不同,莊子的話是看破生死、人生人死都不必太激動的意思);奔喪禮好過趕喜事,因為人總有一死,每個人都要記住這一點(慶祝人死,不慶祝人生,隱含意思就是人生是來受苦的,人死就不用再受苦);憂愁比歡喜要好,因為表面的憂愁有利於製造內心的歡喜(這句話就毫無道理,我都想不出怎麼解釋才能幫他這話圓起來,且不說表面的憂愁是否真的有利於製造內心的歡喜,如果憂愁真的要好過歡喜,那又何必要讓內心製造歡喜呢,不如表裡如一,統統都憂愁不好嗎);智慧人常哀悼而愚昧人常歡樂(他在前面好幾處都說智慧愚昧都是虛空,而且在3:22、5:20等處都叫人要享受神賜予和勞碌應得的歡樂,按這句話說,就是教人不要做智慧人,而要做愚昧人嗎);智者的斥責,比愚者的歌聲好聽(蘿蔔白菜,各有喜愛,立場不同,觀點不同。當然,有的人唱歌水平不行,鬼哭狼嚎一般,確實不好聽);愚昧人的歡笑,就像火燒荊棘發出的噼啪爆裂聲,難聽之極(原文是說,也是虛空。一般來講,說別人笑的難聽的,都是不同立場,或者眼紅嫉妒對方);賄賂敗壞人心,勒索使人變蠢(這句贊同)。
事終好過事起,耐心勝於驕傲(作者也沒指明這些事情究竟是指什麼事情。如果是指麻煩事,一件事情了結,當然比一件事情開始要好,因為了結就可以鬆一口氣、心裡的石頭放下,開始卻要把氣提起來,心裡的石頭也懸起來。有人說,這個事情可能是指爭端,後面半句話意思是說在處理爭端過程中,要多點耐心,少點驕傲。如果事情是指工作,那麼對窮苦人來說,一個工作做完了,就要期待下一個工作開始,否則的話,沒有工作,哪有飯吃呢);不要煩躁易惱怒,那是愚昧人所為;不要問為什麼以前的日子比現在的好過,這不是明智者該問的(如果是統治者,想這些問題說不定可以改變,但是如果是窮人,想這些問題有什麼用呢,徒增煩惱而已。對了,上面說憂愁好過歡喜,那是要多想想、多問問,以便多憂愁。在猶大被滅國後,被擄的以色列人是經常懷念以前的日子,特別想念大衛、所羅門時期,總感覺當時的以色列人日子肯定是很好過的,在周圍列邦人面前趾高氣揚,顯盡威風,但是懷念過去也改變不了什麼,相比較之下,只會覺得當前的日子更加難過)。
智慧和家業都是人們在世間得到的好東西,它甚至比產業更好(和合本原文: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我覺得這個翻譯不大好,有點不知所謂。在英文中,我們知道,傳道書經常用under the sun中文翻譯日光之下來表示世人或者世事,所以這一句雖然有who see the sun,卻不應該翻譯為見天日的人,而應該翻譯為世人、或者人們在世間。智慧比產業更好,在英文版裡只有兩個版本有類似的意思,其它的版本並沒有這個意思);智慧和金錢一樣可作為安全的保障,甚至它還可以作為生命的保障(前面說金錢和智慧都是虛空,這裡終於承認金錢和智慧都是有用的,而且有大用);想想神多麼厲害,他造成曲的東西我們沒辦法弄直(1:15句就說過,曲的不能變直,我們估計作者說的是河流、山巒等等,也映射人的命運。作者寫這句話主要是教人們要認命的意思,神給你安排了曲折的命運,你別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成筆直的大道)。
神給人安排了順境和逆境,順境的時候你就及時享樂,逆境的時候你也要安然接受,你要明白,神讓它們隨機穿插而行,正是為了顯示神秘莫測,讓人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一會要享樂,一會要憂愁,作者的思想夠混亂的,不過他的主要思想就是教人、特別是窮人,要接受命運的安排,不要作無謂的反抗,在日子不好過的時候,別的不要去多想,只要心裡默念:這是神安排的,這是神安排的,這是神安排的,這樣就行了)。
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樣的事我見得太多(原文說是虛空之日所見的,正因為見得多,所以作者感覺虛空。這樣的事約伯記裡斥責得更多、更深刻,比如約伯記12:6、21:7-14,很多基督徒讀不大懂約伯記,可以詳見我們解讀約伯記的文章。傳道書主要的觀點是教人們要認命,所謂義人行義、惡人行惡,那些都是神的設定,人們都是按照神的安排來過他們的人生,所以在傳道書裡並不大強調義人、惡人,也不說義人就有好報,惡人就有惡報);行義過分和聰明過度都是自取敗亡;惡事做絕和太過愚昧也是自尋死路;要左右皆顧,適取其中才是真正敬畏神之道(作者意思是要告訴人,神叫你演好人,你別演得太好,神叫你演壞人,你也別演得太壞,自作聰明或者太愚笨不能領會神意的都要早死,要不好不壞、不折不扣執行好神的命令這樣的人才能長壽。這個話是好說,做不好做啊。比如,你怎麼知道神給你的角色是小好人還是大好人、是小惡人還是大惡人呢。神又沒有明說,這個度不好掌握啊。聖經有的地方又說,人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其實都是神在做決定,人頭上的一根頭髮要掉落下來,都要有神的命令才行。如果按照這些話,那是沒有一個人演不好神的戲,因為其實所有度都是神在掌握,人什麼都不可能做得不夠,也不可能做得太過,所以作者傳的這些道都是白傳,用他自己的話說,因為神安排你的命運是曲的,不管你怎麼想辦法,都不能變直。有信徒說,本來他們讀約伯記的時候也不明白,神為什麼惡待義人、善待惡人,不過讀到這裡就明白了。他們若讀到我的解讀,可能又不明白了吧,仔細想想,其實作者並沒有告訴你什麼答案,根本沒有解釋惡人行惡為什麼能享長壽。如果一定要說他解釋了,那就是說那些長壽的惡人都是將神的命令執行到最好的人,這……這豈不證明神是邪惡的嗎,多麼令人尷尬)。
智者的能力比城中十個官長的能力更大(也有的版本說一個官長,那麼請問一下,如果那個官長也是個智者呢,誰的能力更大。在聖經中,智者除了所羅門和有數的幾個傳說中的智者文人,一般都是指窮苦人中的有點小聰明者,有時也指老人或者長老,你說他們的能力能比官長更大嗎。當然,歷史上真正的智者他們對人類的貢獻確實是比十個平庸的官長要大,比如阿基米德、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等,他們的名字流傳至今,為人們所熟知,當時的官長、甚至國王都沒有那麼大的名聲);世上沒有一個從沒犯過罪的義人(這句話也常被信徒們用來佐證天下沒有一個義人。作者在這裡說這句話的目的是要指教那些義人們:生活過得苦別瞎嚷嚷,仔細說起來,你們誰沒犯過罪呀,好好的伏罪吧。另外還有個意思:當看到別人犯罪時別哇哇叫,難道你從來沒有犯過罪嗎。不過如果按照神設論,犯罪也是照神的吩咐做的,其實不關人的什麼事);不要在意別人說什麼,比如你的僕人詛咒你的話,因為你自己知道,你也曾經常詛咒別人(這句話有點接著上句話的意思,指人人都有犯罪,別太計較別人的罪。這句話作者講得很對,很多人就是這樣,自己做錯事或得罪別人從不計較,一看到別人犯一點小錯,或別人有一點小小的得罪自己,就覺得別人犯的是不可原諒的大錯,一定要狠狠的對付才行,這種人通常又自私小氣,又刻薄無情)。
我說,我要得到智慧,但智慧卻離我甚遠(根據列王紀上第3章,所羅門向神求智慧,神就許給他智慧、財富以及長壽,這裡卻說求不到,所以作者更加不能是所羅門);智慧總在又遠又深之處,讓人們不易發現;我改變主意想通過調查和思考去尋找智慧、去發現萬事萬物背後的規律、去弄明白愚蠢和狂妄的邪惡(作者沒有交待最後他有沒有找到智慧、有沒有發現萬事萬物背後的規律和有沒有弄明白各種邪惡是怎麼回事,所以這段話基本上是廢話。接下去下面的發現看起來跟這幾句話是無關的)。
我發現有一種女人(如果沾上了,會讓你)比死還要痛苦難受,她就是一個陷阱和網羅,她手拿著鎖鏈,一心誘騙,得神喜悅的男人都會避開她(意思是神會幫她避開唄,如果你沒有避開,那對不起,你就不是得神喜悅的男人),那種罪人就會被她誘騙進她的陷阱裡(這種女人究竟是什麼樣的女人,作者並沒有說清楚,說她手拿著鎖鏈,一心誘騙,這只是形容,並不是說她真的就手裡拿著鎖鏈,很明顯的在你面前行騙。這句話可以是男人指責女人的萬金油,只要是一個男人命運稍欠,能甩鍋到女人身上的,它就可以用來指責那個女人,說她是網羅、她是陷阱,都是被她害的。不過,作者寫這些話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指責這種女人,而是提醒男人,不要去上她們的當,上了當的你們就是罪人)。
傳道者說,看哪,這就是我所發現的,我就是這樣,一樣接著一樣,去找出萬事萬物背後的規律(吹牛吧你,這就叫做發現規律,這真是:作者一思考,真正有智慧的人就發笑)。
我發現,一千個男人中,可能有一個正直的,但是一千個女人中,卻連一個也沒有。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是沒有找到原因。後來我只發現了一點:神造人的時候,本來每個人都是正直的,但是後來他們卻胡思亂想、總是想出什麼鬼主意,所以才把自己整成了彎曲(在作者心中,一般人可算不上正直人,正直人太稀少,簡單可以說沒有。為什麼呢,人們總是不認命,想太多。所以他這段話是告訴人們,女人的心思太複雜,好男人可不要學女人想那麼多,思想單純點做個正直人,受苦受累都傻呵呵的,別計較,神就喜歡這樣的人。神造人本來是正直的,跟基督教宣傳的人生而有罪的思想是衝突的,不過他們可以硬用神造亞當的時候是正直的來辯解,就不跟他們計較這個矛盾吧。胡思亂想、想出什麼鬼主意這點因為原文用的單詞有發明、設備、裝置等這些意思,所以有的經學家說,神討厭人們不依靠他而依靠自己、搞什麼發明創造,因為這些發明創造讓人變得不道德。什麼亂七八糟的解釋,雖然我否定神,但也不會這麼胡亂說神的壞話,而且這不僅侮辱他們所崇拜的神,也侮辱了傳道書作者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