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電視、電腦、手機、平板……
展現出絢麗畫面的電子產品
讓許多孩子無法抵抗誘惑
除此之外
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
讓孩子難逃近視的魔爪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近視的先兆
近視發生的先兆表現是看遠處物體比以前模糊,看遠處物體時眯眼、頻繁揉眼。
一旦發現異常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科學驗光,並遵醫囑正確矯正。如果該戴眼鏡而不戴,反而會加重近視度數的增長。
0-6歲的孩子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
並及時就診檢查
������
嬰兒期(0-1歲)
眼睛有膿性分泌物、經常溢淚、雙眼大小明顯不一致或瞳孔區發白等。
幼兒期(1-3歲)
視物距離過近、瞳孔區發白、畏光、眼位偏斜或歪頭視物、眼球震顫等。
學齡前期(3-6歲)
視物距離過近或眯眼、頻繁揉眼、眼位偏斜或兒童自己表示眼部不適。
隨著孩子的成長
「假性近視」成為了家長們
十分關注的話題
那麼如何區分「真假近視」?
從醫學上,假性近視稱為痙攣性或調節性近視。孩子經常看書、打遊戲,眼部肌肉處於痙攣狀態,就造成了假性近視。
如果孩子及時就診,通過物理的霧視療法和使用阿託品類的睫狀肌麻痺劑使肌肉放鬆後,原有的屈光度恢復正常,通過驗光發現沒有度數了,這個情況就稱為假性近視,不需要配眼鏡。
如果通過散瞳、鬆弛睫狀肌後再驗光,近視超過50度,那麼就是真性近視。
12歲前的孩子需要通過散瞳驗光,才能科學配鏡,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鑑別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後,再根據散瞳後視力恢復情況和殘留的屈光度來決定是否配眼鏡。
如果孩子已經高度近視了
平時應該注意什麼?
患有高度近視的孩子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眼底是否出現變性、出血或乾性裂孔等問題,如果有隱患要及時處理,否則發展到眼底視網膜裂洞、視網膜脫離,會有失明的危險。
平時應該如何正確培養
孩子的用眼習慣?
謹記「兩減一增」
減少電子視頻產品使用時間:每次20分鐘,每天累計不要超過1個小時。
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做到保護視力三個「20」法則:20分鐘近距離用眼後遠眺20英尺(約6米)外的景物20秒。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每天2小時以上「目」浴陽光的室外活動。戶外活動能增加眼內多巴胺釋放,從而抑制眼軸變長,降低近視患病率。
讀寫和握筆姿勢,做到三個「1」
眼睛距離書本1尺
身體距離桌子邊緣1拳
握筆時手指尖距離筆尖1寸
內容來源:北京健康教育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近視已經將魔爪伸向了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