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某顆恆星做公轉運動的天體,在2006年8月24日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了行星新的準確定義,要求行星要符合以下三點:第一,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第二,質量必須足夠大,使自身形狀能夠近於球體;第三,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像冥王星就不符合第三條,所以被劃為「矮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的天體,基本上不符合第二條和第三條,它們都被稱為「小行星」。
這樣一來,我們太陽系擁有的行星數量就是八顆,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我們要了解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大行星,我們可以先來了解太陽系中行星的狀況,太陽系內的行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巖石組成的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類行星通常個頭都不大,水星和火星個頭更小,所以宇宙中最大的行星不太可能是固態的類地行星。
另一類是由氣體組成的行星,稱為「類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氣態行星通常體積和質量都十分巨大,在太陽系內「木星」是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質量大約為太陽系最大天體「太陽」的千分之一,也相當於其他七顆行星質量之和的2,5倍,約佔所有太陽系行星質量的70%。木星直徑達142984千米,而我們地球的直徑大約為1.2萬千米,木星直徑大約是地球直徑的11.2倍。
放眼在宇宙中,木星也是屬於個頭比較大的行星之一,但是並不是最大的。目前,人類通過天文觀測,發現宇宙中已知體積最大的行星是一顆位於天蠍座的編號為WASP-17b的行星,這是一顆巨大但密度極低的氣態行星,其直徑達到驚人的320000千米。行星WASP-17b的直徑約為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2.23倍,大約為我們地球直徑的25倍。不過,雖然WASP-17b的體積比木星大得多,但是其密度卻很小,所以其質量大約只有木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