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英譯名引爭議 應該直譯還是意譯

2020-12-11 鳳凰網讀書

電影《白鹿原》的海報英譯名最近遭到了我省學者的質疑,那麼文學作品的書名以及作品中的地名人名,究竟應遵循什麼翻譯標準?什麼樣的翻譯才是最佳選擇?昨日,我市部分翻譯專家就此展開了討論。

翻譯也應分「功能」

日前,陝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張敏對電影《白鹿原》海報英文翻譯提出質疑,認為將「白鹿原」譯成White Deer Plain是不妥的,這樣一來就把原著中白鹿原的「原」變成了「平原」,而不符合現實。這個話題在昨日的《青木川》英文本翻譯經驗交流會上引發了熱議。省作協文學翻譯委員會秘書長秦泉安表示,雖然目前對於地名人名多以音譯為主,但這放在文學作品上就讓他有些難以接受。「如果是直接以人名命名的作品,比如《高玉寶》,音譯是可以的,但是《白鹿原》不僅僅是個地名,還包含著白、鹿這兩個家族的姓氏,直接音譯顯然不可取,譯成White Deer Plain又不能表達家族姓氏這個含意。這次《青木川》英文版書名譯成Greenwood Riverside,就既忠於原著,又意境悠遠。」

西安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從事了20多年旅遊翻譯的楊紅英認為,翻譯應具體區分為應用翻譯和文學翻譯,應用翻譯追求準確,文學翻譯則要給讀者帶來文學享受。「比如鐘樓的翻譯,如果只是要起到指示作用,譯成zhong lou就可以,但是想要傳遞更準確的信息,譯成bell tower就更合適。」

建立譯名共享詞庫

那麼文學翻譯怎樣才能做到「信達雅」的標準呢?對此,西安音樂學院外語教研室主任緱斌認為,英美優秀翻譯家曾翻譯過一些中國文學作品,其中好的譯法我們可以借鑑。「他們翻譯梁山伯與祝英臺沒有採用人名音譯,而是譯成了butterfly lovers(即蝴蝶情侶),這個譯法現在在英美差不多家喻戶曉。」楊紅英則建議,譯者在翻譯時應進行「平行文本閱讀」,即閱讀相同時代背景或地域背景的外國作品,進行相關積累。

省翻譯協會副秘書長高敏娜剛剛完成《青木川》英文版的翻譯工作,她建議建立地名人名譯法的共享詞庫,「把公認比較好的譯法放在詞庫裡,形成共享平臺,讓大家都來使用,這樣也便於譯法的統一。」這個建議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贊成。

下一個目標或是《白鹿原》

省翻譯協會主席安危告訴記者,近年來我省開展幫助陝西文學走向世界的SLOT計劃,這在全國都是走在前列的。「這次《青木川》的翻譯就很成功,不僅摸索出了一套比較成功的翻譯審校流程,也發現了幾位年輕的翻譯人才。」

據了解,目前省作協和省翻譯協會正在協商下一部翻譯的長篇小說。省作協文學翻譯委員會副主任馬珂告訴記者,「應該會在陳忠實和賈平凹兩人的作品中挑選一部,如果選擇《白鹿原》的話,那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而秦泉安則表示,「如果要翻譯《白鹿原》,那麼我認為書名翻譯成『Two Families in Fifty Years』會更為合適。」

記者 肖雪

相關焦點

  • 《白鹿原》英譯名引爭議 專家建議設譯名共享詞庫
    《白鹿原》英譯名引爭議 專家建議設譯名共享詞庫 2012年08月13日1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直譯好,還是意譯好?
    從以上情況看,在二三十年代,反對直譯的人所反對的是看不懂或看起來吃力的譯文;反對意譯的人所反對的是隨意增刪原著、不講究忠實原文的譯文。    魯迅也是積極主張直譯的。    後來有人提出直譯和意譯是一回事,是無法區分的。
  • 翻譯漫談:直譯與意譯
    『直譯』偏重對於原文的忠實,『意譯』偏重譯文語氣的順暢。哪一種是最妥當的譯法,人們爭執得很厲害。依我看,直譯和意譯的分別根本不應存在。……想儘量表達原文的意思,必須儘量保存原文的語句組織。因此直譯不能不是意譯,而意譯也不能不是直譯。」 1953年,林漢達在「翻譯的原則」一文中寫道:「正確的翻譯是直譯,也就是意譯。
  • 考研英語:直譯和意譯,哪個更好?
    報考翻譯碩士的同學們在翻譯實踐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句子翻譯時是直譯好一些還是意譯好一些呢?直譯文章,雖較忠實於原文,但是略顯生硬,語言不夠靈活,似乎不好。意譯文章,自己發揮的空間比較大,時而會有些「非忠」之嫌。到底作何抉擇,今天中公考研就帶著大家去探討一下直譯和意譯,哪個更好?要論伯仲,首先,我們需要認識一下直譯和意譯這兩種翻譯方法。所謂直譯,就是在合適的語境中,既保留行文風格(詞語,句子結構,修辭手法等)又內容一致得將目標文轉化為目標語言。
  • 「直譯」,「意譯」該如何選擇?今天告訴你答案!
    翻譯時,應該是「直譯」還是「意譯」?這是許多同學的困惑。選擇意譯吧,就怕被批不忠實於原文。
  • 論著推介|「直譯」「意譯」觀念溯源:從佛經翻譯到蘭學翻譯/陶磊 著
    編者按對於「直譯」「意譯」這組術語,大概沒有人會感到陌生,翻譯史上不少爭論就是圍繞兩種方法展開的。然而,「名不正則言不順」,概念的釐定關係到討論的有效性,「直譯」「意譯」在中文語境中的來源問題卻很少有人提及。復旦大學中文系陶磊博士的專著《「直譯」「意譯」觀念溯源:從佛經翻譯到蘭學翻譯》便是回應上述問題的一種嘗試。
  • 直譯?意譯?
    以考研英語為例,關於翻譯的標準大家眾說紛紜,小郭老師認為別管別人如何高談闊論翻譯的標準,一切還是要以大綱為標準,大綱裡翻譯的評分標準是這樣的:一、如果句子譯文明顯扭曲原文意義,該句得分最多不超過0.5分;二、如果考生就一個題目提供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譯法,若均正確,給分
  • 直譯or意譯 經典遊戲譯名大揭秘
    那麼,對於對於來中國的「洋和尚」,我們應該給他們批上一層中國特色的袈裟還是赤裸裸的展現他們原汁原味性感呢?那麼就讓我們在譯名上做探討。探討一:地下城與勇士對於騰訊代理的《地下城與勇士》((DNF)),想必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這是一款橫版格鬥網遊。
  • 2020考研英語翻譯:直譯和意譯的結合
    直譯,在我理解,即直接翻譯出來,要求忠實原文,但在其翻譯過程中,也不是機械地翻譯,同時也要求遵循原語所要表達的色彩,不能隨意篡改其表述的內容。但它絕不是完全的字字對應,那將會造成原語所傳遞的信息和內容不清晰,因此, 直譯要求譯者,既要清晰明確地詮釋原作的含義,又不能隨意改造原作的思想。 例:Knowledge is power.
  • 8句經典西方諺語的直譯和意譯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經典的西方諺語在中文中直譯和意譯的差別。直譯:東方,西方,家最好。意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直譯:光來,光走。意譯:來得急,去得快。直譯:更多的匆忙,更少的速度。意譯:欲速則不達。直譯:沒有痛苦就沒有利益。意譯:不勞無獲。直譯:我們不需要躺下來哭喊「上帝救救我!」意譯:求神不如求己。直譯:鑽石切鑽石。
  • 2021英語備考:直譯和意譯在翻譯中的結合
    直譯和意譯,作為翻譯中極為主要的基本翻譯方法,在實踐中,擁有各自的優勢,本文旨在分析直譯和意譯在翻譯實踐中的結合,為翻譯學習者提供更多的翻譯思路。   直譯,在我理解,即直接翻譯出來,要求忠實原文,但在其翻譯過程中,也不是機械地翻譯,同時也要求遵循原語所要表達的色彩,不能隨意篡改其表述的內容。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技巧:直譯意譯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技巧:直譯意譯 2017-05-17 16:27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2015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滿分備考:直譯意譯
    翻譯的基本方法是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與意譯(liberal translation),所謂直譯是指在翻譯時儘量保持原文的語言形式,包括措詞造句、語句結構、修辭手段等,同時也要求語言表達通順。
  • 直譯?意譯?
    最終能融入進去這就很好了,而且這樣的名著大多都是小說、自傳之類的,《瓦爾登湖》想都別想,往往通篇讀完還是懵懂狀態。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學語文考試有一種題型——古文翻譯,對於大多數中學生來說,見到一篇古文,弄通所講內容還是比較容易的,難的是答題要求是直譯,而不是意譯。
  • 中考文言文複習技法:翻譯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
    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譯為「鳶飛到天上,看到山峰,就會平息那心」,意譯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飛黃騰達的人,遠遠望見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兩相比較聯繫上下文意義,顯然意譯要比直譯更準確。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譯則為「不因為外物的變化而高興,不因為自己的得失而悲傷」顯然不符合語境,此處作者採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譯為「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 直譯、音譯、意譯誰更有味道!
    為什麼這樣命名,大抵是文化差異罷了,但對於國人來說直譯顯然不合適,所以勞斯萊斯選擇了音譯和意譯。否則試想新婚夫婦開著"靈魂",身後清一色的"幽靈"飛馳在幸福大道上,是不是有點不講究?
  • 四種翻譯方法——直譯,意譯,歸化和異化
    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英語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譯文中完全保留漢語詞語的指稱意義,求得內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應當指出,在能確切的表達原作思想內容和不違背譯文語言規範的條件下,直譯有其可取之處,一方面有助於保存原著的格調,另一方面可以進新鮮的表達方法。每一個民族語言都有它自己的詞彙、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形式有矛盾不宜採用直譯法處理時,就應採用意譯法。
  • 直譯的五大誤區
    直譯與意譯是翻譯中的兩種重要方法,它們各有所長、要用其所長。進行直譯時要防止進入誤區,在有誤區的地方要採用意譯,使直譯與意譯相互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二、長句直譯的誤區在較長的英語句子中存在著比較複雜的關係,很難按原則順序用一句漢語表達出來,這就要根據英文句子的特點和內在聯繫進行意譯,不能直譯的長句主要有三種處理方法。1. 根據句子內在的邏輯關係和漢語的表達習慣進行翻譯。
  • 直譯與死譯
    依我看,直譯和意譯的分別根本不應存在。.想儘量表達原文的意思,必須儘量保存原文的語句組織。因此直譯不能不是意譯,而意譯也不能不是直譯。」1953年,林漢達在「翻譯的原則」一文中寫道:「正確的翻譯是直譯,也就是意譯。
  • 《白鹿原》英文譯名存在文化差異
    幾經周折,《白鹿原》終於公映了。在各種評議中,其英文譯名也成了關注點之一。  片名採取了直譯方式,即「WhiteDeerPlain」,質疑聲不少。陳忠實的同名小說,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反映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