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戲發展雖然有十年之久,但在國產遊戲仍然不給力的今天,引進國外遊戲依然佔據中國遊戲市場的大一部分份額。要了解一款遊戲,當然得先知道遊戲的名稱。每一款進入國內的遊戲都要經過以中國文化的洗禮,首先自然從譯名開始。那麼,對於對於來中國的「洋和尚」,我們應該給他們批上一層中國特色的袈裟還是赤裸裸的展現他們原汁原味性感呢?那麼就讓我們在譯名上做探討。
探討一:地下城與勇士
對於騰訊代理的《地下城與勇士》((DNF)),想必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這是一款橫版格鬥網遊。它的英文全稱是dungeon and fighter,相信有一定遊戲經驗及英語基礎的人都不難看出地下城與勇士這個名字是完全按照英文詞義直譯過來的。首先是dungeon這個詞,早期它只有地牢這個詞義,但是由於D&D(Dungeon and Dragons)的出現,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龍與地下城》,Dungeon就自然而然被直譯成地下城了。And和fighter這兩個詞比較簡單,基本都是按照傳統詞義直譯過來的。通過對詞義的逐個解釋並且合理的聯繫起來,這就是原汁原味的直譯。
地下城與勇士
探討二:魔獸世界
《魔獸世界》(WOW)又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經典遊戲,它的英文全稱是world of warcraft,乍一看怎麼都聯想不到魔獸世界這個中文名字。如果真要追根溯源的話,那麼這個名字應該是《從魔獸爭霸》warcraft來的。warcraft其實是blizzard最早的RTS,是和Diablo 1這款ARPG幾乎同時出道。當時翻譯為「魔獸爭霸」。英文的本意war很簡單,就是戰爭,craft在這裡是technique,art一類的意思,直譯就應該是「戰爭藝術」一類的名字,不如「魔獸爭霸」來的有氣勢,也或許當時策劃者鍾愛獸族,由此而來也有可能。所以到了world of warcraft就自然而然的翻譯成魔獸世界,而不是戰爭藝術世界。
魔獸爭霸
探討三:戰地風雲OL
《戰地風雲OL》(英文名:Battlefield Online)是搜狐暢遊與美國藝電(Electronic Arts)和韓國Neowiz公司合作,代理其共同開發的第一人稱射擊類網遊。其實單機玩家對《戰地》(Battlefield)系列並不陌生,它是EA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由EA DICE 工作室開發以高品質的畫面表現,真實的戰爭過程體現,以及充滿挑戰性的任務系統活躍在單機FPS市場。
《戰地風雲OL》這次是正式引入國內市場,所以遊戲中文化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在遊戲名稱上。為了讓國內更多的玩家來體驗這款遊戲,官方並沒有沿用傳統的《戰地》來作為遊戲名稱,而是採用了更具有中國特色的名稱《戰地風雲》,《戰地風雲OL》除了吸取了「戰地」系列作品的精華內容之外,更加入了大量EA攜手Neowiz悉心研究中國FPS玩家喜好後的全新元素。相信這一舉措不僅能吸引該系列的老玩家,還會吸引一大批新玩家的加入。
戰地風雲OL
探討四:幽靈行動OL
今年E3展上,育碧公布了一款名為《幽靈行動OL》的遊戲。這是一款近未來風格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是PC/PS2 /XBOX/GC/MAC等平臺的《幽靈行動》網絡版。其英文全稱是Ghost Recon。對於Ghost這個詞不需要解釋太多,詞義本身就有幽靈的意思。重點來講一下Recon,它其實是一種軍事術語,軍隊把它定義成描述收集、獲取有用信息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偵查。偵查本身即是一種行動,那麼Ghost Recon被直譯成幽靈行動就變得理所應當了,憑藉單機遊戲的人氣基礎,加個OL上市是絕佳選擇。
幽靈行動OL
探討五:EVE
EVE是一款以高科技太空科幻的主題和獨特的設計理念為賣點的遊戲,而它的英文全稱就是EVE,但從這個名字來看很難吸引玩家眼球,而進入中國市場以後,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勢必要想一個更有號召力的本土化名字。於是有太空元素,幻想元素的名字,《星戰前夜》就應運而生。作為EVE中文化的名字,星戰前夜是一個完全意譯化的產物,首先EVE本身就有前夕、傍晚的意思,再加上整個遊戲有太空戰爭的設定,意譯成星戰前夜就顯得十分合理。
EVE
其實,在遊戲名稱翻譯上,直譯和意譯它們並非是排斥性的,相反,它們是互補性的。在同一翻譯中,直譯和意譯都可能有。可能與文體有關,與遊戲背景有關、與開發者喜好有關、也可能與營銷理念等等諸多因素有關。關於直譯和意譯的討論,譯界已基本上達成共識。只要恰當合理,哪種翻譯方法都是可取的。一款遊戲的優略不可能到當靠遊戲譯名,好的遊戲品質和有創意符合玩家胃口的運營模式才是制勝的關鍵。
聲明:新浪網遊戲頻道登載此文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新浪公司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