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④財務金融學院:聚焦國際化、應用型,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商科人才

2020-12-11 新民晚報

「我們學院的同學去國外交流學習的機會比較多,這更加有利於拓寬我們的國際視野。這一點非常值得慶幸」。上海商學院會計17級汪州同學說。

上海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有財務管理、會計學和金融學三個本科專業。國際化和應用型,是財務金融學院成立伊始就具有的一個重要特色。金融學專業還成功獲批2019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今年,正值上海商學院建校70周年。一直以來,財務金融學院將推進教育國際化水平作為工作主要抓手,積極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著力培養國際化、應用型高素質商科人才,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2+1」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設計和人才培養國際化的有力實踐

如果把教學看成是學院發展的命脈,那麼,推進教學設計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就是學院一直努力的方向。

學院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將教育部的本科人才培養國家質量標準和國際通用的財經類的證書要求融合,將其融合植入到學生培養方案當中,學生能夠在大學4年中,既能滿足教育部要求的標準,又能獲得國際化財經類證書能力。

圖說:財金學院CMA教學團隊參加首屆「CMA管理會計教育研討會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學院還為學生設計了「2+2+1」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2+2+1」主要是在上海商學院攻讀兩年,然後再到美國或者其他國外的學校再讀兩年,取得規定的學分後可以同時獲取雙學位。優秀的學生還可以被選拔出來再讀一年,進入到碩士階段深造。

目前財務金融學院和美國的西弗尼亞大學金融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還有會計學專業都分別對接了這個「2+2+1」的項目。學院已開展了2年赴美學生交流項目,共有近20餘人參加了項目交流。其中,在2019年上半年的時候有兩位學生幾乎滿分拿到了美國西弗尼亞大學的免試直升碩士入學的機會,第2批的學生涵蓋面將會更廣。

此外,為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學院也在金融學專業率先推出了留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很多海外學生正準備申報到學校進一步交流深造。

圖說:加拿大高級房地產評估師王平講授房地產稅評估體系

成立財務金融研究所

以科研對接和服務行業需求的大膽探索

2017年6月,財務金融研究所成立,主要成員是來自於海外教授、留學歸來的博士等。研究所8位全職研究員,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在海內外高水平的期刊雜誌上累計發表論文25篇。其中在英文國際B類期刊上發表了6篇,在英文國際的C類期刊發表了9篇。

研究所的顧晨老師入職僅一年多時間,獲得了2019年浦江人才項目計劃;許元鐙老師在兩年內撰寫了幾十篇學術論文,成功發表近十篇,並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研究所的優勢在於已經形成研究員之間密切地合作的氛圍,比如每一位研究員都至少與另一位研究員有合作的項目或論文」。財務金融研究所所長高翔如是說。

作為應用型商科大學,積極對接行業需求,將國際化與行業化有機結合起來,鑄就高水平國際化應用型商科人才,是學校的辦學目標,也是財務金融學院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

在2018年「上海改革開放標誌性首創案例」評選中,「營改增」試點改革研究成果榜上有名。「營改增」試點改革研究作為上海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其下設的4個子課題之一「生產性服務業商品勞務稅制研究」子課題(課題編號2009-W-03),由該學院原院長董惠良教授牽頭負責完成。這是上海商學院服務商務領域行業發展的典型案例,也是財務金融學院長期對接行業需求持續努力的成果。

圖說:李志剛副院長為客座教授頒發聘書

而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學院累計舉辦了34場高水平學術報告,不斷用科研反哺教學,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卓越的高水平應用型商科人才。

 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踐行初心和使命

服務社會是一所大學的功能之一,也是大學的活力所在。財務金融學院的發展,正恰逢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戰略的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不僅需要金融專業的單科人才,更需要會計、財務、法學等專業的複合型人才,這給學院發展帶來機遇,也為學院發展注入了動力。

在十三五期間,財務金融學院已經逐步明確了自身的定位,明確學院的使命就是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重大戰略,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金融與財務人才。

「修文德以立身,求卓越以濟世。」這是財務金融學院的院訓。在十四五期間,學院將繼續大力培養ACCA、CPA、CMA、CFA等高級專業人才,對標「大金融」的概念,充分利用和盤活學校現有學科資源,將在「金融反制裁」「法務會計」等方向探索推進建設新的學科方向。財務金融學院院長李志剛如是說。

接下來,上海商學院將把專業建設作為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抓手,主動布局,特色發展,注重形成「應用型、創新性、國際化」辦學特色,為推動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貢獻力量 。

湯原

相關焦點

  • 西安外事學院商學院:走進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商科人才的搖籃
    商科實驗教學中心面向商學院7個系11個本科專業、6個高職專業,從入學到畢業,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逐年逐學期開設近百餘門梯級有序的實訓實驗課程,形成了在國內商科院校中具有鮮明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三六五」體系。
  • 直通商學院攻略|上海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院長李志剛:培養國際化...
    直通商學院攻略|上海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院長李志剛: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和複合型人才是核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20-
  • 直通商學院攻略|上海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院長李志剛: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和複合型人才是核心
    此外,學院設有與美國西弗吉亞大學合作的2+2雙學位項目。李志剛表示,上海商學院以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國家戰略,以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金融與財務人才作為學校的願景和使命。學院的目標是培養四種人才:專業素質方面突出的智者,科學文化方面的行者,身體素質方面的勇者,還有思想道德方面的仁者。同時,上海商學院倡導九守文化,即守正、守節、守信、守靜、守時、守序、守恆、守禮、守拙。
  • 南京曉莊學院:全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京曉莊學院「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的舉措破解了這一難題,即大一新生不按照傳統的專業分班,而是通過不同的專業類別,編班管理與組織教學。依據「志願+綜合考核」原則,一學期後按專業類培養的學生在本專業類內選擇專業,南京曉莊學院以「卓越計劃」為引領,培養更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曉莊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要以「能力為先」
    近日,「巽震杯」第九屆全國旅遊院校服務技能大賽在青島落下帷幕,南京曉莊學院代表隊在70餘所參校高校中奪得團體總分第3名。該校校長許承明教授說,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以能力為中心,要接地氣。「2014年國家提出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以來,曉莊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需求,以畢業生就業為導向,圍繞建設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地方應用型品牌大學的辦學定位和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不斷建設和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英語人才
    英語專業2019年被批准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翻譯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英語專業和翻譯專業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單位;商務英語專業是我省龍頭專業。英語專業在2016年吉林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英語學院現有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1人。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教師34人,雙師型教師23人。長期聘用外教9人,外聘兼職教師10人。
  • 寧波財經學院財富管理學院加快提升應用型財會類專業人才培養能力
    本次會議是在深入學習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學習落實寧波財經學院第二屆教學工作會議《關於加強高水平應用型本科教育建設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之際,在學校奮力推進特色鮮明財經類應用型大學建設、努力開展「十三五」攻堅、創建省應用型示範高校的關鍵時期,在學院努力完成市重點學科、省優勢專業、市品牌專業建設任務
  • 長三角一體化,高校如何培養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全國200餘名專家齊聚共商
    論壇上,來北京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帶來了6場高水平的主題報告,從財經類地方高校的轉型,「新經管」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和課程建設等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培養新商科應用型人才,開展新商科改革建設和課程實踐分享了獨到的見解。來自北京大學的特邀專家郭建如教授全面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到普及化的過程。
  • 定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與內涵建設丨公開課筆記④
    強調這四個方面,並不是說應用型科研和社會服務不重要;實際上,應用型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夠有效地促進產教融合和校企結合的深入開展,能夠有力地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也能夠實質性地促進人才培養的質量。這些都是應用型高校內涵建設的非常重要的內容。
  • 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海岸邊、觀音山下的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十二五」開局之年捷報傳來:學院申報的2個項目被批准為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分別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創新獨立學院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利用港澳臺地區和外國優質教育資源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學院董事長、黨委書記廖立國教授和院長王元良教授對廣東省教育廳的信任與重託,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表示必須以非凡的勇氣、魄力和智慧去奮力開拓。
  • 省市共建彰顯特色 南京曉莊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全面推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聚焦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彰顯特色南京曉莊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學校實行「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的人才模式。依據分類培養原則,設置專業導學課程、專業類平臺課程與專業課程,強化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學校通過以「慕課」「雨課堂」為代表的學習平臺創新、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師生溝通工具創新,建成了遠程互動平臺,能遠程實時觀摩和研究中小學課堂教學。
  • 「數」說教育丨王衛平:深化校企合作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新華網廣州8月12日電(陳雪瑩 朱皓)東莞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位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離不開教育和人才的支撐。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校長王衛平近日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作為一所民辦性質的地方本科院校,學校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添磚加瓦。
  • 廣東白雲學院實施國際化戰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應用型才人
    (原標題:廣東白雲學院實施國際化戰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應用型才人)
  • 文思海輝金融✖️大連理工大學:共同培養金融科技應用型人才
    12月3日,文思海輝金融與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籤署金融信息化人才培養項目合作協議,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積極培育金融科技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 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搖籃
    惠州學院供圖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近日,在「2015-2019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惠州學院名列全國第五、廣東第一,充分發揮了學科競賽在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國際視野、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 這所本科學校以工學為主,培養工業應用型人才
    ,2001年實施專科學歷教育,2008年升格為本科高校,更名為鄭州華信學院,201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更名為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學校遵循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著力推進教學改革,依據地方產業發展需要,構建了先進位造、現代服務、康復養老、城鄉建設等4個專業集群,搭建了學研產一體化發展平臺;同時,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走國際化道路,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招收國際留學生130多人。
  • 【專業解讀】外國語學院: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醫學特色人才
    :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紮實的英漢雙語基本功、較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能夠勝任政府機關、醫療衛生部門、涉外機構、新聞媒體等領域的文化交流和醫療衛生翻譯的「英語+醫學」的複合型、應用型醫學英語人才。
  •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培養有「張力」的應用型科技人才
    2014年5月16日,對於山西興華職業學院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山西興華職業學院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並更名為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學院規格晉升了,校名也變了,可唯獨不變的是我們的辦學理念『追求職業性與學術融合,實現課程與市場接軌』」院長宋興航如是說。
  • 廣東:「研教協同」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行穩致遠
    長期以來,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科輕專業、重校園輕社會等錯誤傾向。為凝聚發展共識,自2013年起,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通過每年舉辦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等,組織專家多次「頭腦風暴」,還通過調研交流、國際比較等方式,逐漸凝鍊出「以生為本」「標準引領」「面向產業」「協同育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成立國際商學院(FBS)打造國際化商科教育高端...
    為提升學校「信息產業商學院」的辦學品質,進一步推進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優化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商科課程模塊化建設,培養造就高素質的國際化商業領導人才,10月28日下午,在第三屆中德重慶國際教育論壇第四分會場—「新商業·新商科·新文明」主題分論壇上,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