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寫盡入獄的悲哀和憤懣!駱賓王《在獄詠蟬》深度翻譯和賞析

2020-12-25 可可詩詞

【解題】

唐詩篇名。五古。駱賓王作。詩中借對鳴蟬的歌詠,寄託作者蒙受冤枉時的悲憤感情,控訴了武則天等人對他的殘酷迫害的罪行。」今人張國榮《唐詩三百首譯解》:「題為詠蟬,實則自傷。詩中託物寄情,抒發了作者含冤入獄的悲哀,流露了對陷害他的人的憤懣,希望朋友們能夠相信他的清白,辯明他的冤屈。」這首五言律詩通過詠蟬,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無辜被誣、身陷囹圄的鬱憤,表達了昭雪沉冤的願望。以蟬起興,將蟬自比,寄悲憤沉痛於比、興之中,物我一體,乳水交融。「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二句,喻自己處境艱難,冤不能伸,當時眾口一詞,自己有口難辯,切題而不粘滯,是全詩警策之語。

【全詩】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

【注釋】

1、西陸:指秋天。南冠:指被囚系的人。

2、玄鬢:黑髮。蟬首色黑, 故云玄鬢。 亦寓自己正當盛年 (時作者約三十歲)。

3、響易沉:鳴叫之聲容易消失

4、信高潔:相信是清高廉潔的。予心:我的心跡。

【譯】

秋天裡,蟬兒在樹上鳴琴,

鐵窗內,我這囚徒鄉思正深。

怎忍受你那烏黑的薄薄的蟬翼,

來面對我這鬢髮斑白的老人。

霜露沉重,你怎能高飛奮進,

西風颯颯,讓你的高歌沒沉。

你餐風飲露的高節呵,誰人相信?

也沒有人相信,

我的這顆赤子之心。

【賞析】

高宗調露元年(679)秋,駱賓王由長安主簿擢升侍御史不久,由於他秉性耿介正直,屢次向朝廷直言進諫施政得失,觸怒當道,從而遭到打擊報復,被誣以在長安主簿任內犯有所謂「贓罪」而被投入監獄年餘,至永隆元年冬才遇赦釋放。在獄中,駱賓王創作下《在獄詠蟬》、《獄中書情通簡知己》、《憲臺出縶寒夜有懷》、《螢火賦》 等大量詩賦,以表達自己遭誣下獄的悲憤心情和期待昭雪的強烈願望。五律《在獄詠蟬》是其中頗有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首聯「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採取開門見山的手法點題,首句的 「西陸」謂秋天,交代節令; 「蟬聲唱」照應題目 「詠蟬」。次句 「南冠」 用典隸事精當,暗切題目 「在獄」; 「客思侵」三字為全詩總題,統攝以下六句,不但過渡自然,不著痕跡,而且與上句 「蟬聲唱」相呼應,由「蟬聲」 勾引起「客思」,形成因果關係。說明蒙冤系身囹圄的詩人,是在聽到從窗外古槐樹上傳來 「秋蟬疏引,發聲幽息」(《在獄詠蟬序》) 而勾引起思潮翻滾、無法平伏的情形下創作這首詠物託志詩篇的。按律詩格律,除中間兩聯必須對偶外,首聯並不要求對仗,但本詩不但出以對偶,而且「西陸」與「南冠」同用方位詞,用典貼切;「蟬聲」、「客思」,主與客互寫,人與蟬對照,這就形成精闢巧妙的工對,這也正是駱賓王詩的藝術特色之一。

中間兩聯由首聯的「蟬聲」、「客思」生發,巧妙地運用象徵、比喻、雙關等手法,借蟬自喻,寓意微婉,顯而不露,耐人咀嚼。次聯「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仍採取主、客交叉,蟬、人互寫手法,「玄鬢影」、「客」分別呼應首聯的 「蟬」、「楚囚」。第四句稱蟬鳴曰 「吟」,修辭上採用擬人手法,有意使蟬人格化,仿佛黑翅的秋蟬故意衝著白髮蒼蒼的詩人振翅徐鳴,絮聒沒完沒了,使詩人不堪忍受,思想鬥爭更趨激烈。從而加強並深化了 「客思侵」 三字的內涵。這聯由於「那堪」構成反詰語氣並運用流水對句式,語言顯得靈活跳脫,委婉多姿,而又含蓄蘊藉,神味無窮。「玄鬢影」指蟬,蟬翅黑褐色,故曰「玄鬢」,用詞新穎,富創造性。

三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露重」、「風多」,借喻境遇險惡、阻力重重; 「飛難進」、「響易沉」,自傷人微言輕,下情無由上達,中訴橫遭壓制。這些意思,詩中沒有片言隻語涉及,然而讀者卻能於言外得之。這正是本詩「詠物託志」、「主義文外」的深層次的意蘊所在。

尾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更從正面畫龍點睛,直抒胸臆,但仍然沒有離開詠蟬題旨。古人以為蟬「飲風吸露」 為生,往往借來象徵特立獨行的清高廉潔之士。這聯的大意是說,當今社會壓根兒沒人相信清高廉潔品行,那麼又指望誰替自己辨白冤情,表明心跡呢? 淺言淡語中,卻洋溢著憤世嫉俗的憤慨沉痛感情。這和屈原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父》) 以及與駱賓王同時而稍早的初唐另一詩人王績 「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過酒家》) 等名句有同慨,構思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詩四聯八句,總共不過四十個字,通過巧妙的構思,詠物託志,借寫蟬曲傳詩人無辜縶獄時複雜的心態:其中既有直諫遭黜、誣贓下獄的悲憤,也有雄心壯志、百無一酬的感慨,還有歲月流逝、時不我待的憂慮……駱賓王的 《在獄詠蟬》詩不光是一首與 「採麗競繁」、「興寄都絕」 的 「齊梁間詩」大異其旨趣、具有鮮明獨特思想藝術特色的詠物託志之作,同時也是一個無辜遭縶囚徒向封建社會黑暗統治發出的悲憤控訴,一位正直詩人向朝廷執政者進行的一次有力申辯和抗爭!

崔顥《黃鶴樓》震鑠古今,連李白都自嘆不如!

一首詩寫盡隱者的灑脫和風骨,賈島《尋隱者不遇》深度翻譯和賞析

一首詩寫盡人生易老世事滄桑,賀知章《回鄉偶書》深度翻譯和賞析

相關焦點

  •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④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⑤愴(chuang)然:悲傷的樣子。⑥涕(ti):眼淚。【譯文】 望前看,看不到古代的明君、賢士和英才;望後看,見不著事業上的有志者開往繼來。想到這永恆的天地、悠悠的歲月無窮無盡,十分孤獨的我,不禁滾滾熱淚流了下來,啊,和著熱淚,淌出了我心底萬般的憂傷和悲哀。
  • 駱賓王《在獄詠蟬》和《詠懷》詩中 隱藏著他不敢說的深意
    問題:駱賓王《詠蟬》有何深意?前言駱賓王(約公元619年—約公元687年)《詠蟬》還有一個題目是《在獄詠蟬》,是他在獄中有所感,寫下的一首五言律詩: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要了解這首詩的深意,首先要知道它的創作背景。一、《在獄詠蟬》詩序在這五言律詩之前,駱賓王還寫有一篇短文作為詩序,可以了解到當時的心情:餘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
  • 天才少年駱賓王,晚年身陷囹圄,一首《在獄詠蟬》表明心跡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小詩,這一年,駱賓王才7歲,成為了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少年。可惜的是,駱賓王后來遭遇家道中落,尤其是父親不在人世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青年時期落魄無行,長期和賭徒廝混。中年混跡於道王幕府,卻不願阿諛奉承,不久從軍西域,久居邊塞。
  • 【詩詞賞析】在獄詠蟬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 一首詩寫盡了泰山的雄偉壯觀,杜甫《望嶽》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全詩可分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寫的。前兩聯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下文。【賞析二】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六句實寫泰山之景。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下文。
  • 一首詩寫盡了佳人的脫俗和清雅,杜甫《佳人》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杜甫的詩歌是以一種描寫社會底層百姓的寫實風格進入我們的視野。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沉鬱頓挫」,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面貌,被稱為一代「詩史」。
  • 一首詩寫盡詩人高雅清高,張九齡《感遇·其一》深度翻譯和賞析
    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 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
  • 駱賓王8歲寫下一首詠月詩,比《詠鵝》更具哲理,獲得滿堂喝彩
    我們從小背著駱賓王7歲時寫下的《詠鵝》,感受到來自唐代神童的才華碾壓。殊不知,他在8歲時又寫下一首詠月詩,這首讀上去更具思想性。玩初月·駱賓王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有一說此詩為沈佺期所作,但在《全唐詩》中將其歸於駱賓王之作,且四部叢刊本、明銅活字本等均作駱賓王詩,沈佺期各集均未載錄,所以還是應當認定詩為駱賓王之作。
  • 一首詩寫盡了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王維《送別》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畫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 一首詩、一首詞,教你優雅描繪夏的美
    >夏火傘高張是夏桃紅綠柳是夏電閃雷鳴是夏鳥語蟬鳴也是夏夏濃烈 颯爽一首詩賞析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採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境。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
  • 駱賓王的五首詩
    駱賓王的詩歌成就同樣出彩。駱賓王的詩充滿壯志豪情,激蕩著一股風雲之氣,完全契合英氣勃發、奮發有為的初唐氣象。(1)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簡評:這是一首著名的監獄詩,借蟬抒情,在無比悲涼無奈的氛圍中,亮出自己的執著之心和高潔之志。
  • 一首詩寫盡了邊關的雄壯和苦寒,王之渙《涼州詞》深度翻譯和賞析
    詩寫徵人出塞,途經涼州,西出玉門關,看到遼闊的山河,荒寒的塞外,怨春風不到玉門關以西。楊慎《升庵詩話》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裡也。」這裡提供了另一種理解。此詩蒼涼悲壯,委婉深刻,為久負盛名的佳作。【全詩】《涼州詞》.
  •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首句交代背景,中間寫「歸」的各種情景,最後兩句點明主旨,使得整首詩意境完整,首尾照應,讀來分外親切。【賞析二】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之際,詩人面對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油然而生羨慕之情。讀完這最後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寫了那麼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這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重心和靈魂。如果以為詩人的本意就在於完成那幅田家晚歸圖,這就失之於膚淺了。全詩不事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詩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寫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然而暫聚忽別,卻又覺得世事渺茫,無限感慨。 詩的開頭四句,寫久別重逢,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從生離說到死別。透露了幹戈亂離、人命危淺的現實。從「焉知」 到「意長」十四句,寫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熱情款待。表達詩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
  • 駱賓王的這首詩比《詠鵝》還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說起初唐詩人駱賓王,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在七歲那年所寫的《詠鵝》,只有短短18字,卻色彩分明,動靜相襯,將「鵝」描寫得活靈活現。 雖然這首詩在歷朝歷代少有人評論,但因充滿童趣,是兒童啟蒙必讀的詩歌,所以幾乎是人人都會背。
  • 品讀《在獄詠蟬》,他不懂,冤枉他的人比他還知道他冤枉
    而其中,駱賓王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詩文,更是源自於他和武則天之間的過節和故事。影視劇中的武則天於是,駱賓王在監獄裡,留下了這首初唐名篇《在獄詠蟬》,把自己內心的苦悶,不爽,冤枉,憋屈的愁緒,都寫入了詩裡。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今天,我們翻閱古籍,一塊來看看那些寫過很多詩,但你只背過他一首詩的詩人。唐代:駱賓王、孟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列一個七歲兒童必背詩清單,定少不了《詠鵝》,一同上榜的還會有《靜夜思》《登鸛雀樓》《春曉》《憫農》等作品。
  • | 優爸詩詞《在獄詠蟬》NO.135
    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麼哀怨的詩。秋露濃重,翅膀輕薄,欲展翅高飛而不能,奮力發出的吶喊之聲也被淹沒在秋風的呼號裡。無人相信我像秋蟬般清廉高潔,我能向誰表明自己那顆潔白無瑕的報國之心呢?駱賓王,唐代文學家。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傑」之一。有《駱賓王文集》。
  •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一切小恩小怨,小愁小悲在神秘的自然和紛繁蕪雜的社會面前又何足掛齒呢?【賞析二】「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勞動一日,三三兩兩逐漸歸來。他們有的行走於沙灘,有的坐歇於渡頭。顯示出人們的行動從容不迫,帶有幾分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