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詞彙之一:相機調控
【政府工作報告】:為應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相機調控」是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相機調控」強調政府要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靈活機動地決定和選擇當前究竟應採取哪一種或哪幾種政策措施。所以說相機調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預調、微調」。
對於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產業,政府出臺的政策應該是有差別的。例如房地產市場就出現了分化現象,政府根據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不同特點,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契稅房貸政策。
新詞彙之二: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
【政府工作報告】: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 「眾創」指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眾籌」指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向社會募集資金;「眾包」則是指藉助網際網路等手段,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願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眾扶」指通過政府和公益機構支持、企業幫扶援助、個人互助互扶等多種途徑,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
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中,專門對 「四眾」平臺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四眾」旨在匯眾智搞創新、匯眾力增就業、匯眾能助創業、匯眾資促發展。
一年前,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人們的創業、創新熱情;此次將「四眾」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了政府對創業創新支撐平臺建設的高度重視。相信通過進一步推動「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社會財富的源泉將充分湧流。
新詞彙之三:分享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 第一處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
出門在網絡平臺上約輛車,有了閒置房可以網上短租……這些都是分享經濟的現實例子,有報告顯示,中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5億人。 這種建立在資源共享基礎上的嶄新模式,運用技術力量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了能源消耗,正在迅速滲透到許多領域和細分市場。
分享經濟可以讓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社會協同合作更有效率,從而降低大眾創業門檻,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創業創新活動中來,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入新活力。
從去年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現的「發展分享經濟」,到今年《報告》裡的「促進分享經濟發展」、「支持分享經濟發展」,反映出的不僅是中央對「分享經濟」的看重,還表明了堅定的立場和鮮明的態度。
新詞彙之四: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繼去年提出「網際網路+」概念後,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今年2月2日,總理來寧夏考察時現場調看精準扶貧和農民工春節前工資支付等數據後表示讚許,他說:要充分運用「網際網路+」,讓政府服務變得更「聰明」。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不僅可以讓政府服務更「聰明」,還可以更「高效」。辦事大廳水洩不通、窗口前條條排隊長龍、行政人員服務疲於應付……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後,通過數據共享和線上傳輸,能夠將一部分的公共服務需求在線上解決。急速膨脹的公共服務需求與相對緊張的線下服務能力之間的矛盾,能夠在運用「網際網路+」改造政府辦事流程後得以緩解,全程的線上公開也有助於陽光政府的建設。
新詞彙之五:工匠精神
【政府工作報告】: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製造業的社會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些人認為再提「工匠精神」已經落伍了。但正如《中國製造2025》所指出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目前我國製造業還存在著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弱等問題。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新詞彙之六:光網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建設一批光網城市,推進5萬個行政村通光纖,讓更多城鄉居民享受數位化生活。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當今時代,網際網路已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寬帶中國」已經變成現實。「光網城市」的提出,又讓人們對光纖網絡的大面積入戶和網速的大幅度提升充滿了期待。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已提出:「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網絡,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經常觸網的人一定記得,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對我國的「網速」表示不滿,坦言:「有些發展中國家的網速都比北京快」,「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之落後,我們自己都很難想像」。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的公共服務。信息高速公路的快捷程度直接關係到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相信「光網城市」的建設能夠繼「寬帶中國」之後,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助推中國社會進步。
新詞彙之七:大眾旅遊時代
【政府工作報告】: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範旅遊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當前,我國旅遊消費經常化,日益成為老百姓一種常態化生活方式。2015年,中國國內旅遊突破40億人次,旅遊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我國已進入「大眾旅遊時代」。
旅遊市場規模的擴大拉動了經濟增長,也帶動了就業。不過,類似「青島大蝦」和「哈爾濱天價魚」事件,也暴露出了我國部分地區旅遊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迎接大眾旅遊時代,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新詞彙之八:「人地錢」掛鈎
【政府工作報告】: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鈎政策。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人地錢」掛鈎是指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城鎮建設用地新增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掛鈎、基建投資安排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是調動地方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積極性的政策機制。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經濟日報原文)。「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使城鎮佔用土地的速度遠遠快於吸納人口的速度。一些城市盲目建設「新城」,由於缺乏產業支撐而變成「鬼城、空城」。
新詞彙之九:海外倉
【政府工作報告】:擴大跨境電子商務,支持出口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
隨著2015年5月份商務部《「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的推出,不少電商平臺和出口企業正通過建設「海外倉」布局境外物流體系。海外倉的建設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實現該國本地銷售,本地配送。
這種新的跨國物流形式有利於解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種種痛點,鼓勵電商企業走出去。客戶下單後,出口企業通過海外倉直接本地發貨,大大縮短配送時間,也降低了清關障礙;貨物批量運輸,降低了運輸成本;客戶收到貨物後能輕鬆實現退換貨,也改善了購物體驗。在各大跨境電商和出口企業建設海外倉的同時,相關政府部門應完善跨境電商相關的法律、稅收服務建設。
新詞彙之十:容錯糾錯機制
【政府工作報告】: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解讀】近年來,一些領導幹部的「不作為」現象不僅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貽誤了改革攻堅和事業發展的大局。容錯糾錯機制就是要消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畏懼心理,營造一個寬鬆、寬容、和諧的幹事創業環境,為改革創新鼓勁。
在經濟新常態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各級政府和官員沒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進,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區別對待,寬容失敗、允許試錯、有錯必改,特別是要為勇於改革創新者撐腰,倡導「為敢於擔當者擔當」精神。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