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目錄
1.鴉片戰爭
2.第二次鴉片戰爭
3.太平天國運動
4.洋務運動
5.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6. 戊戌變法
9.辛亥革命
12.新文化運動
13.五四運動
15.北伐戰爭
24.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全冊識要點歸納
期末複習試卷彙編下載
知識點總結
第7課 抗擊八國聯軍
基礎知識:
一、義和團運動
1、背景:19世紀末,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外國傳教士活動猖獗。
2、義和團的形成:
(1)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
(2)這些組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鬥爭組織。
3、發展:
(1)原因:清政府為利用義和團,以「招撫」代替「剿滅」。並承認其合法地位。於是,義和團紛紛擁進天津、北京。
(2)表現:到1900年夏,他們已控制了京津地區。
4、口號: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口號。
「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後性;
「扶清」則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
義和團還帶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
這些落後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鎮壓義和團提供了條件。
5、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二、抗擊八國聯軍
6、背景:
(1)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根本原因)
(2)鎮壓亞義和團運動。(直接原因)
7、爆發: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在海軍司令西摩爾的領導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8、抗擊過程:
(1)廊坊狙擊戰:義和團在廊坊一帶狙擊,八國聯軍逼迫撤回天津。
(2)圍攻使館:清政府利用義和團和清軍對教堂和使館區侵略者的義憤,鼓勵他們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對使館區的圍攻,成為列強擴大對中國侵略的藉口。
(3)天津保衛戰:在天津保衛戰中,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壯烈殉國,天津失陷。
(4)失敗:
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殺義和團,並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
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了。
9、影響: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
三、《辛丑條約》的籤訂
10、籤訂: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11、主要內容:
(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4)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5)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11、影響: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自我檢測:
1.「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B)
A.清政府的統治腐朽
B.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C.貪官惡霸橫行鄉裡
D.貧苦農民富有鬥爭精神
2.1841年英軍佔領了香港島;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901年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籤訂了《辛丑條約》。對上述材料所體現的歷史主線最準確的概括是(B)
A.西方侵華史
B.西方侵華史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史
C.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
D.中國人民探索史
3.「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與這一規定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D)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4、下列侵略者,兩次進入北京燒殺搶掠的是(A)
A 、英、法
B、俄、德
C、俄、日
D、美、意
5、.率領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英國海軍司令是(D)
A、戈登
B、克林德
C、義律
D、西摩爾
6、義和團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的共同之處是(D)
A、都建立了革命政權
B、都明確提出忘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鬥爭矛頭指向清政府
D、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
7、下列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關的人或事是(D)
A、太平軍抗擊洋槍隊(D)
B、左宗棠收復新疆
C、中國被迫籤訂《馬關條約》
D、義和團運動
5、下列哪個條約的籤訂說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
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6、近代列強發動了多次侵華戰爭,其中攻佔過北京的是 (D)
①第一次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複習提綱
一、義和團運動
1.興起:山東、直隸一帶。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逐漸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鬥爭組織。
2.發展:清政府由「剿滅」變為「招撫」,義和團運動迅猛發展。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
鬥爭方式——粘貼文告;搗毀教堂、拆毀鐵路、砍斷電線等
3.口號:「扶清滅洋」
評價「扶清滅洋」:「扶清」——前期有利於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發展壯大,但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滅洋」——表達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後性;
4.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二、抗擊八國聯軍
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時間:1900年
參與國: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直接目的:鎮壓義和團運動
路線:廊坊→→大沽→→天津→→北京
2.義和團與愛國清軍抗擊八國聯軍
1)廊坊大捷
2)義和團在北京的戰鬥:西什庫教堂、東交民巷使館區
3)天津保衛戰:老龍頭火車站、紫竹林租界。(聶士成殉國)
3.義和團運動的失敗
1)結果: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攜光緒西逃,並下令剿殺義和團。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2)意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4.八國聯軍的暴行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採取報復性的屠殺、劫掠,充分暴露侵略者的兇惡本質。
三、《辛丑條約》的籤訂
1.時間:1901年
2.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
3.內容:
①「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②「禁」: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成為「洋人的朝廷」)
③「拆」: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東交民巷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⑤「改」: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考點導學
學習目標:
1、知道義和團運動的史實;
2、簡述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
3、結合《辛丑條約》的內容分析其影響。
學習重點:
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辛丑條約》內容及影響
學習難點:
《辛丑條約》影響
課本解讀:
知識點一:義和團運動
1、義和團的形成
時間:19世紀末
由來: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
義和團團民
背景: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
性質:群眾性的反帝鬥爭組織
2、義和團的發展
原因:清政府為了利用義和團,改「剿滅」為「招撫」,承認其合法地位。
概況:迅速發展到京津地區,張貼文告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
通過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
目的:反對帝國主義
口號:扶清滅洋
「滅洋」: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意志,但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等統統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後性。
「扶清」: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
知識點二:抗擊八國聯軍
1、八國聯軍侵華
背景:義和團的迅猛發展
時間:1900年
領導人: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
參與國家:英法俄德意日美奧
2、中國軍民抗擊八國聯軍
(1)義和團的抗擊:廊坊大捷
(2)清政府對外宣戰:大沽炮臺失陷,又接到了列強要慈禧歸政光緒帝的謊報,於是慈禧太后遂對外宣戰。
(3)義和團、清軍聯合作戰:
A、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清政府在政治上處於被動,成為列強擴大侵略的藉口。
B、天津保衛戰,清軍直隸聶士成壯烈殉國,天津失陷。
3、義和團的失敗
(1)1900年8月14日,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並下令剿殺義和團,且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
(2)結果(失敗原因):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3)影響:義和團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4、八國聯軍的暴行:報復性的屠殺、劫掠
知識點三:《辛丑條約》的籤訂
《辛丑條約》籤訂時的場景
時間:1901年;這一年是舊曆的辛丑年,因此叫《辛丑條約》
籤訂國家:英、法、美、德、意、日、俄、荷、比、西(共11國)
內容及危害:
影響:
(1)《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2)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拓展延伸:
1、八國聯軍侵華進程:
2、八國聯軍侵華原因:
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
根本原因:進一步瓜分中國
3、義和團失敗原因:
主觀因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客觀因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
4、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課本習題解答:
1、32頁材料研讀
(1)揭帖反映了義和團運動的原因、方式及目的。義和團認為當時的民族危機是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主張通過武力反抗將列強趕出中國;主張保清、扶清。
(2)「滅洋」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意志,但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等統統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後性。
「神助拳」「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內容則表明義和團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扶清」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
2、35頁問題思考
東交民巷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清政府由此完全處於各國軍隊的影響和控制下。各國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
3、課後活動
(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為什麼說《辛丑條約》籤訂後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
內容省略
清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海關稅、鹽稅等被作為賠款擔保,使清政府在經濟上受制於列強;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列強的監控下;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表示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所以說清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
練一練:
1、下列侵略者,兩次進入北京燒殺搶掠的是
A 、英、法
B、俄、德
C、俄、日
D、美、意
2、.率領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英國海軍司令是
A、戈登
B、克林德
C、義律
D、西摩爾
3、義和團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的共同之處是
A、都建立了革命政權
B、都明確提出忘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鬥爭矛頭指向清政府
D、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
4、下列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關的人或事是
A、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B、左宗棠收復新疆
C、中國被迫籤訂《馬關條約》
D、義和團運動
5、下列哪個條約的籤訂說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6、近代列強發動了多次侵華戰爭,其中攻佔過北京的是( )
①第一次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反抗外國列強的侵華戰爭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談談你從這些民族英雄的身上嘗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1——6 ADDDDD
7、學習:英勇殺敵的大無畏精神和為國獻身的高尚品質。
一、選擇題
1.「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這句話揭示了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清政府的統治過於殘暴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八國聯軍侵華
2.這是義和團運動時期流傳的揭帖:「……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據此判斷義和團運動的性質是( )
A.反帝愛國運動
B.反帝反封建運動
C.愛國官兵的反帝運動
D.普通的農民運動
3.下列內容反映了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的是( )
A.虎門銷煙
B.圓明園遺址
C.美軍搶劫的白銀
D.日軍在旅順的暴行
4.如果請你擔任歷史紀錄片《1908年的北京東交民巷》的導演,在拍攝當時的北京東交民巷時,不應該出現的場景是( )
A.許多外國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準備晚餐
C.某國使館在舉辦舞會
D.有外國軍隊在軍事操練
5.《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內容中,最能說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是( )
A.賠款白銀4.5億兩
B.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C.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D.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
6.有人對中國近代某條約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院子,旁若無人地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此條約的主要影響是( )
A.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海主權
B.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7.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侵略者紛至沓來,強迫清政府籤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下對條約的分析正確的是( )
①《南京條約》使列強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內陸
②《馬關條約》打擊了中國民族工業
③《辛丑條約》使清王朝的內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個條約的籤訂都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B.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火燒圓明園
D.《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
9、近代中國屢遭列強侵略,被迫籤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下面與《辛丑條約》籤訂有關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抗日戰爭
10、魯迅說:「 至於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哪有這麼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中國近代史上最能體現「以華制華」策略的歷史事件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聯軍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從大沽到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到1901年腐敗的清政府在這場戰爭中又戰敗了,被迫同八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1)材料一所示內容反映的是哪次列強侵華戰爭?
(2)這場戰爭後籤訂了什麼條約?
材料二 7月中旬,聯軍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列強求和,聯軍不予理睬,繼續向北京進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軍斬殺義和團,並無恥地請求聯軍「助剿」。
(3)材料二所反映的這場列強侵華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上述材料反映了義和團運動是在哪些人的聯合鎮壓下失敗的?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有七件已經回歸祖國,它們是鼠首、兔首、牛首、虎首、猴首、豬首和馬首。另外五件龍首、蛇首、羊首、雞獸、狗首銅像流失在外。
(1)說出材料一中的獸首是在哪次戰爭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誰?
材料二 如右圖
(2)材料二的條約是在什麼背景下簽訂的?列舉該條約有關割地的內容。
材料三 八國聯軍侵滿清,北京二度被佔領。賠巨款,派駐兵,辛丑年裡淚盈盈。嚴禁人民反列強,清朝變成洋人廷。
(3)材料三中的「辛丑」指的是哪一年?在這一年籤訂的是什麼條約?這一條約的籤訂有何影響?
(4)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我們哪些啟示?
參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D 7、B 8、C 9、C 10、D
11、(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辛丑條約》。
(3)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4)八國聯軍和清朝軍隊。
12、(1)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2)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3)1901年。《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腐朽的封建制度難以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落後就要挨打,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
同步練習題
第7課 抗擊八國聯軍
1.「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這句話揭示了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清政府的統治過於殘暴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八國聯軍侵華
2.這是義和團運動時期流傳的揭帖:「……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據此判斷義和團運動的性質是( )
A.反帝愛國運動
B.反帝反封建運動
C.愛國官兵的反帝運動
D.普通的農民運動
3.下列內容反映了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的是( )
A.虎門銷煙
B.圓明園遺址
C.美軍搶劫的白銀
D.日軍在旅順的暴行
4.如果請你擔任歷史紀錄片《1908年的北京東交民巷》的導演,在拍攝當時的北京東交民巷時,不應該出現的場景是( )
A.許多外國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準備晚餐
C.某國使館在舉辦舞會
D.有外國軍隊在軍事操練
5.《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內容中,最能說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是( )
A.賠款白銀4.5億兩
B.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C.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D.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
6.有人對中國近代某條約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院子,旁若無人地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此條約的主要影響是( )
A.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海主權
B.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7.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侵略者紛至沓來,強迫清政府籤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下對條約的分析正確的是( )
①《南京條約》使列強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內陸
②《馬關條約》打擊了中國民族工業
③《辛丑條約》使清王朝的內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個條約的籤訂都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B.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火燒圓明園
D.《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
9、近代中國屢遭列強侵略,被迫籤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下面與《辛丑條約》籤訂有關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抗日戰爭
10、魯迅說:「 至於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哪有這麼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中國近代史上最能體現「以華制華」策略的歷史事件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參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D 7、B 8、C 9、C 10、D
課文圖解
練習題
題組一:
1.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中國自然災害嚴重
C.清政府的剿殺
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2.「為了滿足軍士的貪婪,各國將領允許士兵在北京城無所顧忌地燒殺搶掠三日。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躪和摧殘。地安門至西安門的房屋被焚毀殆盡,前門至東四牌樓也是滿目荒涼……」材料描述的是( )
A.美日軍隊的暴行 B.英法聯軍的暴行
C.八國聯軍的暴行 D.日軍旅順大屠殺
3.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最後還是失敗了,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B.義和團自身的腐敗
C.清政府的力量強大
D.八國聯軍的力量強大
題組二:
1.有一公司籌拍有關義和團的電影,下列哪一情節不符合歷史事實( )
A.義和團張貼文告,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
B.義和團搗毀教堂、拆毀鐵路
C.盛行於廣東一帶,打出「扶清滅洋」口號
D.1900年夏,義和團已控制了京津地區
2.《辛丑條約》籤訂後,一本啟蒙讀物這樣寫道:「這中國,哪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一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下列《辛丑條約》的條款中,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觀點的是( )
A.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
B.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
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準中國人居住
D.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3.義和團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
A.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
B.提出的「扶清」口號具有局限性
C.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D.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和先進思想的指導
題組三: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
材料二:西曆本年二月初一日,上諭以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讎敵之會,違者皆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辛丑條約》
(1)材料一中的義和團最早興起於哪裡?他們鬥爭的主要對象是誰?
(2)材料二相關條約是在哪一次侵華戰爭後籤訂的?材料二條款反映了《辛丑條約》的哪一內容?該條約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何聯繫。
五、拓展延伸
比較歸納近代歷史上列強的侵華戰爭,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可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戰爭中去分析)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刪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全冊PPT課件動畫教案習題整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