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第一爐香》:女人不易

2021-01-09 吳公子燎

昨天看到個新聞說,許鞍華拍了《第一爐香》,預計今年上映。就去把這篇小說又找出來讀了一遍。這有點像走在街上,無意間聽到一首歌,忽然就想念一個人,新聞和歌無非就是個觸動情緒的開關罷了。

《第一爐香》是收在《傳奇》這部集子裡的第一篇文章,仿佛看到過有人說這是張愛玲小說的成名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向對這些事不大在意。

但是有個事我記得比較清楚,發表這篇小說的時候,張愛玲二十三歲。這要感謝我那無可救藥的好奇心,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就特意去看了一下到底有多早。

二十三歲,其實也不算早了,不要說和現在的少女作家比,就算是和大概同時代的人比較起來,也不是孤例。比如丁玲在寫《夢珂》的時候也是二十三歲。

知道這個事後,我每次見到喜歡文藝的女青年,第一件事就是問人家多大,如果已經過了二十三歲,我就會說趕緊抓緊時間談戀愛吧,寫什麼文章呢。當然這是玩笑話。

丁玲

以我有限的見識,我覺得《第一爐香》寫的並不好,尤其是第一部分,在敘述的視角的轉換上----從全知視角轉換第三者視角的時候手法並不純熟。而且作者經常在敘述的時候跳出來發議論。

比如在描寫完葛薇龍姑媽房子的客廳裡中國擺設後,張愛玲寫:「英國人老遠的來中國,不能不給點中國給他們瞧瞧。但是這裡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荒誕、精巧、滑稽。」

單單看這段話,無疑算得上漂亮的句子,但是把它放在文章裡,其實是不合適的,因為作為文章的女主角葛薇龍只是個高中二年級還沒有畢業的女生。她心中想必不會有作者的這一番「見識」。況且她是第一次來見她姑媽,目的還是求她姑媽資助她完成學業,她應該不會有心思想這些。

另外在寫作手法上,文章的第一部分,也就是葛薇龍第一次去拜訪她姑媽,能很容易地看出受《紅樓夢》影響的痕跡,比如葛薇龍的姑媽從外面回來,其中一個叫睨兒的「不知道從哪兒鑽出來,斜刺裡掠過薇龍睇睇二人,蹬蹬蹬跑下石階去,口裡一路笑嚷,少奶奶回來了!少奶奶回來了。」

這個時候那個叫睇睇的丫頭聳聳肩冷笑道:「芝麻大的事,也值得這樣捨命忘身的,搶著去拔個頭籌,一般是奴才,我卻看不慣那種下賤命。」

要知道睇睇是個廣東妹子,就算是用普通話寫文章,也斷不會是這樣說話的口吻,因為這是《紅樓夢》的敘事口吻,但是張愛玲太喜歡《紅樓夢》了,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上海女人

不光是廣東妹子這樣的口吻,就算是葛薇龍的姑媽-一個居住在香港的上海人,說話也是一樣的口吻,「……作弄老娘。老娘眼睛裡瞧過的人就多了,人人眼睛裡有了我就不能有第二個人,唱戲唱到私定終身後花園,反正輪不到我去扮奶媽!吃酒,我不慣做陪客!……你這猴兒崽子,膽大包天,到老娘面前搗起鬼來了!」

總之,57頁的《第一爐香》至少有一半是在向紅樓夢致敬。尤其是書中寫後來睇睇和葛薇龍姑媽翻了臉,被趕走之前的吵架,更是得紅樓夢的神韻。

這篇文章寫法上可談論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小說中的隱喻的使用,使文章有區別於紅樓夢的現代性的一面,又比如文章後半部分文風寫法的轉變。不過我擔心我再這樣聊下去,我這篇文章就沒有人看了。

不如來說說故事。

葛薇龍是一個從上海逃難到香港的女孩子,年齡不大,19歲,因為她正是高中才要畢業,還沒有讀大學的年齡。她的父母因為香港物價飛漲,支撐不下去,打算回上海。這個局面是導致這篇小說故事發生的原因和背景。

葛薇龍不想跟父母回上海,所以她背著父母去拜訪她的姑媽,她姑媽是她爸爸的姐姐,當初放棄了哥哥們給她選定的人家,自己決定嫁給了香港的一個富豪做小。富豪死了,給她留下一大筆錢和豪宅。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她姑媽放棄了門第,選擇了更實惠的錢。但是也因為這樣的選擇,讓葛薇龍的父親覺得他這個姐姐敗壞了門風,不再和她聯繫。

新中國成立以後,法律規定一夫一妻,「做小」這件事是沒有了,而且也談不上追求門第或者錢,不需要面臨這些選擇,大家都是新人,自食其力。

最近這些年,社會的發展變化,有些事情又回來了,有錢人多了,雖然做小在法律上仍然不可能,但是小三卻像雨後的蘑菇,時不時地往外冒,做小三的人有多少人是為了錢,有多少人是因為感情,這個事我不知道。但是張愛玲的這篇《第一爐香》在現在讀起來有了現實的意義卻是不爭的事實。

葛薇龍的姑媽本來以為她是來借錢,後來聽說她是為了繼續讀書尋求資助,也並沒有馬上答應,但在葛薇龍說出姑媽把我教育成人了,我就是您的孩子,以後慢慢報答您之後,她姑媽決定留下葛薇龍,培養培養她也不錯,在這樣的打算下,她讓葛薇龍搬來和她一起住。

葛薇龍的父母走了,離開了父母的保護,又跌落到她姑媽的圈套裡,是葛薇龍命運轉折的開始。

儘管一開始葛薇龍想的是「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禮相待。我念我的書,將來遇到真正喜歡我的人,自然會明白的,絕不會相信那些無聊的流言。」

女孩子常常高估了自己的自持能力和對物質生活的渴望,不慕虛榮,出汙泥而不染,哪那麼容易。

葛薇龍搬到姑媽家以後,她的姑媽就開始按照她的計劃培養她,簡單地說就是培養她做交際花,實際上是把她當誘餌,來釣男人,她姑媽雖然有錢,但是畢竟有了年紀,而她又是一個需要愛,需要很多人愛的人。

葛薇龍的姑媽像是一個蜘蛛,而葛薇龍就是她姑媽「捕獵」的一張網。

結果,經歷了各種掙扎之後,葛薇龍不但沒有實現繼續讀書的夢想,反而將自己「等於賣給了梁太太與喬琪,整天忙著,不是替喬琪弄錢,就是幫梁太太弄人。」

文章最後,葛薇龍對喬琪說,與娼妓不同的是,她們是不得已,而她則是自願的。

葛薇龍徹底地墜落了。而造成她墜落的原因,卻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相關焦點

  • 《第一爐香》:幸福沒有捷徑,婚姻不是女人的歸宿
    01 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找來《第一爐香》——我喜歡這樣的調調。畢竟,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就是如此抵死纏綿。女人啊,雖然結婚不是什麼一次性·投資。結婚也是能夠改變你一生的事情,嫁給對的人、一輩子幸福。嫁給錯的人,那......
  • 《第一爐香》:張愛玲對自己嫁給胡蘭成做出的預言
    很多人不理解,張愛玲怎麼會「嫁給」胡蘭成,那是你沒有讀懂《沉香屑:第一爐香》。
  • 《第一爐香》原著:葛薇龍自甘墮落,終究是忽視了人性
    導讀: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被許鞍華導演改編成電影,這部小說的篇幅並不長,但是卻值得每一個年輕姑娘仔細讀一讀,受益終身。張愛玲是中國非常著名的女作家,被她的前夫胡蘭成稱為「民國奇女子」。
  • 聽書|細讀張愛玲《第一爐香》:一個高度電影風格化的開頭
    導語:最近因為許鞍華導演打算翻拍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所以關於《第一爐香》的話題又熱門起來。張愛玲作品集之《第一爐香》,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爐香》發表於1943年,是張愛玲從香港回上海後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張愛玲叩響上海文壇的處女作。同時,《第一爐香》也是非常具有文學能量的一部作品,無論是主題、風格、寫作手法,張氏風格已臻於嫻熟。
  • 師錦妮:品讀《第二爐香》
    今天我們來讀張愛玲的《第二爐香》。這個故事和性教育有關。想起那句「沒文化,真可怕」,這個故事放到如今,放到你面前,估計很多人會驚訝,會質疑。大可不必,在中國有多少家庭對孩子有性啟蒙教育?學校又有多少課程會教授?恐怕城市和鄉村又是另一個概念吧。網絡發達的今天自然是不同了,但性教育在很多家庭還是難以啟齒的事。
  •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一個女孩,如何在欲望中墮落的?
    在這本「傳奇」中,《沉香屑·第一爐香》是最早發表的一篇小說。也正是通過這篇小說,23歲的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而紅。關於這篇小說,當時的月刊雜誌《紫羅蘭》的主編——周瘦鵑一眼相中,並且給出很高評價:《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
  •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第一爐香》,你了解多少?
    提起張愛玲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她是我國的現代女作家,寫過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亦或者是《遲暮》《秋雨》等等散文,這些都是很多讀者喜歡閱讀的文章。
  • 《第一爐香》:淪為交際花的葛薇龍,看似為了愛情實則是為了自己
    #第一爐香小說《第一爐香》是張愛玲24歲時的成名作,文章一發表,便轟動上海灘。對於戰時的文學風格來說,她的文筆風格可謂讓人耳目一新。《第一爐香》講述的是女中學生葛薇龍從學生變成交際花的故事。薇龍馬上就要畢業考大學,由於父母準備回上海老家去,不得不搬離香港。
  • 爐香雅道-黃蠟石香器文化
    這次以江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藝術學院師生共同創作的作品《爐香雅道》黃蠟石系列香器系列在展覽中更是脫穎而出,成為了黃蠟石行業內關注的焦點。傳統香爐體積龐大,樣式單一,缺乏現代審美,很難符合當代有品位人士的消費觀。爐香雅道香器精緻小巧,設計上賦予了現代審美元素,上乘工藝製作,便於攜帶又方便把玩。雅致生活從這裡開始下面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由大學生開發設計製作的爐香雅道三款香器系列。
  • 《第二爐香》不是張愛玲警醒夫妻的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恐怖小說
    有人曾這樣評價張愛玲的兩部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讀了《第一爐香》,感嘆一個女大學的墮落和貪婪。
  • 讀《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的兩把鑰匙,意義與意象在寫作中的應用
    對於喜歡張愛玲作品的讀者來說,一定會覺得張愛玲的作品會有一種讓自己欲罷不能的感覺,而不喜歡她作品的讀者,卻會感覺她的作品就是那種「打死都讀不下去」的作品,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我也曾經問過幾個讀者,我覺得那些把張愛玲的作品列為「讀不下去」的作品,歸根結底可能是讀者缺少打開張愛玲的兩把鑰匙。
  • 《第一爐香》首支預告曝光 《碟中諜7》阿湯哥懸崖跳摩託車
    01 電影 《第一爐香》首支預告曝光 許鞍華執導、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發布首支(威尼斯版)預告,揭開葛薇龍、梁太太、喬琪喬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
  • 《第二爐香》:大學教授娶純情少女命喪黃泉,給老少戀敲響了警鐘
    相比《第一爐香》女大學生的墮落,《第二爐香》受人愛戴的大學教授命喪黃泉更加讓人心痛和無力。畢竟《第一爐香》還有親情的外衣,也有年輕人之間美好的愛情,這些主人公葛薇龍是體驗過的,只是太短暫而已,短暫到讓人忽略它的存在;而《第二爐香》中的大學教授羅傑安白登,是一個本本分分的教書人,一輩子教書育人,住在單位分配的宿舍,幾乎沒有體驗過愛情的快樂。
  • 張愛玲《第二爐香》:先婚後愛釀成苦果的原因,真是太傻太天真?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被稱為「天才少女」之作。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女孩被物質引誘最終失去選擇自由的悲劇故事。《第二爐香》延續了這種悲劇。不過張愛玲把筆鋒轉向了男人,變成了一出男性在婚姻中的悲劇故事。《第二爐香》講述的是大學教師羅傑安白登迎娶了夢中情人愫細蜜秋兒,卻在新婚當夜,因愫細不懂人事倉皇出逃,徹底毀了羅傑的聲譽和前途。最終,羅傑被愛與現實的拉扯,逼到自我了斷。表面看,羅傑與愫細的婚姻悲劇,似乎就是太傻太天真的愫細,一手造成的悲劇。但事情真那麼簡單嗎?
  • 《第一爐香》白冰海報曝光;《令人心動的offer2》《隱秘而偉大...
    聚焦藝人新鮮事~ 本周快訊回顧 快訊 《第一爐香》白冰角色海報曝光 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角色海報出爐全部曝光。
  • 《第二爐香》:張愛玲用一個男人的死,點破三個女人隱晦的陰暗面
    但也有充滿陰暗和扭曲的女性,比如《半生緣》裡的曼璐,《第一爐香》裡的梁太太和葛薇龍。而到了《第二爐香》,裡面的女性大都像個黑洞一般,吸附別人身上的能量,把人家抽筋扒皮還不夠,甚至要把對方推向深淵,再上前踩一腳。女性身上的情慾空虛,控制欲,貪念,毀滅,都令人不寒而慄。
  • 許鞍華談電影談上海談《第一爐香》
    您即將第三次拍張愛玲,為什麼選擇《第一爐香》?就《第一爐香》,您偏向採取哪種改編策略,人物還是情節優先,會借題發揮嗎?與王安憶合作是怎樣的體驗?在《傾城之戀》《半生緣》《黃金時代》等電影裡,畫外音(旁白、獨白)或字幕都直接「引用」了文學作品的句子,如此彷佛突出了文學與電影的裂痕,您為什麼不嘗試電影對文學更徹底的翻譯呢?
  • 《第一爐香》女大學生的墮落是紙醉金迷的誘惑,還是人性的貪婪?
    1、每次讀張愛玲的《第一爐香》都會為女主葛薇龍的墮落而感到惋惜。葛薇龍,原本是中產之家,雖無奢華令人豔羨的生活,卻也是父嚴母慈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衣食無憂,也是嬌養慣了的。她內心深處是想成為的是姑母這樣的人——一個有本領的女人,一手挽住時代的巨輪,在她自己的小天地裡,留住了滿清末年淫逸空氣,關起門來做小型慈禧太后。葛薇龍的心,在看到這些豪華的裝飾,成群的丫鬟僕人的時候,就已經淪陷了。
  • 張愛玲《第一爐香》:人生沒有回頭路,走錯一步,萬劫不復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裡,年輕的葛薇龍不相信這些,或者說她高估了自己的定力。她以為她可以全身未退,殊不知從她一腳踏進姑媽梁太太的府上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萬劫不復的結局。薇龍是大學在讀的學生,隨著家人避難從上海到了香港。
  • 《第一爐香》開機,馬思純旗袍造型遭吐槽,彭于晏張鈞甯終合體!
    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終於開拍,開機儀式上主創人員紛紛亮相,剛剛走完坎城紅毯的馬思純,一點減肥的時間也不給,發福的狀態遭來不少人紛紛吐槽,與原著中貌美的交際花葛薇龍形象相差甚遠,而接地氣的彭于晏也被吐槽像駱駝祥子,不過能與心中的女神張鈞甯合體,心裡也是樂開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