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爐香》:張愛玲用一個男人的死,點破三個女人隱晦的陰暗面

2020-12-19 我是愈姑娘

張愛玲從沒有放棄過對女性命運的思考。

她筆下的女性,有如《半生緣》曼楨一樣美好的存在,有如小艾一樣的堅強善良。但也有充滿陰暗和扭曲的女性,比如《半生緣》裡的曼璐,《第一爐香》裡的梁太太和葛薇龍。

而到了《第二爐香》,裡面的女性大都像個黑洞一般,吸附別人身上的能量,把人家抽筋扒皮還不夠,甚至要把對方推向深淵,再上前踩一腳。

女性身上的情慾空虛,控制欲,貪念,毀滅,都令人不寒而慄。

羅傑,一個普通的男人,本本分分,只想在自己的世界裡平淡一生。可是卻被活生生的推到圈子外面,經受流言和輿論的鞭打,最終燒炭自殺。

他的死背後,卻是三個女人的合謀。

01蜜秋兒太太的貪婪和算計

蜜秋兒,一個守寡多年的女人,情慾的缺失和孤獨,讓她變得扭曲。她貪念控制女兒的快感,貪念算計男人錢財的成就感。

這個世界上最可悲的女人莫過於此,因為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要讓所有人為自己買單。羅傑的死,她要負很大的責任。

看似是流言逼死了他,實際上那一切都是蜜秋兒的計謀。她算計羅傑,為的就是他的錢財。畢竟羅傑的工作是一份沒有前途卻不容小覷的職業,每個月掙一千八百港幣,住宅由學校供給。這平凡而安靜的獨身漢,被蜜秋兒逮了個正著。

羅傑怎麼也不會想到,第一次踏進蜜秋兒的家,就註定了他的悲劇。他愛上了愫細,這個天真的女孩子,卻是蜜秋兒斂財的工具。

她不諳世事,不懂男女之歡,一個新婚之夜,就將羅傑變成一個色情狂。

而蜜秋兒更是個強助攻,在愫細逃回家後,不是先問清楚羅傑是怎麼一回事,而是帶著她四處拜訪朋友,尤其是羅傑的同事,讓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是另一邊,她面對羅傑卻像一個慈祥的長輩。出事第二天,羅傑去找愫細,蜜秋兒太太開的門,她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們兩個都是小孩子脾氣,鬧得簡直不像話。」

蜜秋兒可真會偽裝,搞得所有的事情都是羅傑自己洩露出去的。

裝可憐和柔弱,是蜜秋兒最擅長做的事情。

婚禮當天,她就向羅傑哭訴:「為什麼我的孩子都和我一樣命苦……蜜秋兒先生死了,丟下三個孩子,跟著我千辛萬苦的過日子。」

那一天,她哭得眼睛紅紅的。她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顯然不是心疼女兒,而是為了讓羅傑感到抱歉,為和愫細結婚讓蜜秋兒失去女兒而抱歉。

這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她深知,只要羅傑內心對她們一家充滿愧疚,那他就願意付出所有來彌補她們。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份愧疚,在愫細四處散播他的謠言後,他還是原諒了她的天真,並試圖挽回這段婚姻。

蜜秋兒對羅傑的算計,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先讓這個男人無可救藥的愛上愫細,接著又讓他覺得娶了愫細是他的福氣,不管愫細犯下什麼錯,他都應該理所應當的原諒和道歉。

在這個圈套裡,羅傑始終是砧板上的魚肉。他只是用一個普通人的思維,去衡量周遭的一切,卻不曾想到蜜秋兒是怎樣的一個惡魔。

在某些瞬間,他厭惡蜜秋兒,卻沒有在她反常的舉動中,識破這個騙局。

蜜秋兒的世界,就猶如她的黑色衣服一般,黑沉沉的,人人都被包圍在她的悲劇空氣裡。她控制女兒,算計女婿,滿足自己扭曲的欲望。

她這麼做,或許也不僅僅是因為錢,而是對年輕漂亮的女兒的嫉恨。蜜秋兒的這一生,沒有從男人身上得到多少溫暖,反而用一生在為男人買單。

她的內心深處,是渴望愛情的。可是,帶著三個孩子的寡婦,加上日益衰退的容顏,她得不到男人的青睞。可是她的女兒們,卻能輕易俘獲愛情。

蜜秋兒得不到的,憑什麼自己的女兒卻能不費力氣的得到?於是,蜜秋兒壓制女兒的情慾,讓她們變成天真的洋娃娃,就永遠不會得到愛情,也不會離開蜜秋兒。

蜜秋兒一個人的悲劇,讓三個女兒買單,埋葬無辜女婿的人生,可悲,可嘆,人性極致的惡莫過於此吧。

02靡麗笙的愚蠢和負能量

靡麗笙是蜜秋兒的大女兒,她或許是蜜秋兒「教養」最成功的女兒。她身上和蜜秋兒一樣,充滿了陰鬱和負能量。她一出場就充滿了悽楚—

「臉上溼涔涔的淚珠兒,赤褐色的頭髮亂蓬蓬的披在腮頰上。身上穿著一件半舊的雪青綢紗挖領短衫,象牙白冬綢裙。」

這個姑娘,美則美矣,卻無腦子。她的丈夫和羅傑一樣,婚後名聲壞了,最終找不到工作,自殺身亡。可是,在靡麗笙眼裡,她的丈夫依然是個禽獸,她甚至認為所有男人都是一樣的。

她在羅傑面前,哭訴自己的遭遇,她的每一句話就像刀子一樣刺進羅傑的胸膛。

「你怎麼知道你不是少數中的一個?我的丈夫外表也是一個極正常的人。你也許還沒有發覺你和旁人有什麼不同。」

這段話的殺傷力是巨大的,這讓羅傑失去對自己的控制。靡麗笙看起來是在為素細著想,害怕她重蹈覆轍。

實際上,她何嘗不是和蜜秋兒一樣,見不得自己的妹妹好,又在道德上綁架羅傑,讓他更加愧疚。靡麗笙比蜜秋兒還要可悲,她連自己的婚姻如何失敗,丈夫是如何死的真相都不知道。

她一直活在蜜秋兒給她建築的世界裡——有情慾的男人都是禽獸。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是,她離婚的實情,素細根本不知道。她不敢告訴素細,因為蜜秋兒不允許。她就像一個傀儡,蜜秋兒讓她做什麼就做什麼。

更可悲的是,她同樣要將自己的悲劇施加在不相干的人身上。可以想像,她丈夫是如何一點點被她逼死的。她是兇手,卻佯裝可憐,博取同情,也是夠噁心的。

羅傑帶走愫細後,靡麗笙和蜜秋兒說了這樣一句話:「媽,到底愫細比我勇敢。我後來沒跟弗蘭克在電話上說一句話。」

這句話很有意思,仿佛是靡麗笙在和蜜秋兒在邀功:媽媽,你看,我比愫細更聽話。

後面還有一段描寫,也是令人不寒而慄。

「她提到她丈夫弗蘭克的名字的時候,薄薄的嘴唇向上一掀,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齒來,在燈光下,白得發藍,小藍牙齒……」

小藍牙齒,在書中出現了三次,寓意很明顯。那就像吃人的猛獸一般,不斷啃食著對方的血與肉。

靡麗笙的一輩子都埋沒在這陰溼,鬱熱,異邦人的小城裡,她或許又是另一個蜜秋兒太太。

03哆玲妲的報復與毀滅

哆玲妲是整個故事中,除了蜜秋兒太太,最陰暗的女人。

她是毛利士教授的填房太太。曾經賣過藝,張愛玲形容她有一身靈活的肉,還有妖嬈的眼睛,可想而知,這個女人根本不簡單。

一個過去不乾淨的女人,卻能嫁給一個大學教授,也是當時轟動性的新聞了。她得知羅傑的流言後,展現出來的一系列行為和言語,都在把羅傑推向深淵。她對羅傑做了什麼?

先是勾引羅傑,趁著撿雜誌的時候,把整個身子壓在羅傑身上。

羅傑對哆玲妲一點感覺都沒有,下意識的拒絕了她。哆玲妲明知道羅傑的謠言,卻還要這麼做,目的是什麼?

很顯然,是想讓羅傑坐實色情狂的稱號。面對羅傑的拒絕,哆玲妲不服氣,認為羅傑是在壓抑自己。接著又告訴羅傑,靡麗笙的丈夫就是太過壓抑自己而死的。

彼時的羅傑已經站在懸崖邊,面臨生活的巨大落差,無路可退。面對這樣一個搖搖欲墜的生命,哆玲妲輕輕一推,就足以讓羅傑倒下。

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羅傑忘記帶走帽子,哆玲妲拿著他的帽子追上去說:「帽子也忘了拿!我看這個人,病越發深了,只怕好不了!」

哆玲妲看似什麼都沒做,但是她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語氣和神態,都在告訴羅傑:你有病!包括哆玲妲對羅傑的勾引,更是對羅傑的侮辱。從哆玲妲家走出來,羅傑就自殺了。

哆玲妲代表了烏合之眾中最惡的那一種,她沒有絲毫同理心,眼看著一個垂危之人,非但不拉一把,還要落井下石。

很奇怪的一點是,哆玲妲和羅傑認識兩三年,但是沒有交集。偏偏在羅傑出事後,她表現出反常的熱情,除了侮辱,還有一個原因是報仇。

當時哆玲妲和毛利士教授結婚的時候,羅傑是反對的。這時候羅傑出事了,必定是哆玲妲報復最好的機會。

人性從來都是如此,當你弱的時候,身邊壞人最多。哆玲妲代表了人性普遍的狹隘,見不得別人好,同時看到別人出事後還幸災樂禍。

張愛玲曾說:「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總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

是的,無論是蜜秋兒太太,還是靡麗笙,哆玲妲本質上都是可憐的。蜜秋兒丈夫早逝,帶著三個女兒,蹉跎一生。靡麗笙生活在蜜秋兒的控制下,失去自我。哆玲妲雖然成了教授太太,但依然洗不去她身上的風塵氣和自私。

但真正令人後怕的是,這三個女人都是我見猶憐,就好比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那種女人,你根本無法把她們和殺人兩個字聯繫起來。

所以說,最陰暗的人性,藏在最普通的人身上,讓你防不勝防。

第二爐沉香屑點完了,但是留給世人的思考和警醒依然還在繼續。

愈姑娘:情感作者,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第二爐香》|缺乏性教育的另一種悲劇
    但張愛玲用《第二爐香》告訴我們,從小缺乏性教育也是可以害人的。第二爐香的故事是很短的。張愛玲形容這是一個髒髒的事。「一個髒的事,可是人總是髒的;沾著人就沾著髒。在這圖書館的昏黃的角,堆著幾百年的書一都是人的故事,可是沒有人的氣味,悠的年月,給它們薰上了書卷的寒香;這裡是感情的冷藏室。在這聽克荔門婷的故事,我有一種不應當的感覺,仿佛雲端裡看斯殺的,有點殘酷。
  • 《第一爐香》:張愛玲對自己嫁給胡蘭成做出的預言
    梁太太用青春為代價換來了富貴的生活,我想就算放在今天,這也是有些女孩子的夢想吧,要不你就無法解釋,哪裡來的那麼多的「三兒」呢? 葛薇龍覺得她這個姑母「是個有本領的女人,一手挽住了時代的巨輪」。 梁太太雖然有錢,但是她老了,單純作為女人對男人的吸引力,已經從她身上消失了。為了獲得更多男人的愛,她需要年輕的葛薇龍當誘餌。這是她收留葛薇龍的原因。 梁太太是一個「蜘蛛」,而葛薇龍是她捕獵男人的「網」。
  • 《第二爐香》不是張愛玲警醒夫妻的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恐怖小說
    有人曾這樣評價張愛玲的兩部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讀了《第一爐香》,感嘆一個女大學的墮落和貪婪。
  • 《第一爐香》:幸福沒有捷徑,婚姻不是女人的歸宿
    01 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找來《第一爐香》——我喜歡這樣的調調。畢竟,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就是如此抵死纏綿。如果當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她的人生又會怎樣?咱們試想一下:女大學生,接著就在學校教書。遇到一個有才華,但收入不高的男同事。接著,算是幸福在一起。但,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往往就能讓你的愛情瞬間死·亡。接著,要麼就是你在妥協;要麼就是對方在遷就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婚姻也可以順利走到了盡頭。
  • 聽書|細讀張愛玲《第一爐香》:一個高度電影風格化的開頭
    好了,關於小說的背景,我們說了很多了,下面我們就一起進入到《第一爐香》文本階段的細讀。我們大致會分為六講來解讀《第一爐香》。第一講,我們會來看一下小說的開頭,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辨識度的、高度電影風格化的開頭。第二講,我們會來具體看看這個香港傳奇中的香港究竟是怎樣一個形象?為什麼張愛玲會說它是一個華麗而悲哀的城。
  • 師錦妮:品讀《第二爐香》
    今天我們來讀張愛玲的《第二爐香》。這個故事和性教育有關。想起那句「沒文化,真可怕」,這個故事放到如今,放到你面前,估計很多人會驚訝,會質疑。大可不必,在中國有多少家庭對孩子有性啟蒙教育?學校又有多少課程會教授?恐怕城市和鄉村又是另一個概念吧。網絡發達的今天自然是不同了,但性教育在很多家庭還是難以啟齒的事。
  •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一個女孩,如何在欲望中墮落的?
    張愛玲與上海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緣。她生於斯,長於斯,在這座城市走紅,也在這裡遇見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為此,張愛玲在散文中坦言,她喜歡上海人,還「為上海人寫了一本香港傳奇」。在這本「傳奇」中,《沉香屑·第一爐香》是最早發表的一篇小說。也正是通過這篇小說,23歲的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而紅。
  • 讀《第一爐香》:女人不易
    昨天看到個新聞說,許鞍華拍了《第一爐香》,預計今年上映。就去把這篇小說又找出來讀了一遍。這有點像走在街上,無意間聽到一首歌,忽然就想念一個人,新聞和歌無非就是個觸動情緒的開關罷了。《第一爐香》是收在《傳奇》這部集子裡的第一篇文章,仿佛看到過有人說這是張愛玲小說的成名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向對這些事不大在意。
  • 張愛玲《第二爐香》:先婚後愛釀成苦果的原因,真是太傻太天真?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被稱為「天才少女」之作。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女孩被物質引誘最終失去選擇自由的悲劇故事。《第二爐香》延續了這種悲劇。不過張愛玲把筆鋒轉向了男人,變成了一出男性在婚姻中的悲劇故事。《第二爐香》講述的是大學教師羅傑安白登迎娶了夢中情人愫細蜜秋兒,卻在新婚當夜,因愫細不懂人事倉皇出逃,徹底毀了羅傑的聲譽和前途。最終,羅傑被愛與現實的拉扯,逼到自我了斷。表面看,羅傑與愫細的婚姻悲劇,似乎就是太傻太天真的愫細,一手造成的悲劇。但事情真那麼簡單嗎?
  • 張愛玲——塵世裡蒼涼的一個靈魂
    她一直練習著用英文寫作,哪怕是一封短箋也不例外。然而,當她離開了香港回到上海的時候,好似心底裡隱藏著的故事一下子就冒了出來。她要為上海人寫一段關於香港的傳奇,故事不長,點一爐香的機會也就說完了。她為這個故事起了個別致的名字:《沉香屑·第一爐香》,這篇文章發表在「鴛鴦蝴蝶派」鼻祖周瘦鵑主辦的雜誌《紫羅蘭》上。
  • 《第二爐香》:大學教授新婚夜成禽獸,純情少女原來是個心機女
    「對於羅傑,那是個淡色的,高音的世界,到處是光與音樂。羅傑安白登開著汽車橫衝直撞,他的駕駛法簡直不合一個四十歲的大學教授身份,可是他深信他絕對不會出亂子,他有一種安全感。今天,他是一位重要的人物,因為下午兩點鐘,他將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結婚了。」
  •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第一爐香》,你了解多少?
    提起張愛玲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她是我國的現代女作家,寫過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亦或者是《遲暮》《秋雨》等等散文,這些都是很多讀者喜歡閱讀的文章。
  • 喜歡張愛玲的一句話,只有20個字,卻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這句話來自張愛玲的《第一爐香》,不像《半生緣》「此情不再,大家都回不去了」般哀怨,也不像《傾城之戀》「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般通透,可就是那麼恰到好處得寫進了我的心裡。 是啊,愛一個人本就該是自己的事情,滿足自己就好。當你不對任何人抱有期待的時候,你就永遠不會失望。
  • 幸福沒有捷徑,婚姻不是女人的最終歸宿
    01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找來《第一爐香》——我喜歡這樣的調調。畢竟,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就是如此抵死纏綿。在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她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葛薇龍的故事也該完了。別人的故事,說不定就成為了我們的「事故」。
  • 《第一爐香》原著:葛薇龍自甘墮落,終究是忽視了人性
    導讀: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被許鞍華導演改編成電影,這部小說的篇幅並不長,但是卻值得每一個年輕姑娘仔細讀一讀,受益終身。張愛玲是中國非常著名的女作家,被她的前夫胡蘭成稱為「民國奇女子」。
  • 張愛玲名句
    《沉香屑·第一爐香》6.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我的天才夢》7.男人對於女人的憐憫,也許是近於愛。一個女人決不會愛上一個她認為楚楚可憐的男人。女人對於男人的愛,總得帶點崇拜性。《心經》8.你要是愛她,我在這兒你也一樣的愛她。你要是不愛她,把我充軍到西伯利亞去你也還是不愛她。《心經》9.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
  • 張愛玲《金鎖記》:什麼樣的女人,用欲望榨乾了自己和兒女?
    作為一個年輕健壯的女子,她的情慾饑荒怎麼解決?姜家三少爺姜季澤,是個跟她一樣充滿生命力的人,而且他雖然已經成親,但是喜歡流連於風月場所,紈絝不羈。曹七巧主動接近他,明裡暗裡各種挑逗:「難不成我跟了個殘廢的人,就過上了殘廢的氣,沾都沾不得?」
  • 和許子東教授聊張愛玲 為什麼我們今天 依然愛讀張愛玲?
    許子東:當時有個在美國很出名的學者周蕾用英文寫了一本《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書裡講了中國文學裡的一些女性主義傾向,她認為其中比較明顯的例子一個是丁玲,一個是張愛玲。當時還有一個研究突破點是孟悅和戴錦華的《浮出歷史地表》,也是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討論現代文學的(孟悅當時是我同學)。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再讀一遍張愛玲
    「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人世間男女之間的故事,無外乎「情」之一字。這種「情」在張愛玲的筆下發揮得淋漓盡致,纏綿悱惻的情節,悽涼慘澹的晚景,幽微複雜的人性,處處透露著張愛玲式痕跡。就連「張愛玲」這個傳奇的名字,一經現世,就足以攪得整個文壇「滿城風雨」。恰逢張愛玲誕辰百年,讓我們再讀一遍張愛玲。
  • 聊聊女作家吧,亦舒、瓊瑤、張愛玲寫情愛的女人都不含糊!
    即便靠男人搭救的喜寶也拎得清,出賣色相而不賣感情是撈女的原則。而郭採潔版本的喜寶卻是個「愛情至上」的小女人,總是一副為了愛情神色倉皇的模樣。首先,《喜寶》是亦舒打響名頭的第一本書,她寫的是一個平民少女通過攀附富人,實現階級躍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