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第二爐香》|缺乏性教育的另一種悲劇

2021-02-08 吳霄眸


文|吳霄眸

總以為從小缺乏性教育,容易被人侵害。但張愛玲用《第二爐香》告訴我們,從小缺乏性教育也是可以害人的。

第二爐香的故事是很短的。張愛玲形容這是一個髒髒的事。

「一個髒的事,可是人總是髒的;沾著人就沾著髒。在這圖書館的昏黃的角,堆著幾百年的書一都是人的故事,可是沒有人的氣味,悠的年月,給它們薰上了書卷的寒香;這裡是感情的冷藏室。在這聽克荔門婷的故事,我有一種不應當的感覺,仿佛雲端裡看斯殺的,有點殘酷。但是無論如何,請你點上你的香,少少的撮上一沉香屑;」

羅傑·白安登先生在香港的華南大學任教,還擔任男生宿舍的舍監,他工作十多年來,一直勤勤懇懇,小心翼翼,從來不出差錯,對自己的名譽非常重視。

他要結婚了,新娘竟是比他小十六歲的愫細。這個女孩子長得極美,羅傑非常愛她,完全顧不得年紀的差距。

「他的新娘的頭髮是輕金色的,將手放在她的頭髮裡面,手背上仿佛吹過沙漠的風,風裡含著一蓬一蓬的金沙,乾爽的、溫柔的,撲在人身上痒痒地。她的頭髮的波紋裡永遠有一陣風,同時,她那蜜合色的皮膚又是那麼澄淨,靜得像死。」

這段描寫了愫細的外貌,非常張愛玲的風格,前面都似描寫得唯美。最後筆鋒一轉,「靜得像死」,整個感覺都不對了。

愫細的母親蜜秋兒太太,很早便和丈夫離婚了,她的姐姐靡麗笙也有一段不幸的婚姻。蜜秋兒太太對姐妹三個的教育都很封閉,甚至與她們接觸的報紙書刊都被限制了。

愫細也是單純的像一張白紙,單純的連一點愛的教育都沒有過。當然也完全不懂男女床事。

於是,在結婚當夜,發生了很荒唐的事情。愫細對於羅傑出於正常男人的性,完全無法接受,以至於把羅傑當成了禽獸。而更可怕的是,她逃到了羅傑在學校裡負責監管的男生宿舍裡,把這件醜事放大了,搞得人盡皆知。

可所有不知情的人,當真以為羅傑是個衣冠禽獸。而羅傑百口莫辯。

他這才領悟到原來愫細姐姐靡麗笙離婚的原因,她口裡禽獸不如的丈夫,原來不過和羅傑一樣,只是個普通男人,只是普通的性需求。

羅傑最重視的聲望與名譽一下坍塌了。

他因為私生活不檢點,被學校開除了。而這還不夠,真正摧毀他的,是那些大眾輿論和流言蜚語。

「現在,環境逼迫他,把他推到大眾的圈子外面去了,他才感覺到圈子裡面的愚蠢—愚蠢的殘忍…圈子外面又何嘗不可怕,小藍牙齒,龐大的黑形子在頭頂上晃動,指指戳戳………許許多多冷酷的思想像新織的蛛絲網一般的飄臨在他的臉上,他搖搖頭,竭力把那網子擺脫了。」

張愛玲多次在文中用到這個比喻,「小藍牙齒。」 靡麗笙有著小藍牙齒,愫細張口也是小藍牙齒,到最後羅傑點煤氣自殺,也看到煤氣爐上的火像小藍牙齒。這小藍牙齒仿佛是一個魔咒,一直困擾著羅傑,最終害死了羅傑。

張愛玲對於羅傑內心的從對結婚的嚮往,欣喜,激動,到後來的困惑,糾結,恐懼,都描寫的十分出彩。

以至於描寫羅傑知道他身敗名裂以後,對著愫細無可奈何的笑,都讓人發麻。

「他也許真的會打她,他沒有,當然他沒有,他只把頭向後仰著,嘿嘿地笑了起來,他的笑聲像一串鞭炮上面炸得稀碎的小紅布條子,跳在空中瑞回到他臉上,抽打他的面頰。驚細吃了一驚,身子蹲不穩,一坐坐在地上,愕然地望著他。好容易他止住了笑,仿佛有話和她說,向她一看,又笑了起來,一路笑,一路朝外走那天晚上,他就宿在旅館裡。」

然而最後逼死羅傑的並不是愫細,而是大眾,人言可畏。像羅傑這樣活得一絲不苟的人,根本承受不起這樣的誹謗。

所有人都帶著有色眼鏡看他,當他得知靡麗笙的丈夫自殺了,無論逃到天涯海角都無法逃避的陰影,不止是名譽,還是心理,他震驚了,然後他也便絕望了。

「水沸了,他把水壺移過一邊,煤氣的火光,像一朵碩大的黑心的藍菊花,細長的花瓣向裡拳曲看他把火漸漸關小了,花瓣子漸漸的短了,短了,快沒有了,只剩下一圈齊整的小藍牙齒,牙齒也漸漸地隱去了,但是在完全消滅之前,突然向外一撲伸為一兩寸長的尖利的牙,只一剎那,就「拍」的一炸,化為鳥有。他把煤氣關了,又關了門,上了閂,然後重新開了煤氣,但是這一次他沒有擦火柴點上火。煤氣所特有的幽幽的甜味,逐漸加濃,同時羅傑安白登的這一爐香卻漸漸的淡了下去。沉香屑燒完了。火熄了,灰冷了。」

羅傑最後獨自開煤氣自殺了,他萬萬沒想到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的愫細,竟然把他害到這個地步。

這也是個悲慘的結局,確是一個心酸的故事,就像開頭這個故事,也是來自於流言蜚語中。

第二爐香便點完了。

(完)


荔枝FM158645|回眸時刻FM

微信號 : redapple11111

新浪微博:@霄眸

關於書籍/關於電影/關於詩/關於愛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第二爐香》:先婚後愛釀成苦果的原因,真是太傻太天真?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被稱為「天才少女」之作。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女孩被物質引誘最終失去選擇自由的悲劇故事。《第二爐香》延續了這種悲劇。不過張愛玲把筆鋒轉向了男人,變成了一出男性在婚姻中的悲劇故事。《第二爐香》講述的是大學教師羅傑安白登迎娶了夢中情人愫細蜜秋兒,卻在新婚當夜,因愫細不懂人事倉皇出逃,徹底毀了羅傑的聲譽和前途。最終,羅傑被愛與現實的拉扯,逼到自我了斷。表面看,羅傑與愫細的婚姻悲劇,似乎就是太傻太天真的愫細,一手造成的悲劇。但事情真那麼簡單嗎?
  • 《第二爐香》不是張愛玲警醒夫妻的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恐怖小說
    有人曾這樣評價張愛玲的兩部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讀了《第一爐香》,感嘆一個女大學的墮落和貪婪。
  • 師錦妮:品讀《第二爐香》
    今天我們來讀張愛玲的《第二爐香》。這個故事和性教育有關。想起那句「沒文化,真可怕」,這個故事放到如今,放到你面前,估計很多人會驚訝,會質疑。大可不必,在中國有多少家庭對孩子有性啟蒙教育?學校又有多少課程會教授?恐怕城市和鄉村又是另一個概念吧。網絡發達的今天自然是不同了,但性教育在很多家庭還是難以啟齒的事。
  • 近百年前,文學大家李劼人、張愛玲如何談性教育?
    只是這一切,還是缺乏真正把性教育和愛情婚姻建立直接關聯思考的內容,主要是時間太倉促了。李劼人也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法國人的想法和建議。法國人認為,性教育的主體內容應該由家庭來完成,最好是由父親教給兒子,母親教給女兒。
  • 《第一爐香》:張愛玲對自己嫁給胡蘭成做出的預言
    張愛玲喜歡把她寫的故事放在香港,這和她個人的經歷有關。1939年張愛玲考取了倫敦大學,因為戰事的原因,改入香港大學,在那裡度過了三年的時光。 簡單的類比是幼稚的,《第一爐香》的故事是葛薇龍的,不是張愛玲的。
  • 聽書|細讀張愛玲《第一爐香》:一個高度電影風格化的開頭
    第一位作家作品,選擇的是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最近因為許鞍華導演打算翻拍《第一爐香》,所以關於《第一爐香》的話題也很熱門。《第一爐香》是1943年發表在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雜誌上的,是張愛玲打響上海文壇的第一篇小說。所以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文壇處女作。
  • 《第二爐香》性在婚姻裡是必要的嗎?缺失性教育,是愛護孩子嗎?
    《第二爐香》裡的家庭是一個性教育極度貧瘠的家,就連給孩子看的報紙都是母親看過一遍的。大女兒結婚了,因為她的丈夫想要和她圓房,而認定丈夫是個禽獸,離婚。而丈夫在流言蜚語之下,最終自殺。後來二女兒也要結婚了,新婚之夜,沒有性教育的她,對於丈夫想要做的事情無法接受,跑了出去
  •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第一爐香》,你了解多少?
    提起張愛玲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她是我國的現代女作家,寫過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亦或者是《遲暮》《秋雨》等等散文,這些都是很多讀者喜歡閱讀的文章。
  • 《第二爐香》:張愛玲用一個男人的死,點破三個女人隱晦的陰暗面
    張愛玲從沒有放棄過對女性命運的思考。她筆下的女性,有如《半生緣》曼楨一樣美好的存在,有如小艾一樣的堅強善良。但也有充滿陰暗和扭曲的女性,比如《半生緣》裡的曼璐,《第一爐香》裡的梁太太和葛薇龍。而到了《第二爐香》,裡面的女性大都像個黑洞一般,吸附別人身上的能量,把人家抽筋扒皮還不夠,甚至要把對方推向深淵,再上前踩一腳。女性身上的情慾空虛,控制欲,貪念,毀滅,都令人不寒而慄。羅傑,一個普通的男人,本本分分,只想在自己的世界裡平淡一生。
  •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一個女孩,如何在欲望中墮落的?
    張愛玲與上海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緣。她生於斯,長於斯,在這座城市走紅,也在這裡遇見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為此,張愛玲在散文中坦言,她喜歡上海人,還「為上海人寫了一本香港傳奇」。在這本「傳奇」中,《沉香屑·第一爐香》是最早發表的一篇小說。也正是通過這篇小說,23歲的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而紅。
  • 《第一爐香》原著:葛薇龍自甘墮落,終究是忽視了人性
    導讀: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被許鞍華導演改編成電影,這部小說的篇幅並不長,但是卻值得每一個年輕姑娘仔細讀一讀,受益終身。張愛玲是中國非常著名的女作家,被她的前夫胡蘭成稱為「民國奇女子」。
  • 《第一爐香》:幸福沒有捷徑,婚姻不是女人的歸宿
    01 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找來《第一爐香》——我喜歡這樣的調調。畢竟,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就是如此抵死纏綿。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說得清楚說得明白。你如果只看到愛情的旖旎與悽美,那你真的沒有看懂張愛玲、沒有讀透《第一爐香》。葛薇龍的悲劇,那是很多同類女人的不幸。只是,這樣的事情總是層出不窮的時有發生。(文/飄雨桐)婚姻的最後,你還是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男人靠得住,你就姑且靠靠——自己的本事,兜著不會壞。男人靠不住,你就......
  • 【人物】民國大家之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中最具天才的作家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
  • 讀《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的兩把鑰匙,意義與意象在寫作中的應用
    對於喜歡張愛玲作品的讀者來說,一定會覺得張愛玲的作品會有一種讓自己欲罷不能的感覺,而不喜歡她作品的讀者,卻會感覺她的作品就是那種「打死都讀不下去」的作品,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我也曾經問過幾個讀者,我覺得那些把張愛玲的作品列為「讀不下去」的作品,歸根結底可能是讀者缺少打開張愛玲的兩把鑰匙。
  • 讀《第一爐香》:女人不易
    昨天看到個新聞說,許鞍華拍了《第一爐香》,預計今年上映。就去把這篇小說又找出來讀了一遍。這有點像走在街上,無意間聽到一首歌,忽然就想念一個人,新聞和歌無非就是個觸動情緒的開關罷了。《第一爐香》是收在《傳奇》這部集子裡的第一篇文章,仿佛看到過有人說這是張愛玲小說的成名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向對這些事不大在意。
  • 文化周刊 難以改編的張愛玲
    難以改編的張愛玲■ 韓浩月許鞍華要把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改編為電影,開機消息傳出後,影片選角問題成為網絡熱點話題,先是某大V博主質疑女主演馬思純讀不懂張愛玲,現在又是網友嘲諷男女主角身材「強壯」,片名被調侃為
  • 和許子東教授聊張愛玲 為什麼我們今天 依然愛讀張愛玲?
    這些都促使我們討論這個課題,討論的焦點是,張愛玲一方面很超前,很符合女性主義的一些理論,但另一方面,張愛玲並不是從理論出發寫作的,她批判女性又非常厲害,非常尖刻,不像女性主義般維護女性的。按我的說法,她是一種批判女人的女性主義,一方面在理論上她覺得女性很神聖,把女人的「婦人性」等同於神性,等同於日常生活和諧,她認為這是至少和男人的革命性一樣偉大。
  • 張愛玲——塵世裡蒼涼的一個靈魂
    張愛玲,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一爐香也是張愛玲文學夢的開始。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大學停辦,張愛玲未能畢業,隨後與好友炎櫻返回上海,這也是張愛玲開始步入文壇的時候。
  • 張愛玲一夜之間紅遍上海,實至名歸:9歲得五元稿費,14歲寫小說
    張愛玲生來是一個寫小說的人。七歲時,她就已開始編故事,在一種舊帳簿的空頁上,歪歪斜斜地寫下了最初的想像。她編過家庭倫理悲劇,也編過歷史故事。後來,張愛玲這樣回憶她的青少年時代:「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外,一無所有……,七歲時我寫了第一篇小說,一個家庭悲劇……,八歲那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託邦的小說……,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的原生家庭並不算多麼幸福,她出生在上海,祖上家世顯赫,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十歲那年,父母離婚,從此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23歲那年,她在《紫羅蘭》上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自此年少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