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記者 蔣雋
小學生會做一日三餐、安排全家旅行計劃;初中生會煲湯、做雙皮奶;高中生會理財、通馬桶……27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廣州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消息發布立馬引來各方點讚,家長們歡迎的同時,也有一些擔憂。
點讚
早就該學技能做家務
前日消息一發布,就有許多家長網絡轉發點讚。女兒三年級的熊女士認為,「這樣的教育挺重要的,而且不只是勞動,還有理財、健康和法律的實踐,都是這個時代必需的生存技能。高二男生阿輝的媽媽說,「好政策來得太晚了,眼看兒子要去讀大學了,啥也不會幹,發愁!也怪我們以前保護得太好了。」
不少家長表示,孩子該具備哪些勞動技能,政策給了一個指引,「雖然平時也讓孩子做一些家務,但真沒這麼全面細緻,以後有參考了。」
記者採訪了多位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生,他們表示,其中有的勞動項目本就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很有意思,期待能學」。譬如廣大附小的江月同學愛烹飪,希望學廣式點心;初二徐同學熱愛的模型製作、編程都在項目之中。
擔憂
勞動項目真能落實嗎
贊同勞動的同時,有家長擔憂項目會不會太多了?「好多項目我自己都不會。」一位家長笑說。
一位高一學生表示,「有的項目喜歡,但有的項目不喜歡、也不擅長,可以選擇嗎?」也有學校老師擔憂,這麼多項目如何落實,會不會增加學校和老師的負擔?而且不少項目的師資資源也欠缺。
一位家長表示,「政策是好政策,我們也期盼這樣的未來,求後續真能落實。」
專家
勞動教育已經被忽視多年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首批專家、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認為,廣州出臺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和指導綱要很好,「廣州市這次動作很快,讓我有喜出望外的感覺,勞動教育已經被忽視、邊緣化多年。」
他認為,指導意見和綱要首先端正了對勞動教育內涵的認識和理解,「過去中國人總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以為勞動就是體力勞動,當社會貧困、經濟不發達的時候才需要勞動;生活富裕了、經濟發達之後就不需要勞動,可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廣州這個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利於讓全社會樹立「科技的進步、財富的積累、美好生活的實現都需要靠勞動創造」的觀念,有利於營造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氛圍和風氣。」
編輯: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