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入文本
剛才我們研究了課文的注釋(1),接下來,我們探討下這篇文章的標題——蘭亭集序。
1、標題應該如何停頓?
引導學生,再次細讀課文注釋(1),明確」集「的理解,應該是」集會「,而非」文集「。從而進一步引入本文的文體——集序。
2、集序是什麼樣的文體?
先引導學生回憶我們學過的「序」,然後逐一明確這些「序」的不同。
然後,讓學生明確「集序」這種文體的特點:
集序,又叫宴集序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後公推一人作序,一般是描寫宴集盛況,抒發歡樂之情。
最後,讓學生進入文本,把文章中與「集會」相關的句子找出來,從而強化對「集序」的理解,如「會於……蘭亭」,「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等。
四、研讀第一二段
1、反覆誦讀第一二段,思考課後第一題的第一小題:說說作者為什麼會有」信可樂也「的感受?也可根據課前翻轉的數據反饋,簡單提問一些文言基礎的知識。
2、「樂」出現在第二段,卻統率第一二段,讓我學生思考,如果我們非要從第一段中篩選一個字出來,而這個字又與「樂」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那這個字是——
學生們開始研讀文本,從第一段中找一個與「樂」字相關的詞,沒多久,「暢」字浮出文本的水面。
「暢」是心態,是心情,「暢敘」就是聊得很嗨,聊什麼呢?「幽情」。「幽情」是什麼?「幽深內藏的感情」,簡單來說,就是文人的情懷。
接下來,引導學生倒推,抓住「足以」二字,讓學生將宴集的目的、形式、內容與意義關聯起來。如果說「暢敘幽情」是本次集會達到令人非常滿意的效果,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聚會,而「一觴一詠」則是此類聚會的主要內容與形式,即「喝酒賦詩」(這裡順便解決下「一」的用法,不是數詞,而是「一邊……一邊……」)。由「觴」字還可以聯想到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句子: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我問學生,如果讓你們選擇,你們是去桃花園參加李白的聚會,還是去蘭亭參加王羲之的聚會呢?
學生們說,李白粉當然去桃園園,書法粉肯定去蘭亭。如果不會寫詩如我們,肯定都不敢去。有個學生說,同是宴集,我更喜歡蘭亭宴集!
我問為什麼?
這個孩子說,無它,唯」曲水流觴「耳!
是的,它們都是「觴詠」,細讀文本後,你會發現,蘭亭聚會的」觴詠「具體形式就是曲水流觴。
部分學生對「曲水流觴」有些陌生,我就在黑板上畫了個示意圖。解讀時,將它與「真心話大冒險」對類比,當酒杯漂到你跟前時,喝酒還是賦詩?
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了,孩子對文本研究開始有了興趣。
最後,就形成了這樣的板書:
第五、布置作業
用電腦或手機(當然也可在紙上手繪),從第三四段各找出一個字或詞作為該段的中心關鍵詞,畫一個思維導圖。晚上九點前,通過微信分享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