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住,子寧不刷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住,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閥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首詩寫一位姑娘在城閥之上等候她的情人,久等不見,急得來回走動,各種雜念紛至杏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傳統的解釋,青衿是學生服。為什麼會解釋成學生服呢?因為《詩序》認為這首詩是譏刺學生逃學的。如果聯繫下文中的「青青子佩」,不難推測,青衿、青佩指的是與佩玉相關的絲帶,與學生服沒有任何聯繫。為什麼姑娘一再提起佩玉絲帶呢?還記得前面所選的《木瓜》詩嗎?「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瑤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原來姑娘所說的佩玉絲帶是情人所贈信物。以玉佩作為信物贈送在當時是很流行的習俗。
姑娘在久等情人不至的時候,首先想到信物,這是很自然的事。說不定姑娘正捧著佩玉絲帶發呆呢。
姑娘一方一直把男子所贈信物記掛於心,可對方的態度又怎樣呢?姑娘也猜不透。還記得漆消河畔的聚會嗎?還記得城樓拐角的相約嗎?為什麼這一次不能如時應約呢?姑娘一時也想不明白。「縱我不住,子寧不嗣音」?姑娘檢點了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主動去找他。話又說回來,「縱使我自己沒有去,你難道就連個口信也不肯捎嗎」?這一切全是姑娘的內心獨白。小夥子如果還不趕來,姑娘還不知會想些什麼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悠悠我思」與「悠悠我心」是同一個意思,但「悠悠我思」讓人仿佛覺得姑娘等待的時間太久了。「縱我不往,子寧不來」,看來,姑娘是有些動氣了,「縱使我沒到你那去,你就不能到我這兒來」?思念中包含責備,責備中又包含思念。姑娘的心誰也說不準。
詩篇該結束了,小夥子仍沒有出現。「挑兮達兮,在城閥兮」。姑娘急得來迴轉,依舊不肯往回走。姑娘此時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三月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幾個月的樁樁往事都在這一刻給折騰出來了,能不感到時間漫長嗎?
心理學家的解釋是心理錯覺,文藝學家的說法是錯覺產生美。西方有一位教授還專門寫了一本叫《藝術與錯覺》的書,說藝術的魅力必定根植於錯覺。《採葛》詩中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話,比一日三月來得更誇張,常為後人引用。
《子衿》的傳統解釋很有趣,見識一下可以幫助我們對「詩無達話」的理解。
《詩序》:「《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被解釋成不肯逃學的學生對逃學學生的指責:「縱使我不往彼見子,子寧不來學習音樂乎?」(見(疏》)這位逃學的學生跑到哪裡去了呢?」「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原來是跑到城牆上玩去了。「國亂,人廢學業,但好登高。見於城閥,以候望為樂。」(見《箋》)你對毛詩、鄭箋、孔疏的解說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