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派遣子楚去趙國當質子,是秦國的一個陰謀!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在位。同年,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上位為王。正所謂「一代天子一朝臣」,新王初立,一些不安定的因素都會給國家造成動蕩不安。因此,秦昭襄王趁著趙國「新王初立」的時機,大軍伐趙,奪取了趙國的三座城池。
見於《趙世家》: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為孝成王。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
(趙孝成王與秦昭襄王)趙孝成王剛剛上位為王,威望還不足於駕馭整個國家,兇名赫赫的秦軍就來了,這讓趙國背負了沉重的壓力。趙太后特別著急,她向齊國求救,齊國同意了,但卻要求要讓長安君到齊國當質子。趙太后非常疼愛長安君,不願意讓長安君到齊國去質任,大臣苦勸她都不聽,勸的人多了,趙太后便惱怒地說道:「誰還想讓長安君去質任,老婦人必唾其面。」
老臣左師觸龍聽說這件事之後,便柱了根拐杖顫巍巍地去見趙太后。並且以「父母之愛子,為計之深遠」打動了趙太后,最後長安君質任於齊,齊國出兵救趙。
見於《左師觸龍勸趙太后》一文: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東方六國在地理位置上呈「一字長蛇陣」,而「蛇頭」趙國卻擋住了秦國東徵的道路,因此秦軍想要統一天下,就必須先滅趙。
對於東方諸國來說,趙國一旦滅亡,就會「唇亡齒寒」,秦軍佔據了河北,便可北攻燕國、南攻中原,因此他們就一定要「保趙」!
(前265年戰國地圖)然而秦國的這一次攻擊,卻促成了「齊趙聯盟」,這是秦國最不想看的局面!秦國最怕的是東方各國的「合縱」,自公孫衍和張儀首創「合縱連橫」以來,不僅改變了當時的戰爭形態,並且還成為了秦國的百年噩夢!
因此,秦國在奪取趙國三座城池之後,便又開始推動「秦趙聯盟」,用來瓦解「齊趙聯盟」和穩住東方各國。於是,便有了這一次「秦國公子質任於趙」的事件!子楚,也就是秦莊襄王,他的原名是嬴異人,祖父是秦昭襄王嬴稷,父親是秦孝文王羸柱。
(嬴異人)異人的生身母親夏姬,來自於韓國貴族之後,此時的韓國早已日薄西山,而太子嬴柱也不喜歡夏姬,連帶著異人也得不到太子安國君嬴柱的喜歡。
異人去趙國當質子,就算以後秦國毀約攻趙,異人被趙國人洩憤殺死,也沒有什麼可惜的!這就是為什麼選擇子楚的原因了!
因此,秦昭襄王還在位、孝文王還在當太子的時候,異人就被派往了趙國,質任於趙國。我們來看一下時間表:公元前265年,秦國攻趙,奪取了趙國三座城池,齊國出兵救援趙國。前264年,秦國為了推動「秦趙聯盟」,十七歲的嬴異人質任於邯鄲。
(異人在邯鄲與呂不韋相遇)前263年,秦國攻佔韓國的南陽,斷絕了太行山道。前262年,秦國攻佔了韓國的野王,切斷了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帶著上黨投趙,趙國接受了馮亭的投效,趙國「虎口奪食」惹怒了秦國,「長平之戰」爆發。
前260年,長平之戰進入了相持階段,秦國頻頻利用「秦趙連盟」來麻弊東方諸國,等到趙孝成王醒悟過來的時候,已悔之莫及,白起將兵,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沒。
前257年,秦國發動邯鄲之戰,趙孝成王想要殺了異人洩憤,呂不韋策劃,異人從趙國逃脫回到了秦國。前251年,昭襄王去世,孝文王上位為王,立華陽夫人為王后。華陽夫人無子,異人被過繼給了華陽夫人並被立為太子,因為華陽夫人是楚國貴族之後,異人便改名為子楚,意思是楚國人的兒子。
同年,孝文王當了三天的大王就死了,於是異人上位為王,是為莊襄王,趙國也將那位千古一帝送回了鹹陽。異人的命運可謂是坎坎坷坷,而趙國人送回的兩位王子,即秦昭襄王和秦始皇,最後卻重創、滅亡了趙國,也可謂是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