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有什麼用?看一下趙王被欺負後的作為,你會有所啟發

2020-12-13 選讀分享

文/選讀分享

歡迎關注選讀分享史記系,希望能看到最後並有所思考,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長平之戰,趙國一共損失了四十五萬人,前面介紹過戰爭的大體情況,大家應該都了解,但這場戰爭進行中和結束後,趙國內部的政治情況很少人知道。下面筆者就介紹分析一下裡面的明與庸、忠與奸之間的鬥爭,希望大家看完後能進行思考,以古觀今這是歷史的一大魅力,敲黑板了,這是重點。

一、大戰之中忠臣虞卿力諫,愚蠢趙王一意孤行

秦趙在長平交戰之際,由於接連失利,求和的聲音高過拼死作戰,因此趙王計劃求和。但是求和也有技巧,當前的形勢是秦強趙弱並且秦國一心要打敗趙國,所以主動權掌握在秦國手裡。因此虞卿建議趙王先用計迷惑秦國,派使臣送寶貝給楚魏兩國,讓秦國覺得他們是要聯合起來而感到緊張,這樣和談才能平等的進行。但是趙王根本沒聽他的話,派了重臣鄭朱去講和,結果秦國的做法全部在虞卿的預測中。

他們這消息大肆宣揚,使得各國的使臣都知道了這件事,你說人家都是講和了,誰還去做幫助趙國:受累不討好,還得罪秦國。秦國目的達到,最終也不肯講和,最後大敗趙軍。明知道自己沒有主動權,還要天真的正式去講和,最終只會讓人玩弄;相反強者會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方式解決問題,不會考慮對方感受。智慧,太有用了,如果沒有,傾聽是最好的選擇!!!

二、荒唐的趙王,面對忠臣與二鬼子趙郝的建議左右搖擺不定

奸佞

邯鄲之圍解除後,趙王要去拜見秦王,想拿出六個縣做誠意與秦國定約結交。秦國選擇撤退那是因為軍隊疲憊外加趙國援軍趕到了,趙孝成王大有「你沒搶到,親我送你」的意思,這就是明著出賣自己的國家。二鬼子奸臣派趙郝,他認為愛秦國就是愛自己,不送土地給強大的秦國,他們明年還會打自己的都城,比到時候割讓腹地強,但他又不能保證送出六個縣後秦國不再攻打趙國。趙郝還勸趙王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想當年韓趙魏都跟秦國關係不錯,現在秦國跟韓魏親善而打趙國,這是趙國侍奉秦國的成度不如韓魏兩國,要是努力侍奉了還挨打,那就是做的不夠好。這個邏輯思維,你覺得可笑嗎?

當然忠臣派虞卿,堅決不主張割地求和,認為這種他們搶不到我們送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如果給的話,明年秦國還會要,土地馬上慢慢會要完,不給,秦國還會攻打。讓秦軍不費力氣就得到土地,壯大了他卻消弱了自己,以有限的土地來滿足秦國無限的欲望,這行為太傻。但是趙王一直猶豫不定。正常人的思維都是這樣的,不會抱薪救火,以身飼虎,拿自己的肉餵鷹,但是身在利益場,繁雜的視聽中,有也不足為奇了。

三、秦國說客與虞卿的觀點

奸佞

在趙王猶豫不決的時候,秦國說客樓緩來趙,他的意見當然是送。理由就是全天下的人都樂意兩國的交戰,好漁翁得利,更有甚者會趁秦國憤怒,趙國衰弱時,把趙瓜分了。不如送點土地,讓諸侯們知道兩國關係變好了,也能讓秦國高興。聽著是不是很有道理呢?這要仔細思考!!!

虞卿知道後馬上去見趙王,並針對這種觀點給與嚴厲的批駁。同一個事情可以有兩種想法,給那六座縣城,也能理解成像天下示弱,表明自己實力不行了,別的諸侯照樣會欺負趙國。虞卿提出了解決方案,如果秦國非要六縣城的話,寧可把土地獻給齊國。這採取的策略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齊國接收城邑後肯定會接受聯合的意見,到時候最害怕的是秦國,他們會派使者來示好,韓魏知道後也會主動與趙交好。

這樣就會扭轉秦趙兩國的態勢,讓趙國變成主動方,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次趙王聽從了虞卿的建議,並派他去齊國商討對付秦國的事。果不其然秦國使臣馬上就來趙國了。這就是歷史的魅力,因為歷史是同構的,你看以前的事看明白了,那以後同樣的事也都會明白。你弱你就沒多少自己權利,唯有憑藉發展壯大和智慧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

相關焦點

  • 趙偃是怎麼當上趙王的,在位多少年最後怎麼死的?
    ,也為秦國統一天下節省了時間,那麼你知道趙偃是怎麼當上趙王的,在位多少年最後怎麼死的嗎?毛遂幫他們想了一個辦法,讓太子作為質子入秦,趙王身體不怎麼好,可能等不到趙佾回來就歸天,然後趙偃在國內就能當上趙王。毛遂乘著出訪秦國的時候,和相邦呂不韋閒聊,說趙佾賢明,國內人民都愛戴他,這引起了呂不韋的注意,趙國強大的話,那秦吞滅六國就有麻煩,要想辦法讓趙偃當上趙王。呂不韋就派上卿姚賈出使趙國,讓趙國太子入秦當質子。
  • 《大秦賦》之亡趙三人組:趙偃、倡後、郭開,歷史上是怎麼樣的?
    「他當王,我也要當王。」「你要是能助我當了王,封你為丞相。」趙國公子趙偃對心腹郭開這樣說,後來他又對娶的倡女許諾:「他日我要成王,必定立你為後。」這是影視劇《大秦賦》中的故事,劇中的趙偃、倡女、郭開組成了一個「亡趙三人組」。
  •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本劇的結局就是趙惠文王(趙何)坐穩王位,而大哥趙章被殺,父親趙武靈王(趙雍)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餓死父親趙武靈王,要想知道原因,就請君慢慢看故事吧。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國君。他剛上任那會兒趙國綜合國力還非常弱,經常遭受周邊國家的侵擾。甚至一些小國家也會不時地騷擾一翻,比如中山國就是如此。
  • 趙悼襄王有李牧等大將,為什麼要用80多歲的老將龐煖
    但是龐煖卻在趙國生活,並經歷了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4位趙王,最後在八十多歲時,被趙悼襄王再次重用。那麼為什麼趙悼襄王要重用一位老年將領呢?其原因有三點。確實,他和龐涓是有血緣關係的。龐涓在桂陵、馬陵之戰失敗後,龐氏家族就在魏國失勢了。因此龐氏家族就去了趙國,所以龐煖出生在趙國。當龐煖長大後,肯定首選為趙國效力。龐涓雖然被孫臏所敗,但是他的軍事能力還是很強的,那麼他的家族也會繼承他的優勢,所以龐煖在趙國還是很有名聲的。所以龐煖在晚年被重用與他的名氣是有關的。
  • 被逼「殘害父兄」的一代雄主——趙惠文王
    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故事的主人公是就戰國時期的趙惠文王。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帶領趙國真正崛起的一位君主。趙惠文王本名趙何,是趙武靈王的次子。按說他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但因為他的母親,他擁有了這一資格。
  • 前趙和後趙,二趙相爭,最終只不過為他人做嫁
    編者按--------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幾乎是唯一的大混亂、大顛覆的時代。英雄小丑,奸雄淫婦,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筆者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歷史,下面推出一個新的系列,追憶兩晉南北朝。
  • 《大秦賦》趙偃怎麼死的,趙偃死後趙王是誰?
    之前,倡後之子公子遷就沒有被趙王偃立為太子的意思。之所以被立為太子,趙王偃是考慮到,自己出使秦國,而如果立李牧和趙佾推薦的公子嘉為太子,說不定自己人還在秦國,王就異人了。所以,他一方面順了倡後與郭開的意,一方面,也是對自己更有保障。可既然立了公子遷為太子,倡後為何還要毒殺趙王?壞就壞在趙王偃出使秦國。
  • 大學應該看的十本書,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又是一年畢業季,又有一群大學生即將踏入社會的徵程。小編專門整理了大學生推薦必看的十本書,希望對你有所啟發。進而從自修修身的「內明」學問說到齊家平天下的「外王」學說充分還原了《大學》原本的孔門心法。而在「內明」學問的闡述時,南師更參照了是用佛學「戒定慧」和「止觀」的學問來點出所謂「七證八目」的原來面目,更為為讀者指出一條切實可行的修行之道。
  • 新東方優能出新師王 趙志明:用數學看人生
    新東方優能獅王爭霸賽已進入新的一周,參賽教師施展各自才能爭當全新師王,與此同時比賽更受到眾多學生的支持,投票工作同樣熱力十足。隨著比賽逐步升溫,繼上一期周冠軍初中組數學科目劉潔老師以1374票當之無愧爭得周冠軍後,這周殺出了一匹黑馬,個性化一對一組的趙志明老師以10707的票數奪得了本周周冠軍的頭銜。  究竟為何趙志明能夠成為一匹黑馬奪得本周的周冠軍其實也是一種必然。因為趙老師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多年,所以很習慣以數學理論來看人生,「學好數學就是要學好定義,而任何一個數學定義又極其生活化。
  • 毛遂自薦,不是自薦統率軍隊去打仗,毛遂的死,趙王有錯嗎?
    趙王立即想到了毛遂,認為他一定能夠勝任抵抗燕軍的任務。毛遂聽到消息後,大吃一驚,立即趕到趙王那裡,對趙王說:「我並非怕死,而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帶兵出徵。我願意作為一個士兵去衝鋒陷陣,卻不能勝任將軍之職。」趙王說:「先生當年自薦,立下大功,真是個偉丈夫;如今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怎麼像個女人那樣扭扭捏捏呢?」
  • 呂世浩: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近代以前,無論在中國或是西方,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甚至視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的必要教育。可是到了現代,忽然之間,有許多人都覺得學歷史沒有用,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說不出學歷史的實際用處何在。 為什麼對於學歷史有沒有用,過去和現在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 可以向歷史上的這幾位父親學習一下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解答出很多令人困惑的問題。透過歷史上的人物和事跡,我們可以找到一切懸而未決的答案。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的幾位父親的故事,看一看他們到底是如何進行家庭教育,並由此一代一代的詩書傳家,薪火相傳的。
  • 秦王嬴政為什麼要力促秦趙聯盟,他又是如何消除趙王趙偃疑慮的
    可能很多觀眾在看的時候,並沒有仔細思慮,為什麼秦王要力促秦趙聯盟的締結,秦王嬴政又是如何消除了生性多疑的趙王趙偃的疑慮的,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孫皓暉先生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孫皓暉先生用一種藝術的手法,向我們再現了大秦帝國的崛起。
  • 釋讀中國歷史103:趙武靈王餓死沙丘,楚懷王客死秦國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趙武靈王推進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戰鬥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成為戰國時期唯一可以在戰場上抗衡秦國的國家。趙武靈王本來的太子是趙章,但後來他寵愛的姬妾生下小兒子趙何,他愛屋及烏,就改立了趙何為太子,但他這樣做給自己後來悲慘的命運埋下了禍根。他廢了趙章太子之位,但在趙惠文王登基大典上,看到趙章謙恭的向小弟弟跪拜,心裡又很不忍,所以在平定北方後,把代郡封給了趙章,號安陽君。後來他甚至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分別掌管。
  • 秦趙澠池之會, 秦昭襄王為何不敢扣留趙惠王其實是擔心被滅國!
    秦人仔細詢問後,才知道那人是趙國的國君。秦昭襄王因此非常驚恐。如今趙國的國君是惠文王,他的膽量卻非常小。這時候他身邊的大臣廉頗、藺相如兩人商議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趙惠文王心中也覺得不去會很丟人,無可奈何之下前往赴會。但是他雖然膽量小,卻十分的聰明,此去與秦昭襄王會面,讓藺相如隨行。幾年前,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趙國''和氏璧''。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作為爸爸應該怎麼辦?
    學校本應該是學習的淨土,但如今比比皆是的校園暴力事件卻一再表明,學校已不是人們想像中安全寧靜的綠洲。校園暴力屢見不鮮,引起了不少爸爸的擔憂——我的孩子會不會也被欺負呢?其實,爸爸們與其一個勁地憂慮孩子是否有被欺負的可能,不如先想想假如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處理。要知道,孩子在學校被欺負這事可大可小。爸爸處理得好,這件事就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小波小浪,渡過了就過去了。
  • 大秦賦全員相聲天分,都說老秦人有相聲天分,是我們趙王不配嗎?
    這部由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李卓釗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憑藉高度還原歷史的服化道和良心的製作收穫了眾多好評,其中一些演員的精湛演技更是圈粉無數。本以為這會是一部從頭到尾都非常嚴肅的劇,結果沒想到看著看著還挺有趣的。
  • 領導欺負老實人時,會用這4種手段,看完後心裡要有數!
    我們經常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職場中如果說你過於老實,你的上司會明目張胆的欺負你,對於那些職場上的老實人來說,高明的領導慣會用這4種手段去套路他們,看完後心裡要有數,別再被人欺負了!1、戴高帽子越老實的人,越是容易滿足,於是領導就充分的利用老實人的這個心理特點,不斷的給那些出力幹活的人戴高帽子,你還別說,這個招數對絕大部分的老實人都有用,他幹得正歡,領導拍拍肩膀,你幹得非常好,領導就給老實人戴帽,封為這專家,那工的,讓老實人笑的合不攏嘴。
  • 學習歷史有什麼用?
    學習歷史有什麼用,這是我面對學生和學校家長、親戚時被問的最多一句話。剛開始還有點氣盛,現在則想耐心的介紹學習歷史的好處。首先,歷史學是基礎學科,不是應用型學問,所以學了歷史學直接拿去賺錢的途徑比較有限。就業崗位大多都是專業型的,比如教師、博物館員、考古發掘、考公歷史培訓師、公務員等。
  • 趙惠文王和趙奢是什麼關係?完璧歸趙是怎麼回事?
    趙惠文王有記載的兒子有兩個,還有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分別是後來的趙孝成王、趙丹何長安君。這位長安君也算是一個悲催的人,歷史上連他的名字都不祥,什麼時候去世的也不知道。趙惠文王還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後來嫁給燕國第四十一任君主燕武,成為王后。說起趙惠文王的兩個兒子還真的是命途多舛,最可憐的就應該是小兒子長安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