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簡對聯,雖有4字,卻點醒無數夢中人

2020-12-17 靜穆如清風

對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表現形式,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對聯文化始於五代十國時期,到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副最簡對聯,不僅文字少,而且還富含人生哲理。

上聯:色難下聯:容易

上聯出自《論語·為政》一篇:「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意思是說子女侍奉父母,要經常保持和顏悅色,這是件很難的事。

下聯出自《非有先生論》:「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今則不然,反以為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果紛然傷於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故曰:談何容易!」意思是說在君王面前指點策略,不可輕易言論。

在這幅對聯中,「色」對應「容」,都指人的面部表情;而「難」和「易」則構成了一對反義詞。從結構上來看,可謂極為工整,堪稱千古奇對。

不過也就是這樣一副對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也頗為深遠。

色難」在這裡指的是為人子女很難有一顆對長輩恭敬地心。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子女,在面對父母時,總是會顯得不耐煩,甚至是子女之間盼來盼去,誰都不願意。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兒女有了錢很容易給父母買房、買車,讓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所以,在物質上給予父母的享用,這只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是表現在對父母的敬重和情感上的安慰。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呢?以下五點可作為一種標準供大家參考:

1.不抱怨父母的無能

沒有人是萬能的,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已經是天大的恩惠,接著把我們撫養成人,也是非常不易。與其抱怨父母無能,不如自己努力創造。常言道:父母給予的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2.不抱怨父母的囉嗦

兩代人之間難免有代溝,父母的喋喋不休往往都是對我們的關心。在生活中,能在吃、穿、住、行處處為我們操心的,恐怕也只有父母。

3.不抱怨父母的抱怨

有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抱怨只是不滿足我們的現在,也許我們已經做得可以了,但在父母看來,想要有大的作為,這點努力還遠遠不夠。他們也渴望我們越來越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要再像他們那樣平平凡凡。

4.不抱怨父母的遲緩

父母年紀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不要嫌棄他們的遲緩,就像小時候他們不耐煩地教我們走路。父母也曾擁有我們這樣的年紀,只不過為了我們被生活壓彎了腰。在這一點上希望我們都懂。

5.不抱怨父母的疾病

兒時的我們,只要一生病,不管當時父母有多忙,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馬上會放下手頭的事,帶著我們去看病,甚至是徹夜不眠的陪伴著我們。所以當父母哪一天身體不適時,希望他們的床前不要少了我們的身影。

看到這裡,這幅對聯的現實含義也基本清晰了,那就是在父母面前不使臉色是件難事,而又要做到這五點又談何容易呀!

在當今,社會上會時不時地有兒女不贍養父母的醜聞,真的印證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老話。

因此希望我們都能夠盡心盡力地對待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人。在生活中,每天給父母一個「好臉色」,不嫌棄、不抱怨,想對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克制一下,始終和顏悅色的對待他們,並讓他們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衣冠華服,禮儀之邦,出現過多少燦爛文化,誕生過多少歷史故事,成語、猜字謎、對聯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對聯又稱對子或楹聯,是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或是寫在紙、布上的對偶語句。
  • 世界上最短的對聯,加起來一共4字,堪稱一字千金,卻點醒無數人
    比如說唐詩宋詞,還有漢朝時期的古文,都是中國文學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但是隨著歷史的演變,這些文學作品大多只存在於書本之中,和如今人們的生活基本已經脫節了。只有一種文學形式,至今還經常能大街小巷看見,自然就是對聯了。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4字,點醒無數人!
    01 世界上有一副最短的對聯,僅僅4個字,卻飽含著人生哲理,點透無數世人。下聯:容易此聯相傳為【明】世祖和解縉所對。世祖曾言:「有一聯『色難』著實難對。」解縉應口而答:「容易。」回歸現實,這副僅僅4字的對聯,對我們生活還有更深遠的意義! 02 「色難」難在,為人子女很難有一個謙和的態度: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
  • 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短短4字,卻道破人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裡面甚至還可以蘊含道理,而對聯是中國的另一種傳統文化。在史上優秀的對聯有無數,但是這幅堪稱是史上最短的對聯,它總共加起來也就只有四個字,但是裡面蘊含的可都是道理。對聯也稱作是楹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會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裡面要求的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並且字數還有結構相同。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流傳千古,點醒無數世人
    其中的「楹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對聯,我們印象中對聯就是春節時用來賀迎新春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在秦朝時期的桃符其實是對聯的前身,而對聯最早出現於五代時期,根據《蜀檮杌》記載,公元964年,後蜀皇帝孟昶在自家的門板上寫上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以表示對新的一年國家興旺的期盼。可惜的是第二年,後蜀就被宋朝滅了,不過他的這一行為卻開啟了寫對聯的先河。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字卻成經典絕對,點醒無數世人
    對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趣味性的一種文學形式,我們也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些構思巧妙的對聯,它們讀起來總令人拍案叫絕。不過,想出一副好對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你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和知識儲備,有時候,越短的對聯,越難對好。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成為經典,點醒很多世人
    對聯的對仗規則對聯講究對仗,而且發展到如今種類繁多,最常見的就是諧音聯、迴文聯、數字聯,當然每一種對聯都有不同的難度。一般來說,普通的對聯要求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果能引發人們深刻的思考,就有機會成為千古絕對。其實對聯是講究對仗規則的,最主要的就是要平仄協調。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聲韻格律,這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也是對聯中必須符合的基本對仗原理。對聯在古代也稱楹聯,因為其最早是貼在房屋的楹柱上,故而得名。《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靈隱寺中的一副對聯,僅有14個字,卻寫盡了一生,點醒多少世人
    比如範仲淹就寫過《嶽陽樓記》,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千古傳唱;比如崔顥寫《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上過學的人都背過。靈隱寺是國內佛教名寺,也是浙江杭州名勝。靈隱寺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算起來至今已1694年了。北宋時期的靈隱寺就成了天下禪宗聖地,除了吸引佛教徒,也吸引了無數名士遊訪。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4字,點透無數世人!
    來源:實戰財經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世界上有一副最短的對聯,僅僅4個字,卻飽含著人生哲理,點透無數世人。回歸現實,這副僅僅4字的對聯,對我們生活還有更深遠的意義。1「色難」難在,為人子女很難有一個謙和的態度。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
  • 世界上最短一副對聯,僅四字點透無數人
    世界上有一副最短的對聯,僅僅4個字,卻飽含著人生哲理,點透無數世人。
  • 史上最難入學考題,清華出了一個三字對聯,下聯是個人名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級的名校,也是無數學霸學神們的聚集地,能夠進入清華北大這樣名校的學生,都是經過高考篩選的。所以能夠順利考入其中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學霸,還有來自各地的高考狀元們。不過,對於一些有特長的考生,這些重點學校在相應的招生要求上也會稍微放寬一點,不過,自主招生考試也是很難的,甚至不亞於高考,比如清華這一題,堪稱史上最難考題。據說,清華大學曾經在民國時期組織了一場特別的考試,這是一場普通的入學考試,但是考題卻非常不普通,甚至可以說是令每一位參加考試的人都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是終生難忘。
  • 佛教:《金剛經》中最有靈性的三句話,點醒無數人!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金剛經》的全部經文只有五千多字,雖然文字很少,卻句句經典,每一個字都暗藏著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在《金剛經》中有三句話,最有靈性,點醒無數人,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其中卻暗藏了人生大智慧,讀懂的人,人生會更有意義。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新的一年,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4字,點透無數世人!
    世界上有一副最短的對聯,僅僅4個字,卻飽含著人生哲理,點透無數世人。上聯:色難下聯:容易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一位名人在一次講座中說,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 中國魅力,四字對聯,點透無數世人!!!
    世界上有一副最短的對聯,僅僅4個字,卻飽含著人生哲理,點透無數世人。回歸現實,這副僅僅4字的對聯,對我們生活還有更深遠的意義!兒子剛談砸了一樁業務,心情不太好,見母親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說:媽,你沒事在自己房間好好呆著,別到處亂跑。母親解釋說:我只是找個報紙,順便在你們床上坐一會。一位名人在一次講座中說,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4字,卻點透無數世人
    雖然現在的對聯都是寫在紙上的,但是在古時候,它還叫做楹聯的時候,也會寫在布、竹子、木頭上,一些人也會將有祥兆的對聯直接鐫刻在門口的柱子上,語言精闢、對仗工整而且平仄協調,往往在短短的幾個字中就能夠表達出非常深刻的含義來。
  • 靈隱寺有一副對聯,懸掛了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幫他們走出困境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作為中國人幾乎在那裡都能夠看見對聯的存在,比如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家的門上要貼對聯,老壽星過生日的時候門上也要貼祝壽的對聯,在古代文人墨客們喝酒聊天的時候也愛寫對聯。總之對聯幾乎已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流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史上最經典對聯,共有8個字,也可以說10個字,也可以說20個字!
    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結構相似、一字一音的特點,當然它相較於唐詩宋詞最大的優勢在於:雅俗共賞。無論是飽讀詩書的學子,還是沉溺田黍的百姓,都能在智慧又有趣的對聯中獲得文化的快感。對聯最早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寫了一首名為《題桃符》的半詩半調貼在了寢房的門上,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靈隱寺內一幅對聯,點醒不少世人,說盡人生大智慧,讀到有福!
    靈隱寺內一幅對聯,點醒不少世人,說盡人生大智慧,讀到有福!到杭州旅遊,一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寺,江南著名古剎之一。提到靈隱寺,大家可能會記得那個遊本昌老師演的電視劇《濟公》,裡面的濟公出家的寺廟就是靈隱寺。
  • 史上最短對聯,只有一個「墨」字,下聯成為絕唱!
    說起對聯,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了解一些,畢竟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在雖然已經不寫對聯了,但是現在逢年過節,或者在著名景點都是可以看到對聯的存在。在我國古代對聯幾乎是每個讀書人都會寫的。就像現在的小學生背乘法口訣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