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活的語文課」三大震撼

2021-03-01 親子天下資訊平臺

九月的上海,天氣和臺灣夏天一樣炎熱,隨處可見的摩天大樓,阻擋了風的流動,像把人悶在城市裡。上海在二〇〇九年首次參加全球PISA閱讀素養測驗就勇奪冠軍,吸引全世界到上海取經,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也在這樣的機緣下,不顧悶熱的天氣,帶著二十名來自臺灣偏鄉小學的老師到上海。這些老師都是積極的閱讀推動者,為了爭取到上海參訪,除了書面報告也經過面試甄選,甚至有人自費參加。對於上海,他們或多或少做了些功課,有初步的認識,但是親身走一趟,對照兩岸,還是給他們許多震撼。

第一站:新黃埔實驗學校

新黃埔實驗學校是一所民辦(私立)學校,這裡的孩子都是經過考試篩選的精英。上課的老師孟慧,是有二十年教學經驗的高級教師,觀課現場上的是五年級第一課〈快樂的杉樹林〉。

「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什麼?」學生大聲說出投影片上的「自讀要求」後,開始各自朗讀。三分鐘後,後排的學生舉手:「作者以他在杉樹林的生活,回憶他快樂的童年。」回答完問題,孟慧又要學生用看的,「觀察」作者是如何寫杉樹林。全班頓時安靜下來,每個學生用手指著課文,一字一句的在心裡默念,直到孟慧點了前排的一個女生起來分享她看到了什麼?「作者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形容杉樹林,」女孩流利的回應。

簡單看懂文章後,進入小組討論,要回答「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杉樹林?為什麼?」大伙兒吱吱喳喳,孟慧也到各組指導。喜歡秋天的小組先是一起念了段作者描寫的句子:「葉子紅得那樣鮮豔,火紅火紅的,遠遠看去,好似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其中一名組員接著說:「這句話表現出了作者覺得,單說葉子是紅的,還不夠生動,所以他用了比喻句,把杉樹林的葉子比喻成一團一團燃燒的火焰,讓我知道,秋天的杉樹林,葉子是非常鮮豔的紅色。」

少了老師冗長的講授,學生自行歸納,原來秋天的杉樹林在作者眼中「紅葉似火」。

震撼1:學生能自己做課文賞析

「他們學生自己就把課文賞析講完了!」桃園縣自強初中國文老師陳慧賢,觀課後忍不住大聲說出自己的觀察,其他臺灣老師也頻頻點頭。孟慧笑了笑,把功勞歸功於孩子的課前預習,老師只是引導。

在上海,生字與字詞的學習是低年級要做的事,到了中高年級,就要開始理解句子與課文。尤其學生課前預習就要查生字和解釋、自我學習,所以除非是艱澀的字詞,否則老師並不會刻意停下來解釋。「但是不論哪個階段,都必須『字不離詞』、『詞不離篇』,」新黃埔實驗學校小學部主任湯國平強調,生字不是死板板的分析部首和筆劃,而是如何應用,以及放在不同文章脈絡裡解釋。

臺中市文武小學教導主任趙翠玉也發現,老師將文章架構帶入課堂,課文成了文本分析的範例,學生按照季節分析杉樹林的景色,「杉樹林到底美在哪裡?學生一但學會了,就可以用在寫作,」她感嘆,雖然臺灣的課堂上也有教學生認識文章結構,「但是做得不徹底。」

當臺灣的閱讀,多數還是學校行政主導的「活動」,上海卻早先一步把閱讀學習融入語文課,充分利用閱讀理解策略,培養學生文本的分析能力。

有三十年教學經驗的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高永娟強調,語文課不是文學課,應該要教導孩子如何運用語言,「讀得正確、知道人家在講什麼,然後才能學會欣賞。」上海的語文課希望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時,也可以立刻掌握文章在講什麼?作者如何表達?

參訪的臺灣老師對上海的教學方式嘖嘖稱奇。臺南市文昌小學老師李佳茵坦承,臺灣教師沒有系統性的分析文本,再加上零碎的生字預習和圈詞,想到什麼教什麼,反而讓課文顯得「碎屍萬段」。國教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主任李俊仁也認為,上海課堂利用「關鍵詞」來捕捉文章大意,技巧非常純熟。他建議臺灣老師「忘掉課本!忘掉教師手冊!」回到文本,討論文章內容和作者如何表達,才是未來人才需具備的能力。

震撼2:探究型課程,培養研究能力

除了將閱讀納入正規的語文課,培養學生理解與分析文本的能力,上海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表達與建立論述,也在初中小發展「探究型課程」。這種類似臺灣高中、大學生的專題研究,在上海卻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訓練。「家長覺得難,好像是給家長出作業一樣,所以一開始受到很大的反彈,」新黃埔實驗學校小學部主任湯國平表示。

探究型課程仰賴學生搜集資料、相互討論,希望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像是有一堂語文課,上到鯊魚的牙齒可以把人一分為二,學生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發現了學生的興趣,就讓他們去搜集資料,研究到底為什麼鯊魚有這麼鋒利的牙齒?」湯國平強調,探究型課程沒有辦法預先設定,老師必須依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並且產生探究的興趣。他舉例,低年級學生適合用遊戲或是活動,激發探究的興趣,並且透過分組討論培養團隊精神;中高年級則可以結合課堂,培養創新精神。「曾經有一個二年級生,研究發現『米蘭』這種植物可以淨化空氣,就寫了封信建議市長多種植米蘭,還因此收到市長的感謝函呢!」湯國平驕傲的說。

探究型課程不是特定科目老師的教學範圍,而是透過班主任和各科教師的溝通與觀察,額外利用每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平均一周只有一節課的時間,但是上海延續了學科專業,並且替學生準備好做研究的能力,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思考力,開拓眼界。


(圖為新黃浦實驗學校)

第二站: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

校齡不到五年的大寧國際小學有許多年輕教師,包括這次上公開課的老師孫豔贇。

上課的課文是朱自清的〈揚州茶館〉,除了介紹朱自清,孫豔贇也要同學說說看「茶館」是做什麼的?學生閱讀後找到了關鍵句:揚州茶館裡吃的花樣最多,「茶館」自然就是吃茶的地方。為了營造情境,孫豔贇播放了一段「朱自清那個年代」揚州茶館吆喝聲,雖然揚州的方言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卻讓整個課堂一下子有了揚州的味道。學生就像在茶館裡,邊讀課文邊想像著茶館裡的茶點,「都要流口水了,」一名坐在前排的學生笑著說。其中一項特色茶點「燙乾絲」,孫豔贇先是提醒學生注意這段文字的「動作」,接著播放影片,讓學生跟著影片一邊念課文,一邊「動手做」,熟悉燙乾絲的每個步驟:「先將一大塊方的白豆腐乾飛快的『切』成薄片,再『切』為細絲,『放』在小碗裡,用開水一『澆』,乾絲便熟了;『逼』去了水,『摶』成圓錐似的,再『倒』上麻醬油,『擱』一撮蝦米和幹筍絲在尖兒,就成。」

課程雖然緊湊,但是浸淫在揚州茶館的情境裡,每名學生在下課後都忘不了「燙乾絲」這項茶點。

震撼3:老師寒暑假都在備課

「情境營造得很成功!彷佛身歷其境。」參訪的老師無不讚嘆孫豔贇的功夫,彷佛把古早的傳統茶館搬到了現代上海,「而且課程緊湊,完全沒有耽誤時間。」聽到臺灣老師的讚美,孫豔贇像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她開心的詳述自己如何備課、觀課等。這下子,卻讓臺灣老師們的心沉了下來。

上海的教師備課相當紮實,語文課也不例外。「我們寒暑假都在備課,」孫老師說。為了備課,上海的教師周一到周五都足不出戶,連臺灣老師喜歡出國放鬆的寒暑假,也絲毫不得閒。「學校規定十年以上的老師可以交簡略版的教案,十年以下則要交詳細版,」所謂的詳細版,是連老師上課要講哪些話,都必須一句句寫下來,而且上課兩周前還要再交一次「二次備課」。

聽到上海教師每堂課都要備課,參訪的二十名教師突然都低下頭。會後,隨行參訪的國教院院長柯華葳,做了簡單舉手調查,這群已經非常積極的參訪教師,超過一半以上一學期最多備課五堂,而上海教師一學期要備四十多篇課文。臺南市文昌小學老師李佳茵心虛的說,就算備課,也多是上課前一兩天的事,而且也不像上海有深刻的文本分析。有的老師寫教案甚至只是為了參加比賽,柯華葳忍不住直問:「老師,你們寫教案都在寫什麼?」

桃園縣自強初中國文老師陳慧賢自覺慚愧,坦承自己不夠用功,做不到每堂課都預先備課,造成她上課容易和學生聊開,話題扯遠,一下子打鐘下課,才發現沒教完預計的進度。她停了一下說:「如果有紮實的備課,應該可以減少上課的廢話。」

其實上海的備課還不只老師的自我思考、文本解讀,更透過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每兩周一次的區級研修,以及每月一次的市級研修,邀請老師討論教材、教學目標,或是共享教學方法。中級以下教師每五年需達三百六十個小時的研習時數,即使是校長也不能少於兩百四十個小時。研習方式除了臺灣較熟悉的「集體研討」,也有「分科帶教」讓優秀教師擔任新進教師的師傅,以及新進教師每周有五個半天必須「外校見習」。

除了各式研習,上海也嚴格實施入班觀課,予以評課、反饋。「有時候學校裡的骨幹教師也會推開門,就走進來了,」年資只有兩年的老師劉晶私底下說,她吐了個舌頭、有些無奈,「一進來,聽個十分鐘,這個老師有沒有備課?認真不認真?心裡就有底了。雖然他們不明講,但是這都關係著我的職涯發展。」

上海的老師對研習或是觀課都「沒有不配合,只有適應」。儘管緊張、不習慣,也得忍耐,因為從備課、觀課,到最後的評課,甚至是每名老師每上完一堂課就要交的「反思」,樣樣都關係著未來發展。能不能從教師分級制的初級教師一路晉升到高級教師,甚至是特級教師,這些評鑑制度,關係著位階、聲望,以及最現實的薪資。嚴謹的備課,以及背後整個掌握教學情形的組織,也讓人見識到中國那隻「無形的手」,嚴密操控著每一個環節。

其實臺灣的教師研習,也有規劃對應的組織單位,像是校內的領域召集人和共同備課時間,或是縣市政府的國教輔導團、教師研習中心,以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等,除了沒有政府和上級的嚴格監控外,和上海一樣,該有的都不缺。「兩岸的差別,只是臺灣有沒有貫徹執行?」南投縣隆華小學教導主任黃豔芬私下表示。國教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主任李俊仁也贊同這樣的說法,他認為,上海做的臺灣也在做,甚至更早開始,唯一就是執行力道不同。

反思:臺灣比上海,輸在執行贏在創新

上海早臺灣一步,將閱讀融入課程。他們脫離「字字」計較的文學性,開始教「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語文的「應用」。為了貫徹這樣的理念和教學,上海透過市級、區級再到校級的研習,讓老師知道怎麼教接下來的篇章?班級經營有哪些方法?巨細靡遺而且非常務實,不但沒有絲毫的誤差,也不容許任何「創新」,否則就會透過觀課和評課,向教師開鍘,無法在嚴謹的教師分級制裡流動,影響職涯發展。所以每一位老師都認真備課、參與研習、公開觀課、評課。

教師的競爭激烈,孩子的競爭也不輸給老師。上海沒有少子化的問題,反而有「爆班」的危機。每班四十人算是標準,一校一千人算是中型學校,而且學生人數還在增加。

為了脫穎而出,上海的學生上課非常認真、守規矩。包括在小一入學就要學好規矩「腳併攏、腰挺直、頭抬高、手放桌上」,念課文也要「用手指著字」,完成老師在課堂上交代的任務,只需輕輕拍手,就要馬上抬頭挺胸、手放桌上,等候老師發號施令。有如軍事化的訓練,讓學生無論在哪間學校、哪個老師的課堂,都如出一轍。井然有序的課堂,似乎也變得過度「標準化」。

臺中市文武小學教導主任趙翠玉看了上海課堂,佩服之餘卻忍不住懷念臺灣,「我們的老師比較創新,教學方法百百款;孩子雖然頑皮,但是活潑。」

儘管佩服,儘管震撼,但沒有人想要把上海那套威權體系下的運作制度,以及高壓力的競爭氛圍,原封不動的複製到臺灣。令人心急的是,上海學生的質與量,樣樣不輸給臺灣的孩子,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全球競爭的現實下,我們的教育現場,實在也需要一些刺激、改變,吸納國際視野,截長補短,發展出適合臺灣的教學模式,找回師生的學習效率與熱情。

走過上海,當飛機穿越海峽,一個半小時後,機長廣播即將降落桃園機場。「老師可以從自己的課堂開始改變,」柯華葳對第一線教師寄予厚望,期待這趟上海行除了開眼界,也能替臺灣的教育注入活水。

----

中國教師分級制度

中國的教師分級制行之有年,他們將教師分為3級:初級、中級、高級;另闢學術榮譽稱謂: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初級教師

中級教師

高級教師

特級教師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注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課上的英超記憶:「你哭著對我說,課本裡都是騙人的」
    小學語文課上的英超記憶:「你哭著對我說,課本裡都是騙人的」 對於不少90後球迷來說,初次感悟英超的魅力並非來自於電視轉播
  • 這所小學一周只上兩天語文課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張裕)植物觀察日記要寫成項目報告;「世界盃誰是最佳球員」做話題,讓全班學生「練嘴」;每周只有兩天上整合語文課,剩下的時間讓學生擴展閱讀,加強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昨日,記者從武昌區三道街小學了解到,歷時兩年籌備,該校自行研發的TOPS課程研究正式開題,全學科全學段全面推行課程改革。
  • 小學一年級將採用新教材每天語文課練字10分鐘
    7月22日,為期6天的山東省小學教師遠程研修正式啟動,而對於新課標的解讀也成為了此次培訓的重要內容。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自下學期開始,老師們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指導學生練字,提高書寫質量。  據了解,與新課標的出臺相適應,今年秋季,濟南市的小學一年級新生將使用修訂後的新教材。
  • 話劇《語文課》:在劇場上一堂別致「語文課」
    黃盈說:「我們的冒險是嚴肅認真的,就像語文課一樣,雖然帶著大家玩著笑著,但也在引發思考,促進我們成長。」  看《語文課》的觀眾真的樂在其中,他們沉浸於這一堂帶他們重回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語文課」,他們興致勃勃地跟著演員複習偏旁部首、重溫課文分段甚至和演員一起背誦古文。劇場內極強的遊戲感無疑讓黃盈輕鬆贏得了觀眾的口碑。於是,不僅17場的演出票早早售罄,還進行了加演。
  • 語文課的幾個辯證關係
    文中,他談到對當前語文課值得反覆思量的種種問題,歡迎讀者參與和討論。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參與中國的語文教育與語文教學,聽過若干觀摩課,編過數部官方的、民間的語文課本和讀本。這兩天半的觀摩,使我學習到、感受到了一句話,就是:講課是一門藝術。
  • 角色扮演 幽默對話 語文課「笑」果相當好
    課後很多學生說上這樣的語文課很開心,一些家長也感嘆,「不知道語文課還可以上得這麼有趣。」上周的「西工大附小語文名師專場」是愛上語文————華商名師大講堂第三期,也是大講堂開講以來人氣最旺的一期。現場學生、家長座無虛席,有些學生加了凳子坐在講臺前。
  • 2018蘇州小學語文課內成語大全及解釋38
    2018蘇州小學語文課內成語大全及解釋38   21.奇珍異寶:奇異的珍寶。形容稀有的、難得的寶物。   22.互通有無:用自己有的交換自己沒有的。指相互交換。   23.五湖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24.心悅誠服:心裡喜悅而真誠佩服。
  • 美國小學語文課為何不學課本?了解了考試內容才明白緣由
    文|全文共1849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閨蜜長期在美國定居,去年帶著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回老家過年,順便也來我家串了個門他說:「這是我們語文課的教材。」我覺得很奇怪,問他:「你們語文課不學課本嗎?」他回答說:「我們上課都是看老師推薦的書,看完之後一起討論問題,我很喜歡上語文課。」
  • 愛的教育:我的小學語文課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29期,原文標題《愛的教育:我的小學語文課》,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當一個老師具備足夠充沛的情感,並真心愛她的學生時,教育就已經自然發生了。我們活在成人平靜的絕望和時常無法自制的憤怒中,能聞到小城平靜表面下散發出的腐爛臭味,前者讓我們恐懼,後者讓我們不安和壓抑。日記成了面對這些問題的方式。
  • 來劇場吃飯、上課《黃粱一夢》《語文課》東藝跨年上演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新一季「辭舊迎新」系列演出已隨著12月9日晚郎朗的獨奏音樂會正式拉開序幕。除石倚潔、曹鵬、張浩天等人即將接棒獻上精彩的音樂會之外,東方藝術中心在新年之際,還特別邀請黃盈工作室帶來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戲劇作品——《黃粱一夢》和《語文課》將重磅上演。
  •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課內外閱讀練習匯總,孩子吃透期末穩拿高分
    接下來,大熊就將整理好的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課內外閱讀練習匯總,孩子吃透期末穩拿滿分!分享出來,一年級的小同學趕緊練一練吧!以上就是,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課內外閱讀練習匯總,孩子吃透期末穩拿滿分!小學語文:描寫冬天的滿分作文摘抄,用在作文裡絕對很吃香,收藏
  • 北京小學「實與活」課堂文化再升級
    近日,西城區教育科研月20周年北京小學專場在中國教師研修網展播。面對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時代話題,北京小學以北京市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學科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研究」為契機,開展了從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共識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創新。
  • 上海各小學課表揭秘!走進娃的「校園十二時辰」
    明珠課表一眼看過去主副課搭配完美,一周7節數學課,5節英語課,8節語文課,而且體育活動課程安排的也很多,基本上一周四節了。 02上海實驗學校(上實)
  • 「放牛班」的語文課
    郝佔軍仔細一看,提出這個問題的,竟是語文課代表。還沒等郝佔軍開口,又有學生發言:「我們村子有的人只上過小學,也過得挺好呀!」也許是這句話說到了一些同學的心坎兒上,有人竟然鼓起了掌。「誰認為讀書有用,回答這位同學的問題。」郝佔軍本來想讓班上的學生分成正方反方,通過辯論的形式來解答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舉手。
  • 揭秘湖南首個"小學教授" 語文課上彈鋼琴曲/圖
    2010年,何春貞在香港學習時跟學生交流  語文課:提到哪種動物就彈哪種動物的鋼琴曲  「何老師給你們上課,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2月19日,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踏進常德師範附屬小學。趁著課休的時間,記者跟六年級156班的孩子們聊起了天。該班的語文課就曾經由何春貞老師教授。問題一拋出,頓時在幾十個孩子中炸開了鍋。有的說:「何老師喜歡讓我們分組談論學習。」有的說:「何老師喜歡講課本裡沒有的小故事給我們聽。」還有的說:「何老師總是先提出問題,然後讓我們帶著問題在課本裡找答案。」
  • 上海22所熱門小學課程表首次出爐!英語課匯師、高一每周2節…
    今天入學君就收集了22份上海小一新生的課程表按照下圖操作:回復【校歷】即可獲得2020上海幼小初校歷時間安排一周8節語文課!語文課佔比很大!每天都有語文課,平三的孩子語文基礎應該不錯~
  • 英國小學Year2語文課-非時序性報告
    因為接下來的三年級是小學課程轉化的重要年級,學習內容多了,難度大了,所以二年級這個階段勿讓孩子去生澀地背單詞。興趣、語感、聽、說:這些都是孩子英語學習必要的基礎工作。今天這節英國小學Year2語文課,英倫雲小學Emma老師將帶領孩子用大笨鐘為例,來學習「非時序性報告」這種常見的英文寫作文體。
  • 個性手機鈴聲頻擾小學校園 語文課上突響「衝鋒號聲」
    個性手機鈴聲頻擾小學校園語文課上突響「衝鋒號聲」   2002年10月20日08:51  三秦都市報
  • 郭初陽的語文課:課堂很小,語文的世界可以很大
    最近出版的一套《郭初陽的語文課》中,收錄了郭初陽老師的課堂實錄,他在「有趣、有料、有種」的語文課裡,放進了整個世界,哲學、文學、歷史、社會、倫理……孩子們得以在課堂上探索那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有人評價您的語文課堂給杭州市乃至整個浙江省中學語文課堂帶來了「革命性」的震撼和影響。
  • 長春20所熱門小學新一年級課表大匯總!不同學校差這麼多?
    其中語文學科在三大主科當中比其他兩科加一起還多~另外我們還看到有一節課叫做「地方課」其實這就是校本課程哦~每所學校都會有自己的校本課,也就是特色課,幾乎每所學校的課表中,一周都要上上那麼一節校本課。從三大主科來看,語文課8節、數學課5節、英語課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