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城區教育科研月20周年北京小學專場在中國教師研修網展播。面對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時代話題,北京小學以北京市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學科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研究」為契機,開展了從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共識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創新。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專場活動系統展示了北京小學在課題研究中修訂各學科培養目標的過程,以及在學科培養目標指引下,追求「實與活」課堂文化再升級、提升課堂質量的經驗與成果。
於萍副校長在主題報告中詳細闡述了北京小學如何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探索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路徑,分享了北京小學的研究過程和成果。首先,通過教師和學生兩個群體深度調研,摸清了我校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方面的現狀。然後,根據調研分析與文獻研究,結合新時代要求,學校對原有的學科培養目標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審議通過了新的包含各學科「十二字」培養目標的《北京小學學科培養目標》體系。該體系成為指導課堂改革、推動課堂實踐、提升課堂質量的綱領。綱舉目張,學校進一步鮮明「實與活」課堂文化要在思維、方法、貫通、開放四個方面著力構建。最後,通過主題研究帶動、分層分步推進、拓展評價主體等多種形式,凝聚教師變革共識,激發實踐智慧,實現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步提升。
專場活動的第二部分,展示了北京小學基礎性核心學科中語文、數學、英語三節微課。一年級語文課《四季》重點展示了學生在情境運用中建構語言的特色;三年級英語課《What can you see?》學生觀察教室獲取信息後運用所學進行真實言語交際。六年級數學課《圓的周長》則引導學生體驗數學史上圓周率的研究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預測、推理的過程中建構概念。三節微課,分別從低、中、高三個學段,反映了北京小學不同學科追求課堂質量提升的教學實踐。
接下來的教師微論壇中,學校的教學幹部、骨幹教師代表、青年教師代表,分別從不同的層面,介紹了學科培養目標的研究制定和指導實踐的情況。教學副主任李銅主持了微論壇,科任學科教學副主任付納重點介紹了學校修訂學科培養目標的背景和依據,並結合教學管理案例分享了學科培養目標對於教學管理的重要價值。語文骨幹教師侯劍重點分享了學習學科培養目標修訂過程的心得體會,從「變化」與「堅守」兩個方面來理解語文學科培養目標的內涵和要求。數學青年教師張聰皓結合自己的課例,分享了在備課過程中學科培養目標對於自己清晰明確的導向作用。在他看來,學科培養目標「好記、好用、好理解」,是青年教師備課的「指南針」和「好幫手」。
北京小學教育集團主任、教育部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北京小學黨委書記李明新教授,為專場活動進行了總結。李校長指出:教育公平的真正內涵是學生在有質量的課堂上實現發展。當完成了機會的公平之後,教育的改革就應該指向過程的公平,而課堂教學的質量則是過程的公平當中最關鍵的問題,因而建設有質量的課堂就應該是我們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李校長的總結從「學科教學要聚焦目標」、「學生學習要落實主體」、「學校管理要真實發生」三個方面展開,既呈現了北京小學多年來在建設有質量的課堂上一些很重要的、很獨特的思考和做法,也是本場活動主旨思想高度的凝練。
正像李明新校長指出那樣:「課堂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有質量的課堂就是有成長的課堂,就是有文化的課堂,就是有價值追求的課堂。在回應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時代話題中,北京小學聚焦到「課堂質量」這一教育變革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上,專場活動用鮮明而豐碩的研究成果,為教育同仁們提供了北京小學的智慧和經驗。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