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免不了要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從教學比賽的名目上看,有說課比賽、普通話比賽、寫字比賽、微型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教學課件比賽、板書設計比賽、簡筆畫比賽、教育演講比賽等多種。課堂教學比賽是這些單項比賽內容的綜合性比賽。
課堂教學比賽在西方國家比較少,在我國比較普遍。這主要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的。我國學校教學內容和形式大同小異,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因此舉辦統一的活動就很容易。但在美國各個學校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差異很大,對他們來講,相互間沒有可比性。另外,西方人注重個人主義,不大能夠接受整齊劃一的活動。
沒有或少有課堂教學比賽,並不意味著西方人不重視教學,他們有許多教學團隊、教學研究團隊,更重視新的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教學比賽是富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專業培訓方式。教育界形成的共識是教學比賽對於調動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強化教學意識、提高教學水平具有推進與積極引領的作用。
要想使自己儘早成為教學上的能手,就必須通過參加課堂教學比賽來錘鍊自己。因為作為一種職業發展行為,教學比賽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老師們的教學水平,教學比賽中所獲得的經驗、智慧與成果,最終應該回歸與反饋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
賽課是老師們專業成長的擂臺,是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教學技藝、展示教學風採、比試教學水平的機會。通過賽課,可以明確自己的優缺點,進而查缺補漏,成為最好的自己,也可以為學校改進教研活動提供第一手材料。
課堂教學比賽「比」的是什麼?總體說,「比」的是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才藝。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才藝著重體現在如何處理教學各個環節的技能,如導入技能、小組合作學習技能、資源開發與利用技能、結課技能、板書技能、提問技能、教學組織技能等等。在此過程中,還要展示個人的才藝,如吹、打、彈、拉、唱,琴、棋、書、畫、舞等一切可以服務於教學的技能。具體說與如下幾兩個方面。
1.理念新。教學理念是賽課的根本。所謂教學理念,就是老師帶著一種什麼樣的指導思想來準備課、設計課。教學理念不同,呈現出的課堂效果也截然不同。因為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根本標準,所以以學生為主體還是以學生為輔的課堂設計理念也就成了賽課高低的根本衡量點。要體現新課改的精神,也就是自覺地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體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合作式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建立新型的教與學的關係。
2.教學設計思路新。能體現省時高效的教學原則。
3.教學手段新。重視現代化手段與傳統手段的結合應用。
1.教法靈活。「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達到教學用時少,效果佳。學生的參與度和知識能力的達成度高,做到教與學的最優化。要堅持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能夠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參與學習,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各器官參與學習活動,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2.用活教材。用教材教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只有這樣,上課才能揮灑自如,張弛有度,得心應手,才能把課上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每節課都有教與學的目的,按照三維教學目標展開的教學活動,教師不應局限於教材的內容,更不局限於教學的預案,應適合於所教學生的學。在課堂活動中,把知識作為一種載體和媒介,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動態達成」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認知、獲取知識、訓練思維,形成能力。
3.教活學生。只有課堂活起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讓學生有思維活動的空間。這樣學生學的知識才不至於「死」。
教師在課堂上應誘導學生想問,在鼓勵學生敢問、好問、會問上做文章,只有學生有所疑,才有思維活動的深廣度,知識才能學得活。
1.教學內容要充實。首先應當二次處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授內容,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科學安排教學順序和教學環節,有效組織學生的參與策略和內容;其次是把學科教學跟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2.課堂訓練要紮實。力爭做到邊講邊練,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特別是教師要認真選擇練習內容和練習的時機,做到練有目的、有重點、有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反饋要及時、準確、高效。不做無謂和重複性題目。
3.教學目標要落實。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師生、生生間通過互動達成教學目標;學習資源、時間和空間有充分保障,學生能夠對知識真正理解、把握和靈活運用;學生的自我監控,自我校正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等。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要達到由傳授知識向訓練方法轉移,以知識為載體重在方法的形成;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轉移,重在增大思維空間,培養靈活接受處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轉移,提煉教材的精神實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4.教學過程要真實。做到「以學定教」,教學形式不做秀,能真實地反映教與學的實際;教師能客觀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方案;能對全體學生有所啟發和提高,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發揮主體作用。同時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針對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真正能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網絡體系。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就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自然會越學越願學、越愛學。
1.導入激趣。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期待結論的得出。
2.教學過程的激趣。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上應不斷激趣,讓學生保持好奇,以使學生有良好的狀態進行全過程的學習。教學設計上應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去,並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用教師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的熱情,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語言的穿透力、磁力、抑揚頓挫的語調、恰當的體態語等都可以使課堂高潮迭起、趣味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