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大連鹽化:守望幸福 永不「鹽」棄

2020-12-19 澎湃新聞

鹽是百味之王,然而從古到今,製鹽、曬鹽都是最辛苦的行當。新中國成立以後,遼寧兩千多公裡的海岸線上曾先後分布著六家鹽廠,市場經濟的衝擊讓其中的五家因種種原因陸續消失,以復州灣鹽場為前身的大連鹽化集團不僅生存了下來,還發展成為集鹽業生產、海水化工、水產養殖、文化旅遊於一身的現代化海鹽生產企業。幾代鹽業工人的永不言棄,守護住了大海的精華,也見證了一個傳統行業的更迭發展。

一場秋雨過後,鹽池收起塑苫,抓住一年中最後的黃金季節吸納陽光。

百裡鹽灘綿延,微妙的顏色差別,代表了與收穫的時間距離。

位於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復州灣,是全國聞名的四大鹽場之一。北緯39度的日照時長,近海灘涂的豐富藻類,造就了復州灣海鹽獨特的品質。

始建於1848年的大連鹽化集團就坐落在這裡。

大連鹽化集團五運製鹽有限公司

副經理 程德君

現在不用人抬肩扛的,過去基本的工作都是靠人工,尤其體現在扒鹽、活茬上,就在那池裡拖個耙子打磨磨,外人說就是鹽驢子幹的活。

一茬兒鹽從把海水引入鹽田到成型納採,要經過一年時間的日照、蒸發,近百個鹽池的逐一輪替。

人的參與只在結晶之後才能開始。這種近乎原生態的製鹽技藝傳承千年,保證了海鹽的十足鮮味兒,卻也無限放大了人的勞動負荷。

大連鹽化集團五運製鹽有限公司

副經理 程德君

我剛來鹽廠時年齡小,畢竟剛下學,拖個活茬機,拖不動拉不動,人家中午都上去吃飯了,我還得繼續活茬,活不動了我坐在池子沿上好頓哭。

程德君17歲接了父親的班。計劃經濟時代,鹽業定產定銷,雖然辛苦,卻能維持生計。直到市場經濟大潮襲來,被鹽滷浸泡的辛苦日子終於難以為繼。

發不出工資的關口,企業毅然決定,把最後的資金全部用在技術升級改造上。

大連鹽化集團黨委書記

董事長 總經理 厲煥策

電費,鐵路運費都交不上了,人窮到這個份上只能是勒緊腰帶。這個產業要想發展,必須降低勞動負荷。勞動負荷太重了,也沒有人來呀。我們引以自豪的是,在那個年代,那麼困難的情況下,職工能夠理解我們,能夠和我們一起共克時艱。

大連鹽化集團五運製鹽有限公司

副經理 程德君

這就是扒鹽機,在扒鹽、收鹽,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每個小時可以扒50噸鹽,已經升級到第三代了。過去扒鹽,兩班作業的話,一個班就十三四個人,現在兩三個人就操作了。

扒鹽、活茬、脫水,工人們靠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研發出各種自動化設備。他們的堅持和堅守,讓大連鹽化活了下來。十年時間,十個多億的不間斷投入,也是企業的堅持。改造,不僅為了提高效率,更是為了後續發展。

改造後,程德君負責管理的38平方公裡鹽田上,初入鹽池的海水發展養殖。鹽度達到10-15度製取化學元素溴。達到25.5度開始結晶出鹽。收完鹽後的滷水再進行鎂、鉀等元素的提取,最後,純水重新排入大海。這條完整的產業鏈裡,效益無處不在。

大連鹽化集團五運製鹽有限公司

副經理 程德君

梯級開發,綜合利用,伸長產業鏈,因為溴廠需要大量的水生產,原來沒改造前一家一個單元,水整合不了,最後把這幾個廠的水都集中到一起,都走這一個管道,這溴廠才能存在。

2017年,國家取消食鹽準運證,開啟鹽業制度改革。破冰突圍,大連鹽化投資3.2億元上馬「綠標鹽」全自動生產線,增加食用鹽產出比例。也是在那一年開發建設的海鹽世界公園,成為國家十大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大連鹽化集團黨委書記

董事長 總經理 厲煥策

產業升級改造,優化工藝流程,這些相應的提高了生產效率了,勢必用不了那麼多人了,那我們就得想辦法開闢新的產業,接納現有這些人員。我們發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我們員工過上幸福日子。

大連鹽化集團五運製鹽有限公司

副經理 程德君

瓦房店地區我們鹽化集團工資是最高的,退休的勞保都非常自豪,他們過的小日子非常好,農村老百姓都羨慕死了,鹽工過去找對象不好找,現在找對象都不成問題了。

鹽,源於海,成於民,又惠於民。

如今,百裡銀灘上,再不見赤裸黧黑的「鹽驢子」,年輕的鹽三代們已經在現代化的加工車間裡擔當骨幹。

五十七歲的程德君很感謝自己當年的堅守,也感恩企業的不離不棄,幾代鹽業工人歷經歲月沉澱下來的幸福感,就是在時代發展中對大自然的饋贈最樸實的守護。

大連鹽化集團黨委書記

董事長 總經理 厲煥策

勤儉、吃苦、奉獻、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節拍。按現在時髦話講,叫「與時俱進」。勇於不滿足現狀,讓這個行業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下一站幸福】

大連鹽化集團五運製鹽有限公司

副經理 程德君:

現在我們這灘田改的,在國內是一流的,山東、河北都到我們這來看,他們都沒有我們這實力。

大連鹽化集團黨委書記

董事長 總經理 厲煥策:

「十四五」期間,我們國家在工業上進入到網際網路時代了,我們要把數字(技術)引時到行業當中,打造出「綠色鹽化」,「智慧鹽化」。

來源:遼寧新聞 北鬥融媒客戶端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大連鹽化:守望幸福 永不「鹽」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搬出沉陷區,告別髒亂差,東華園社區百姓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6月30日,吃過晚飯,家住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東華園社區的陳玉芳一家,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屋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成員...
    求是雜誌社《小康》雜誌地方新聞部主任靳晶寄語本報讀者。   「為人民辦事,才能被人民永不忘!」「我們的日子得勁兒嘞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河南小分隊的成員之一、求是雜誌社《小康》雜誌地方新聞部主任靳晶,在6月10日至16日的連軸兒採訪期間,總被這些來自基層的語言感動並感染著。  「雖然緊,但是一點也不覺得累,就是感覺時間不夠用,還有很多要寫的人和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
    桐鄉烏鎮居民高英英曾是一位導遊,如今,隨著烏鎮變身蜚聲中外的網際網路小鎮,她成了一位擁有3家民宿的老闆,過上了夢想中的幸福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播出:《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傍晚5點多,烏鎮的天空逐漸被夕陽染紅,西柵景區外的民宿老闆高英英忙活開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2020-07-14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鹽化集團有限公司關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的公告
    大連鹽化集團有限公司關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的公告 發布部門:大連國資委 信息來源:鹽化集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2020-09-29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2020-08-05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在荔園堡採訪,眼前展現的是草長林茂、牛壯羊肥、谷豐藥香的美麗新畫卷,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老區人民不等不靠、拼搏實幹、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在荔園堡採訪,文明鄉風浸潤人心,精神扶貧為鄉村鑄魂。荔園堡村建立協商民主議事制度,村裡大事小事大家商量著辦。家家戶戶孝老愛親,鄰裡和睦。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合豐村:「合」力奮鬥 「豐」收幸福
    在村內競相傳唱, 合豐人把幸福唱進了歌裡…… 豐富的文化生活讓村民更加自信、民風更加淳樸,也折射出了在凝心聚力奔小康的路上,合豐村(社區)一邊不斷拓寬致富路,讓居民「富口袋」;一邊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更「富腦袋」,在幸福生活裡實現「雙豐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農互促」為幸福生活加碼
    農業產業鏈條的拉長,農業附加值的提高,也讓更多的農民工不用再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憑藉一技之長在小康之路上奮力前行。 從「大糧倉」到「大工廠」 「我們落戶駐馬店,看重的就是量豐質優的小麥資源。」一加一天然麵粉公司銷售總監劉傑對記者介紹,目前該公司年消耗小麥60萬噸以上,年銷量已突破6億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十一)巧手編織幸福路 攜手共圓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十一)巧手編織幸福路 攜手共圓致富夢 2020-09-14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班彥村開通幸福路
    因為窮,人變得越來越懶;因為懶,生活變得越來越窮。班彥村村民陷入了貧窮的怪圈裡。那麼,班彥村是如何從山上搬進山下的班彥新村的?班彥村駐村第一書記、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幹部袁光平講述了增減掛鈎政策發揮的巨大作用。
  • 人機分離」和「私人訂製」——大連鹽化集團智能收鹽機設備試驗成功
    人機分離」和「私人訂製」——大連鹽化集團智能收鹽機設備試驗成功 發布部門:大連國資委 信息來源:鹽化集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城裡人有的咱都有,吃穿用都不愁了,還能搞點業餘愛好,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小康啊。」賈雲峰說,「現在村裡的環境好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漸漸豐富起來,用手機拍村裡的新鮮事,常常還能在朋友圈收穫一大堆城裡親戚的『贊』呢。」心裡幸福,就是小康!晚飯後,村民賈建東坐在自家門前,妻子馬麗花正在給院裡的花草澆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幸福大灣村的四年蝶變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建華安徽省金寨縣報導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焐熱了全村人的心。可以看到,如今的大灣村,不僅村容村貌變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曾經的國家貧困村,經過全村人民四年奮發圖強成就了現在的大灣村,不僅全民脫貧,而且正向國家級4A景區建設的目標努力,越來越多的遊客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帶動了地方旅遊產業,全村百姓大步奔向小康生活。精準扶貧焐熱了全村人的心安徽金寨縣地處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