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這麼崇拜關羽,關公廟比孔子廟還多?

2020-12-22 恰到好處的歷史

大家都聽過關公文化吧,在中國,有許多文宣王廟供奉著孔子,過去也有許多這樣的建築。而關公廟在國內外的數量和規模都多於孔子文廟。關公是「忠」「信」「義」「勇」的文化內涵,著名教授田海就做了了一場關於關羽的講演,教授介紹了他的新作《關羽:失敗英雄的宗教後代》,也就是這場講演的題目。

那麼中國人為何這麼崇拜關羽呢?

人們普遍認為,「關羽崇拜」是書寫文學傳播的產物。但田海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我們對古代文字的影響過於誇大,相反,是口頭文化的原因,造成了「關羽崇拜」講課時,他就以關羽為例,說了口頭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宗教的傳播。教授在闡述前,就先說了一些專家研究關羽的成果。

教授發現,從各方面來看,幾乎的研究結論都認為:是《三國演義》等方面的書籍或文獻對「關羽崇拜」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教授的觀點卻恰恰相反,他覺得在「關羽崇拜」形成的過程中,口述文化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關於這個,以往的研究都有假設:

第一,人們對「關羽崇拜」一開始是受宗教的影響;第二個方面是對關羽英雄形象的描寫,即各種歷史文獻和文學作品,引起大家對關羽的崇拜。

但教授卻說,這兩個假設實際上並不成立。第一,「關羽崇拜」一開始是出現在某一河流旁,關羽最後被梟首,而這和佛教沒有多大關係,原因是寺院大多建在深山裡。第二,在古代,普通百姓的讀書率並不是很高,所以我們認為對關羽有重大影響的《三國演義》一系列書,當時真正看過的也不多。

另外,教授發現關羽的廟宇雖然分布在全國,但北方卻比南方更多。而且從廟的面積來看,也是北面的大點。古時候,長三角地區的上學率,往往都比北方地區高,若如前面所說的那樣,應該是南廟比北廟多。這一現象的出現,正好說明這一假設並不成立。

針對上述兩個假設,教授對其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教授認為:佛教對「關羽崇拜」的確有一定影響,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大。以前有許多發現表明,在佛教裡,大家把關羽視為伽藍神,但實際上,許多伽藍神都不是關羽。

將關羽視為伽藍神在晚清才出現,但在此之前,關羽崇拜早已存在。而且,在這一時期,與佛教有聯繫的例子很少,教授們僅在荊州某地發現一例。這位教授還發現,「關羽崇拜」與道教有關聯。

然而,在教授的眾多個案中,幾乎與佛教和道教都沒有關係。和佛教一樣,史書對「關羽崇拜」文學思想的影響也不甚明顯,基本是在「關羽崇拜」晚期才出現的。中國的讀書人,在那個時期,讀書人的文化程度並不高,書本也很難取得,所以人們用文字來認識關羽之人,是不符合實際的。

因此,總而言之,佛教或書本上存在著相關的內容,但是「關羽崇拜」是一種結果,而非根源。

在教授眼中,關羽崇拜是什麼?本文一開始就說過,「關羽崇拜」的根源是口頭傳播。從教授的觀點來看,實際上有很多欽佩與「口頭文化相關。比如,福建沿海就是以口頭傳播的方式,將「媽祖」這一形象推廣東南亞等地。另外,教授還強調,文字材料與口述文化有很強的聯繫,甚至很多文字材料都直接來源於口述文化,而古人常常把口述文字轉化為書面記錄。在這一過程中,記錄者還會對文字加工,最終才會形成文字。

同樣因為這樣的原因,關公從「蜀漢名將,到後來被的神化,都是中國進入晚期以來,各階層對關公的美結果。宋、元兩代是開端,明清時期是關公神化、聖化至極點的時代。

英雄》和田海教授的作品,前者是尋找《三國志》文字來源的蛛絲馬跡,後者則認為「口述文化」對於「關羽崇拜」的產生更為重要。

相關焦點

  • 關羽崇拜與北京關帝廟
    以後各朝都有嘉獎,至光緒年,關羽的諡號有忠義、神武、神勇、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等。從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之後,到最後,歷代皇帝對關羽的追封長達二十六字,即:「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可見崇拜到了極點。關羽的風光還惠及家人,雍正三年,追封關羽曾祖為光昭公,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在廟中同享祭祀。
  • 戰敗武將關公,如何搖身變成被人人崇拜的財神爺
    近代來華的西方人,在深入中國社會時,發現中國人的精神信仰有諸多讓人費解之處——例如,被他們當作戰神一樣來崇拜的關公是一個戰敗至死的武士,而這樣一個人物,卻又普遍被當地商業社會當作財神來祭祀。可以說,這個謎團本身包含著中國社會及其商業文化的某些特殊性,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解釋為何像關羽這樣一個看來並無太多突出事跡的武將,能獲得如此廣泛的崇拜,並且還擔當乍看上去並不適合他的商業職能。
  • 中國最傳奇的三座關公廟,除了解州關帝廟,另外兩座你可知道?
    關公也被稱為人民學習的榜樣,值得人民學習。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中國最傳奇的三座關帝廟。解州關帝廟解州是關羽的老家,當地人民為紀念關公修建的廟宇。關帝廟創建於南北朝陳朝、隋朝時代,位於山西運城解州,佔地面積20多萬平米,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宮殿式道教結構建築群,也被稱為武廟之祖。
  • 關公文化引來韓國學者
    壬辰倭亂,抗倭援朝明將進入朝鮮,在朝鮮半島建立了第一座大型關公。從此,關公崇拜在朝鮮半島生根發芽。崇拜之風在朝鮮半島幾經沉浮,折射出朝鮮王朝不同時期的文化意蘊。至今,關羽的形象仍流傳在韓國人民的生活之中。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漢名將。《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並與後人尊稱的「文聖人」孔夫子齊名,被人們稱之為武聖關公。
  • 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
    然而,在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內,人們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竟是歷千載而不衰。1986年,我曾兩度赴香港與當地文化界人士進行學術交流。閒暇時,我在友人的陪同下穿街走巷,發現所有的商店、貨棧、賓館幾乎都供奉著關公像。九十年代初,我曾到廣州、深圳、福州、溫州等地出遊,發現一股關公熱正在東南沿海的城鄉潛滋暗『長,其香火之鼎盛,崇拜者之眾多,並不亞於香江。
  •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拜關公|真問真答
    雖然關公崇拜在建國後逐漸淡出了大陸人的日常生活,但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頻頻露面的關羽神龕還是給觀影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一種本土信仰,關公崇拜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中國的大江南北,甚至連滿洲、吐蕃等少數民族聚集區也受到過影響。嚴格講,關公崇拜的準確起點已無法考證。
  • 關羽的諡號是如何演變的?如何從人走向神並尊王稱帝的?
    我國是個多神崇拜的國家,祭祀文化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由於人們對未知的神秘和恐懼心理,以及對祖先的緬懷,便產生了神靈崇拜、萬物崇拜和祖先崇拜,這也是古人宇宙觀的體現,即天、地、人三要素。如《禮記·禮運》:「夫禮,必本於天,餚於地,列於鬼神。」,《史記·禮書》:「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走出中國,衝向世界的關羽,被此國瘋狂崇拜,巨款建廟還定期祭祀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下韓國斥巨資修建廟宇紀念的中國武將——關羽,韓國人對他很崇拜。東廟(東神社)東廟靖國神社是祭祀關羽的神社,也被稱為首爾東廟由前後相接的兩個主要建築物組成。後部被稱為「邦蘇爾」,這是容納關羽和其他將軍雕像的房間。在外部,這些建築物的屋頂有大磚牆和柱子。
  •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如果按照歷史的一般規律發展,關羽效忠的蜀國在其死後幾十年就滅亡了,歷史進入西晉王朝,西晉是依據曹魏政權而建立的,就算是不褒獎曹魏集團,也不應該對敵對勢力陣營的關羽被褒獎。其實這也歷史有趣之處,正常歷史傳承中,關羽形象被美化從來不受當政者的影響,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荊州和蜀地的民間就為關二爺建廟祭祀,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關羽還只是民間無組織的祭祀。
  • 考生考前為何要拜關公?
    武聖人關公是是忠義神勇、文武全才的儒將代表,是忠義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1800年來,關公跨時空、跨階層、跨信仰、跨行業,被朝廷民間、儒釋道教、士農工商、各行各業所共同尊崇,共同美化、神化、聖化。關公「廟祀遍天下」,「崇祀歷千年』,享受著綿綿不絕的人間香火,關公的崇拜之盛,關帝廟分布之廣,使其儼然成為人中之聖、眾神之神。古代的讀書人,在文廟祭孔的同時,也崇拜主宰文運諸神。
  • 【文學】關羽是怎麼成為關帝的
    千百年來,人們崇拜關公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的精神,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羽生前的職位僅是個將軍,爵位不過「漢壽亭侯」,死後卻名聲鵲起,封號不斷升級。關帝信仰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三國以來,有16個帝王為關羽御旨加封,更被民間尊奉為武聖人、恩主公、財神爺。
  • 長崎孔子廟
    當時日本幕府嚴厲禁止西方天主教傳入,華僑以同鄉人為基礎,集資分別建蓋了四大唐寺,旨在以廟寺表示華僑與天主教無關,並以廟寺為中心,聯合本幫華僑實行自治,並通過佛教尋求自己文化的根。這四大唐寺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不僅反映了海外華僑宗教信仰上的特點,也反映了華僑社會中地緣關係紐帶的強韌性。    長崎孔子廟據推測始建於1893年(明治26年)。
  • 湖北當陽關羽的傳說,真的是神乎其神
    也就是說,在關公出生的神奇外衣下面,包含著一個具有歷史精神的現實的內核,跳動著一顆捨身救民的充滿人性的心。」關公的誕生傳說中暗含的龍崇拜以及傳說中對關羽神性的無限放大,很大程度是緣於人們的宗教信仰。在這種信仰中,人們現實中的願望有了形而上的寄託,人們的願望變得客觀化、對象化。
  • ...和綠袍關公之分?關公故裡究竟在哪裡?關公故裡地名究竟怎麼讀?
    根據正史記載,關羽在受封假節鉞時也是身著紅色官袍,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他是大漢正規軍官,而當年給朝廷辦事的六扇門、衙役等也拜紅袍關公,原因就是我們是朝廷正統主流差事,跟賊人們勢不兩立。元朝末年眾多江湖門派冒出,朱元璋也沒有阻止住這些江湖俠客,這些人以義氣行走江湖,而關公不管在正史還是民間,都是義氣「第一人」。關羽曾經放棄綠袍穿紅袍,就是為了兄弟義氣。投降曹操後,曹操便給其一身綠袍,關羽並沒有穿上,而是將它罩在了紅袍之上。一些江湖好漢將這件事反覆傳頌,綠袍關公也就此誕生了。關公故裡究竟在哪裡?
  • 「寺」和「廟」的區別原來這麼簡單?這下可以分清楚了
    相信有很多人不管是看到廟還是寺都會說這是一個寺廟,所以大家大多都認為廟和寺是一個意思,而且中國人大多是很相信神鬼之說的,所以經常會去寺廟拜佛或者是觀音啊!一般做生意的話開店就會去拜關公,而且中國人如果遇到一些比較詭異的事情就會燒點香,拜拜佛了,尋求心裡安慰。
  • 農曆六月廿四關公聖誕!你對他到底了解多少?
    「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在國內所有的關廟建築中,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有五六處:山西關羽故裡常平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荊州關帝廟,河南許昌霸陵橋關帝廟等等。而規模最大、氣勢最為宏偉的,就是位於關羽的故裡——山西省運城市解州城西的關帝廟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著一座全國最大關帝廟。廟內樓臺殿閣共達三百餘間,為遊覽勝地之一。堪稱天下第一關廟。
  • 關公家廟千年龍虎柏,樹身為啥纏滿紅線繩?
    2月6日,攝影師在山西運城市鹽湖區常平村的關公家廟崇寧殿前,看見兩棵已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龍虎柏,樹身上纏了一道道紅線繩,讓滄桑遒勁的古柏充滿喜氣。關公家廟家廟內有六株氣度不俗的奇樹,為啥人們只在龍虎柏上纏紅繩?常平村是關公的故裡家鄉,它背靠運城鹽池,面對中條山脈。
  • 溫酒斬華雄背後,也是關羽神化的開始
    建元200年,曹操攻打小沛,此時小沛正是劉備駐守,曹操攻下小沛後劉備張飛戰敗也不知所蹤,而關羽正駐紮下邳,沒了二人消息,在二人不知死活的情況下,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妻兒,被迫投降曹操,後來就是大家熟知的曹操為關羽的俠肝義膽重情重義所打動,又讓關羽回去了。
  • 關公4句話,土地佬「跪服」,甘拜下風
    關羽關公升天后,玉皇大帝欣賞關羽一生忠義,封他為「武聖」並在人間為他建廟供奉。讓他掌管人間風雨,為百姓解決難事。自從關公上任後,民間自然讓他治理的風調雨順,百姓也過的五穀豐登,豐衣足食。正自鳴得意的時候,開染坊的人家舉著傘,一路急跑的來到了廟裡,還來不及弄乾身上的雨水一下子跪在了土地佬面前:「神仙啊,神仙!您可坑苦我們吶!下了這麼大的雨,我們染的布沒法晾曬,都快爛在染缸裡了,趕緊停雨吧!求求你了!」土地佬一聽,馬上驅散烏雲,住雨停風一連三個整天。這樣一來,雲開日出,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