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智慧中獲取洞察力,學習下中國古代戰略大師孫子兵法的精華。
孫子生活在春秋戰國群雄爭霸的時代,就競爭勢態而言與我們目前所處的全球貿易時代有某些共同的特點。孫子戰略思維的特點是不畏強敵,敢於制勝的大智大勇和冷靜的慎戰思想完美結合。
孫子兵法在開篇就指出:「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火攻篇》中進一步強調:「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孫子的慎戰思維貫穿孫子兵法各篇之中,企業經營中競爭戰略行為,也應參照孫子思想看是否符合企業的利益為準則。
孫子即強調冷靜的慎戰思想,同時又具備不畏強敵、敢於拼搏、勇於勝利的戰略氣勢。 在《九地篇》中談到:「夫王霸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所以,強大的對手並不可怕,無論是戰爭或是市場競爭中,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以小勝大的實例屢見不鮮,需要將敢於勝利和慎戰結合起來。
孫子將決定戰爭的諸多因素歸納為「五事」、「七計」,「五事」為「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七計」 指 」 主孰有道? 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練?賞罰孰明?「 孫子認為只要把七計搞清楚,就可以依據此知道誰勝誰負了。
五事和七計即包含了客觀環境的因素,又充分考慮到人的主觀因素,並且將人的因素突出放在首位。在五事中,道放在首位,其含義是道者,令民與之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七計中有六項是取決於人的。由此可見孫子思維強調以人為本,人是戰爭勝負的首要因素。企業也是一樣,員工和管理團隊上下同欲、團隊能力建設、優秀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是贏得市場競爭的基礎。
競爭雙方都要力爭在五事和七計中佔得優勢,但能否真正形成優勢卻往往受到時間和條件的限制。 所以在一定時間條件下,只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有限的戰略目標。任何大型公司不管其實力有多強大,其所佔有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因而不可能在一切時空中都佔有優勢。 任何小型企業,不管其實力如何渺小,但在一定時空條件下也可以佔有某種相對優勢。 企業在制定自己 的競爭戰略時,都要根據當時的時空條件,選擇有限的戰略目標進行突破,一步步實現企業發展的遠大宏圖。
孫子思想中最理想的目標是謀攻,力爭全勝。他在《謀攻篇》中闡述:」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孫子推崇不戰而勝,企業也需要通過伐謀和伐交來不戰而勝。
在戰略決策之後,戰略能否勝利實施,主要取決於企業管理層在內的全體員工。孫子在《謀攻篇》指出在實施戰略過程中要取得勝利,必須做到五點。
1.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企業競爭首先要保全自己,特別在現在市場形式不利,要保有足夠現金流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創造機會戰勝對手。
2. 識眾寡之用者勝。 無論自己力量大小,都要善於因形創勢,使自己取得相對的競爭優勢。
3. 上下同欲者勝。 企業在市場地位關乎全體員工的利益,必須依賴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須使領導者和全體員工同心同德,團結一致。
4. 以虞待不虞者勝。 進攻和防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5.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在戰略實施過程中,情況在不斷變化,作為領導者,在總的戰略指導思想下,必須因地制宜的相機行事,因敵制勝。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領導者必須擁有充分的決策自主權。
學習和了解孫子戰略思想,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戰略思想,而不是單一地學習西方戰略管理思想。從中國傳統戰略思想中獲取養分,避免制定戰略時對戰略本質把握不住、重戰術輕戰略、戰略同質化、戰略空洞化等致命缺陷,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競爭戰略,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實踐和成長。
精益課程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