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字字都是淚

2020-12-16 美詩美文

2500年前,孔子在30歲的時候,好好地回顧了一下自己開了掛的人生,說道: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話讀來看似簡單 ,卻是聖人的自我修養,能做到的其實寥寥無幾。對於如今不少人來說,15歲確實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志氣,30還在啃老,40過得迷迷糊糊,50過得稀裡糊塗,60耳朵快聽不見了,70高血壓不允許從心所欲。雖然這樣的人生看似書寫得有些潦草,但卻是最真實的。

仔細研究這段話,人生最難的到底是哪個階段?有人認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壯年時,也就是40不惑時,但我卻認為最難的是「七十而從心所欲」。過了70,身體雖大不如前,但人生的境界卻該是最高的,看透人情冷暖,遵從己心,畢竟又有句話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世人皆知,但不少人都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可謂字字都是淚,但真的讀懂了才算是活明白了。這句話出自杜甫的名篇《曲江二首》,是杜甫在最窮的時候寫下的一組詩,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這組詩共有兩首,這是其中第二首。此詩作於758年,正是安史之亂時,這時候的46歲的杜甫飽受流離之苦,眼見朝廷不堪,在西安遊曲江時寫下此詩。

詩的大意是:我每天上朝回來,就去當鋪當掉春天穿的衣服,換些錢每日到江邊買酒,不醉不歸。到處我都欠著酒債,但在我心裡這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畢竟人能活到70已經很少見了。眼前偶見蝴蝶穿過花叢,蜻蜓點水款款飛舞。蝴蝶和蜻蜓啊,請替我捎話人春光吧,讓春天多停留 一會兒,哪怕只是暫時相賞也是好的呀!

全詩先寫敘事抒情再寫景,看上去信手拈來,卻句句都是講究。46歲的杜甫半生貧寒,因欠了酒債而不得不典當春衣,鬱郁不得志發出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之嘆。而上一句「酒債尋常行處有」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從後兩句看這是暮春時節,春寒仍襲人,但他卻當掉春衣,可見已是再無其它可當。但詩人卻感嘆這是尋常之事,這是詩聖在至苦中的灑脫。

詩的後四句詩人寫了兩個暮春特有的景物,用「蝴蝶深深見」對「蜻蜓款款飛」,不但對仗工整,而且形象靈動,這是詩聖才有的筆力。最後將二者擬人化,道出一片傷春之意,杜甫的詩一向含蓄婉轉,這句更是深得精髓。

全詩含蓄中見灑脫,灑脫中藏沉鬱,是唐詩中的佳作,而「人生七十古來稀」更是流傳千年的名句。說這句話的杜甫只活了58歲,而說「七十而從心所欲」的孔聖人也只活到了71歲,再往後八十歲、九十歲人生進入耄耋之年。人本就是向死而生,孔聖人人生模版或許不適合我們,但我們該有自己認可的人生軌跡,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杜甫嘆息,「人生七十古來稀」,上一句卻鮮為人知
    提到盛唐詩人杜甫,很多人立刻就能背出他的很多名句,而且也知道詩聖雖然一生顛沛流離,卻憂國憂民。其實詩聖的作品並不全是沉鬱頓挫,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作品非常含蓄幽默,更有一些詩歌令人心潮澎湃。讀者都知道李白是詩仙加酒仙,其實杜甫也喜歡喝酒。
  • 「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上一句,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古代,有許多與年齡有關的俗語。例如,孔子曾經說過:"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說:"當一個人活到七十歲時 ,這意味著您已經生活了很長時間。這是很不容易的,現在只要您不違反規定,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正是因為70歲是古代的"崇高人生",孔子才會受到尊重,而活到70歲的人也被尊稱為」古稀老人」。
  •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更經典,為啥很少有人提及?
    在古代社會由於醫療、自然條件落後,所以人們的壽命一般都比較短,能夠活到70歲就已經是人生奢望了。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古以來能夠活到70歲的人並不多見,但是對於現代人而言70歲卻只是一個平均年齡而已。實際上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還有上半句,並且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原詩為:「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少有人知,因怕教壞小孩而不被提及
    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少有人知,因怕教壞小孩而不被提及俗語千千萬,但是能讓大家掛在嘴邊的也只是寥寥,而且有很多,也只是記得不甚完整。比如「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有誰知道它的前面一句是什麼呢?要想知道,就得細細地談一談它的出處了。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就是說能活到七十歲的人是很稀少的。隨著醫療條件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人們的生存環境已經不像古時那麼惡劣,所以能活到七十歲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在古代,能活到七十歲,那絕對算是長壽。孔子也曾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世人只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卻不知下一句的苦,都是淚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千兩百多年前的詩句,在今天讀來,依然會讓人血脈僨張。變的是時間,是地點,也是整個時代。不變的卻是同詩人一樣,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的那份濃濃的思鄉情。這就是中國古詩詞的魅力。而我們讀詩,也不能僅僅只讀名句,還是需要結合全詩來體會詩人筆下噴湧而出的款款深情。譬如,世人只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卻不知下一句的痛,都是淚。本文就讓我帶領大家重溫杜甫的這首千古名作《月夜憶舍弟》,去體會杜甫當時感人至深的思想感情。《月夜憶舍弟》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託物詠懷,格調沉痛,真摯感人,可謂字字都是淚。
  •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才是精華,如今多數人不知
    華夏文明發源於黃河、長江流域,幾千年來一直是亞洲的重要國家。以中國為中心的漢文化圈,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等國,甚至輻射了扶南(柬埔寨)、汶萊等東南亞國家。漢文化之所以長期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大部分國家,正是因為華夏文化區別於其他的文化的獨特性和先進性。
  • 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為何上半句無人提及?
    它不僅影射了一個時代的人文風情,也蘊含著眾人的價值追求,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句詩:「人生七十古來稀」,眾人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它的上半句卻鮮有人知。上半句是什麼?為何無人願意提及?「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是「酒債尋常行處有」,這句話給人一種及時行樂的感覺,封建時期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較差,一些人飲酒作樂、借酒消愁,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唐朝的詩人大多喜歡喝小酒、吟小詩,酒不僅能帶給他們「止疼消愁」的作用,還能幫打發充斥著無奈的時光。
  • 唐詩閒讀:「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前天收到一個提問,問杜甫最美的詩是哪一篇,當時在出行的路上,又或者是我沒有看清問題,就簡單回了一句:杜甫的詩,我幾乎找不到不喜歡的。答案可能跑題了,但卻是我發自內心的回答。於是有個朋友發來了一句杜甫的詩:「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 愛迪生的成功勵志名言,世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不知下一句更重要!
    我們多數人在學校時候就聽過愛迪生的名言,但不知道是愛迪生說的,因為那個時候老師總是喜歡拿愛迪生的名言上一句來勉勵我們。說起這句名言,大家或許都知道,但知道的人都是只知道上一句,知道下一句的人不多。知道下一句不多也沒用關係,今天借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下。我們不妨先看一下愛迪生的成功勵志名言,世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不知下一句更重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當然,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是汗水而已!
  • 《揭秘陳昌文讀書會》陳昌文解: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陳昌文解讀: 到處都有欠著酒債的人,比喻欠錢的人太多了,看起來都是平常小事。 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卻很少。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合適。
  • 人到七十古來稀,你已經三十五歲了
    今天看到的消息,跟這個文藝的動畫毫無關聯,內容是邢臺某區遴選公務人員,要求其中有一條:35周歲,1985年9月1日之前出生。1985年到2020年,整整三十五周年了,這意味著:社會上絕大多數的考試、遴選之類的機會,已經對1985年9月1日之前出生的人,徹底關閉了大門,這一生不會再敞開。就像曾經離開學校,就再也回不去。
  • 你只知道「物是人非事事休」,卻不知更讓人心酸的後一句,都是淚
    她早期的《如夢令》中的「沉醉不知歸路」就能表現出這個少女的靈動活潑和愛玩的性格,那個時候可真是衣食無憂。但是人生總是沒有這麼一帆風順,後來因為國家之間的動亂,李清照流落到南方,過著和以前大不相同的生活,所以時常感嘆自己的遭遇,今天要推薦的詩就是在這樣混亂的背景之下寫出來的,讀者隔著文字都能感覺到李清照內心濃厚的愁思,這首詩就是《武陵春·春晚》,其中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人人皆知,卻不知更讓人心酸的後一句,也很少有人知道全文,都是淚
  • 世人只知柳永的《雨霖鈴》,卻不知他與這4個名妓的故事
    01說到柳永,世人首先想到的,是一首詞情哀怨的《雨霖鈴》。卻不知,他在花街柳巷的人氣,甚至大過皇帝和神仙。臨行前,三個頭牌帶著所有的妓女都來踐行,大家紛紛不舍。那場景,柳永作了一首《如夢令》是這麼形容的:「郊外綠陰千裡,掩映紅裙十隊。」在古時候,有能排成「十隊」的美女來送行,想想也是真的壯觀。
  • 世人只知「幾家歡樂幾家愁」,卻不知後兩句更經典,這才是真豁達
    古人寫詩,總是有感而發,那些經典之作字字句句都是詩人的心聲。但到了今人眼中,卻總是對其中一兩個名句愛不釋手,而不願意去了解全文的意思,這也鬧出了不少笑話。最出名的當屬元稹在《譴悲懷》中那句經典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不少人單獨拿後一句來用,比作家貧的夫妻做任何事都是令人哀傷的。其實這明明是元稹在懷念亡妻,意思是:我知道生離死別之恨人人都會經歷,但我們共患 難的夫妻,這種離別的哀愁更勝他人。
  • 「美人如玉劍如虹」上一句是什麼?也是7個字,卻沒有霸氣只有淚
    文藝圈近幾年流行過不少詩句,從李白的「樹深時見鹿」,韋應物的「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再到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林徽因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等。這些詩句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夠美,夠文藝。
  • 詩人喜歡感慨人生,因此有了人生二字的詩句,有你喜歡的嗎
    說到人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感慨。有些人才華橫溢卻難有作為,因此會感慨時運不濟;有些人能力一般,卻有很好的發展,因此會感慨有個好的選擇。其實不只我們會這樣感慨,詩人們也會這樣感慨,因此才有了美好的詩句。我們來看看含有「人生」兩句的詩句,看看詩人們都在感慨什麼吧!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詩句或者和自己相符合的人生感慨。
  • 世人只知「為有源頭活水來」,卻不知道更有趣的上一句,比喻絕妙
    古往今來,讀書學習一直是一個經常被大家討論的問題,相信很多朋友以前也讀過很多勸學詩,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或者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等。通往成功的路徑有很多,而讀書學習是其中最為穩定的一條路。
  • 魯迅沒有嘲諷孔乙己,作者是在自嘲,還拉上孔子
    最悲劇的是,人人都是孔乙己,孔子和魯迅何嘗不是孔乙己?大千世界的你和我何嘗不是孔乙己?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何為「孔乙己」?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
  • 納蘭性德最可愛的一首詞,開篇4字就驚豔世人,最後一句出神入化
    王國維先生用一句「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來形容納蘭性德,總讓人覺得有些誇張。但細細捋一捋北宋後的文壇,卻又發現此話此真是不假的。納蘭性德,在那個朝代就是完美的代言詞。後世關於容若的影視作品不少,在這些作品中,他被貼上過各種各樣的標籤。
  • 其實字字都是淚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初讀這一句還以為東坡是要寫篇寫景詩,但第二句他就筆鋒一轉,山上的枇杷和楊梅才是他心系之物。三、四兩句東坡便開始向荔枝「訴衷腸」了,若是能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讓我永遠做嶺南人我也願意。總有不少人認為「日啖荔枝三百顆」是東坡在開玩笑。首先荔枝在很多地方被認為過甜,吃來容易上火,若真的一天吃上三百顆,一般人的身體肯定是受不了的。